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籍传承性保护再认识 被引量:29
1
作者 姚伯岳 周余姣 王鸷嘉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7,共10页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方式是通过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理念的社会传播两个层面来进行;对应发展的学科分别是古文献学、古籍工艺学、传统写印材料学、古籍传播学、古籍数字人文等。古籍传承性保护理念的提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了古籍保护学科体系,有利于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工作进程。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内容架构,理顺了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古籍保护事业认识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不断进步的表现,更为构建合理的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文献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保护 传承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古籍传承性保护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29
2
作者 周余姣 田晨 +2 位作者 武文杰 曾晓 任雪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9,42,共7页
古籍保护工作的分类多以二元形式进行划分,最为常见的是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伴随着古籍保护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展,有必要根据"文化传承性"这一理论依据,将古籍保护工作中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括为"传... 古籍保护工作的分类多以二元形式进行划分,最为常见的是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伴随着古籍保护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展,有必要根据"文化传承性"这一理论依据,将古籍保护工作中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括为"传承性保护"。传承性保护理念根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形式是活态传承,由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场所、传承方法构成,其本质是古籍保护从业者和爱好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展览讲座、展示体验、民俗演示、网络传播、文创开发等活动深入诠释、解读蕴藏在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术和艺术。传承性保护与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比较而言,有着更为广泛的参与度、更深远的影响力。当下亟待对"传承性保护"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以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性 传承性保护
下载PDF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策略探究--以珠海香山古驿道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裕娟 潘泽瑞 黎映宇 《城乡规划》 2018年第5期71-78,共8页
针对如何进一步挖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本体修复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文章基于文化传承视角,提出了"丰富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修复、构建文化网络、培育文化土壤、全面建章立制"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的五方面... 针对如何进一步挖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本体修复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文章基于文化传承视角,提出了"丰富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修复、构建文化网络、培育文化土壤、全面建章立制"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的五方面策略。在此基础上,以珠海香山古驿道为案例,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围绕上述策略分析总结了香山古驿道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古驿道 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历史城区系统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编制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沈佶平 徐刊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38,57,共12页
统筹保护、利用、传承,系统完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前我国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观要求。苏州从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名城保护始终以规划引领,“老城和新城和谐共生”成效有目共睹。本... 统筹保护、利用、传承,系统完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前我国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观要求。苏州从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名城保护始终以规划引领,“老城和新城和谐共生”成效有目共睹。本文分析了在创新与存量发展并存下苏州历史城区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全面保护理念,从价值引领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文化为主线促进功能品质提升、以人为核心改善人居环境、精细化动态协同建设保护管理体系4个方面解析了新版苏州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城区保护的新要求,探索了新时期苏州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保护 文化传承 保护规划 苏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文化整体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探析——以合然村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军环 李冬雪 夏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直观表征,“文化整体论”强调从文化角度理解并全面剖析文化现象的构成要素,用文化整体论的视角来剖析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背景,对于全面分析保护对象,系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很有意义。选取青海省合然...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直观表征,“文化整体论”强调从文化角度理解并全面剖析文化现象的构成要素,用文化整体论的视角来剖析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背景,对于全面分析保护对象,系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很有意义。选取青海省合然村为例,分别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层面深入剖析该传统村落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传承中人、空间、时间、方式等不同因素系统剖析并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以期能形成更深入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整体论 文化结构 文化传承 保护规划
下载PDF
三都水族非遗在旅游中的价值开发路径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旭 罗建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相对僻远,其县境内水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相对完好,针对三都水族水书、水族端节和水族马尾绣等不同类别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具体的价值开发路径及对策措施。把这些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努力实现三都...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相对僻远,其县境内水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相对完好,针对三都水族水书、水族端节和水族马尾绣等不同类别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具体的价值开发路径及对策措施。把这些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努力实现三都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水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开发 传承保护
