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 被引量:35
1
作者 侯维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95-2297,共3页
肠黏膜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形成一个分隔间质与肠内容物的屏障。单层肠上皮细胞是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动态的分界面。肠道除了包含人体最大的体表面积外,肠黏膜还持续暴露于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和毒素之中。它必须容纳共生菌群,通过控制炎症... 肠黏膜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形成一个分隔间质与肠内容物的屏障。单层肠上皮细胞是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动态的分界面。肠道除了包含人体最大的体表面积外,肠黏膜还持续暴露于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和毒素之中。它必须容纳共生菌群,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识别潜在有害病原体的危险信号来维持黏膜动态平衡。因此,充分理解肠黏膜屏障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在临床急、慢性疾病治疗中发展新思路。本文就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 屏障功能 再灌注损伤 细胞膜通透性 肠道营养
下载PDF
肉鸡饲喂益生素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肝细胞超微结构功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成瑶 郑黎 周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1-65,56,共6页
本文用益生素饲喂肉鸡,八周龄屠宰后,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肝细胞作透射式电镜观察,发现试验组鸡细胞粗面内质网网腔扩大,数量增多,并紧围于线粒体四周。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数量增多,核仁数增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长... 本文用益生素饲喂肉鸡,八周龄屠宰后,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肝细胞作透射式电镜观察,发现试验组鸡细胞粗面内质网网腔扩大,数量增多,并紧围于线粒体四周。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数量增多,核仁数增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增长.肝细胞大量核糖体聚集,糖原增加,大量肝细胞微绒毛伸入血窦。研究表明上述细胞蛋白质、脂肪合成功能增强,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功能增强,肉鸡生长性能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鸡 益生素 小肠粘膜 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云 王凤君 +3 位作者 王裴 尤忠义 彭曦 汪仕良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及肠粘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组 (烧伤后经GLP 2处理 ,2 0 0 μg/kg ,2次 /d腹腔注射 )与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动物于 30 %TBSAⅢ...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及肠粘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组 (烧伤后经GLP 2处理 ,2 0 0 μg/kg ,2次 /d腹腔注射 )与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动物于 30 %TBSAⅢ度烧伤后 6、12h及 1、3、5d分别处死 ,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的活性 ,并行肠粘膜组织学观察。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烧伤组伤后 6、12hPCNA表达稍有增强 ,伤后 1d减弱 ,3d时最低 ,5d时仍低于正常 ;GLP 2组PCNA表达的变化在伤后早期与烧伤组基本一致 ,但伤后 3、5d时强于烧伤组。烧伤组大鼠肠粘膜CyclinD蛋白在伤后 6、12h略有升高 ,但 1d时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4 0 % ,而GLP 2组CyclinD蛋白表达在伤后 1、3、5d高于烧伤组。大鼠烧伤后血浆DAO活性明显升高 ,经GLP 2治疗 5d后该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组织学观察见GLP 2组肠绒毛排列较为规则 ,长短较一致 ,未见明显的上皮脱落。 结论 大鼠烧伤后腹腔给予外源性GLP 2能减轻肠粘膜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GLP 2使PCNA、ClyclinD表达增加、促进受损肠粘膜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烧伤 大鼠 肠粘膜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脂质体对胰岛素细胞旁路转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正红 平其能 +4 位作者 雷晓敏 李建英 蔡鹏 李正荣 李朝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考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脂质体对胰岛素细胞旁路转运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利用离体肠黏膜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肠吸收;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和HPLC法测定... 目的:考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脂质体对胰岛素细胞旁路转运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利用离体肠黏膜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肠吸收;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和HPLC法测定离体肠黏膜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接收池中胰岛素含量。结果:胰岛素跨肠黏膜转运能力大小次序为:CH-CEC组>CH组>TMC组>CEC组>Uncoated组>Ins组;胰岛素跨Caco-2细胞单层膜的转运能力大小次序为:CH组>CH-CEC组>CEC组>TMC组>Uncoated组>Ins组。结论:脂质体能增加胰岛素的跨膜转运,而脂质体经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后通过打开上皮细胞紧密结,进一步提高胰岛素经细胞旁路的转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脂质体 壳聚糖 肠黏膜 CACO-2细胞
下载PDF
