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平衡堆载作用下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性状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林刚 徐长节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592-2598,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深基坑开挖中不平衡堆载作用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运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了不平衡堆载下深基坑开挖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平衡堆载情况下,基坑两侧围护结构内力、位移都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时需要分别考... 为了深入研究深基坑开挖中不平衡堆载作用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运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了不平衡堆载下深基坑开挖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平衡堆载情况下,基坑两侧围护结构内力、位移都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时需要分别考虑支护结构参数。同时,通过大量工况的计算比较,定性地总结出了一些基本规律,为不平衡堆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XIS 基坑开挖 不平衡堆载 内力 位移
下载PDF
紧邻铁路偏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与内力测试分析 被引量:81
2
作者 石钰锋 阳军生 +1 位作者 白伟 张学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6-833,共8页
以深圳地铁5号线民治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基坑连续墙水平位移及内力的实测分析,系统研究偏压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特征,对围护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较浅时,两侧墙体上部发生向基坑内的变形,但受列车及路基... 以深圳地铁5号线民治站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基坑连续墙水平位移及内力的实测分析,系统研究偏压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和内力特征,对围护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较浅时,两侧墙体上部发生向基坑内的变形,但受列车及路基偏压影响,紧邻铁路侧墙体位移比远离铁路侧墙体位移大,基坑挖至一定深度后,远离铁路侧墙体上部向基坑外移动,且基坑开挖越深,向基坑外变形越大;相同工序、相同深度条件下,紧邻铁路侧墙体弯矩较远离铁路侧大,紧邻铁路侧墙体弯矩最大值位置比远离铁路侧墙体深;根据偏压基坑位移及受力模式,设计上应对基坑两侧支护参数区别考虑。测试结论可为偏压基坑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偏压基坑 连续墙 内力 位移 稳定性
下载PDF
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1
3
作者 熊浩 刘伟 +6 位作者 林伟文 夏雄超 李贝 区彩琼 赖茂松 黄瑞良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19-4925,共7页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治疗5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采用撬拨复位治疗27例,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29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治疗后复查X射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拔复位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88±2.06)°恢复至治疗后的(30.60±2.89)°,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55±2.46)°,恢复至治疗后的(31.69±2.2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后功能,撬拔复位固定组优14足,良6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4.0%;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组优11足,良13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2.7%,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应用撬拨复位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复位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骨关节植入物跟骨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撬拨复位 Gissane’s角 Bohler’s角 形态学 骨折移位 手术指征 术前评估 骨折并发症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漌涼 李章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6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及置换组,其中内固定组44例,置换...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及置换组,其中内固定组44例,置换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早期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及远期并发症(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结果 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明显少于置换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组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发生率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ADL评分、WHO-QOL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远期肢体功能恢复、ADL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内固定患者,其应作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置换 内固定 移位型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数值模拟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徐凌 陈格际 刘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针对内撑式排桩深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地表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安全性问题,为基坑工程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运用FLAC^(3D)软件对营口市某深基坑工程采用内撑式排桩支护进行了开挖模拟,结合理正软件设计计算值和现场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分... 针对内撑式排桩深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地表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安全性问题,为基坑工程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运用FLAC^(3D)软件对营口市某深基坑工程采用内撑式排桩支护进行了开挖模拟,结合理正软件设计计算值和现场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地表和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值分别为22、25 mm,而理正软件得到的最大位移值分别为22、20 mm,现场实际监测地表和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值为26和30 mm,在深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过程中,FLAC^(3D)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而且模拟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内支撑 排桩 数值模拟 理正软件 监测值 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下载PDF
