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黄嘌呤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慕斌 何军 +7 位作者 祁小飞 丁子轩 邱桥成 张江磊 魏雪栋 胡林昆 张学锋 侯建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78-2681,共4页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与霉酚酸(MPA)作用位点相关的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肾移植患者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IMPDH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随访统计上述患者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按照I...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与霉酚酸(MPA)作用位点相关的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肾移植患者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IMPDH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随访统计上述患者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按照IMPDH不同基因型分组,分析IMPDH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所测3个位点中IMPDH1 rs2278293 GG型35例(33.33%),GA型49例(46.67%),AA型21例(20.00%);IMPDH1 rs2278294 GG型22例(20.95%),GA型49例(46.67%),AA型34例(32.38%);IMPDH2 rs11706052 GA型14例(13.33%),AA型91例(86.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肾移植后1年内IMPDH1 rs2278293、rs2278294位点GG型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A+A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联合分析显示GG-GG型患者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与GA+ AA型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IMPDH1rs2278293、rs2278294的GA或AA型患者移植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更低,对霉酚酸酯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脱氢酶 基因多态性 霉酚酸 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
原文传递
微生物来源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抑制剂2264 A和B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洁 可爱兵 +8 位作者 张雪莲 郑智慧 朱京童 路新华 李业英 崔晓兰 石英 张华 贺建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3-466,共4页
利用自建的快速高效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分离得到两个活性化合物2264 A和B,通过对其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的分析确定2264 A为cyclopenol,2264 B为vi... 利用自建的快速高效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分离得到两个活性化合物2264 A和B,通过对其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的分析确定2264 A为cyclopenol,2264 B为viridicatol。2264 A和B对IMPDH的IC50分别为69.68、11.86μmol/L;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显示2264 A和B分别在322.6和65.8μmol/L浓度下可完全抑制由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表明2264 B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均表现出较好的免疫抑制活性,2264 A的活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 免疫抑制剂 Cyclopenol Viridicatol
下载PDF
肌苷单磷酸脱氢酶在卵清蛋白诱导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
3
作者 桑碧敏 孔春雪 +6 位作者 曹静蕾 梁景仪 卢芳菲 张国薇 李金泉 李平 周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8-585,共8页
目的探讨肌苷单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过敏性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OVA哮喘组和IMPDH抑制剂(利巴韦林)干预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肌苷单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过敏性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OVA哮喘组和IMPDH抑制剂(利巴韦林)干预组,每组12只。收集每只小鼠的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肺组织、外周血及脾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内CD3的表达情况,血球分析仪检测BALF和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IMPDH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IMPDH蛋白定位和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内IMPD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VA哮喘组小鼠肺内小气道周围及肺泡间隔大量炎症细胞浸润,BALF和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增多为主(均P<0.05),且肺组织内IMDPH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炎症细胞胞质内明显增多的IMPDH蛋白呈分散模式。给予利巴韦林干预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明显减轻,尤以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均P<0.05),同时肺部IMPDH蛋白水平降低(P<0.05),炎症细胞胞质内IMPDH表达减少,但细胞核内出现较多IMPDH丝状结构。此外,OVA哮喘组小鼠脾脏中B细胞占比明显增多(P<0.05),但利巴韦林干预后哮喘小鼠脾脏中B细胞占比显著减少,而NK、CD3^(+)T和CD8^(+)T细胞占比较OVA哮喘组明显增高(均P<0.05)。同时利巴韦林干预组脾脏NK细胞内IMPDH蛋白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而CD8^(+)T细胞内IMPD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抑制IMPDH可有效缓解以啫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同时还能降低脾脏B细胞免疫应答,增强NK及CD8^(+)T细胞等杀伤细胞的免疫应答效应,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炎症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单磷酸脱氢酶 过敏性哮喘 气道炎症 淋巴细胞 利巴韦林
下载PDF
霉酚酸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陆佳倩 陈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3-576,共4页
