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尖点突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建聪 尚岳全 +1 位作者 郑束宁 张天宝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5-1679,共5页
采用非线性科学突变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边坡稳定系数和坡体饱水面积比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在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浅层滑坡突发失稳的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非线性科学突变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边坡稳定系数和坡体饱水面积比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在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浅层滑坡突发失稳的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分布;边坡稳定系数与坡体饱水面积比的关系服从线性分布,边坡稳定系数随坡体饱水面积比的增大而减小;浅层滑坡一般是由强降雨触发的,强降雨是影响浅层滑坡稳定系数大小的最主要外部因素.建立的尖点突变模型揭示了浅层滑坡有时发生在强降雨过后的滞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尖点突变模型 强降雨 浅层滑坡 坡体位移 降雨量
下载PDF
降雨作用及坡脚开挖激发路堑滑坡的灾变效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兴华 尚岳全 +2 位作者 唐小明 游省易 冯杭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6-15,共10页
山地丘陵地区,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持续性强降雨可诱发山体滑坡。对于因高等级公路建设而实施坡脚开挖的斜坡条件,其在连续性强降雨作用下的暂态渗流场及暂态安全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浙南山区某路堑斜坡实际工况... 山地丘陵地区,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持续性强降雨可诱发山体滑坡。对于因高等级公路建设而实施坡脚开挖的斜坡条件,其在连续性强降雨作用下的暂态渗流场及暂态安全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浙南山区某路堑斜坡实际工况,针对已经实施坡脚开挖的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计算,研究斜坡在不同强降雨雨型作用下的饱和-非饱和暂态渗流场,并对其安全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表明:在坡脚开挖的激发作用下,坡体达到失稳破坏的时间大大缩短;坡体暂态渗流场和强降雨雨型密切相关,强降雨持时越长,强降雨量越大,暂态渗流场向坡体表面扩散的趋势越明显,则滑体饱水面积比越大,基质吸力越小,坡体稳定系数的下降幅度也越大;坡体稳定系数的变化趋势与暂态渗流场的扩展变化情况密切相关,暂态渗流场越向坡体表面扩展则坡体稳定系数越低,可见在坡脚开挖和强降雨激发的综合作用下,斜坡极易失稳破坏。此规律性成果可为相应滑坡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坡脚开挖 路堑滑坡 饱和-非饱和 暂态渗流 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风垂直切变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彦 刘一玮 孙晓磊 《暴雨灾害》 201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联合应用5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观测资料,并结合海河流域自动气象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海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温度场、风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天气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 联合应用5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观测资料,并结合海河流域自动气象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海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温度场、风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天气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露点温度梯度区内。低空急流指数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峰值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它的快速增加意味着强降水将要开始。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降水开始前,2 500—3 000 m的风速和风切变首先开始增大,之后大风向1 000 m以下扩散,风切变梯度增强预示着短时强降水开始;1 000—1 500 m风速迅速减小,高层也随之减小,强降水趋于减弱或结束。风廓线雷达中风向风速的变化能够指示系统的过境时间,以上结论对预报强降水的起始及降水的持续时间具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强降水 预报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入渗及稳定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进 冷先伦 +2 位作者 阮航 刘世伟 崔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53-158,共6页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提出坡面供水强度和坡面入渗能力的概念,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极限平衡法相结合,建立了以土、水混合体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对岩土体力学参...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提出坡面供水强度和坡面入渗能力的概念,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极限平衡法相结合,建立了以土、水混合体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对岩土体力学参数弱化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建立的模型对一边坡算例进行了降雨入渗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坡面供水强度和入渗能力均随坡角的增大而减小.在降雨条件下,把水和土的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和把土骨架作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稳定性计算结果是一致的.降雨强度是控制滑坡失稳的重要参数,它的增强会加快湿润锋的运移速度和边坡表面入渗能力的衰减.降雨会造成湿润锋的不断下移,湿润锋处的安全系数随之降低,一旦安全系数达到临界状态,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入渗 浅层滑坡 强降雨 对象选择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黄土陡坡开裂特性测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磊 李荣建 +2 位作者 杨正午 刘军定 白维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8-1346,共9页