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小兵 张秀林 +4 位作者 王秋霞 刘明成 朱红晓 胡会龙 刘兴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97-180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生素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营养和能量水平调到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小肠黏膜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2)在44日龄时,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比对照组提高7.19%(P<0.05)。在44和75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在44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对照组提高17.18%(P<0.01)。5)在44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在75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综上所述,无抗发酵饲粮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增大吸收面积,从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抗发酵饲粮 小肠黏膜 杯状细胞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黏膜5-HT信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深皓 董蕾 +3 位作者 李路 朱有玲 王学勤 戴社教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水平及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是否改变。方法选取24例便秘型IBS(IBS-C)、2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和26名健康人,行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近端空肠和回肠...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水平及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是否改变。方法选取24例便秘型IBS(IBS-C)、2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和26名健康人,行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近端空肠和回肠末段黏膜,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HT含量和EC细胞。结果 IBS-C患者近端空肠黏膜的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122±54 ng/mg蛋白比188±91 ng/mg蛋白,P<0.05),而十二指肠降段和回肠末段黏膜5-HT含量(182±90 ng/mg蛋白、61±35 ng/mg蛋白)与健康人相比(256±84 ng/mg蛋白、93±45 ng/mg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C和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EC细胞数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IBS患者小肠黏膜5-HT信号系统异常是其发病机制之一,但是在IBS-C和IBS-D之间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黏膜 5羟色胺 肠嗜铬细胞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肠粘膜保护剂——载铜蒙脱石对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彤 许梓荣 赵晶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蒙脱石(MMT)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载铜蒙脱石(MMT-Cu)。为探讨载铜蒙脱石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的单层Caco-2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细菌易位数量和肠绒毛损伤程度做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MT-Cu可明显减少... 以蒙脱石(MMT)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载铜蒙脱石(MMT-Cu)。为探讨载铜蒙脱石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的单层Caco-2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细菌易位数量和肠绒毛损伤程度做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MT-Cu可明显减少(P<0.01)E.coliK88、S.choleraesuis侵入到Caco-2细胞内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logCFU/mL~3logCFU/mL;并能显著降低(P<0.01)LDH的释放量。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加入MMT-Cu一段时间后,当E.coliK88和S.choleraesuis粘附Caco-2细胞时,微绒毛依旧排列整齐、致密,可见肠上皮细胞保持完好。结果表明,MMT-Cu对肠粘膜具有屏障作用,可作为一种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铜蒙脱石 肠粘膜屏障 CACO-2细胞 大肠杆菌K88 猪霍乱沙门氏菌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余宏亮 于庆生 +2 位作者 潘晋方 梁启新 张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肠黏膜I/R大鼠模型,即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 h后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 目的观察中药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肠黏膜I/R大鼠模型,即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 h后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病理形态学:假手术组大鼠肠绒毛完整;I/R组大鼠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上皮顶端与固有层明显分离伴固有层毛细血管暴露、出血和溃疡;谷氨酰胺组部分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部分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和溃疡;芪黄煎剂组与I/R组及谷氨酰胺组比较,肠绒毛损伤程度较轻,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部分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肠黏膜病理Chiu氏评分:假手术组最低(0分);I/R组评分最高;谷氨酰胺组评分低于I/R组(P<0.05);芪黄煎剂组评分明显低于I/R组(P<0.05),但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显示:假手术组肠上皮存在一定数量的凋亡细胞,比其他3组少(P<0.05);I/R组肠上皮凋亡细胞数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谷氨酰胺组凋亡细胞数少于I/R组(P<0.05),但多于假手术组和芪黄煎剂组;芪黄煎剂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I/R组和谷氨酰胺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煎剂可减少I/R对大鼠肠黏膜上皮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缺血-再灌注 肠黏膜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白羽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采用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肠黏膜愈合指标[Lewis评分(LS)、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D-D、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S、SES-C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LS和SES-CD评分,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优于美沙拉嗪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英夫利西单抗 硫唑嘌呤 凝血功能 肠黏膜愈合 炎性因子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人参对感染后小鼠肠黏膜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CRP、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其麟 邓艾平 +1 位作者 刘珏 范彦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对感染后小鼠肠黏膜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中,随机抽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5只用于制备重症腹腔感染模型(感染组)。