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群还是堆积——对地方工业园区建设的反思 被引量:68
1
作者 赵延东 张文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本文根据对我国西部若干地方工业园区的案例研究,提出当前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着只注重企业地理上的集中而忽视产业集群效应的问题。文章还应用产业集群理论和制度主义学派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不仅源于地方政府对工业园... 本文根据对我国西部若干地方工业园区的案例研究,提出当前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着只注重企业地理上的集中而忽视产业集群效应的问题。文章还应用产业集群理论和制度主义学派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不仅源于地方政府对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存在误解,而且也是地方政府一种在制度性压力下为获取合法性而采取的短期模仿行为,因此缺乏建立集群的长期规划和考虑。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推动我国工业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产业集群 制度主义 合法性
原文传递
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关于当代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中观理论 被引量:70
2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93,共16页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信任模型的假设。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表现为在受价值观倾向、人际信任等宏观文化主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对微观上接收到的信任对象(体制和机构)的"制度主义"特征如绩效、透明度、廉洁作出的回应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中观理论
原文传递
绩效预算理论新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45
3
作者 赵早早 何达基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如果绩效预算改革的目标被单一地确立为增加绩效评价信息对预算决策和预算资金分配结果的影响,那么改革将很难成功。本文构建多层次制度主义框架并指出,未来绩效预算理论的关注点应该转向更广阔的制度和管理层面。中国未来改革需同时重... 如果绩效预算改革的目标被单一地确立为增加绩效评价信息对预算决策和预算资金分配结果的影响,那么改革将很难成功。本文构建多层次制度主义框架并指出,未来绩效预算理论的关注点应该转向更广阔的制度和管理层面。中国未来改革需同时重视外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宏观因素以及政府内部组织文化、技术能力、领导人意愿等多重管理因素的影响,均衡地推动改革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预算 预算绩效管理 制度主义 多层次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我国跨域治理研究:生成逻辑、机制及路径 被引量:36
4
作者 武俊伟 孙柏瑛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2,共8页
我国跨域公共治理问题持续涌现,在客观上挑战政府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发轫于西方治理实践的跨域治理为跨域公共问题提供了有力解释,并逐渐成为跨域公共事务求解之道。围绕跨域治理题域,我国学界开展一系列研究,但较少有对跨域治理研... 我国跨域公共治理问题持续涌现,在客观上挑战政府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发轫于西方治理实践的跨域治理为跨域公共问题提供了有力解释,并逐渐成为跨域公共事务求解之道。围绕跨域治理题域,我国学界开展一系列研究,但较少有对跨域治理研究成果进行元分析或系统梳理与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域治理知识的再生产与可拓展维度。通过对近年来国内跨域治理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展现当下我国跨域治理研究的整体概貌。研究发现,既有研究在概念等理论层面存在分歧;跨域治理生成逻辑存在多种竞争性解释;域外理论框架主导治理机制研究;研究路径相对单一等。未来研究应聚焦跨域治理理论体系建构、审视环境系络差异和理论适用性、反思跨域治理的生成逻辑、创新研究方法,尤其要着力探讨跨域公共事务多种可能的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治理 公共事务 治理理论 制度主义 属地化管理
原文传递
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的社会治理——读张康之教授《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向玉琼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8,共11页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主义 制度主义 《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逻辑与民众抗争形式:一个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艾云 周雪光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3-16,共14页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民众抗争,讨论诱发各类政治抗争行动的治理逻辑。本文认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塑造了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诱发了乡村社会相应的抗争模式。... 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民众抗争,讨论诱发各类政治抗争行动的治理逻辑。本文认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塑造了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利益冲突的解决渠道,诱发了乡村社会相应的抗争模式。乡村抗争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多样化趋势,正反映了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民众抗争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反思与进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月军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3-23,121,共12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被认为更有助于解释制度稳定与维持,而对制度变迁解释乏力,因为它仅把制度变迁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面对这种批评,近年来,新制度主义者提出制度变迁的内生理论,并试图与外生理论结合起来,把制度的起源、稳定维持... 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被认为更有助于解释制度稳定与维持,而对制度变迁解释乏力,因为它仅把制度变迁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面对这种批评,近年来,新制度主义者提出制度变迁的内生理论,并试图与外生理论结合起来,把制度的起源、稳定维持和急剧变动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更加注重制度变迁的历时与空间维度,对制度变迁中观念与制度的相互作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洞悉路径依赖的多样性及其解释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另外,制度变迁的动力与具体方式,制度的分层等问题也成为研究制度变迁的议题。新制度主义者的这些努力大大丰富了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但并没有解决批评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 内生变迁 外生变迁
下载PDF
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兴起 被引量:21
8
作者 何包钢 吴进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24,共24页