原文传递
承传存续:乡村聚落空间复兴机制刍议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浩锋 饶小军 《建筑师》 2016年第5期72-79,共8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我国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方向转型与重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后集体经济时代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本文从乡村聚落的实地调研着手,通过梳理乡村聚落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我国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方向转型与重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后集体经济时代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本文从乡村聚落的实地调研着手,通过梳理乡村聚落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生长和发展的多元驱动因子,并简要论述了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立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之上的乡村聚落空间的复兴保护与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传存续 乡村聚落 复兴 驱动因子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房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通过对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的认知和1980-1990年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评析,提出了规划与实施并行,规划沿继承、发展、保护三条主线展开,实施则对规划的法制性、政策性、市场性内容进行归类,力求科学规划、有效实施的新时期... 通过对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的认知和1980-1990年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评析,提出了规划与实施并行,规划沿继承、发展、保护三条主线展开,实施则对规划的法制性、政策性、市场性内容进行归类,力求科学规划、有效实施的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继承 发展 保护 法制性 政策性 市场性
下载PDF
声乐教学中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健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60-164,共5页
传统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创作题材宽泛、内容丰富,涉及到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新兴音乐体裁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歌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当它们"改头换面&q... 传统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创作题材宽泛、内容丰富,涉及到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新兴音乐体裁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歌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当它们"改头换面",融入到当今声乐教学中发展时,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已损失殆尽。如何让传统民歌走出困境,重新焕发魅力?可以立足于声乐实践,分析致使民歌原真性耗损的原因,并构想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传统民歌的保护以及未来发展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歌 声乐教学 传承 保护研究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语言学调查研究——纪录语言学最新进展
10
作者 黄成龙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纪录语言学在传统田野调查访谈、抽样、沉浸式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媒体技术对一种语言进行全方位、永久性、多用途的纪录,实现语言的活态纪录、长期保存和便携传播。本文主要介绍纪录语言学产生的背景、理念、方法、目... 纪录语言学在传统田野调查访谈、抽样、沉浸式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媒体技术对一种语言进行全方位、永久性、多用途的纪录,实现语言的活态纪录、长期保存和便携传播。本文主要介绍纪录语言学产生的背景、理念、方法、目标以及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在数智时代,研究者通过各种田野调查手段和方法,收集大规模的真实文本语料,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深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田野调查 语言传承 语言保护
下载PDF
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生境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红燕 《保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0-58,共9页
昌宁县苗族服饰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现状和生境保护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我们对此作出理性思考和措施探讨,倡导非物质文化主体的自觉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生境的整体保护,可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 昌宁县苗族服饰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现状和生境保护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我们对此作出理性思考和措施探讨,倡导非物质文化主体的自觉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生境的整体保护,可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服饰 传承现状 文化自觉 生境保护
下载PDF
保护与利用乡土建筑的对策研究——关于“多维规划”、“多维保护”、“多维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晓枫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9-193,共5页
中国政府把抢救、保护乡土建筑作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护乡土建筑"原真性"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某些古建筑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保护方式进行... 中国政府把抢救、保护乡土建筑作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护乡土建筑"原真性"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某些古建筑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保护方式进行了探讨。依据保护乡土建筑的现实,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提出了"多维规划"、"多维保护"、"多维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文化传承 多维规划 多维保护 多维利用
下载PDF
