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贝尔医学奖计量研究及对我国医学创新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春 刘仲林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12期65-66,72,共3页
通过统计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群体的年龄构成、学位结构、毕业院校和研究领域等基本信息 ,试图阐明杰出医学工作者成长及创造世界尖端医学科技成就可能遵循的基本途径 。
关键词 诺贝尔医学奖 科学家群体 医学创新
下载PDF
论流行病学与医学创新
2
作者 陈清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4期3-4,共2页
流行病学随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的发展对整个医学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流行病学对医学思维、医学研究方法、医学模式及医学目的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该学科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医学创新 医学思维 医学研究
下载PDF
创新药物风险投资策略现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武霞 柯朝静 邵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459-2464,共6页
风险投资是创新药研发获得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创新药研发门槛较高,研究药物研发投资策略可以进一步激励和吸引风险投资进入药物研发领域,促进新药成果转化。在风险投资决策的评估阶段,风险资本家采用一定的投资决策准则判断投资项目的... 风险投资是创新药研发获得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创新药研发门槛较高,研究药物研发投资策略可以进一步激励和吸引风险投资进入药物研发领域,促进新药成果转化。在风险投资决策的评估阶段,风险资本家采用一定的投资决策准则判断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的收益。本研究基于文献统计法分析了近年来创新药风险投资价值评估体系的发展概述、研究热点等,在国内外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药物特色,提出当前对创新药物评估体系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新药投资决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药 风险投资 评估机制 策略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关于培育“创新医药学”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式兵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创新医药学”是要在中、西医学和其他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共同发展中,融合中、西医学的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模式和新医学体系。为发展“创新医药学”,在迄今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创新医药学”... “创新医药学”是要在中、西医学和其他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共同发展中,融合中、西医学的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模式和新医学体系。为发展“创新医药学”,在迄今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创新医药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如何实现思路、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提出了构想,预测了“创新医药学”的发展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医药学 医学发展模式 研究思路 展望
下载PDF
组分中药系统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梁鑫淼 徐青 +2 位作者 薛兴亚 章飞芳 肖远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科院最具创新实力的高技术强所之一。该所自2004年主持承担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以来,面向我国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重大需求,采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对复方中药进行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科院最具创新实力的高技术强所之一。该所自2004年主持承担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以来,面向我国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重大需求,采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对复方中药进行前瞻性、先导性的系统研究,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储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组分中药系统研究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作指导,以标准组分分离制备、系统化学及生物学表征为基础,集中药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生产三者为整体的系统工程。通过发展新的分离材料、表征方法,开展标准组分及其配伍的系统生物学表征研究和国际接轨的中药标准,阐明中药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科学诠释传统中医药理论,积极推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建立标准化、资源化、国际化的中药研究创新模式。组分中药系统研究所形成的整体思路和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中药现代化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期杂志以专题研究形式刊载了一组论述组分中药系统研究的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标准组分 创新中药 组分配伍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莉莉 刘大新 +17 位作者 刘锦峰 郭淑贞 辛忠海 王仁忠 田理 王奎吉 张名霞 杨仕蕊 郭树繁 刘勇刚 张伟 江玲燕 陈慧 廖星 李耿 迟晨雨 张霄潇 闫占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反复推敲论证形成了该建议共识。...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反复推敲论证形成了该建议共识。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导致较大的疾病负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AR的发生并非单纯的免疫力降低或亢进,而是免疫失衡导致的,契合于中医的阴阳失调。面对如此高的患病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西药存在起效快但易复发、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昂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AR方法多样并且可用于AR的各个阶段。中医药对发作期鼻塞、流涕或嗅觉障碍等症状控制、缓解期预防复发、对经西药系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R或类固醇抵抗型AR有一定效果和优势,尤其是针刺治疗AR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和指南推荐。中医药在治疗AR局部症状的同时可兼顾心身情况的调护,并易于进行慢病管理及长期随访。中西医应当整合优势,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的不可忽视和替代的独有优势,形成便于学习和推广的综合诊疗方案,凝练成果,以AR为切入点,在中西医融合的视角下开展深入研究,推动AR相关的中医药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优势病种 针刺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创新
原文传递