协商民主在中国城乡地区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都在进行协商民主立法与制度建设。然而,为什么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热衷于推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尽管既有研究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实践的起因使用了功能主义解释视角,然而少有研究定量检验... 协商民主在中国城乡地区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都在进行协商民主立法与制度建设。然而,为什么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热衷于推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尽管既有研究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实践的起因使用了功能主义解释视角,然而少有研究定量检验中国地方政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动机问题。本文以听证制度作为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替代指标,基于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检验了社会矛盾因素对城市政府制定听证制度的影响。本文使用不同模型和计量方法,结果都一致地表明,社会矛盾对城市政府听证制度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均公共安全支出、土地征收面积和城市信访人次这些社会矛盾因素都显著提高了城市政府制定的听证文件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尤其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需要是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制度化 听证制度 社会矛盾
原文传递
差序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小劲 陈波 苏毓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9,共8页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相关性,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将政府当作一个同质化的整体,其政治信任受到制度与文化变量的均衡影响;农村居民倾向于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别对待,其地方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治理绩效评估,而中央政治信任受到文化变量的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理性化和批判性程度更高,而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则具备更多传统色彩,这种差异源于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政治信任 城乡差别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下载PDF
论行动主义治理——一种新的集体行动进路 被引量:19
10
作者 柳亦博 玛尔哈巴.肖开提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91,共11页
后工业化进程令社会表现出了高度的复杂性和混沌性,倒逼着治理系统中的行动者不得不通过合作来应对危机。在这一意义上,就目前已形成的集体行动的三种传统(契约、外包、淘汰)而言,它们更多地适用于竞争语境,均是强调以制度建构来维持协... 后工业化进程令社会表现出了高度的复杂性和混沌性,倒逼着治理系统中的行动者不得不通过合作来应对危机。在这一意义上,就目前已形成的集体行动的三种传统(契约、外包、淘汰)而言,它们更多地适用于竞争语境,均是强调以制度建构来维持协作系统的稳定。事实上,这种"制度主义"的治理很难有效地组织出朝向合作的集体行动,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反思性重构,探索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集体行动方式,即"行动主义治理"。本文通过对行动主义治理的内涵、沿革和代表性主张的梳理,批判了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行动结构合作的构想。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推导相结合的方式,证成"行动结构合作"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理"方言",可以成为普世性的治理"语言",至少可以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治理变革的一个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主义 制度主义 集体行动 治理 合作
原文传递
制度主义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重涵 汪玉珍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共7页
新制度主义是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一支活跃的重要理论流派,形成于1970年代后期,在1990年代以后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种新进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较充分的显示,学校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强制度环境和弱技术环境的组织。制度理论的新进... 新制度主义是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一支活跃的重要理论流派,形成于1970年代后期,在1990年代以后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种新进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较充分的显示,学校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强制度环境和弱技术环境的组织。制度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强调认知和权力在制度化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制度与市场的统一,显示了制度研究的多角度和宽范围以及制度变化研究的新思路,在组织同形性和多样性、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之间搭建了互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 制度环境 技术环境 同形性 多样性 合法性机制 效率机制 教育研究与政策分析
下载PDF
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综述:范式与变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兴军 齐卫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31,共7页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制度主义发展与变迁也是政治学发展轨迹的缩影。从19世纪至今,制度主义经历了传统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两个阶段。20世纪中期,传统制度主义被行为主义取代。在行为主义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制度主义重...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制度主义发展与变迁也是政治学发展轨迹的缩影。从19世纪至今,制度主义经历了传统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两个阶段。20世纪中期,传统制度主义被行为主义取代。在行为主义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制度主义重新崛起,它继承了传统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精髓,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三大流派。新制度主义对国内政治学研究影响重大。无论理论建构,还是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选取,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都面临着变革契机,尤其要整合西方制度理论并实现本土化,形成适合于中国自身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制度主义 行为主义 新制度主义
下载PDF
市场、制度与网络:产业发展的三种解释范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波 王海英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17,共28页
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理论来看,主要形成了三个理论解释范式,即以新古典经济产业理论为代表的市场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历史制度学派和组织制度学派为代表的制度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及以网络和社会资本等... 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理论来看,主要形成了三个理论解释范式,即以新古典经济产业理论为代表的市场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历史制度学派和组织制度学派为代表的制度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及以网络和社会资本等新兴产业理论为代表的网络主义的解释范式。这三种理论范式分别把市场机制、制度与产业政策、产业网络与社会资本等因素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解释范式分别存在着"市场决定论"、"制度决定论"与"网络决定论"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主义 制度主义 网络主义 解释范式