然后再将45只小鼠模... 目的探讨人参对感染后小鼠肠黏膜的干预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中,随机抽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5只用于制备重症腹腔感染模型(感染组)。然后再将45只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模型组、抗炎组、抗炎+人参组,每组各15只。抗炎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33.33 mg/kg(腹腔注射,12 h/次),抗炎+人参组在抗炎组的基础上给予人参皂苷Rb1(纯度98%以上)50 m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治疗后24、48、72 h取血标本,每组每次5只,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CRP、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留取末端回肠,行HE染色,观察肠黏膜层情况,并计算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重症腹腔感染后,小鼠肠黏膜出现萎缩,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且肠黏膜萎缩程度越明显,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目越多。治疗后72 h,抗炎+人参组重症腹腔感染小鼠的CRP、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且下降幅度大于抗炎组(P <0.05);抗炎+人参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抗炎组(P <0.05或P <0.01)。结论重症腹腔感染可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黏膜萎缩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有关;人参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其能改善肠黏膜萎缩的症状,减少对肠黏膜分泌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肠黏膜 人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肠道黏膜形态与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一珺 高娟 +3 位作者 杨花梅 朱建幸 陈同辛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与活化的关系。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在3、5、7、9、11周应用图像分析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幼鼠肠黏膜绒毛与肠集合淋巴结发育状况及肠树突状细胞发育及...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与活化的关系。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在3、5、7、9、11周应用图像分析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幼鼠肠黏膜绒毛与肠集合淋巴结发育状况及肠树突状细胞发育及活化指标。结果不同发育时期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育时期小肠集合淋巴结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肠道OX62^+总树突状细胞增加,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减少,同时,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增加,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周龄的增长,SD大鼠小肠绒毛-隐窝轴增殖分化,肠道树突状细胞逐渐发育与成熟,且两者的发育成熟状况基本同步。SD大鼠肠黏膜形态及黏膜免疫细胞早在断乳期就逐渐成熟,在7~9周时发育幅度最大,并在11周时逐渐达到成熟状态。断乳早期,食物改变会影响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 树突状细胞 肠集合淋巴结 肠道发育
下载PDF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烧伤小鼠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丹 王超 +3 位作者 李腾 王焕 胡建红 彭曦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1-820,共10页
目的建立高效的人肠三叶因子(ITF)重组表达及纯化策略,观察重组人ITF(rhITF)对烧伤小鼠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新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和酵母菌X33重组表达ITF,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与阴... 目的建立高效的人肠三叶因子(ITF)重组表达及纯化策略,观察重组人ITF(rhITF)对烧伤小鼠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新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和酵母菌X33重组表达ITF,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与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行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rhITF。rhITF与胃蛋白酶溶液、胰蛋白酶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分别作用0.5、1.0、1.5、2.0 h和1.0、2.0、4.0 h后行非还原SDS-PAGE,分析rhITF的稳定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5只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为假伤组(30只)、单纯烧伤组(45只)、烧伤+rhITF组(30只)。将单纯烧伤组和烧伤+rhITF组小鼠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烧伤+rhITF组小鼠伤后灌胃1 mg/kg rhITF,其余2组小鼠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24 h,取15只单纯烧伤组小鼠,制备烧伤血清,用于细胞实验。伤后3、5、7 d,每组各取10只小鼠处死后取小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黏膜病理变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3批人结直肠腺癌HT-2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25μg/mL rhITF组、50μg/mL rhITF组(样本数为3),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rhITF组(样本数为3),CK869抑制剂组、CK666抑制剂组和溶剂对照组(样本数为2),分别进行相应处理,Transwell实验观察培养12 h后细胞移行。另取2批HT-29细胞,每批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rhITF组(样本数均为6),培养24 h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及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rp2/3)复合亚基1B(ARPC1B)蛋白表达,活化磁珠下拉实验检测细胞Rac1活性。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黏膜 肠上皮细胞 细胞移行 肠三叶因子
