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证据虚假”和“证据不足”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士元 《证据科学》 2008年第6期676-688,共13页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不应该将"证据不足"这种涉及证据证明力的事由作为再审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再审事由 新证据 证据虚假 证据不足
原文传递
撤回公诉中证据不足案件的责任汇集、卸除与再分配——以司法领域卸责理论为视角
2
作者 张英哲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撤回公诉问题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顽疾,一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从卸责理论的角度分析,撤回起诉程序实质上是一种疑难案件责任风险流动和再分配的过程。证据不足案件的责任产生于侦查阶段,通过撤回公诉,案件责任被拦截于法院,并重... 撤回公诉问题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顽疾,一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从卸责理论的角度分析,撤回起诉程序实质上是一种疑难案件责任风险流动和再分配的过程。证据不足案件的责任产生于侦查阶段,通过撤回公诉,案件责任被拦截于法院,并重新回流至检察机关。撤回公诉后,检察机关将案件责任通过侦查机关和被告人卸除,但因此造成案件处理效力不明,从而损害被告人权益。为完善撤回公诉制度,需要通过弱化检察机关的卸责机制、加强被告人的责任承担能力等途径,对证据不足案件的责任风险进行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回公诉 卸责理论 证据不足 被告人权益
下载PDF
因证据不足而不起诉的案件是否要赔偿 被引量:4
3
作者 崔敏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因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不应予以赔偿 ,因为 :1、它不能否定起诉之前的各项诉讼行为 ;2、它不是宣告犯罪嫌疑人无罪 ;3、它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 ;4、有利于司法机关执法 ;5、并不违背罪疑从无原则。
关键词 证据不足 不起诉案件 国家赔偿法 诉讼行为 犯罪嫌疑人 赔偿范围 司法机关 违背 法规 原则
下载PDF
论疑罪的“中间”形式判决——关于恩里科·菲利“证据不足”判决方案的评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颖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4-70,共7页
 恩里科·菲利主张,在悬疑案件应保持司法存疑,法官应以"证据不足"方式做出介于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之间的"中间"判决。菲利的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实事求是"论在原则态度上、具体方案上、是否承认选定...  恩里科·菲利主张,在悬疑案件应保持司法存疑,法官应以"证据不足"方式做出介于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之间的"中间"判决。菲利的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实事求是"论在原则态度上、具体方案上、是否承认选定权利上都不一样,因为他言论上支持无罪推定;它也不同于德国、法国和我国代古历史上任何存疑方案,他的方案似乎是诉讼存疑中"最好"的方案。由于它的诱惑力及与我国刑事存疑判决现实现象的关联,须指出菲利的理性不彻底———它漠视公民一般政治权利的清白假定,把无罪推定降低到心理假定的地位,无法消除我国司法界、理论界的困惑。菲利的这种"最好"的方案,其实质是在关键处放弃无罪推定,它不是真正的中间方案,不能改变推定上的"非此即彼"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证据不足 无罪判决 司法 疑罪 刑事 疑案 存疑 中国 言论
下载PDF
法定性视域下警犬气味鉴别的证据化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卞宏波 李美荣 董美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2-48,共7页
目前,我国警犬气味鉴别结论在庭审中不能作为鉴定意见形式的证据使用,主要缘于其证据属性中法定性不能满足实质性要求;国外警犬气味鉴别之所以能够作为证据使用,源于其一系列的严格程序规定保障下的证据的科学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我... 目前,我国警犬气味鉴别结论在庭审中不能作为鉴定意见形式的证据使用,主要缘于其证据属性中法定性不能满足实质性要求;国外警犬气味鉴别之所以能够作为证据使用,源于其一系列的严格程序规定保障下的证据的科学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我国气味鉴定结论不能成为证据的症结。厘清气味鉴定证据的科学性内涵要素,借鉴国外气味鉴定证据的科学性基础,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警犬技术气味鉴别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警犬气味鉴别活动进行系统的构架设计,完善我国气味鉴定结论证据化的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犬气味鉴别 证据化不足 法定性建设
下载PDF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阳 张蕾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在证据不足无罪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类型化归纳。有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和无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审查判断证据的方式有明显差异。根据裁判者内心无罪确信程度,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可分... 在证据不足无罪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类型化归纳。有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和无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审查判断证据的方式有明显差异。根据裁判者内心无罪确信程度,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可分为无罪确信形成型、有罪质疑形成型和无罪怀疑形成型三种类型。通过典型案例的类案研究,为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形成裁判基准提供参考,以期防范冤案功能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不足 类型化 口供 无罪确信