下载PDF
探析中国经济转型之谜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万铭 李海明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归纳了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事实 ,对现有各种解释这些特征事实的文献作了系统评述。这些解释基本上被归结为三类 :来自新古典主义、渐进主义和政策或战略论者 ,它们注意改革以来的已有成就和导致改革独特路径的具体因素 ,因而对改革... 本文归纳了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事实 ,对现有各种解释这些特征事实的文献作了系统评述。这些解释基本上被归结为三类 :来自新古典主义、渐进主义和政策或战略论者 ,它们注意改革以来的已有成就和导致改革独特路径的具体因素 ,因而对改革作了片面的理解。基于制度主义的思路 ,相应地提出了一个理解改革的制度主义框架 ,它或许可以保持理解各类及不同时期经济转型的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特征事实 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不同学科制度主义方法论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小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制度主义是我国近几年来最受青睐的研究方法之一,但人们对制度主义方法的运用,基本上是沿袭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主义。实际上,在西方学术界,制度主义不只是经济学的专利。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政治学(含国际政治)界和社会学(含组... 制度主义是我国近几年来最受青睐的研究方法之一,但人们对制度主义方法的运用,基本上是沿袭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主义。实际上,在西方学术界,制度主义不只是经济学的专利。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政治学(含国际政治)界和社会学(含组织理论)界也十分流行。不过,由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制度主义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方法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分析 制度主义 方法论 学科
下载PDF
欧洲一体化理论: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新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欧洲一体化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而且其本身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实践源泉,同时,围绕一体化进程而展开的一体化理论探讨,即一体化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与欧洲一体化的现实更加贴近。欧洲一体化理论主... 欧洲一体化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而且其本身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实践源泉,同时,围绕一体化进程而展开的一体化理论探讨,即一体化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与欧洲一体化的现实更加贴近。欧洲一体化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即联邦主义、功能主义和制度主义。联邦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最初对欧洲联邦的制度设计到关注治理。功能主义经历了从早期功能主义的理论推演到新功能主义的解释性理论,再到后功能主义的操作性设计的发展演进。制度主义本身就是欧洲一体化理论流派的理论建构与欧洲一体化实践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的产物。欧洲一体化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论争,又彼此借鉴,形成一种在争鸣中共同发展的联系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联邦主义 功能主义 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观问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8,M0007,共16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方法论 历史观 制度主义 理性选择主义 阶级分析 历史政治学
原文传递
新高考选科“遇冷”的制度主义分析——以物理学科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凌梅 钟秉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选考科目改革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选才,推动了高校招生与培养一体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科选考“遇冷”的现象。以物理选科遇冷为例,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在不同行动者与行动情境... 选考科目改革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选才,推动了高校招生与培养一体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科选考“遇冷”的现象。以物理选科遇冷为例,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在不同行动者与行动情境间的互动过程中,行动者基于其行动偏好,在政策控制权、信息掌握和处理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经过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导致物理“遇冷”这一集体困境的重要原因。从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适应性和问责监督机制四个方面评价选考科目设置,要以群体需求为参照,完善选考制度的顶层设计;以政策落实为目标,保障选考制度的实施条件;以正确理念为引导,营造选考实施的有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选择 制度主义 新高考 物理选科“遇冷”
下载PDF
我国“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研究述评——基于结构主义、制度主义、社会资本与文化主义视角 被引量:10
19
作者 耿亚东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7年第3期89-96,共8页
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如何破解社区公众参与动力不足问题是困扰社区治理的重大难题。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制度主义视角、社会资本视角、文化主义视角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如何破解社区公众参与动力不足问题是困扰社区治理的重大难题。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制度主义视角、社会资本视角、文化主义视角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状况。然而这些视角都没有超脱西方社会公民参与的理论范本,在我国公民社会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推动与解决我国社区中公众参与不足问题是不太可行的。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更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发展新的理论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公众参与 结构主义 制度主义 社会资本 文化主义
原文传递
大学治理方法论取向:结构主义、制度主义与行动主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共8页
关于大学内部治理,治理模式研究较为常见,多偏重于权力分配、文化治理等。比较而言,从治理方法论取向角度剖析的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结构主义、制度主义、行动主义三大维度的考察,揭示了不同大学治理取向背后的逻辑假设、利弊优劣,利... 关于大学内部治理,治理模式研究较为常见,多偏重于权力分配、文化治理等。比较而言,从治理方法论取向角度剖析的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结构主义、制度主义、行动主义三大维度的考察,揭示了不同大学治理取向背后的逻辑假设、利弊优劣,利于大学治理变革更好地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内部治理 结构主义 制度主义 行动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