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来豪猪活动节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戴正先 杨光美 +2 位作者 胡灿实 张明明 粟海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423,共9页
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在南方山地分布广泛,但其生态学研究报导却十分少见。为掌握马来豪猪的活动节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2015年7月—2017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来豪猪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马来... 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在南方山地分布广泛,但其生态学研究报导却十分少见。为掌握马来豪猪的活动节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2015年7月—2017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来豪猪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马来豪猪为单峰型夜行性动物,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并不完全相同,秋季日活动节律与其他季节有明显差异(P<0.01),而其他季节之间的差异不明显。2)不同月相时期马来豪猪各时段的频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6,df=5,P=0.953);活动强度随月光强度的增强而下降,新月的月相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亏凸月的最低。3)马来豪猪的日活动强度与平均气温(r=0.468,P=0.034)和空气平均相对湿度(r=0.498,P=0.02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年活动强度仅与平均气温(r=0.769,P=0.008)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保护区内马来豪猪有固定的活动节律与活动强度模式,并受到月相、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马来豪猪后续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豪猪 红外相机监测 活动节律 气象因素
下载PDF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活动特征和危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逍 李飞 +3 位作者 李崇清 李腾飞 杨伶熠 杨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30,共8页
2017—2019年,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31条样线,对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活动痕迹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于2019年布设2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1年的监测,同时结合对保护区及周边发生的农作物危... 2017—2019年,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31条样线,对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活动痕迹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于2019年布设2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1年的监测,同时结合对保护区及周边发生的农作物危害事件的实地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野猪的活动节律、生境选择及危害特征。结果表明:(1)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双峰型,07:00—10:00和17:00—19:00活动频繁,活动峰值出现在17:00—19:00。野猪在夏季和秋季较为活跃。(2)植被类型、坡度、坡位、坡向和海拔等均对野猪生境选择有显著性影响(P<0.001)。野猪更偏爱在常绿阔叶林/竹林内,缓坡(15°~30°)、下坡位、半阴半阳坡向和海拔800~1200 m的生境中活动。(3)2017—2019年共发生野猪危害事件496次,损害作物面积累计70.65 hm^(2),造成损失约73.8万元。危害集中发生在距离林区≤50 m、距居民区≥200 m、距道路≤100 m和距水源≤50 m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管理及非洲猪瘟管控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红外相机监测 活动节律 危害调查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分析鼬獾的活动节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安梅 李言阔 +4 位作者 邵瑞清 钱磊 申锦 张超 塔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鼬獾(Melogale moschata)是食肉目鼬科鼬獾属动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丰富,但有关鼬獾的生态研究报导比较少。为掌握鼬獾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鼬獾(Melogale moschata)是食肉目鼬科鼬獾属动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丰富,但有关鼬獾的生态研究报导比较少。为掌握鼬獾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鼬獾进行了监测,每个保护区布设的相机数量均为60台。桃红岭、九岭山和齐云山保护区的累计相机工作日分别为14902日、24498日和13063日,拍摄到鼬獾的相机数分别为30台、32台和53台;鼬獾独立有效照片数分别为252张、196张和598张。拍摄率在齐云山(4.58张/日)最高,桃红岭(1.69张/日)次之,九岭山(0.80张/日)最低。鼬獾活动迹象最多和最少的月份,桃红岭为1月和12月,九岭山为3月、4月和9月,齐云山为3月和11月,鼬獾的出现次数均无显著的月际变化趋势(P>0.05);鼬獾为明显的夜行性动物,活动高峰时间段出现在0:00~05:00时和19:00~23:00时,无显著的季节性变化;鼬獾日活动节律在桃红岭和齐云山不同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九岭山的春季和秋季之间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鼬獾的活动节律模式及其季节性变化,进一步了解鼬獾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习性,为对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鼬獾 活动节律 季节性节律
原文传递
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与“人猪冲突”潜在风险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依纹 方铁树 +2 位作者 蒋韵 殷利华 万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境变化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下降,但一些能适应碎片化生境的物种却大量繁殖,被迫扩散或进入城区觅食,从而引发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现实或潜在冲突。文章针对近年来城区“人猪冲突”现象,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 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境变化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下降,但一些能适应碎片化生境的物种却大量繁殖,被迫扩散或进入城区觅食,从而引发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现实或潜在冲突。文章针对近年来城区“人猪冲突”现象,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结合MaxEnt模型,探究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和“人猪冲突”的潜在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洪山区野猪偏好海拔高于60 m、坡度介于10°~45°的城市林地区域,主要集中在洪山区中部的低山缓丘,共识别出潜在适宜区面积13.80 km2;洪山区潜在“人猪冲突”区域位于中部,并形成自西向东北贯穿、3个核心区聚集的格局;高密度城区野猪夜行性显著;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市林地,不适宜区主要是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对城区野猪种群分布影响较大;城市林地斑块及之间的建成区面临较大“人猪冲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人猪冲突 生境适宜性 红外相机监测 MaxEnt模型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典型道路沿线野生动物监测研究
5
