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文 金钟 +5 位作者 杨福生 刘建英 雷光虎 康宁超 马俊萍 单素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9-224,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隧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隧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min(30-70min),平均下床时间6h(3-12h),平均住院时间7d(5-15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4-1.0分,术后5d为2.5士1.4分,末次随访时1.3士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脊柱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TESSYS技术与F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江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66-69,72,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的VAS、JOA和ODI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改良TESSYS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FL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FLD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SSYS组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FLD组,JOA评分明显高于FLD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经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改良TESSYS组优良率为90.32%,高于FLD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ESSYS技术和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同等的近期疗效,但改良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恢复快的优点,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ESSYS技术 FLD技术 腰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海军 王文 +3 位作者 刘中俊 李辉 王学文 李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59例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功能指数评分(MacNab)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9例患者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6.44%和93.22%。结论:TESSYS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窥镜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减压沸腾清洗机联合蛋白残留定量检测在椎间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沙茹 张瑞明 +1 位作者 胡颖宇 孙子乔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及蛋白残留定量检测在椎间孔镜器械清洗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套椎间孔镜手术后器械,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套。观察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及蛋白残留定量检测在椎间孔镜器械清洗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套椎间孔镜手术后器械,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套。观察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加全自动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和残留蛋白定量检测法检测器械清洗效果,计算清洗合格率,对比分析两组的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显示两组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残留蛋白定量检测显示观察组合格率为96%,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结论:减压沸腾清洗机能提高椎间孔镜的清洗效果,残留蛋白定量检测可作为评价椎间孔镜清洗质量的可靠标准,二者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椎间孔镜器械的清洗和检测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沸腾清洗机 残留蛋白定量检测 椎间孔镜 清洗效果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孔减压解剖学与3D-CT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鑫 孙兆忠 +3 位作者 王红艳 李瑞 任佳彬 孙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与3D-CT方法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行颈椎间孔减压安全有效范围。[方法]5具成人颈部标本,肉眼及显微镜观察C_3-C_7侧块内下端与椎板外下缘交点(O点)及术区毗邻解剖结构。此外,8例颈椎病患者行...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与3D-CT方法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行颈椎间孔减压安全有效范围。[方法]5具成人颈部标本,肉眼及显微镜观察C_3-C_7侧块内下端与椎板外下缘交点(O点)及术区毗邻解剖结构。此外,8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CTM,Mimics16.0软件重建颈椎3D-CT图像。经各点建立矢状面:O点、硬脊膜外侧缘、下位椎弓根峡部内侧缘M_((内))及外侧缘M_((外))。横断面测量距离及角度:侧块横径(a),V点与硬脊膜外侧缘(b),O点与M_((内))(c),O点与M_((外))(d),O点与V点(e),O点与硬脊膜外侧缘(f),经O点横断面上、下关节突重叠厚度(i),椎弓根峡部外径(k),椎弓根外倾角(m)。矢状面测量距离:O点与相邻上位M(下)(g)及与下位M(上)(h)。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_3-C_4~C_7-T_1f[(4.17±1.33)mm^(4.64±1.70)mm]、i[(6.06±2.07)mm^(7.20±1.93)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17±1.74)mm^(2.42±1.41)mm]C_3-C_4~C_5-C_6与C_7-T_1(P<0.001);d[(-0.75±1.27)mm^(2.85±1.69)mm]C_3-C_4~C_5-C_6与C_7-T_1、C_3-C_4与C_6-C_7(P<0.001);g[(6.79±1.04)mm^(9.57±1.27)mm]C_3-C_4~C_5-C_6与C_7-T_1(P<0.001);h[(6.79±1.04)mm^(9.57±1.27)mm]C_3-C_4~C_6-C_7与C_7-T_1(P<0.01)。[结论]O点与颈椎间孔关系密切,多贴近下位椎弓根峡部外上缘,与硬脊膜外侧缘距离恒定;C_7-T_1节段形态结构变化大。熟悉该特点,可准确界定减压安全、有效范围,避免或减少重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孔 内窥镜 解剖学 3D-CT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6
6
作者 付松 吕仁花 +4 位作者 朱凤祥 王龙强 王亚楠 刘海军 邵诗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 老年患者 椎间孔入路 内镜 神经根阻滞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霖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EL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椎功能指标[直腿抬高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术后腰椎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功能 椎板开窗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评估髂嵴对L5~S1椎间孔镜手术通道放置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瑨 刘晓阳 +1 位作者 葛忠鹏 崔新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目的 分析髂嵴对穿刺放置手术通道可行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立医院行腰椎CT及腰椎DR检查的75例患者影像资料。使用Mimics 21.0软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通道放置,评估患者L5~S1节段... 目的 分析髂嵴对穿刺放置手术通道可行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立医院行腰椎CT及腰椎DR检查的75例患者影像资料。使用Mimics 21.0软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通道放置,评估患者L5~S1节段行PETD手术放置通道可行性。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可放置通道组和不可放置通道组,通过测量和比较两组髂嵴相对高度分级、髂嵴高度、髂嵴倾斜角、关节突倾斜角、髂嵴最高点到中线距离和髂嵴内聚角等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髂嵴对L5~S1节段行PETD手术放置通道的影响。结果 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可放置通道组中髂嵴高度h、髂嵴倾斜角α、髂嵴内聚角δ等髂嵴相关的解剖参数均明显小于不可放置通道组[23.65(29.33~18.50)vs 38.20(39.80~34.40),P<0.001;20.20(24.30~16.08)vs 29.15(31.98~26.65),P<0.001;45.35(48.03~40.70)vs 47.75(49.98~45.33),P=0.003]。随着髂嵴高度的提升,通道放置的成功率不断下降,定义为“高髂嵴”(髂嵴相对高度分级为2级)的通道建立成功率只有10%。当髂嵴高度高于31.95 mm,髂嵴倾斜角大于24.35°,髂嵴内聚角大于47.2°时,穿刺放置通道容易失败。结论 髂嵴对于L5~S1行PETD手术放置通道的可行性具有显著影响。髂嵴越高,越陡峭(髂嵴倾斜角、内聚角越大)的患者越不容易成功放置通道。“高髂嵴”(髂嵴高于L4椎弓根下缘的患者)通常难以放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髂嵴 L5~S1 椎间孔镜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建强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经皮... 目的探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4.51%,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手术流程,提升患者恢复效果,让患者能够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淼 杜明奎 匡正达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2期2199-2201,共3页
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对腰部软组织及脊柱附属结构破坏较大,脊柱正常载荷传导及运动功能的紊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从而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随着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组成部... 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对腰部软组织及脊柱附属结构破坏较大,脊柱正常载荷传导及运动功能的紊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从而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随着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文将目前主流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微创
下载PDF
椎间孔镜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金戈 徐圆圆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灌洗引流,观...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灌洗引流,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并置管灌洗引流。对比两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时间、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拔管时间为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置管灌洗引流
下载PDF