4枚空心钉与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殷浩 周恩昌 +2 位作者 潘政军 陈光 江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133-5137,共5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主要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有学者提出PauwelsⅢ型的股骨颈骨折在应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1枚抗旋螺钉,以增强固定效果,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也有作者提出行切开复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采用3...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主要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有学者提出PauwelsⅢ型的股骨颈骨折在应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1枚抗旋螺钉,以增强固定效果,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也有作者提出行切开复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采用3枚空心钉附加股骨颈内侧支持钢板,认为切开复位能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减轻关节囊压力,且不增加股骨头血供的破坏,目前也在临床推广使用。对2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效果优劣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4枚空心钉与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2种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25岁男性青年健康股骨CT数据及内固定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志愿者知情同意,实验方案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4枚空心钉与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进行加载,比较2组骨折端最大位移、内固定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应力分布等指标。结果与结论:(1)4枚空心钉、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骨折端最大位移分别为0.71 mm和0.43mm;(2)4枚空心钉、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三维有限元模型VonMises应力分别为436.6MPa和227.2 MPa,3枚螺钉结合支持钢板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更符合正常股骨生物力学特点;(3)表明2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强度,但3枚空心钉结合支持钢板相较4枚空心钉固定稳定性更好,应力分布更均匀,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空心钉 支持钢板 位移 应力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抗震体系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贾毅 赵人达 +2 位作者 廖平 李福海 邱新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6,共6页
为研究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的抗震性能,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采用传统抗震体系、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 为研究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的抗震性能,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采用传统抗震体系、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桥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采用减隔震体系时,摩擦摆支座顺桥向来回滑动,形成稳定、饱满的滞回环,支座耗散地震能量显著;采用延性抗震体系时,固定墩墩底滞回曲线为完整的滞回环,地震能量通过塑性铰的滞回机制进行耗散;采用减隔震体系时,桥墩的顺桥向位移较传统抗震体系大幅降低;采用延性抗震体系时,桥墩的顺桥向位移比传统抗震体系下大;采用减隔震体系或延性抗震体系时,固定墩的内力响应较传统抗震体系下都大幅降低,且采用减隔震体系时减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多跨长联 抗震性能 延性抗震体系 减隔震体系 内力 位移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横穿滑坡变形区隧道受力变形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尹静 邓荣贵 +2 位作者 钟志彬 李凯甜 孙春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615-3625,共11页
横穿滑坡变形区的隧道受力十分不利,为研究滑坡推力作用下隧道的受力变形规律,首先,建立隧道与滑坡土体相互作用的弹性围岩–隧道结构梁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内力和位移的传递矩阵计算式;然后,通过MATLAB编程,对隧道内力和位移分布... 横穿滑坡变形区的隧道受力十分不利,为研究滑坡推力作用下隧道的受力变形规律,首先,建立隧道与滑坡土体相互作用的弹性围岩–隧道结构梁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内力和位移的传递矩阵计算式;然后,通过MATLAB编程,对隧道内力和位移分布特征以及重要参数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隧道横穿滑体较长时,隧道中部一定范围内的内力几乎为0,隧道弯曲变形程度很小,主要表现为整体位移,主要受滑坡体内的法向地基系数、滑坡推力大小及其分布形式的影响;(2)滑床内的稳定岩土体对滑体内的隧道起到"锚固"作用,隧道与滑面交界附近范围内隧道受力变形状态最差,最易发生破坏;(3)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及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滑坡隧道 弹性地基梁 传递矩阵法 内力 位移 物理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利用有限元探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颖 刘志朋 +7 位作者 殷涛 赵云龙 韩彪 郭超韡 滕延斌 范峥睿 杨宝成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顶端轴向加载14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结果:股骨和内固定应力较大区域均分布于股骨颈及股骨干部位,且在骨折线附近均出现应力增大的现象;内固定位移分布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螺钉尖端位置,股骨位移集中于股骨头顶端,应力加载位置。四枚空心钉的应力最小,峰值为135.3 MPa;锁定加压钢板的应力最大,峰值为405.9 MPa,但锁定加压钢板的位移12.3 mm为最小峰值;三枚空心钉的位移18.8 mm为最大峰值;三枚空心钉固定时,股骨受力最小,应力峰值为36.8 MPa,但股骨位移最大,峰值为19.3 mm;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股骨受力104.6 MPa为最大应力峰值而位移12.6mm为最小位移峰值。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稳定性最高,但股骨和内固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动力髋螺钉固定短期内促进骨折愈合较有优势,但长期固定时髓内钉固定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土-海底沉管隧道体系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如林 楼梦麟 袁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