原文传递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脂多糖诱导脓毒症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宗亚楠 匡重伸 +1 位作者 郭向阳 吴长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脂多糖(LPS)诱导脓毒症小鼠急性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雄性ICR小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组和DHA干预组,每组10只。三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腹腔注射LPS、先... 目的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脂多糖(LPS)诱导脓毒症小鼠急性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雄性ICR小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组和DHA干预组,每组10只。三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腹腔注射LPS、先腹腔注射LPS后注射DHA。造模后24 h取材行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肠道组织水肿情况、炎症细胞浸润数目和上皮细胞完整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Occludin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与LPS组相比,DHA干预组小鼠肠道病理损伤减轻,表现为DHA干预后肠组织水肿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和上皮细胞完整性改善(P<0.05)。LPS组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增加,而DHA干预则减轻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并降低Caspase3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肠组织Occludin和ZO-1表达下降,DHA干预则可增加二者表达(P<0.05)。结论 DHA干预减轻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表达,同时增加肠道上皮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二十二碳六烯酸 肠黏膜损伤 肠道上皮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Morphology and ontogeny of dendritic cells in ra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被引量:3
14
作者 Yi-Jun Zhou Juan Gao +3 位作者 Hua-Mei Yang Jian-Xin Zhu Tong-Xin Chen Zhen-Juan 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46-1253,共8页
AIM: To study the morphology and ontogeny of dendritic cells of Peyer's patches in ra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METHODS: The morphometric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all the para... AIM: To study the morphology and ontogeny of dendritic cells of Peyer's patches in ra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METHODS: The morphometric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all the parameters of villous-crypts axis and the number of OX62+DC, OX62+CD4+SIRP+DC, and OX62+CD4-SIRP-DC in the small intestine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villous-axis and the number of DC and DC subtyp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ps i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F = 10.751, 12.374, 16.527, 5.291, 3.486; P = 0.000, 0.000, 0.000, 0.001, 0.015). Villous height levels were unstable and increased from 115.24μm to 140.43 μm as early as 3 wk postpartum. Villous ar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5 and 7 wk postpartum, peeked up to 13817.60 tam2 at 7 wk postpartum. Villous height and crypt depth ratio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80 + 1.01 to 4.54 =1= 1.56, 9-11 wk postpartum. The expression of OX62+DC increased from 33.30%±5.80% to 80%± 17.30%, 3-11 wk postpartum (F =5.536, P = 0.0013). OX62+CD4+SIRP+DC subset levels detected in single-cell suspensions of rat total Peyer's patch dendritic cells (PP-DC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0.73% ± 5.16% to 35.50% ± 4.08%, 5-7 wk postpartum and from 34.20% ±1.35% to 43.60% ± 2.07% 9-11 wk postpartum (F = 7.216, P = 0.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agerelated changes in villous-crypt axi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Simultaneously, there are also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in rat PP-DCs phenotypic expression. Furthermor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intestinal mucos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e cells (especially DC) peaked at 9-11 wk postpartum,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stinal mucosae reached a relatively mature state at 11 wk postpar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ucosa Dendric cell Peyer'spatches intestin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2)促进损伤肠黏膜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乐梦真 范汉程 +2 位作者 朱清仙 曾慧红 邵立健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474-479,共6页
