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 被引量:67
1
作者 田菲菲 田录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8-976,共9页
家庭和同伴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统,是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广泛,但很零散。对前人研究的分析发现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有3种模型:独立模型、交互影响模型和间接效应模型,... 家庭和同伴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统,是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广泛,但很零散。对前人研究的分析发现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有3种模型:独立模型、交互影响模型和间接效应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及其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亲密关系测量指标不统一,内外化问题行为研究不均衡,评价主体单一化,文化差异,缺乏充分的追踪研究和实验设计等,未来研究应对上述方面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朋友关系 内化问题 外化问题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的稳定性及其与母亲教养的关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夫真 张玲玲 +4 位作者 魏星 张文新 陈亮 纪林芹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1,共8页
通过对502名11岁城市青少年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发展的稳定性及母亲教养对1年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保持较高的内化问题水平;(2)... 通过对502名11岁城市青少年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发展的稳定性及母亲教养对1年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保持较高的内化问题水平;(2)母亲控制惩罚教养可以正向预测1年后男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母亲温情引导可以负向预测女青少年的内化问题。青少年先前的内化问题对母亲教养与其1年后内化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男青少年而言,母亲较高的温情引导和控制惩罚教养正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女青少年而言,母亲较多的温情引导则负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早期 内化问题 母亲教养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童年中期受欺负与问题行为之关系:一项两年纵向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俊升 赵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2-637,共6页
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787名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受欺负与两类问题行为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受欺负在两年之间呈现较高的稳定性... 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787名小学3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受欺负与两类问题行为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受欺负在两年之间呈现较高的稳定性;而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则表现出较低程度的稳定性。(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三年级时的受欺负可以显著预测五年级时的外化问题行为,而三年级时的外化问题行为不能显著预测五年级时的受欺负;三年级时的内化问题行为可以显著预测五年级时的受欺负,而三年级时的受欺负不能显著预测五年级时的内化问题行为。在受欺负与问题行为的相互预测关系中,内化问题行为更有可能成为受欺负的触发因素,而外化问题行为则更有可能是对受欺负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外化问题行为 内化问题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一年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雪辰 施霄霞 刘俊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方法:使用同伴提名、自我报告以及学校记录对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方法:使用同伴提名、自我报告以及学校记录对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①在前后测之中,学业成绩都与孤独感、抑郁感和社会退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②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前测学业成绩可以预测后测内化行为问题,而前测内化行为问题不能预测后测学业成绩。结论:在学习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中,先前学业成绩对后来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力比先前内化行为问题对后来学业成绩的预测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绩 内化行为问题 交叉滞后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光珍 姜宁 +1 位作者 梁宗保 邓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4,共8页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歧视体验和知觉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单向的、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外显问题 内隐问题 学习问题
原文传递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与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振宏 彭源 赵一萌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CG)与呼吸率,换算出基线RSA与RSA反应作为迷走神经活动的指标,采用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问卷》、《家庭情绪表达问卷》和《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父母婚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及儿童内化问题。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负向预测小学儿童内化问题;(2)父母消极、积极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小学儿童迷走神经张力(基线RSA)调节父母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同时会通过父母情绪表达间接地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另外,较高迷走神经张力能够缓冲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婚姻质量 父母情绪表达 内化问题 迷走神经活动 小学儿童
原文传递
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与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全升 周宗奎 +2 位作者 孙晓军 张艳红 连帅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基于素质-压力模型及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研究考察了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从武汉和商丘两所初中三个年级共选取800名初中生,采用问卷法对其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 基于素质-压力模型及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研究考察了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从武汉和商丘两所初中三个年级共选取800名初中生,采用问卷法对其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独生与否后,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和焦虑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能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同伴依恋的调节;(4)同伴依恋能够调节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但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内化问题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为引导青少年提升同伴依恋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反刍思维 同伴依恋 内化问题 初中生
原文传递