降雨诱发黄土边坡失稳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为了研究强降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开裂特性,在陕北吴起开展了黄土陡坡现场人工模拟中雨和大雨试验,分析了坡体含水率及土压力响应,总结了边坡开裂特征、开裂模式及土工布隔离槽的工程效应。研究... 降雨诱发黄土边坡失稳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为了研究强降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开裂特性,在陕北吴起开展了黄土陡坡现场人工模拟中雨和大雨试验,分析了坡体含水率及土压力响应,总结了边坡开裂特征、开裂模式及土工布隔离槽的工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4 h中雨条件下黄土陡坡含水率和土压力上升幅度有限,而144 h大雨条件下边坡表层形成较大厚度的临近饱和区且表层土压力增长明显;144 h大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破坏顺序为坡顶开裂—坡面鼓胀—局部滑动贯通,并且坡顶开裂具有易发性和先导性;边坡破坏模式为自坡顶至坡面的贯通浅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黄土陡坡 开裂特性 隔离边界 侧向约束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失稳的尖点突变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郑重 赵云胜 +1 位作者 刘能铸 张卫中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和归纳总结了浅层堆积物滑坡演化过程中坡体位移和降雨量之间的幂函数分布关系;结合向家坡滑坡工程实例,考虑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关系以及降雨对滑坡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影响,采用非线性科... 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和归纳总结了浅层堆积物滑坡演化过程中坡体位移和降雨量之间的幂函数分布关系;结合向家坡滑坡工程实例,考虑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关系以及降雨对滑坡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影响,采用非线性科学的有关理论,建立了强降雨条件下向家坡浅层滑坡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向家坡滑坡强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失稳的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稳定性 尖点突变 强降雨 失稳 机理
原文传递
强降雨作用下具有初始凹陷的充气膜结构袋状效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影 袁行飞 徐晓红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5,61,共8页
采用向量式有限元法对强降雨作用下具有初始缺陷的充气膜结构的袋状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膜单元内力公式、膜结构初始缺陷施加方式、强降雨模拟方法以及膜结构破坏准则等问题,提出了强降雨作用下膜结构袋状效应研究... 采用向量式有限元法对强降雨作用下具有初始缺陷的充气膜结构的袋状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膜单元内力公式、膜结构初始缺陷施加方式、强降雨模拟方法以及膜结构破坏准则等问题,提出了强降雨作用下膜结构袋状效应研究的基本假定和积水荷载计算方法,建立了膜结构袋状效应分析流程.最后通过编写MATLAB程序,对一正方形充气膜结构在强降雨作用下从袋状效应形成直至结构破坏的全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膜结构 向量式有限元 强降雨 袋状效应
原文传递
2011年6月24日宜兴、无锡降水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张震宇 李万里 +2 位作者 王志刚 程哲 唐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B09期38-41,共4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站、GPS、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无锡、宜兴两地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环流特征及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汽条件近乎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多寡与前...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站、GPS、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无锡、宜兴两地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环流特征及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汽条件近乎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多寡与前期积累和降水期间释放的对流有效位能有直接关系,而降水期间强的温度梯度、近地面水平风切变以及地形因素在触发和增加降水强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差异性 对流有效位能 地形影响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时变可靠度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贺 张洁 陈飞扬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67,共5页
通过研究给定湿润锋深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系统可靠度,追踪湿润锋位置的变化,提出了考虑时变效应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边坡上层饱水层位置不断下移.当饱水层位置较浅时,边坡失效... 通过研究给定湿润锋深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系统可靠度,追踪湿润锋位置的变化,提出了考虑时变效应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边坡上层饱水层位置不断下移.当饱水层位置较浅时,边坡失效概率受最危险滑动面位置控制,且最危险滑动面位于非饱和土层中.随着饱水层厚度增加,边坡失效概率受两个分别位于饱水层和非饱和土层中的滑动面控制,系统效应明显.当饱水层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边坡失效概率受位于饱水层中的最危险滑动面控制.对应地,边坡的时变可靠度的发展也分为3个阶段.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强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系统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边坡稳定 强降雨 时变可靠度 失效概率
原文传递
“尤特”强降水过程大气层结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正泉 林良勋 +1 位作者 沙天阳 杨国杰 《广东气象》 2013年第6期1-6,16,共7页
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对流降水特征显著。分析了"尤特"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背景,重点讨论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层结问题。发现低空急流向广东输送强的暖平流,是广东大气... 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对流降水特征显著。分析了"尤特"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背景,重点讨论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层结问题。发现低空急流向广东输送强的暖平流,是广东大气层结不稳定得以持续维持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空急流本身并不是"暖"的,当"尤特"趋向陆地时,陆地上的暖气团在"尤特"环流强迫下向南传播扩散,低空急流穿越这一暖区时温度升高才具备"暖"的特性。这一事实在以前并未被关注到。通过个例反查,在许多登陆后造成连续强降水的台风过程中均发现了这一特征。因此,台风登陆引起环境温度场的演变以及与低空急流的配置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台风“尤特” 强降水 层结 暖平流 低空急流