新穿刺点的选择对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海阔 常正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选取新的穿刺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对操作要点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CT测量数据记录旁开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术中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按照术...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选取新的穿刺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对操作要点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CT测量数据记录旁开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术中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按照术前CT测量数据进行穿刺,用美蓝、克氏针及环锯标记V点,辨识镜下组织并减压神经根,23例患者均行颈椎Keyhole手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肩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9.00±6.04)min,术中出血量为(20.00±2.09)mL。术后颈肩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按照术前CT测量数据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选取的新穿刺点可以大大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及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hole手术 钩椎关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 C型臂X射线机 椎间孔镜 新穿刺点
下载PDF
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舰艇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国 宫峰 +1 位作者 钱海平 严力生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舰艇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舰艇官兵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观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 目的探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舰艇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舰艇官兵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观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ologue scale, VAS)评分分别为(4.15±0.79)分、(2.49±0.87)分和(1.23±0.7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7.23±1.07)分(P〈0.05)。按改良的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优2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结论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舰艇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官兵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奇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3期18-18,20,共2页
目的:对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阐述。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并随访>7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与调查记录。结果:... 目的:对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阐述。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并随访>7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与调查记录。结果:ODI指数术前(31.85±5.8)%,术后3 d(12.58±3.6)%,末次随访时(3.5±2.9)%;腿痛VAS评分术前(7.8±1.7)分,术后3 d(3.5±1.3)分,末次随访时(1.3±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多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世彬 高慧珊 +3 位作者 黄浩然 王宾 周政纲 李亮 《骨科》 CAS 2023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采用PELD治疗单节段LDH的48例病人,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手术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导板组24例...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采用PELD治疗单节段LDH的48例病人,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手术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导板组24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穿刺行PELD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PEL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病人随访(9.33±1.24)个月(7~12个月)。导板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术后1天、1周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时间段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D打印导板辅助PELD治疗单节段LDH,手术效果确切,明显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手术创伤及辐射伤害,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对术后短期内疼痛的缓解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导板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麦伟明 曾明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实...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疼痛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进行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复发情况发生。结论:椎间孔镜下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好,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缓解明显,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远期无复发,治疗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孔镜下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派卡因麻醉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娟 刘瑶 +1 位作者 贾洪峰 张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264-265,26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局麻药配方在连续硬膜外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隋核摘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椎间盘切除术(PTED)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对麻醉的选择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选用0.5%利...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局麻药配方在连续硬膜外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隋核摘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椎间盘切除术(PTED)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对麻醉的选择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选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利多卡因3mL+0.5%罗哌卡因);分析2组术前、术中的疗效、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疼痛感受包括四个标准,即无、轻度、中度、重度,前两者为麻醉效果满意;后2者为麻醉不满意。结果2组病例术后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2组患者术中发生疼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较,B组术中MAP、HR更平稳(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较局部麻醉更适合完成PTED,它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疼痛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同时也不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观察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恶性椎旁骨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8
作者 柳玉兵 雷志刚 王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恶性椎旁骨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恶性椎旁骨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和对照组(50例,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恶性椎旁骨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恶性椎旁骨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和对照组(50例,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椎旁骨转移瘤患者采取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可提高疗效,控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椎旁骨转移瘤 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林英 徐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侧路镜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术前及术后1 d和...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侧路镜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术前及术后1 d和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和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3/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使神经根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纵韧带骨化 经皮椎间孔镜术 疗效
下载PDF
单侧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
作者 杜沙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7期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探析单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2月选取医院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参与本次试验,按其住院床位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1)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探析单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2月选取医院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参与本次试验,按其住院床位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1)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n=41)在手术中加入单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VAS评分与ODI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间孔入路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