仝小林院士从“脾瘅-代谢综合征”谈中医经典理论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文科 陈科宇 李修洋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诊疗手段局限,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某一阶段及状态的诊治,缺乏对疾病全程的整体认知,直接套用传统理论治疗现代疾病疗效欠佳,尤其一些新认知疾病,更是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诊疗手段局限,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某一阶段及状态的诊治,缺乏对疾病全程的整体认知,直接套用传统理论治疗现代疾病疗效欠佳,尤其一些新认知疾病,更是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这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现代医学诊疗体系基础上,挖掘中医经典理论,重新对疾病进行中医命名、分期及分证,从中医角度对疾病的动态时空演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筛选有效古方,将传统辨证论治与现代辨病治疗有机结合,实现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内经》脾瘅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其对现代疾病代谢综合征的辨证指导为例,简述仝小林院士如何针对现代疾病,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现代疾病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有效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代谢综合征 中医理论创新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和网络药理学理论的抗脑卒中神经病变靶点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庆山 方亮 +2 位作者 王维群 张梓倩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总结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潜在药物靶点,为开发治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创新组分中药提供资料。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血管单元的3种细胞即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和凋亡的信号机制。... 目的:总结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潜在药物靶点,为开发治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创新组分中药提供资料。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血管单元的3种细胞即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和凋亡的信号机制。结果:重要通路有5个:炎性因子-MMPs通路-Caspases,Ca2+-线粒体通路-Caspases,Ca2+-磷脂酶-PI-3K/AK通路,Ca2+-自由基-MAPK通路,Ca2+-NO-蛋白酶通路。其中重要节点是Caspases,Ca2+和NO。结论:针对脑卒中神经病变信号网络的关键环节,发挥中药多层次多机制的特色,在神经血管单元和网络药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组分中药开发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病变 神经血管单元 网络药理学 创新组分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整体观中药物质基础认识与创新中药研发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晓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中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由多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基于整体观的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已取得一定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围绕"组分结构理论&... 中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由多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基于整体观的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已取得一定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围绕"组分结构理论",系统阐述了中药物质基础认识和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科学内涵,以期为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研发提供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物质基础 组分结构理论 整体观 组分结构创新中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中药新用的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绍龑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结果:中药临床新用广泛,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是发展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结论:归纳、分析中药临床新用,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治调平衡 中药新用途 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 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 中医药理论发展
下载PDF
中医气论证构探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80-5584,共5页
气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石,中医气论的证构对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医气论证构是指借助传统气论与现代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等研究对中医气论创新理论和技术的构建进行论证。文章首先在中国古代科学的背景下,对中... 气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石,中医气论的证构对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医气论证构是指借助传统气论与现代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等研究对中医气论创新理论和技术的构建进行论证。文章首先在中国古代科学的背景下,对中医气论的6条基本定理和参量模型进行了证构。其次,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对证构的意义、原则和路径进行了证构。笔者认为中医气论证构的原则是守正传承、锐意创新,路径包括理论创新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研究和内证体察研究。中医气论证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揭示人体生命奥秘和开启中华文明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证构 中医理论 中医传承创新 内证体察 组场
原文传递
张伯礼院士谈“中医药发展这十年”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明 杨丰文 +2 位作者 刘耀远 熊可 薛晓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立足近十年中医药的发展情况,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现代化 循证中医药学 传承创新 张伯礼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肺结节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明薇 张怀锐 +15 位作者 张兴涵 李肖 王仁贵 龙志强 王臻 庞博 霍健伟 陈薇 祝勇 刘宝利 娄彦妮 张甘霖 念家云 莫美 张霄潇 杨国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245,共8页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肺结节领域的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进一步规范肺结节临床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专家围绕肺结节的现代医学认识进展、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各家学说、中医药参与肺结...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肺结节领域的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进一步规范肺结节临床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专家围绕肺结节的现代医学认识进展、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各家学说、中医药参与肺结节全程管理的作用与优势、肺结节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肺结节科普工作等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诊疗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借鉴。与会专家讨论后认为,肺结节的病因多考虑为虚实夹杂,虚证责之肺脾,实证多为痰湿、血瘀、气滞。中医药治疗肺结节作用包括对部分患者局部结节的控制、缩小;对体质的改善;对多系统结节性疾病的改善;减少焦虑情绪及过度诊断治疗;作为不愿意、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替代方案。目前,肺结节最佳诊疗策略尚未形成,需要从临床流行病学、生物学和循证医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研究。