下载PDF
2004年7月冷空气活动及其对西南地区强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艳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3-759,共17页
利用中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盛夏(7月)中国西南地区的强降水过程及冷空气活动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强降水与冷空气的活动关系密切,强降水的发生是中高纬环流变化和低纬系统共同作用... 利用中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盛夏(7月)中国西南地区的强降水过程及冷空气活动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强降水与冷空气的活动关系密切,强降水的发生是中高纬环流变化和低纬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中纬度的低槽冷涡与登陆北上台风和东移西南涡合并,以及东亚地区横槽向竖槽的迅速转变,造成了7月上旬和中旬中高纬环流的3次大调整,东亚地区长波迅速增幅,从而导致了盛夏罕见的大范围冷空气向低纬地区的侵袭。与此同时,暖湿的西南夏季风十分活跃,二者在中国南方地区产生强烈相互作用,结果在冷空气南侧形成大范围的对流性降水。其中,冷空气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中高层冷空气的迅速南下常伴有偏南高空急流,位于急流中心左前方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其二,冷空气向南推进极大地增强了大气的斜压性,有利于斜压扰动的发展。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对流有效位能释放,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对流活动。另外,中高层干冷空气的平流也是暴雨区位势不稳定得以重建并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西南地区 强降水 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沟床侵蚀主导型泥石流形成机理与成灾特征——以石棉县2013-07-04群发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倪化勇 宋志 徐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2013年7月4日18时许,石棉县后沟、熊家沟、马颈子沟3沟同时发生了泥石流。以石棉县2013-07-04群发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绘、遥感解译,研究了沟床侵蚀主导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成灾特征。调查研究表明:小时雨强36.6 mm的暴雨激发... 2013年7月4日18时许,石棉县后沟、熊家沟、马颈子沟3沟同时发生了泥石流。以石棉县2013-07-04群发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绘、遥感解译,研究了沟床侵蚀主导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成灾特征。调查研究表明:小时雨强36.6 mm的暴雨激发了这次群发泥石流,该短历时强降雨可视为是触发这次群发泥石流关键因素;沟床质侵蚀与起动是泥石流最重要的物源,3条沟内约97×104m3沟床堆积物被侵蚀补给泥石流,这次群发泥石流流体粘度高,搬运能力强,下游峰值流量分别达到751.0 m3/s,870.1 m3/s和758.7 m3/s。研究结果对沟床侵蚀主导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成灾特征的认识及防灾减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床侵蚀 强降雨 形成机理 成灾特征
下载PDF
1714号台风“帕卡”后部强降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巧英 李伟炽 郭瑞玲 《广东气象》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利用2017年8月27—28日ECMWF逐6 h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观测资料对1714号台风"帕卡"后部强降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雨期间广东处于副高边缘东南气流和台风环流后部偏南气流辐合区,同时地面存在多个中小尺度辐合系统... 利用2017年8月27—28日ECMWF逐6 h再分析资料和Micaps观测资料对1714号台风"帕卡"后部强降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雨期间广东处于副高边缘东南气流和台风环流后部偏南气流辐合区,同时地面存在多个中小尺度辐合系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和触发机制;珠三角附近水汽充足且存在强烈水汽辐合,南边界截面较高水汽收入的时间区间与强降雨发生时间较一致;该次强降雨过程可能有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机制共同参与,强降雨落区位于MPV1负值中心或MPV2正值中心及等值线密集区,其动向与MPV2正值中心的移动方向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降雨 台风“帕卡” 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下载PDF
2022年广东“龙舟水”各历时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14
作者 肖柳斯 许欢 +1 位作者 张华龙 涂静 《广东气象》 2023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揭示2022年广东“龙舟水”特征以及环流异常原因,利用多种时间尺度的自动站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轮“龙舟水”降水时间长、效率高、短时雨强具有极端性。过程后期暴雨增强,范围扩大,沿海、珠三角中北部和... 为揭示2022年广东“龙舟水”特征以及环流异常原因,利用多种时间尺度的自动站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轮“龙舟水”降水时间长、效率高、短时雨强具有极端性。过程后期暴雨增强,范围扩大,沿海、珠三角中北部和粤北中部地区易发短时强降水,分钟雨量的效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导致小时雨强增强。异常环流型态提供了有利背景条件:中高纬度中层系统经向性较气候平均态更显著,华南北部受西风波动频繁影响;加之西太副高偏西偏强,南海及西北太平洋上偏强的低层西南、偏南和偏东气流同时汇入,边界层水汽输送强度异常偏强,水汽通道直达粤北地区,为广东(尤其是粤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稳定的辐合抬升运动背景和水汽输送条件。季风气流的持续汇入促使不稳定层结反复重建,导致暴雨能在相邻落区反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龙舟水 强降水 异常环流 广东
下载PDF
“6·28”矮子沟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拿 杨建元 +1 位作者 陈宁生 朱云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8,697,共9页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 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 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凉山矮子沟 泥石流灾害 形成过程 地震 干旱 强降雨
下载PDF
强降水和冰雹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个例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敏 戴建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1-1516,共16页