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自尊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余丽 梁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45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r=-0.33,P<0.001);自尊能够增强领悟社会... 目的:探讨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45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r=-0.33,P<0.001);自尊能够增强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保护效应(b=0.15,P<0.001)。结论:自尊对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领悟社会支持 自尊 内化问题
下载PDF
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谭德琴 谢瑞波 +3 位作者 丁菀 吴伟 宋省成 李伟健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为探究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延时影响及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04名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负向预... 为探究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延时影响及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04名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负向预测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内化问题的预测均不显著;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与留守儿童内化问题之间均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依恋 师生关系 同伴依恋 留守儿童 内化问题
下载PDF
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文明 方烨仪 叶彩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基于累积风险框架,检验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内化问题上的相对贡献以及中介作用。751名青少年完成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感恩问卷、个人主动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测试以及累积家... 基于累积风险框架,检验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内化问题上的相对贡献以及中介作用。751名青少年完成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感恩问卷、个人主动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测试以及累积家庭风险问卷。结果发现:(1)个人素质与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过程中起着平行中介作用;(2)社会互动的间接效应大于个人素质的间接效应;(3)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内化问题存在直接影响。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过程并非相互竞争,而是作为一种平行中介在运作。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累积风险 内化问题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听障学生心理韧性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霁 葛琼 +1 位作者 王贵飞 班永飞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第12期38-43,23,共7页
为了解听障学生心理韧性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以贵州省6所特殊教育学校517名听障学生为对象,以《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长处和困难问卷》为工具开展调研。结果表明:(1)听障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内外化问题异常水平的人数... 为了解听障学生心理韧性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以贵州省6所特殊教育学校517名听障学生为对象,以《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长处和困难问卷》为工具开展调研。结果表明:(1)听障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内外化问题异常水平的人数比率较高;(2)不同性别的听障学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上有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得分高于男生,在情绪控制得分低于男生;小学生与高中生在内外化问题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得分较高;(3)心理韧性与内外化问题存在一定的关联。情绪控制与人际协助是内外化问题的显著预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学生 心理韧性 内化问题 外化问题
下载PDF
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影响的中介和调节因素
12
作者 张梦洁 赵献梓 《心理学通讯》 2023年第3期152-158,共7页
校园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巨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集到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上。文章对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中介因素与调节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为降低校园欺凌的消极影响以及促进... 校园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巨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集到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上。文章对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中介因素与调节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为降低校园欺凌的消极影响以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内化问题 中介因素 调节因素
下载PDF
羞怯对小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丕国 林庆楠 +3 位作者 卞玉龙 田雨 刘传进 高峰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究羞怯对小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师幼关系所起的调节作用。方法:针对285名小班幼儿进行了间隔9个月的两次测查。第一次测查由母亲评价幼儿的羞怯程度及内化问题行为;第二次测查由教师评价师幼关系质量及幼儿的内化... 目的:探究羞怯对小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师幼关系所起的调节作用。方法:针对285名小班幼儿进行了间隔9个月的两次测查。第一次测查由母亲评价幼儿的羞怯程度及内化问题行为;第二次测查由教师评价师幼关系质量及幼儿的内化问题行为。结果:幼儿入园初的焦虑和退缩行为能够预测其在学年末的对应问题行为;控制了性别及入园初对应问题行为的影响后,幼儿入园初的羞怯水平能够预测其在学年末的焦虑和退缩行为;师幼关系的亲密性在羞怯预测幼儿内化问题行为时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当师幼关系的亲密程度较低时,羞怯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小班幼儿学年末的焦虑和退缩问题,而当师幼关系的亲密程度较高时,这一预测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内化问题行为 师幼关系 小班幼儿
原文传递
南昌市高中生内化问题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文小桐 陈飞宇 +3 位作者 郑辉烈 刘勇 杨维 袁兆康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高中生内化问题和童年期不良经历现状,探讨内化问题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掌握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内化问题的累计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南昌市城区5所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84名高中生中199... 目的:了解南昌市高中生内化问题和童年期不良经历现状,探讨内化问题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掌握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内化问题的累计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南昌市城区5所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84名高中生中199人(22.51%)存在内化问题,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躯体虐待(OR=2.621,P<0.001)、家庭暴力(OR=1.530,P<0.033)、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2.789,P<0.001)与内化问题呈正性相关。通过累积效应分析,以ACE 0分者为参照,ACE 1分者OR值为2.096,ACE 2分者OR值为3.155,ACE 3-5分者OR值为9.707。结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保护孩子避免遭受情感和躯体上的虐待等不良对待,减少家庭成员不良影响对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发展具有重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化问题 高中生 童年期不良经历 累积效应 南昌