下载PDF
疑罪不诉之“证据不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奚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85-689,共5页
对于疑罪案件,绝大多数国家都根据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予以不诉。疑罪不诉的实体要件在于"证据不足",即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嫌疑,但经过侦查和补充侦查,全案的证据仍未达到提起公诉所要求的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不... 对于疑罪案件,绝大多数国家都根据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予以不诉。疑罪不诉的实体要件在于"证据不足",即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嫌疑,但经过侦查和补充侦查,全案的证据仍未达到提起公诉所要求的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不能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在对"证据不足"的把握上,应以基本事实和基本证据为基准,突出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并注意各种案件和各类证据的内在差异,予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 证据不足 区别对待
下载PDF
存疑不起诉案件中的证据问题——以A市检察机关2016~2018年案件为样本
8
作者 曹威 曹欧艳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20,共7页
存疑不起诉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证据不足”。基于对A市检察机关2016~2018年办理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实证分析,证据不足应包括证据不充分、证据不确实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法律规定的原则性、案件本身的局限性、侦查取证的随意性等因... 存疑不起诉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证据不足”。基于对A市检察机关2016~2018年办理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实证分析,证据不足应包括证据不充分、证据不确实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法律规定的原则性、案件本身的局限性、侦查取证的随意性等因素影响。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明确证据不足的范围和标准、提高侦查取证能力水平、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取证机制,以降低存疑不起诉率,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疑不起诉制度 证据不足 统一证据标准 检察机关审前主导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经典名著中的逻辑错误探究
9
作者 张俊洪 陈铿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这些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错误 孔丘 因果倒置 论据不足
下载PDF
疑罪不诉的法律后果及意义
10
作者 周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9-61,69,共4页
疑罪不诉即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疑罪不诉具有诸多法律后果:可以使公安机关在其移送起诉的案件中享有制约权;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被害人享有自我救济权;被羁押的被不起诉人享有获得国家赔偿权,同时体现了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疑罪不诉即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疑罪不诉具有诸多法律后果:可以使公安机关在其移送起诉的案件中享有制约权;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被害人享有自我救济权;被羁押的被不起诉人享有获得国家赔偿权,同时体现了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疑罪不诉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预防刑事"冤案"的发生;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的办案质量和降低刑事诉讼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不诉 证据不足 法律后果 意义
下载PDF
何时为止:证据不足不起诉后重新追诉的法律控制
11
作者 郭烁 曹广鹏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检察院重新发动追诉存在恣意倾向,可能对程序的安定性有所削弱。规范演进过程显示,恣意风险植根于规范价值定位、不起诉种类界分和司法解释越权续造等复杂因素。对重新追诉进路作类型划分,明确规制重心为“发... 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检察院重新发动追诉存在恣意倾向,可能对程序的安定性有所削弱。规范演进过程显示,恣意风险植根于规范价值定位、不起诉种类界分和司法解释越权续造等复杂因素。对重新追诉进路作类型划分,明确规制重心为“发现新的证据”和“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两类事由。对此,应遵循《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69条确立的有限实质确定力,对“新的证据”和“确有错误”进行法解释学限缩,通过公诉审查程序实现过滤。其中,“新的证据”须同时符合崭新性和显著性特征:前者要求证据在决定不起诉前未被检察官发现,通过比对证据卷记载内容加以判断;后者强调证据必须足以推翻原不起诉决定,排除区分此罪与彼罪、证明量刑情节的证据。为保证独立要件不致被虚置,“确有错误”宜排除仅可归咎于检察官之事由。《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应当秉持“以精细立法助推精密司法”的理念,对证据不足不起诉后重新追诉实现更进一步的法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证据 公诉审查 实质确定力 证据不足不起诉
下载PDF
证据不足不捕案件后续处理监督机制实证研究——以B市C区检察院2016年证据不足不捕案件为样本
12
