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躯体与心理疾病: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29
1
作者 汪新建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0,共6页
躯体化作为现代医学界一大困扰,因其缺少器质性依据而徒有症状表达而被划分心理疾病的范畴。这一划分实质上体现了西方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但这一理念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民族。世界各地不同的躯体化报告率为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 躯体化作为现代医学界一大困扰,因其缺少器质性依据而徒有症状表达而被划分心理疾病的范畴。这一划分实质上体现了西方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但这一理念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民族。世界各地不同的躯体化报告率为躯体化问题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契机,其后隐藏的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不同身体观与疾病观以及相应治疗惯习。在一个素来提倡身心合一的文化中,躯体化更应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求诊动机与主诉方式,而不是难以理解的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 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躯体化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中国戏曲源于印度梵剧说”再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玫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83,共9页
自20世纪20年代许地山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联系起来研究之后,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便又多了一种假说——“梵剧说”。主张此说的学者,观点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而最能代表此说的,则应是郑振铎的见解。几十年来,随着某些新材料的发现... 自20世纪20年代许地山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联系起来研究之后,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便又多了一种假说——“梵剧说”。主张此说的学者,观点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而最能代表此说的,则应是郑振铎的见解。几十年来,随着某些新材料的发现,“梵剧说”曾被多次提起,并引起争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跨文化、跨学科对该问题进行新的疏理和研究,否定了“梵剧说”,但却肯定了古代印度文化对戏曲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形成 梵剧 佛教影响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经典个案:库切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多年的流散生涯让他形成超验他者的视角与多元文化观。在创作中,库切既承认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冲突和对抗,又提倡双方都施以"同情的理解",以达成多元文化的和解与和谐。在文学批评中,他主...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多年的流散生涯让他形成超验他者的视角与多元文化观。在创作中,库切既承认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冲突和对抗,又提倡双方都施以"同情的理解",以达成多元文化的和解与和谐。在文学批评中,他主张超脱政治立场、坚持艺术良心,呼吁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库切的创作主题与批评立场使他成为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库切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冯若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与西方文论迥异的非逻辑性、非体系性的具体形态 ,这是由汉文字写意表形的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汉语 体系性 非体系性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略论晚近世界史研究范式的转型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平 李明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世界史研究正在出现范式转型。新范式浸透着全球视野和跨学科的视角,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应对当代历史意识对过去和现在的远为深刻和更加复杂的探寻。跨文化交流、跨国关系、大范围的事件和... 世界史研究正在出现范式转型。新范式浸透着全球视野和跨学科的视角,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应对当代历史意识对过去和现在的远为深刻和更加复杂的探寻。跨文化交流、跨国关系、大范围的事件和世界一体化进程是其重点研究领域。新范式发展出三个重要研究分支:全球史、跨国史和跨文化研究。全球史关注全球或跨区域的历史发展模式、世界一体化进程以及不同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跨国史研究跨越边界的网络、交流和互动;跨文化研究侧重思想、知识和文化在国家边界形成以前的跨区域流动。伴随世界史研究范式转型的是当代历史意识维度的变迁和对世界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义。范式的转型并不意味着都是宏大叙事,而是体现在即使是微观研究也展现出一种超越研究题目的更大范围的对比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新范式 全球史 跨国史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庆本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7,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主体性的建构首先是确立个性主体尤其是感性欲望的本体地位,在这一方面,王国维的贡献不可抹杀。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的过程,也就是古典主义、浪...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主体性的建构首先是确立个性主体尤其是感性欲望的本体地位,在这一方面,王国维的贡献不可抹杀。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的过程,也就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中交替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百年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应该着力将文艺理论建设成一门"间性"学科,具体包括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学科间性和文化间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20世纪中国 主体性 间性研究
下载PDF
论中西哲学异同与中西语言文字异同的关联——诠释学研究的新视角
7
作者 刘立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通常诠释学只是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及一种研究方法,但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诠释学也可发展为介于哲学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狭义的诠释学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但中西方使用不同的语言... 通常诠释学只是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及一种研究方法,但在跨文化研究领域,诠释学也可发展为介于哲学与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狭义的诠释学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但中西方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因此需要对中西语言和文字之间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发掘中西语言文字特点的异同,进而诠释中西学术乃至中西哲学的异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术语单义化方法”,即把多义的理论术语通过词义解析和理论论证,分别以单义术语表达或译介。汉语文在翻译西方哲学术语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意译,这一路线促成现代汉语文中单义哲学术语的产生,为汉语文哲学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汉语文中的单义哲学术语与哲学创新成果可回馈于西方。作为理论科学研究的哲学,最终可以超越中西方不同思想表达传统的差异而趋同,客观上使哲学向跨文化、跨语言的“世界哲学”迈进。作为方法论的诠释学要在实证研究中不断拓展,首先需要在哲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以便获得更为扎实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跨文化研究 语言文字 世界哲学 理论术语单义化
下载PDF