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大型海底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场地土层地质实际分布情况,建立了沉管隧道上方无回淤土和有回淤土两种计算条件下的土-沉管隧道体系的大型三维精细化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沉管接头非线性、土与隧... 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大型海底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场地土层地质实际分布情况,建立了沉管隧道上方无回淤土和有回淤土两种计算条件下的土-沉管隧道体系的大型三维精细化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沉管接头非线性、土与隧道间的接触非线性和土层介质非线性等特征.采取直接从基岩面输入一致地震和地震行波两种激励方式,运用动力显式算法对土-沉管隧道体系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回淤土体减小了模型的自振频率,增大了隧道的地震响应;不同地震波激励形式和激励方向对隧道接头的相对变形和管节内力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柔性接头 地震响应 内力 相对位移
下载PDF
手法配合小切口内固定对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Maryland、AOF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丘均友 黄轶 钟玉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手法配合小切口内固定对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Maryland、AOF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就诊的88例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AO钢... 目的研究手法配合小切口内固定对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Maryland、AOF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就诊的88例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AO钢板常规内固定,观察组给予手法配合小切口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期指标,Maryland、AOFAS评分及并发症几率等。结果观察组优者占比68.18%(30/44),优良率为90.91%(40/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45%(20/44),70.45%(3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与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4.55%(2/44)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法配合小切口内固定术对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足功能,操作简单,创伤小,值的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小切口 内固定 关节移位 跟骨骨折
下载PDF
门架式双排桩受力位移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应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
研究目的:探求门架式双排桩桩身的内力位移分布特征及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结论:(1)在桩排距较大的情况下,门架式双排桩的前排桩的桩顶位移明显小于单排悬臂桩和无连梁的双排桩;(2)门架式双排桩的前后排桩的最大弯矩和剪力比较接近... 研究目的:探求门架式双排桩桩身的内力位移分布特征及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结论:(1)在桩排距较大的情况下,门架式双排桩的前排桩的桩顶位移明显小于单排悬臂桩和无连梁的双排桩;(2)门架式双排桩的前后排桩的最大弯矩和剪力比较接近,而且正负弯矩和剪力比较接近,表明连梁在协调前后排桩顶位移、桩身弯矩和剪力方面有明显的作用;(3)岩土层参数的选取是影响抗滑桩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4)门架式双排桩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5)对于膨胀土边坡,在实际施工中要做到及时开挖、及时防护,以减少施工对土体含水量和土体结构带来的扰动;(6)在实际应用中要采用数值计算与成功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边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桩 边坡工程 内力 位移场
下载PDF
外部振动对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敷设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骥 张明泽 +2 位作者 张振鹏 赵健康 陈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3-681,共9页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长期在振动环境中运行时将导致绝缘结构疲劳损坏,为了分析交联聚乙烯电缆固有频率与外部振动耦合条件下的位移与内部应力分布,在简支梁固有频率计算及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仿真获得了不同敷设条件下外部频率... 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长期在振动环境中运行时将导致绝缘结构疲劳损坏,为了分析交联聚乙烯电缆固有频率与外部振动耦合条件下的位移与内部应力分布,在简支梁固有频率计算及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仿真获得了不同敷设条件下外部频率对电缆内部应力、位移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铁路桥梁敷设电缆时,敷设距离的制约使得电缆固有频率处内部应力、位移最大值都急剧增大;隧道敷设电缆时,其内部应力、位移分布呈周期性波动;在共振与非共振频率下,内部应力、位移的大小相差很大;经仿真计算得出,隧道内50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敷设间距应小于3.42 m,以防止电缆共振。根据电缆模态分析,提出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强振动区域敷设时应适当减小电缆夹具间距,避免外部频率与电缆固有频率耦合产生共振而导致电缆损坏,这对制定强振动区域内电缆敷设方式及运维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 交联聚乙烯电缆 振动 固有频率 内部应力 位移分布
下载PDF
半刚接门式刚架的性能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柳锋 郭兵 崔艳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2-23,18,共3页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有吊车的单跨和双跨半刚接门式刚架进行了研究 ,分析中考虑了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和构件的几何非线性 ,探讨了节点半刚性对门式刚架内力和位移的影响 ,并给出了设计建议。
关键词 半刚性 端板 连接 门式刚架 内力 位移
下载PDF
背侧克氏针增强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殷浩 陈光 +2 位作者 李燕 周恩昌 宁仁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1-4925,共5页
背景:波及尺背侧骨折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属于AO分型的23C型、三柱分型中波及中间柱的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将影响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而当前单纯掌侧钢板固定尺背侧骨折块的作用有限,若附加背... 背景:波及尺背侧骨折块的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属于AO分型的23C型、三柱分型中波及中间柱的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将影响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而当前单纯掌侧钢板固定尺背侧骨折块的作用有限,若附加背侧钢板虽然固定效果好,但将增加手术创伤、导致肌腱损伤粘连,并提高了治疗费用,不符合当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政策,附加背侧克氏针固定是个较为可行的方案。