作者 孙伟 高悦 王瑞婷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9-36,共8页
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是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质效的主要着力点。对证据不足不捕案件后续处理情况的跟踪监督,是检察院开展侦查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薄弱环节。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后续处... 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是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质效的主要着力点。对证据不足不捕案件后续处理情况的跟踪监督,是检察院开展侦查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薄弱环节。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后续处理监督存在监督依据不完善、监督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对B市C区检察院2016年证据不足不捕案件的后续处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证据不足不捕案件后续监督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证据不足不捕案件进行分类监督及具体建议,探索完善此类案件后续处理监督机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不足不捕 后续处理 侦查监督
下载PDF
对存疑不起诉者不应予以刑事赔偿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美君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对逮捕的被存疑不起诉人不应予以刑事赔偿 ,因为逮捕和存疑不起诉是两个独立的诉讼决定 ,并且存疑不起诉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对存疑不起诉予以国家赔偿 ,将会对刑事诉讼带来不良后果。
关键词 存疑不起诉 刑事赔偿 逮捕 国家赔偿 刑事诉讼 独立 特殊性 决定
下载PDF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控审分离原理、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与诉讼的期限性、追求诉讼效率的价值取向是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理论基础。在适用中,要把握该种判决在证据上"质"与"量"的要求。在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一审中的"补充侦查"... 控审分离原理、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与诉讼的期限性、追求诉讼效率的价值取向是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理论基础。在适用中,要把握该种判决在证据上"质"与"量"的要求。在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一审中的"补充侦查"问题、二审中对该判决的维护及该判决的既判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 控审分离 诉讼效率
下载PDF
也谈罪证不足不起诉的刑事赔偿
15
作者 石均正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0年第6期79-80,共2页
有“事实”证明与有“证据”证明涵义不同 ,《国家赔偿法》第 15条规定的含义是对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拘留 ,国家不负赔偿责任。证据不足不等于没有“事实”证明。
关键词 罪证不足 事实证明 证据证明 刑事赔偿
下载PDF
防范刑事错案的侦查机制研究——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16
作者 陆栋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近来,国内公布了一大批冤假错案,随着案件的公布,人们逐渐认识到错案的本质,即侦查阶段证据的错误运用是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因素。在已知的亡者归来、真凶再现、证据不足案例中选取相应类型,划定错案研究的范围。一是分析错案形成的原因... 近来,国内公布了一大批冤假错案,随着案件的公布,人们逐渐认识到错案的本质,即侦查阶段证据的错误运用是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因素。在已知的亡者归来、真凶再现、证据不足案例中选取相应类型,划定错案研究的范围。一是分析错案形成的原因,二是尝试建立防范错案的侦查机制。使司法改革完成从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的转变,体现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 证据不足 侦查机制 程序性控制
下载PDF
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国家赔偿问题新论
17
作者 尹国梁 王雪洁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1-73,共3页
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目前,学界对于前两者的相关当事人不予国家赔偿已无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是否应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笔者从不起诉的概念分类入手,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证据... 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目前,学界对于前两者的相关当事人不予国家赔偿已无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是否应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笔者从不起诉的概念分类入手,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核心;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当事人的逮捕是否属于赔偿法所规定的错捕错拘的范围,并联系最高司法部门的相关解释,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应当具体分析,赔偿与补偿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不足不起诉 推定的无罪 不起诉决定书 赔偿与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