前列腺素E_(2)(PGE_(2))是前列腺素E的一种,属于类花生酸类物质,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正常生理情况下,肠黏膜上皮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其自我更新由肠隐窝底部的肠道干细胞(ISC)完成,ISC对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随... 前列腺素E_(2)(PGE_(2))是前列腺素E的一种,属于类花生酸类物质,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正常生理情况下,肠黏膜上皮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其自我更新由肠隐窝底部的肠道干细胞(ISC)完成,ISC对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PGE_(2)对成体干细胞(包括ISC等)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PGE_(2)不仅参与炎症免疫反应,而且能通过激活Wnt等信号通路促进成体干细胞增殖,从而维持正常组织的新旧更替。该文主要综述PGE_(2)对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对ISC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_(2) 肠黏膜上皮 肠道干细胞 WNT信号通路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at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cultivation and effects of radiation on cell prolifera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Xin Ze Ran Yong Ping Su +3 位作者 Yong Jiang Wei Guo Ping Ai Tian Min Cheng Yuan Lin Institute of Combined Injury, PLA, Schoo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INTRODUCTIONCrypt epithelial cells in normal small intestineproliferate at a high speed. But they are verydifficult to culture in vitro and passage stably. A lotof studies have been done[1-16]. Some domestic labsisola... INTRODUCTIONCrypt epithelial cells in normal small intestineproliferate at a high speed. But they are verydifficult to culture in vitro and passage stably. A lotof studies have been done[1-16]. Some domestic labsisolated and cultured crypt cells from embryonalintestines and aseptic animal intestine, but failed.We introduced normal rat epithelial cell line-IEC-6from the USA and its living condition for stablepassag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fter trials. Thecell line was testified to be the small intestinalepithelial cell by electron microscopy,immunihistochemistry and enzymatic histoch-emistry. It has been applied to some relatedresearch work[17-21]. It was found that manyfactors were involved in the culture system. Our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culture method and theinfluencing factors on IE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Blood Proteins cell Count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cell Division cell Line Culture Medi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Radiation Fetal Proteins 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Hypoglycemic Agents Insulin intestinal mucosa intestine Small Radiation Ionizing Rats Reproducibility of Result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HYMIDINE Tritium
下载PDF
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嫩群 郑淘 +1 位作者 彭买姣 彭昕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18-1020,1030,共4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便秘组,其中正常组6只,脾虚便秘组12只。脾虚便秘组小鼠灌胃1 g/mL番泻叶水煎液(0.8 mL/d,分2次灌胃),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脾虚便秘组...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便秘组,其中正常组6只,脾虚便秘组12只。脾虚便秘组小鼠灌胃1 g/mL番泻叶水煎液(0.8 mL/d,分2次灌胃),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脾虚便秘组小鼠停止使用番泻叶,改为隔天喂低纤维饲料生大米4~8 g,每天自由饮水1次,每次0.5 h,控制饮食持续8 d,致小鼠脾虚便秘。当造模成功之后,将脾虚便秘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铁皮石斛治疗组(每组6只)。铁皮石斛治疗组按3.5 g/(kg·d)灌胃0.1 g/mL铁皮石斛汤剂,每天2次,每次0.35 mL,共5 d。正常组和脾虚便秘自然恢复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结果铁皮石斛能改善因造模造成的小肠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增加回肠、盲肠的杯状细胞数目。结论铁皮石斛能有效改善脾虚便秘小鼠肠道的黏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脾虚便秘 肠黏膜 杯状细胞
原文传递