霉酚酸是一种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药,其作为免疫抑制剂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移植器官急性排异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对霉酚酸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相关性研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霉酚酸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霉酚酸对肝移植受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MPDH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茅华荣 张伟霞 +2 位作者 顾志冬 陈冰 陈皓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活性变化与血浆霉酚酸(MPA)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2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MMF)和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早期采集口服... 目的探讨中国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活性变化与血浆霉酚酸(MPA)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2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MMF)和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早期采集口服MMF前及服药后0.5,1,1.5,2,4,6,8,10,12 h外周血,检测MPA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口服MMF前及后1,2 h外周血单核细胞IMPDH活性。结果肝移植受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MPDH活性存在个体间差异,与血浆MPA浓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服药前相比,服药后1 h IMPDH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口服MMF后外周血单核细胞IMPDH活性显著下降,可以作为MPA药效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霉酚酸酯 霉酚酸 肝移植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肠道菌群中肌苷单磷酸脱氢酶1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雅茹 卢秀荣 +4 位作者 李锐彪 任成波 郝晓慧 刘晓玉 张志林 《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物肌苷单磷酸脱氢酶1(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IMPDH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RC非肝转移(CRCNLM)及肝转移(CRCLM)患者各9例。采用16S r DNA...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物肌苷单磷酸脱氢酶1(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IMPDH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RC非肝转移(CRCNLM)及肝转移(CRCLM)患者各9例。采用16S r DNA测序检测患者粪便,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微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并筛选出与肝转移相关的Inosine 5′-Monophoshpate。分析TCGA数据库CRC资料中IMPDH1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与CRCNLM比较,P.Sphingomonas、F.Bacillus、A.Skermanella等在CRCLM患者中明显升高。经非靶向代谢组学和Tax4Fun功能富集分析,Inosine 5′-Monophosphate等在肝转移组中升高,且Inosine 5′-Monophoshpate与F.Bacillus呈正相关(r=0.564,P<0.05)。IMPDH1是Inosine 5′-Monophoshpate的关键代谢酶,在CRC及其肝转移患者中显著升高。根据ROC曲线的cut-off值(16.4546)分为IMPDH1高低表达组,IMPDH1表达在CRC患者TNM分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TNM分期(HR=1.041,95%CI:1.020~1.063)、IMPDH1表达(HR=1.007,95%CI:1.000~1.014)是影响CR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随访11.69年后,IMPDH1高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5.2%和31.8%(P=0.01);随访6.86年后,在CRC肝转移患者中,IMPDH1高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及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59.2%、47.4%、0和12.3%、76.6%、58.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F.Bacillus及其相关代谢物Inosine 5′-Monophoshpate的增加可能是导致CRC肝转移发生的原因之一,后者的关键酶IMPDH1高表达可能也是导致CRC预后差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肠道菌群 肌苷单磷酸 肌苷单磷酸脱氢酶1
原文传递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趋化、迁移和吞噬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静 唐大年 +1 位作者 许媛 韦军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IMPDHI)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趋化、迁移、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于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IMPDHI)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趋化、迁移、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于健康志愿者(N=15)。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IMPDHI,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于transwell小室实验中,加入不同的化学因子,经Lin-1/CD11c/HLA—DR染色后,流式细胞仪计数,以迁移细胞的百分比表示迁移能力。分离树突状细胞抗原-1^+(Blood dendritic cell antigen-1,BDCA—1^+)细胞后,以甘露糖受体作为介导,流式细胞仪测定BDCA1^+细胞中FITC标记的右旋糖酐的荧光值表示吞噬能力。结果(1)趋化、迁移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C的趋化因子受体CC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7.02土3.23~30.63±9.13,P〈0.05);CCR3表达水平(10.26±2.25~5.81±0.97,P〈0.05)和CCR7表达水平(9.56±1.84~5.18±0.60,P〈0.05)明显下降。实验组MDC对炎性化学因子CCL2、CCL3、CCL4、CCL7、CXCL12的趋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对淋巴器官性化学因子CCL19、CCL20、CCL21、CXCL11的趋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2)吞噬功能:实验组MDC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IMPDHI增强MDC吞噬抗原的能力,通过提高MDC炎性化学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和增强其对炎性化学因子的趋化能力,抑制MDC对淋巴器官的趋化、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 趋化因子 迁移 吞噬