利用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夜间移动到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伴随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使用初始多源融合分析场对集合预报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南汇双偏振雷达基数据观测,对12~14 h预报时效的... 利用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夜间移动到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伴随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使用初始多源融合分析场对集合预报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南汇双偏振雷达基数据观测,对12~14 h预报时效的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及冰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分析了改进初始水物质分布,同时增加小尺度信息对于模式预报结果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对反射率因子预报的评估显示,初始场调整了水物质分布且增加了小尺度信息的试验(以下简称ADAS试验),对降水的范围、分布特征及评分都有明显改进;(2)由于差分反射率在较小的距离内变化剧烈,对其准确预报难度较大,ADAS试验虽然预报强度偏强,但整体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为接近,特别在大粒子预报方面具有更高的技巧,能够对微物理过程相关特征更好地进行描述;(3)使用地面人工观测和双偏振雷达观测对冰雹概率预报评估的结果显示,ADAS试验预报的高概率降雹区与观测落区接近,对冰雹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多源融合分析调整初始水物质分布并增加小尺度信息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了较长预报时效的强降水和冰雹概率预报,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双偏振变量预报具有区分强降水与冰雹的优势,通过与观测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评估模式对微物理过程描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 双偏振雷达 强降水 冰雹 概率预报
下载PDF
日本结晶片岩滑坡的活动特点及与降雨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勇 商志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日本四国地区分布有大量具有独特地质条件和活动特征的结晶片岩滑坡。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集中降雨是影响此类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对此类滑坡活动观测资料和降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结晶片岩滑坡的活动特点以及... 日本四国地区分布有大量具有独特地质条件和活动特征的结晶片岩滑坡。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集中降雨是影响此类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对此类滑坡活动观测资料和降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结晶片岩滑坡的活动特点以及集中降雨对其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有效雨量和滑坡位移等反映降雨影响和滑坡活动状况参数的分析,揭示了集中降雨与滑坡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确定了对该地区滑坡活动产生影响的降雨特征,为此类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片岩 滑坡 集中降雨 有效雨量 相对滑动位移
下载PDF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栾晨 宋敏红 +1 位作者 蔡英 钱正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37,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区的天山和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的南、北疆盆地边缘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强降水日。(2)更干旱的该区西部比青海高原似更易出现强降水极大值,特别是位于峡谷、山口及冷空气通道的巴仑台、乌鲁木齐、阿合奇、若羌及阿左旗等地。(3)该区强降水日出现的最早时间呈"东、西两头早,中间晚"的格局,而最迟时间则反之。(4)该区强降水日出现频数虽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天山地区),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日 西北区西部 强降水频数 极端雨量 山口地形
下载PDF
强降雨和初始地下水对浅层边坡稳定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马世国 韩同春 徐日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3-810,共8页
下部为基岩的浅层残积土边坡多含有地下水,通过对传统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延伸,研究含有地下水的残积土边坡强降雨入渗过程;在强降雨入渗条件下,湿润区和地下水范围内基质吸力消失,湿润峰处和基岩面处为2个潜在的危险滑动面,分别对边... 下部为基岩的浅层残积土边坡多含有地下水,通过对传统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延伸,研究含有地下水的残积土边坡强降雨入渗过程;在强降雨入渗条件下,湿润区和地下水范围内基质吸力消失,湿润峰处和基岩面处为2个潜在的危险滑动面,分别对边坡在其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二者统一起来,建立考虑强降雨和初始地下水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下部含有初始地下水的浅层边坡在强降雨入渗期间,由于上部土体自重的增加,边坡最危险滑裂面在湿润峰和基岩面之间可能发生转移,边坡有可能在基岩处提前于湿润峰处破坏;同时,黏聚力越小,地下水位越浅,降雨入渗期间边坡在地下水下部基岩处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且土体黏聚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入渗 初始地下水 湿润峰 GREEN-AMPT入渗模型 边坡稳定
下载PDF
1962—2013年清远市极端强降水的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罗律 张陈娴 许艾米 《广东气象》 2015年第4期6-9,14,共5页
根据1962—2013年清远市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有效降水资料,对极端强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清远市极端强降水的阈值、总量和强度的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频数呈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阈值佛冈呈减... 根据1962—2013年清远市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有效降水资料,对极端强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清远市极端强降水的阈值、总量和强度的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频数呈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阈值佛冈呈减少趋势,其余测站呈增加趋势;总量、频数和强度在南部站呈减少趋势、北部站则呈增加趋势。总量和频数在年变化上呈减少趋势,强度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5—6月最为集中。总量、频数和强度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突变现象,总量和强度呈增大、频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极端强降水以持续1 d为主;21世纪后,持续1 d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呈明显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特征 极端强降水 线性回归 清远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