RNA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对BALB/c小鼠小肠黏膜的黏附及侵入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明 孟晓丽 +2 位作者 殷国荣 刘红丽 申金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RNA原位杂交法观察弓形虫速殖子黏附和侵入小肠黏膜的部位及时间。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每鼠灌胃感染2×104个弓形虫速殖子(悬于0.2mlPBS),对照组(6只)给予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15min、30min、1h、2h... 目的RNA原位杂交法观察弓形虫速殖子黏附和侵入小肠黏膜的部位及时间。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每鼠灌胃感染2×104个弓形虫速殖子(悬于0.2mlPBS),对照组(6只)给予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15min、30min、1h、2h、4h和8h各处死实验组小鼠4只和对照组小鼠1只,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标本制备石蜡切片,并作RNA原位杂交。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杂交切片,随机选取50个视野,计数所有观察视野内的虫体总数并计算平均数。结果侵入的弓形虫速殖子可位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纹状缘、吸收细胞胞浆内或相邻吸收细胞间及固有层内。感染后15min,黏附于空肠的速殖子数量(4.93±3.949)显著高于回肠(3.78±3.102)(P<0.05);侵入空肠的速殖子数量(4.92±4.164)显著高于十二指肠(4.10±3.532)和回肠(3.68±3.301)(P<0.05)。随着感染后时间的延长,黏附于各肠段的速殖子数量逐渐减少,而侵入的数量逐渐増多。与感染后15min相比,感染后8h,黏附于十二指肠(2.32±3.039)、空肠(3.15±3.241)和回肠黏膜(2.59±3.028)的速殖子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而侵入十二指肠(8.92±8.955)、空肠(9.11±6.667)和回肠黏膜(9.15±10.192)的速殖子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弓形虫速殖子对其所黏附的小肠上皮细胞无严格的选择性,但其侵入小肠的部位具有选择性,空肠为速殖子侵入的易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原位杂交 弓形虫速殖子 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亮 梅俏 +4 位作者 黄健 刘晓昌 刁磊 陈茉莉 许建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TNF-α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小鼠喂饲5%DSS溶液7d。TNF-α抗... 目的研究TNF-α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小鼠喂饲5%DSS溶液7d。TNF-α抗体组分别于造模第1、4天予TNF—α抗体(5mg/kg)腹腔注射给药,健康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则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造模7d后处死小鼠,期间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分别采用偶氮蓝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ITC—D)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取结肠肠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取部分回肠肠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10%结肠和小肠黏膜匀浆,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TNF-α含量和小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肠黏膜MLCK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DAI逐日增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NF-α抗体组DAI获改善。模型对照组小鼠回肠上皮细胞胞间连接复合体缩短、变宽,细胞间隙扩大。TNF-α抗体组小鼠回肠上皮细胞连接结构紧密程度较高。模型对照组小鼠病理评分和结肠黏膜MPO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08、0.006、0.001),TNpd抗体组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分别-0.004、0.008、0.005),三组间比较F值分别-131.98、218.28、58.93。模型对照组小鼠肠壁中偶氮蓝和血清中FITC-D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03和0.010),TNF-α抗体组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分别-0.001和0.009),三组间比较F值分别-69.36和17.96。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黏膜中MLCK含量[(71.10±7.52)ng/g]高于健康对照组[(18.56±9.92)ng/g,P〈0.01],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体 结肠炎 肠黏膜 细胞膜通透性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原文传递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基因敲除模型小鼠肠黏膜形态及转录组学的特征性变化
20
作者 游弋晖 宋春晖 +5 位作者 陈曦 姚晓宏 柯俊羽 杜群 宋宁 李燕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5119-5125,共7页
背景:肠黏膜更新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生理过程,其中隐窝干细胞是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驱动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参与细胞的基因修复、代谢、能量平衡和寿命的调节,在肠上皮稳态中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 背景:肠黏膜更新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生理过程,其中隐窝干细胞是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驱动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参与细胞的基因修复、代谢、能量平衡和寿命的调节,在肠上皮稳态中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肠类器官由单个隐窝干细胞经3D培养形成,可体外呈现肠上皮更新及受损后修复过程,是研究肠黏膜更新的最新模式。目的:探究SIRT6基因特异性敲除(SIRT6-i/-i)小鼠模型肠黏膜形态、肠类器官形成及其转录组学的特征性变化。方法:①采用Cre-loxp方法建立SIRT6-i/-i小鼠模型,制备小肠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肠干细胞标记物Lgr5和潘氏细胞标记物溶菌酶的表达;②体外构建SIRT6-i/-i小鼠肠类器官模型,Western-blot检测类器官SIRT6蛋白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肠类器官Lgr5、细胞角蛋白20和黏蛋白2蛋白表达变化;③采用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该模型小鼠差异基因及相关功能的特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野生型对照小鼠肠黏膜形态比较,SIRT6-i/-i小鼠肠黏膜出现绒毛稀疏、变短,隐窝高度变浅,且杯状细胞数目增多,潘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Lgr5和溶菌酶的表达明显降低;②SIRT6-i/-i小鼠肠类器官中SIRT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培养中出芽率明显减少,且Lgr5表达降低,吸收上皮细胞标记物细胞角蛋白20和杯状细胞标记物黏蛋白2表达水平升高;③转录组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对照小鼠比较,模型小鼠肠组织的差异基因有846个,其中上调基因438个,下调基因408个,差异基因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前5位的分别是化学致癌、药物代谢、视黄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类固醇生物合成,显著富集通路中关联的基因主要为Cyp2c29、Cyp2c65、Cyp3a11、Cyp3a25等Cyp450家族的改变;④结果表明,SIRT6缺失会导致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6 基因敲除 肠类器官 肠黏膜 肠道干细胞 转录组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