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入世后我国英语媒体所面临的形势和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明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简述了我国英语媒体目前发展现状和传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英语媒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从英语媒体的自身形象、可信度、自我定位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英语媒体对外传播战略的内涵与重要性。
关键词 英语媒体 对外传播 战略思考
下载PDF
顺德美食翻译及美食文化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琴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63-66,共4页
顺德是粤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推进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应把目标定位在顺德菜名翻译体系化、标准化上;通过深度挖掘顺德美食文化内涵,实现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传播的多元化途径,提升"中国美食名城"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传播... 顺德是粤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推进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应把目标定位在顺德菜名翻译体系化、标准化上;通过深度挖掘顺德美食文化内涵,实现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传播的多元化途径,提升"中国美食名城"顺德美食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 美食翻译 美食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长征书写与过渡期延安文学——“长征文学”的起源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维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9,159,共12页
在文学史术语体系中,“苏区文学”和“延安文学”因为命名方式的特点,存在外延上的模糊地带,《随军西行见闻录》《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抗日人民红军北上长征的最后阶段》及《长征记》集体创作等长征文学作品,便是模糊地... 在文学史术语体系中,“苏区文学”和“延安文学”因为命名方式的特点,存在外延上的模糊地带,《随军西行见闻录》《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陕西——抗日人民红军北上长征的最后阶段》及《长征记》集体创作等长征文学作品,便是模糊地带上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早期长征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审美特征上,打破了苏区文学形成的固有范式,诸多文学特征在之后的延安文学中得到了响应,但因为创作于国内革命战争的语境之下,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话语上依然与苏区文学保持了一致性,体现出“过渡期延安文学”的典型特征。此时的长征文学作品都有着国际宣传的背景,它为作家开拓了文学传播的空间,为革命文学的范式转变提供了契机。通过国际宣传的视角,可以看到“苏区文学-延安文学”转变的关键之处,也为“过渡期延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书写 国际宣传 过渡期延安文学
原文传递
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宣传工作述论
4
作者 张牧云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1年第1期39-54,271,272,共18页
在皖南事变善后阶段,随着美国政府态度的逐渐明晰,中共认为加强对美国的宣传工作是给予国民党方面压力的重要方式。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新闻的压制封锁,国际新闻社中国香港分社与跨国记者群体成为中共沟通内外的新闻中转站,及时向美国新闻... 在皖南事变善后阶段,随着美国政府态度的逐渐明晰,中共认为加强对美国的宣传工作是给予国民党方面压力的重要方式。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新闻的压制封锁,国际新闻社中国香港分社与跨国记者群体成为中共沟通内外的新闻中转站,及时向美国新闻界传递信息。中共对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人民之友社、保卫中国同盟与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等国际民间组织及美国华侨团体开展统战工作,增强中共的国际舆论影响力。一方面,事变后中共在重庆、中国香港与美国三地集中开展的对美宣传工作使中共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形象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视野中得以强化;另一方面,中共认识到在外交上,尤其在对英美外交上“大有活动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 国际宣传 国际统一战线
下载PDF
从“2005年亚太市长峰会”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5
作者 杨珍雨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通过2005年亚太市长峰会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翻译工作者纠错的责任,以及就其他城市在借助网络进行对外宣传这方面工作的一次调查的分析,提出建议:各城市均可有效利用网络这一媒介积极进行对外宣传,重点做好网站内容的翻译工作。
关键词 亚太市长峰会 翻译 责任 网络 对外宣传
下载PDF
漳州传统“特色小吃”的翻译及国际传播——基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
6
作者 林瑞云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51-57,共7页
漳州特色小吃是漳州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是漳州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闽南方言文化的缩影。在当前"文化走出去"的"海丝"旅游发展战略中,做好漳州传统特色小吃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关乎漳州城市品牌的树立以及在文化旅游... 漳州特色小吃是漳州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是漳州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闽南方言文化的缩影。在当前"文化走出去"的"海丝"旅游发展战略中,做好漳州传统特色小吃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关乎漳州城市品牌的树立以及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突出特色并取得更大的收益。本研究在对漳州特色小吃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依据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结合中国菜名常见的翻译方法,从漳州特色小吃的命名特点、主辅料、做法出发,探讨既照顾外来游客文化心理又能引起品尝兴趣、既能保留异域民族风味又能传播闽南文化的翻译策略,积极推进漳州美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特色小吃 翻译 国际传播 关联顺应翻译模式
下载PDF
国家外宣机构发起中国文学外译机制社会学分析——以鲁迅作品英译出版项目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16,共7页
文章以建国初期外文出版社发起鲁迅作品英译出版项目为例,从“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的视角分析80年代前国家外宣机构发起中国文学外译的运作机制及过程,进而讨论该机制的利弊得失。个案研究表明,该项目的发起过程通过“发起行动者网... 文章以建国初期外文出版社发起鲁迅作品英译出版项目为例,从“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的视角分析80年代前国家外宣机构发起中国文学外译的运作机制及过程,进而讨论该机制的利弊得失。个案研究表明,该项目的发起过程通过“发起行动者网络”和“选题策划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及运作来完成,政治动机驱动是80年代前外文社发起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出版项目的基本运作机制,造成一种收获与缺憾并存的局面。今后应继续资助国家专门机构主动“输出”中国文学,但须改变翻译选题上的“以我为主”、文学外译动机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迂回输出”等不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文出版社 国家外宣机构 鲁迅作品英译出版项目 发起机制及过程 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从国际新闻署到美国新闻署——美国对外宣传机构的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又新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58-62,共5页