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支运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民族艺术的奇葩——烟盒舞,是彝族心性与生命对自然和存在的精神性展演。拨开有限文字记载的谜障,从地方性事实以及文化伦理、宗教仪式、习俗庆典等人文景观理解艺术并思考民族艺术养护是获取完全艺术景观,求解艺术真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然与人文景观 烟盒舞 传承与养护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角下山地民居梁架保护策略--以豫北小店河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宗亚 肖晶颖 刘志宏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化传承具有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创新发展的内在属性,是一种纵向的文化历时性传播,其需要具体化,特定的文化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研究通过对豫北山地传统村落小店河村的文化构成及其清代民...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化传承具有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创新发展的内在属性,是一种纵向的文化历时性传播,其需要具体化,特定的文化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研究通过对豫北山地传统村落小店河村的文化构成及其清代民居的建筑空间与梁架结构的分析,在实地调研与测绘的基础上,对小店河村清代民居的异化梁架结构与非异化梁架结构深入研究,归纳文化因子、建筑空间与梁架结构三者的内在关系并总结现存问题。沿用系统论的方法,结合文化传承体系构建梁架结构的传统与现代保护体系,提出传承保护策略,探索豫北山地民居梁架结构保护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化构成 梁架结构 系统论 保护体系
下载PDF
惠山名胜的传承机制探析
15
作者 范小凤 吴葱 朱蕾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2,共5页
无锡惠山,文献记载始自东汉,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是包含了寺庙、名泉、园林、祠堂等诸多古迹的一处风景名胜区。通过实地勘测和文献资料考证,梳理惠山名胜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名胜要素的发展脉络。康熙、乾隆的历次巡... 无锡惠山,文献记载始自东汉,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是包含了寺庙、名泉、园林、祠堂等诸多古迹的一处风景名胜区。通过实地勘测和文献资料考证,梳理惠山名胜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名胜要素的发展脉络。康熙、乾隆的历次巡幸所带来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名胜得以持续经营的关键。从名胜的形成、保护和阐释3个方面,探析惠山名胜的传承机制,进而总结名胜得以维系至今的原因,为当代名胜的保护和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惠山名胜 传承机制 保护 阐释 地以人胜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岳西高腔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健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2-95,共4页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古青阳腔遗脉。它是岳西人民的家乡戏,安徽文化的一部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现代语境下,因其自身的古朴及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岳西高腔的传承陷入了困境。鉴于此...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古青阳腔遗脉。它是岳西人民的家乡戏,安徽文化的一部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现代语境下,因其自身的古朴及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岳西高腔的传承陷入了困境。鉴于此,笔者构想其保护策略,一是从岳西高腔自身方面入手,主张将高腔和当地特色及姊妹艺术相结合,寻找其立足点、突破点、融合点、促进点以及创新点。二是从政府方面入手,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腔的资金扶持、宣传推广力度以及设法增添高腔活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利于推动人们去了解、接受岳西高腔,还有利于促进岳西高腔的进一步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境 岳西高腔 传承 保护研究
下载PDF
潮汕渔歌文化的传承保育与开发利用
17
作者 陈友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1-58,共8页
潮汕渔歌是潮汕渔家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间歌谣文化,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日渐衰微的潮汕渔歌,必须大力培养潮汕渔歌文化传承人,加强潮汕渔歌文化宣传力度,扩大潮汕渔歌文化影响力,创新潮... 潮汕渔歌是潮汕渔家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间歌谣文化,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日渐衰微的潮汕渔歌,必须大力培养潮汕渔歌文化传承人,加强潮汕渔歌文化宣传力度,扩大潮汕渔歌文化影响力,创新潮汕渔歌文化传承模式,着力推进潮汕渔歌文化传承;通过法制、技术、生态等措施,大力加强对潮汕渔歌的保育;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积极推进潮汕渔歌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教育开发,提高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渔歌 文化资源 传承保育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工业遗产景观的内涵及整体性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7,共4页
借助地理科学及景观生态学等景观研究思想,针对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探索了创新工业遗产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工业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特征,并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要素构成特点、景观结构... 借助地理科学及景观生态学等景观研究思想,针对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探索了创新工业遗产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工业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特征,并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要素构成特点、景观结构的统一性、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文化过程的完整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工业遗产景观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雁行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91,100,共4页
当前,中央将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古籍保护和利用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直接体现。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当前,中央将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古籍保护和利用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直接体现。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实践工作,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经验、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保护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古城保护的扬州模式之启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善登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40,共5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既要使大量的普通历史建筑在不断的更新中获得新生,也要有效地维护和保护好区内的原有社会结构,使其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扬州市因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成就,成为2006年中国惟一荣获"联合国人居...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既要使大量的普通历史建筑在不断的更新中获得新生,也要有效地维护和保护好区内的原有社会结构,使其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扬州市因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成就,成为2006年中国惟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被誉为"扬州模式"。其经验启示是:古城保护规划体系的延续与完整,为古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保全古城肌理环境,充分展现文化历史韵味;注重特色文化传承,打造文化博览型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政府与专家、市民良性互动,形成古城保护的长效机制。扬州的成功,对于中国大中城市处理好发展与人居的关系,具有典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 “扬州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