宗教在中外文化文学关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宗教在中外文学文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果不把宗教的因素考虑进去,跨文化研究便无从谈起。相应地,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宗教在异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则不仅能有效地认清人类文化的形成特点,同时更能确切地把握... 宗教在中外文学文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果不把宗教的因素考虑进去,跨文化研究便无从谈起。相应地,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宗教在异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则不仅能有效地认清人类文化的形成特点,同时更能确切地把握异质文化交流、对话的规律,进而获得文化间交往融合的方法之道。宗教不仅可以看做文学文化传播的媒介物,同时它也在文学文化交往中起着范式作用。这种作用在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形成上,在中国文化的发展特点中,都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宗教是跨文化文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基督教 儒家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Film Titles into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
9
作者 刘健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Reception theory,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is an audience- oriented film title translation approach. According to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historical life of a literary work is unthinkable without the active par... Reception theory, a newly developed discipline, is an audience- oriented film title translation approach. According to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historical life of a literary work is unthinkable withou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aders. With the recep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t will pilot the basic point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namely, informative value,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 commercial value, with the five pragmatic methods of general translation. Furthermore, it also takes the factor of intercultura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iscussing this top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the FUNCTIONS of FILM titles RECEPTION THEORY TRANSLATION methods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10
作者 王柏利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民族学学科产生演变的历程,指出民族学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学科发展历程,并存在学科界限模糊的问题,但是民族学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 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民族学学科产生演变的历程,指出民族学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学科发展历程,并存在学科界限模糊的问题,但是民族学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为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提供新视角,为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问题研究提供新立场。旨在为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学 跨文化 民族问题 起源 民族理论
下载PDF
《教学指南》背景下英语专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艳钰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培养具有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优秀人才日显迫切,为此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已被列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开设“比较文...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培养具有跨文化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优秀人才日显迫切,为此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已被列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开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方向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置“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的发展过程,讨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背景下英语专业培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人才的必要性,阐明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英语专业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原文传递
后世俗视域中的文学、艺术和宗教——第十三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综述
12
作者 赵倞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2017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河南大学协办的第十三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在河南开封隆重举行。本届暑期国际研讨班同时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的一个圆... 2017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河南大学协办的第十三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在河南开封隆重举行。本届暑期国际研讨班同时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的一个圆桌论坛——'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国内外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LOGY HUMANITIES post-secula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原文传递
普遍主义再思考——第十二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张华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13-221,共9页
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和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第十二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7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学术... 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和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第十二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7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延续多年.自2004年以来,已在襄樊、北京、呼和浩特、温州、西宁、湘潭、苏州、汕头、延边、安阳等全国十座城市举办十一届,这次暑期国际研讨班的主题是“普遍主义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LOGY HUMANITIES Interdisplinary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原文传递
翻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4,1(1)述评
14
作者 王敏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3,15,共4页