原文传递
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林海鹏 赵建国 +2 位作者 袁媛 王莉霞 牛彦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5-807,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IMPDH1)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2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同时选取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比较IMPDH1在...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IMPDH1)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2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同时选取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比较IMPDH1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MPDH1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MPDH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4.372±0.32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649±0.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的IMPDH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9.17%(57/7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28%(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PD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月经状态无明显相关(χ^2=1.192,P>0.05;χ^2=2.027,P>0.05;χ^2=0.397,P>0.05),而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TNM分期明显相关(χ^2=8.530,P<0.01;χ^2=4.308,P<0.05;χ^2=4.721,P<0.05)。结论IMPD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TNM分期密切相关,其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侯静 唐大年 +3 位作者 李永国 贺修文 许媛 韦军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 探讨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IMPDHI)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于健康志愿者(n=15),... 目的 探讨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IMPDHI)对人外周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于健康志愿者(n=15),实验组加入IMPDHI,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共刺激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等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中,加入不同的趋化因子,经Lin-1/CD11c/HLA-DR染色后,流式细胞仪计数,以迁移细胞的百分比表示其迁移能力.分离血树突状细胞抗原-1+(blood dendritic cell antigen-1+,BDCA-1+)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BDCA-1+细胞中FTTC标记的右旋糖酐的荧光值.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同种异体CD4+T淋巴细胞在G0期的比例.结果 细胞表面标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C表面的CD40、CD62L、HLADR、CD54、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 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C表面的CC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7.02±3.23 vs 30.63±9.13,P<0.05),CCR3的表达水平(10.26±2.25 vs 5.81±0.97,P<0.05)和CCR7的表达水平(9.56±1.84 vs5.18±0.60,P<0.05)明显下降 迁移功能:实验组MDC对趋化因子CCL2、CCL3、CCL4、CCL7、CXCL12的趋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 吞噬能力:实验组MDC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 刺激同种异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中MDC诱导同种异体CD4+T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几乎完全受到抑制.结论 IMPDHI抑制外周MDC的成熟,增强其吞噬能力和炎性趋化的能力,抑制其刺激同种异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应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 成熟 吞噬能力 迁移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与脂蛋白(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颖 纪智星 韩润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5-1411,共7页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面的纤溶酶原(Plg)受体之一,它可以通过赖氨酸结合位点(LBS)与Plg相结合。脂蛋白(a)[Lp(a)]中的载脂蛋白(a)[Apo(a)]与Plg有很高的同源性,即两者的Kringle结构域都含有LBS,其...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面的纤溶酶原(Plg)受体之一,它可以通过赖氨酸结合位点(LBS)与Plg相结合。脂蛋白(a)[Lp(a)]中的载脂蛋白(a)[Apo(a)]与Plg有很高的同源性,即两者的Kringle结构域都含有LBS,其中Apo(a)的KIV10含有强的LBS。因此本实验提出了Lp(a)应该能够与S.aureus表面的Plg受体相结合,进而可能竞争性抑制S.aureus与Plg结合的假说。本研究克隆了S.aureus的IMPDH基因,酶切后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ASK-IBA37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了该重组蛋白(rIMPD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亲和色谱层析及Western blot对rIMPDH与Lp(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IMPDH可以通过LBS与Lp(a)和rKIV10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一定浓度的赖氨酸类似物6-氨基己酸(EACA)可以抑制这种结合,然而本研究并未发现Lp(a)和rKIV10对rIMPDH与Plg的相互作用有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溶酶原 赖氨酸结合位点 脂蛋白(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