找到中医药干预肺结节的优势环节、有效方药、明确目标人群和确定有效结局是目前研究的首要任务,同时应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对肺结节病因、生物学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肺癌诊疗专家共识需不断修订完善,指导临床医生规范、科学、精准地进行有效诊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优势病种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创新 专家指导建议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经娟 顾瞻 +2 位作者 张磊 刘保成 季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中医药凭借其科技创新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本文将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 中医药凭借其科技创新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本文将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渊源,讨论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中国际交流环境、国际视野及双边贸易等契机及面临的文化、人才、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建议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医药科技创新 机遇与挑战 综述
下载PDF
中医在欧美的创新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凯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5期24-30,共7页
研究中医在海外的发展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华人群体,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华人之外的群体在对中医的认识和使用上极富创新和创造性,并非对国内中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从医疗的器物、知识、社会组织甚至艺术领域都... 研究中医在海外的发展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华人群体,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华人之外的群体在对中医的认识和使用上极富创新和创造性,并非对国内中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从医疗的器物、知识、社会组织甚至艺术领域都能找到大量创新的案例和实物证据。许多有影响力的西方人物也对中医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并不是在极力的模仿"师傅",而是与当地环境适应或不同领域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创造与创新。故对中医交流和学习是初阶,适应和创新是高阶,"中医西创"可以看做中医在西方传播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 创新 中医西传 中医西学
下载PDF
关于中医理论创新与理论中医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共2页
提出中医理论创新与理论中医学研究这一课题,并从解释能力、先导作用、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进而指出中医理论研究的新开展应当遵循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方法,即以哲学为指导,以多学科研究为手段,在批判地继... 提出中医理论创新与理论中医学研究这一课题,并从解释能力、先导作用、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进而指出中医理论研究的新开展应当遵循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方法,即以哲学为指导,以多学科研究为手段,在批判地继承中医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基础上,辩证地综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提供的创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创新 理论中医学研究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中药创新研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长青 王海霞 +2 位作者 李正 宋新波 王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2,共7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较为成熟,但是在制药领域,尤其是中药制药领域应用还很少。2015年,首例3D打印药物左乙拉西坦(Spritam)速溶片的上市极大地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制药行业的研究应用...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较为成熟,但是在制药领域,尤其是中药制药领域应用还很少。2015年,首例3D打印药物左乙拉西坦(Spritam)速溶片的上市极大地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制药行业的研究应用。该文就与制药行业应用匹配度较高的三类3D打印机(粘结剂喷射式、材料挤压式和喷墨打印式)进行介绍,包括这三类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打印材料及产品特性等方面。并就3D打印技术在中药创新制剂生产、创新医疗器械开发及创新功能食品研制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创新中药的研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创新中药 制药行业 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现代化 缓控释制剂 功能食品
原文传递
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优先主题科技创新回顾与展望——兼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工作实施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6-682,共7页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首次将"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人口与健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首次将"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人口与健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5个优先主题和个重点研究方向,以期通过系列研究探索我国未来"人口与健康"发展之路,提高我国医学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纲要》实施以来,在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和加快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科技部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为推进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帮助科研人员准确把握本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脉络,了解相关科技工作部署,进一步激发创新思路,本刊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优选主题进行纪实报道,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人口与健康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下载PDF
再谈“读经”——试论中医传承创新的基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毕伟博 姜旻 +1 位作者 崔红生 王琦(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93-2397,共5页
文章阐述了'读经'的本真含义,分析中医学理根植于'经';阐明中和贵柔的相关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中病为治,和汗、和解、和下等诸多医理、治法皆取意于'经';阐释顺势而为的治则、治法及方药皆取法于'经&#... 文章阐述了'读经'的本真含义,分析中医学理根植于'经';阐明中和贵柔的相关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中病为治,和汗、和解、和下等诸多医理、治法皆取意于'经';阐释顺势而为的治则、治法及方药皆取法于'经'。提出读'经'以免曲解古义,以利临床与学术,中医学术基点本取之于'经',认识和解决新问题需要借助于'经'及中医学人'读经'的重要和必要之意义,认为经书所蕴思想是中医学术的灵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经 经书 中医经典 中医传承创新
原文传递
近20年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立元 冯玉婷 商洪才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4-29,共6页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分析表明,近20年来的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 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医药标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