下载PDF
感戴与内化问题及学业成绩的关系
15
作者 魏昶 刘建刚 《价值工程》 2015年第33期233-234,共2页
目的:分析中学生感戴、内化问题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感戴量表、内化问题量表和学业成绩量表对9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感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感戴与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结论:感戴是中学生内化问题的抑制... 目的:分析中学生感戴、内化问题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感戴量表、内化问题量表和学业成绩量表对9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感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感戴与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结论:感戴是中学生内化问题的抑制性因素,是学业成绩的促进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感戴 内化问题 学业成绩
下载PDF
父母期望与早中青少年期内化问题的关系:有差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浩 徐夫真 +1 位作者 刘宇鹏 崔伟 《心理研究》 2018年第6期556-562,共7页
为探讨早中青少年期内化问题的特点及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期望与内化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自陈报告、自我描述问卷、父母期望问卷对578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1)女生内化问题水平高于男生,高中生内化问... 为探讨早中青少年期内化问题的特点及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期望与内化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自陈报告、自我描述问卷、父母期望问卷对578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1)女生内化问题水平高于男生,高中生内化问题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化问题水平最低;(2)内化问题分别与父母期望、学业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父母期望与学业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3)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期望与内化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和学段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内化问题 父母期望 学业自我概念
下载PDF
儿童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玲晓 张丽娅 常淑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选取393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 选取393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拒绝 同伴拒绝 家庭环境纷杂度 儿童外化问题行为 儿童内化问题行为
下载PDF
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治疗学龄前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哲 黄敏施 +4 位作者 陈杰荣 崔梓天 钟琴 陈玉英 万国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06-808,812,共4页
目的探索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治疗学龄前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疗效,发展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干预模式。方法 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两所幼儿园用学前儿童行为量表(CBSC)进行筛查,分别抽取内化性行为问题因... 目的探索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治疗学龄前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疗效,发展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干预模式。方法 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两所幼儿园用学前儿童行为量表(CBSC)进行筛查,分别抽取内化性行为问题因子得分最高的24名儿童,将抽取到的48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家长进行8周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培训,对照组未做系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学前儿童行为量表内化性行为各个因子分数的改变。结果共收集有效数据干预组20份,对照组19份。干预组儿童家长接受培训后其子女CBSC社交退缩因子分(2.80±3.09)、焦虑因子分(5.15±3.65)及内化性行为问题总分(12.60±7.06)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情绪控制因子分和躯体化因子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可以减少学龄前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是改善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焦虑问题的有效干预方式,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内化性行为问题 亲子游戏治疗 小组家长培训
原文传递
父亲缺位与儿童早期内隐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国艳 刘丽英 +1 位作者 黄丽容 蒲少华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研究者采取横断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深圳市1216名30-36月龄儿童及主要照顾人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情况问卷》以及《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对这些儿童的内隐行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 研究者采取横断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深圳市1216名30-36月龄儿童及主要照顾人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情况问卷》以及《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对这些儿童的内隐行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与儿童早期内隐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1216名30-36月龄被试中,早期教养时父亲缺位的情况占39.24%。(2)亲子活动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的情况比例高达70%.这类儿童中,具有早期内隐问题行为的占8.06%,其中女童较男童更易在面对新鲜事物或陌生场所时产生退缩行为。(3)主要照顾人是(外)祖父母或保姆的儿童更易出现早期分离性焦虑,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更易产生退缩、强迫行为。(4)父亲缺位与儿童的早期内隐问题行为。如面对新鲜事物产生退缩行为、强迫行为、忧郁以及分离性焦虑情绪有关。(5)父亲参与早期教养对儿童心理、情绪、行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父亲缺位 内隐问题行为
原文传递
孤独感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20
作者 常红英 燕国华 Terestita Lasam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本文以贵州省1194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孤独感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初中生孤独感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孤独感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 本文以贵州省1194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孤独感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初中生孤独感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孤独感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内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且丰富与补充了问题行为的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内化问题行为 外化问题行为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