英文学术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于2014年起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的劳特里奇出版社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期刊的特征与出版宗旨,并对2014年3月... 英文学术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于2014年起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的劳特里奇出版社在英国正式出版发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期刊的特征与出版宗旨,并对2014年3月出版的第1卷第1期进行了简明的评述,最后对期刊的出版现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文章指出,该刊物将为亚太地区的翻译研究成果和文化的输出创造契机,并最终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期刊出版现状 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我国近十年跨文化交际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15
作者 史兴松 朱小玢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4,共7页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2005—2014年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国内核心期刊跨文化交际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语言学、经济学、文化学比其他学科更关注跨文化研究;(3)重大科研立项逐年递增,与...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2005—2014年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国内核心期刊跨文化交际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语言学、经济学、文化学比其他学科更关注跨文化研究;(3)重大科研立项逐年递增,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4年立项数目明显增加;(4)外国语言学界相关研究热点为跨文化教学,学科内涵与定位研究仍显不足;(5)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仍为非实证研究。文章最后依据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研究 现状分析 展望
原文传递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难点及其理论回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肖珺 胡文韬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其基本问题是诠释网络社会的文化间交往,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范式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推动新的文化秩序不断出现。其实践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间疏离与敌视加剧,一方面,互联网的大连接实质性地造成全球化的趋同效应,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中,右翼民粹主义,种族歧视问题不断凸显;其二,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冲突呈现新表征,新媒体会便利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但不必然带来文化间的深层交流和理解,此外,网络传播的多元会话模式可能带来更多的冲突;其三,抗拒性认同带来难以缓解的文化间困境,全球传播同时成为推动和塑造认同危机的社会原因,同时,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和抵制不断挑战传统社会权威。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互动的跨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从中国出发,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可能性。一是拓展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建构新媒体空间的全球倾听模式;二是直面文化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跨文化冲突空间内寻找协商和理解的路径。中国正在不断探索与世界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中国文化自身的血脉中延续着具有世界价值的元素。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获取新媒体跨文化传播中流动的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个人、政治、文化、区域(国家)等多维主体的形成过程。在文化背景异质时,对“他者”文化的地方知识进行语境化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互相修正,使得全球文化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冲突与协商 跨文化共同体 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
下载PDF
再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评国外跨文化交际学教科书对语言相对论的讨论 被引量:14
17
作者 纪玉华 许其潮 《外国语言文学》 2003年第4期59-61,共3页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语言与文化关系讨论的首选话题之一。本文对近几年国外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学教科书中对该假说的讨论进行评析 ,指出其中的谬误和不当之处 ,旨在引起我国语言和文化研究者的注意。笔者认为 ,...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语言与文化关系讨论的首选话题之一。本文对近几年国外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学教科书中对该假说的讨论进行评析 ,指出其中的谬误和不当之处 ,旨在引起我国语言和文化研究者的注意。笔者认为 ,我国学者既要有虚心向国外同行学习的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 跨文化交际 语言相对论 民族文化 语言决定论
原文传递
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池舒文 林大津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4,共7页
跨文化交际学自从1983年"跨入"中国大陆以来,大量文献可以说明国内研究状况可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1)1983—199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为引介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和零散研究;(2)1995—2002年为第二阶段,主要特点为中国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学自从1983年"跨入"中国大陆以来,大量文献可以说明国内研究状况可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1)1983—199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为引介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和零散研究;(2)1995—2002年为第二阶段,主要特点为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成立,大陆学者个人研究论著相继问世,开始展开学术对话,"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开始普及;(3)2003—2013年为第三阶段,主要特点为大量引进国外专著,本领域学术研讨会增多,学会会刊《跨文化交际研究》创刊,国内外同行学术对话愈加频繁,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成果突出。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态势,步入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国 历史分期 特点分析
原文传递
评马丁·伊登:杰克·伦敦笔下的超人形象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曼琼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
关键词 杰克·伦敦 超人形象 自画像 精神悲剧 《马丁·伊登》 自传体小说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学助推外语新文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张红玲 孙有中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共8页
新文科建设的战略规划为新时代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跨文化交际学以探究多元文化语境下不同文化个体和群体之间沟通、相处与合作机制为使命。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深厚... 新文科建设的战略规划为新时代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跨文化交际学以探究多元文化语境下不同文化个体和群体之间沟通、相处与合作机制为使命。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深厚的理论逻辑,能够拓展外语学科新现象和新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外语学科育人、跨文化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跨文化交际学助推外语新文科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重视跨文化交际学科专业建设,加强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应用,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学科教学能力,推进以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跨文化外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学 外语新文科建设 学科知识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跨文化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