目的:通过建立AO/ASIF 23-C1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和掌侧锁定钢板附加背侧克氏针两种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尤其关注尺背侧骨折块的固定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42岁男性志愿者健康前臂CT数据及内固定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分别建立AO/ASIF 23-C1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和掌侧锁定钢板附加背侧克氏针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分别施以100 N轴向载荷、1 Nm的弯曲及扭转载荷,比较两组尺背侧骨折块最大位移、内固定上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应力分布等指标。结果与结论:①两种固定方式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均2-10倍于骨骼,符合骨折早期稳定的要求;②在3种不同载荷下,两组间应力峰值比较,无论是骨骼上还是内固定上的应力均差别不大(<30%);在轴向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为骨骼的三四倍;但在弯曲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为骨骼的8-10倍;而在扭转载荷下内固定上的应力峰值仅为骨骼的2倍;③在轴向载荷下,两组间尺背侧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极小且差别不大,仅为0.056 mm和0.047 mm,表明骨折块的稳定性好;在弯曲载荷下,单一钢板固定组最大位移为克氏针固定组的2.4倍;在扭转载荷下,单一钢板固定组最大位移为克氏针固定组的2.7倍;④提示附加克氏针的掌骨锁定钢板能更好地固定尺背侧骨折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掌侧锁定钢板 克氏针 位移 应力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方向卸载对基坑支护位移内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殷德顺 王保田 张文慧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1-1705,共5页
基坑的开挖是一个水平和竖向压力同时卸载过程;为了研究不同方向卸载对基坑支护位移内力的影响,通过修正的邓肯-张模型模量公式,分别考虑只有水平和竖向卸载情况,对某基坑开挖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发现水平卸载是产生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 基坑的开挖是一个水平和竖向压力同时卸载过程;为了研究不同方向卸载对基坑支护位移内力的影响,通过修正的邓肯-张模型模量公式,分别考虑只有水平和竖向卸载情况,对某基坑开挖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发现水平卸载是产生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与考虑水平卸载相比,只考虑竖向卸载时能够使支护产生负内力。通过分析,对支护结构上的实测内力总是小于设计值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载 内力 位移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军霞 冯卫星 杜学玲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5-79,共5页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内力及变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弹性地基梁方法对一具体实例,从土层与衬砌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衬砌内力及变形的各个因素,分析了管片的内力及变形随各参数变化的一些规律,得出了对衬砌内力及变形影响较大的参数。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衬砌 内力 变形
下载PDF
带线锚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强 顾勇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813-4817,共5页
背景: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目前普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但存在着一些不足。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带线锚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肱骨大结... 背景: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目前普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但存在着一些不足。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带线锚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33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锚钉组(n=7)和钢板组(n=26),分别行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统计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块再移位距离及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评分,并记录2组内固定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锚钉组手术时间(73.1±10.5)min短于钢板组(98.2±11.9)min,切口长度(7.3±1.1)cm小于钢板组(14.9±1.7)cm,术中失血量(45.0±7.1)m L小于钢板组(141.0±25.9)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锚钉组术后骨折块再移位距离(3.0±1.8)mm大于钢板组(1.1±2.3)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之间Constant-Murl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 钢板 带线锚钉 肱骨 移位 随访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移位的疗效及费用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亚全 周徳春 +1 位作者 周明敏 王美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空心钉...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评分、2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A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组(P<0.05);B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组(P<0.05);B组术后第3、6、12、18及24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2次手术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首次手术费用高于A组(P<0.05);B组2次手术费用低于A组(P<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 移位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苗润池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40,共5页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为主跨1160 m的钢箱梁悬索桥,针对大桥塔高、结构柔、跨度大、弱阻尼等特点,从长周期效应、行波效应和减隔震设计3个方面开展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地质环...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为主跨1160 m的钢箱梁悬索桥,针对大桥塔高、结构柔、跨度大、弱阻尼等特点,从长周期效应、行波效应和减隔震设计3个方面开展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地质环境、场地条件及地震震级对长周期反应谱的贡献,修正设计反应谱,分析不同视波速对主桥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阻尼器对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考虑长周期效应,结构的地震内力响应增大约30%,地震位移响应增大约50%,在抗震设计时需要预留足够的安全储备;结构行波效应分析结果小于一致激励的计算结果,采用一致激励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偏安全;设置阻尼器后,加劲梁位移减震效果达到85%以上,阻尼器对加劲梁的纵向位移减震效果显著,对桥塔内力的减震效果并不明显,在抗震设计时应以位移减震控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钢箱梁 长周期效应 行波效应 阻尼器 内力 位移 抗震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