本文考察了二战后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从国务院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新闻署到独立的美国新闻署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分析美国对外宣传执行机构在美国政府部门中的地位的变迁展示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 对外宣传机构 国际新闻署 美国新闻署 国务院 国家安全政策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党国际宣传体系解析——以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艾红红 马阳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日方的谣言,增进外界对中国战场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国民党当局依靠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为中枢的多媒体、多语种、多层级外宣体系,对不同国家实施了主旨不同、形态各异的对象化传播,逐步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日方的谣言,增进外界对中国战场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国民党当局依靠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为中枢的多媒体、多语种、多层级外宣体系,对不同国家实施了主旨不同、形态各异的对象化传播,逐步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也使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渐趋理性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国际宣传处 国际宣传体系 对象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颖 王海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话语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等科学性理念和实践方案被更多的世界民众所了解和接纳,中国外交迎来“升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回应世界的期待和关切,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外发声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话语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等科学性理念和实践方案被更多的世界民众所了解和接纳,中国外交迎来“升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回应世界的期待和关切,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外发声力度,以理论创新推动话语创新,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和导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话语实践。在理论层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为根基,坚持“两个相结合”论。在现实层面,科学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时代诉求,把握中国立场与世界指向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打造话语内容、话语风格、话语平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话语道路。在价值层面,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创造图景的积极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对外宣传话语 话语创新 逻辑理路
下载PDF
Managing International News-Agency Relations under the Guomindang: China's Central News Agency, Zhao Minheng, and Reuters, 1931-1945 被引量:1
11
作者 Sheng-chi Shu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5年第4期594-644,共51页
During the Nationalist Era, China dealt with its relatively weaker position in the global geopolitics of news communication by forging and managing strategic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world's leading news agencies. Thi... During the Nationalist Era, China dealt with its relatively weaker position in the global geopolitics of news communication by forging and managing strategic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world's leading news agenci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ase of the bilateral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uters and the Guomindang (GMD) government's official news agency,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CNA). By doing so, the article reveals that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ing useful cooperation with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ies to open up inter-institu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channels and networks for disseminating the GMD government's official news and viewpoints abroad, the GMD government and CNA were also confronted with a growing necessity to manage and control protracted contentious, disputes, and even conflicts arising from the party-state's persistent attempts to assert news communication sovereignty. 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e vital role of Zhao Minheng (1904-61)--a US-educated Chinese journalist in the employment of Reuters--as middleman in the CNA-Reuters relationship. Zhao's career provides us with an important means to analyze CNA's international news-agency relations from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news-agency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institution global geopolitics of news communication news gathering and dissemination news censorship and control middleman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2
作者 梁晔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为语料,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相结合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从该宣传片的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等角度来揭示宣传片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与中国国民党国际宣传处
13
作者 井上久士 芦鹏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28-135,共8页
田伯烈的著作《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是一部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的记录资料,该书的翻译、出版对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些所谓的学者质疑田伯烈是中国国民党国际宣传处雇佣的情报工作员,以此... 田伯烈的著作《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是一部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的记录资料,该书的翻译、出版对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些所谓的学者质疑田伯烈是中国国民党国际宣传处雇佣的情报工作员,以此试图抹杀田伯烈和该书的存在意义。本文从国民党国际宣传处对日宣传工作的实情着手,证明其虽支持了该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但目的是为揭露日军暴行。田伯烈则是完全依据个人意志和正义感编写了该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国民党国际宣传处 田伯烈
下载PDF
“大内宣”:民进党当局政治营销新策略
14
作者 张晓娴 阎立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5期95-110,共16页
“大内宣”是中国台湾政治生态新现象,从媒体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视之,其实质是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营销策略:其一,建构政绩包装“政治产品”,是为产品营销;其二,诉诸民粹主义制造极化情感,是为情绪营销;其三,区隔选民市场、实施精准化传播,... “大内宣”是中国台湾政治生态新现象,从媒体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视之,其实质是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营销策略:其一,建构政绩包装“政治产品”,是为产品营销;其二,诉诸民粹主义制造极化情感,是为情绪营销;其三,区隔选民市场、实施精准化传播,是为目标营销,民进党当局的营销手段明显升级,将政党本身视为营销产品,以“出口转内销”方式打造政党形象,并借大数据技术运作政治权力,民进党“大内宣”试图用行政手段掌控话语权,主导媒体“议程设置”,影响选民决策,使执政资源服务于政党私利,以实现公权力的“私有化”变现,“大内宣”之所以可能且有效,在于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岛内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政治 民进党当局 “大内宣” 政治营销
下载PDF
构建主流舆论格局中的内外宣联动机制:基于网络联动模型的讨论
15
作者 王贵斌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5,共9页
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成为新时期党在宣传舆论工作方面的基本指针。内外宣联动不仅要考虑媒体生产,还需把握媒体生产的各要素如何彼此影响。本文从网络联动模型出发,对构建内外宣联动的文化情境、权力运作、媒... 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成为新时期党在宣传舆论工作方面的基本指针。内外宣联动不仅要考虑媒体生产,还需把握媒体生产的各要素如何彼此影响。本文从网络联动模型出发,对构建内外宣联动的文化情境、权力运作、媒介报道和公众舆论进行分析,并指出了这些构成要素在中国内外宣中的网络联动关系。研究认为网络联动的核心是价值传播,要注意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舆论格局 网络联动模型 内外宣联动 激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