作者 吴世红 钟闻华 +6 位作者 李广涛 韩晓芳 曾晓明 葛丽燕 许刚 李东昌 李皑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方式,选取三江源地区共玉高速和S308省道2条典型公路的部分路段,开展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共玉高速沿线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兽类8种,鸟类35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8种,占比41.86%,相对多... 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方式,选取三江源地区共玉高速和S308省道2条典型公路的部分路段,开展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共玉高速沿线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兽类8种,鸟类35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8种,占比41.86%,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赭红尾鸲(1.59);S308沿线有兽类12种,鸟类8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3种,占比65.00%,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藏狐(5.81);2条道路桥涵中的大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中小桥和涵洞,从通道利用率情况看,桥涵通道被利用主要出现在早晚2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红外相机监测 动物通道利用率 相对多度指数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治囊公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野生动物监测分析
6
作者 许刚 李延涛 +6 位作者 李广涛 韩晓芳 曾晓明 王志明 李皑菁 葛丽燕 吴世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82-86,共5页
为了研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在道路沿线的分布以及通道利用情况,选择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经杂多县至囊谦县公路(以下简称治囊公路)K93~K183及K298~K386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密集路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 为了研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在道路沿线的分布以及通道利用情况,选择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经杂多县至囊谦县公路(以下简称治囊公路)K93~K183及K298~K386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密集路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开展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和桥梁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治囊公路沿线分布有兽类14种、鸟类24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占比10.53%;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占比28.95%;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3种,占比7.89%。14种兽类属于5种地理分布型;24种鸟类属于8种地理分布型。在样线调查中发现兽类6种、鸟类23种,分别占此次调查兽类、鸟类种数的42.86%、95.8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可知,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序为藏狐(6.32,占总RAI的31.85%)>岩羊(4.63,占比21.34%)>大鵟(1.81,占比9.12%)>白腰雪雀(1.26,占比6.35%)>红嘴山鸦(1.23,占比6.20%),其余物种RAI指数均在1以下,总和为4.59,占比23.14%。由此可见,治囊公路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公路沿线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相较于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对于兽类调查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囊公路 相对多度指数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桥梁通道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白鹇和小麂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雪 祁新华 +2 位作者 程煜 张惠光 蔡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园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红外监测数据,对白鹇和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属于三峰型昼行鸟类... 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园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红外监测数据,对白鹇和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属于三峰型昼行鸟类,活动峰值出现在6:00—8:00、8:00—10:00和16:00—18:00,夜间和凌晨活跃程度较低;与夏秋季节相比,白鹇冬春季节活动强度较高,活动峰值出现在1月,相对丰富度指数季节差异较大;小麂(Muntiacus reevesi)有1个日活动高峰,活动峰值出现在18:00—20:00,凌晨活动强度降低;与秋冬季节相比,小麂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高,活动高峰期出现在8月,相对丰富度指数季节差异较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共同作用,白鹇和小麂在海拔较高、温度适宜、坡度较高的地区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在距离农田较近的区域活跃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小麂 红外相机监测 活动节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致远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4,64,共5页
于2017年3月至12月采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对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和样线法共调查到兽类4目10科13种,并拍摄到保护区新记录兽类小林姬鼠。豹猫、獾和草兔等物种的月活动规律一致,即7... 于2017年3月至12月采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对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和样线法共调查到兽类4目10科13种,并拍摄到保护区新记录兽类小林姬鼠。豹猫、獾和草兔等物种的月活动规律一致,即7月前后活动最为频繁,9月开始减弱,翌年3月逐渐回升;狍在11月活动最为频繁,野猪和岩松鼠呈现出2个不同的波峰。草兔昼夜活动均比较频繁,獾和豹猫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根据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计算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指数为1.81,根据样线法调查数据计算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指数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鹿山保护区 红外相机监测 样线法 兽类多样性 活动规律
下载PDF
太行山东北部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秋季生境利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向荣伟 吴佳忆 +6 位作者 曾凡刚 卜向丽 王静 鲁庆斌 郝映红 盛岩 孟秀祥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深入了解动物的生境利用特征是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进行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于2019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结合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和生境样地调查,对太行山东北部的豹猫秋季利用生境进行了对照取样。记录了生境的海拔、乔木胸径及距... 深入了解动物的生境利用特征是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进行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于2019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结合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和生境样地调查,对太行山东北部的豹猫秋季利用生境进行了对照取样。记录了生境的海拔、乔木胸径及距水源距离等20个生境变量,比较了豹猫利用生境(n=39)和非利用生境(n=141)的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同非利用生境相比,太行山东北部豹猫偏好选择海拔较高(791.36±80.94)m、坡上位(53.80%)、乔木胸径较大(22.11±3.85)cm、株数较少(6.90±1.50)株、郁闭度较大(49.65%±2.60%)、灌木较高(1.31±0.11)m、灌木盖度较大(51.30%)、枯草盖度较大(18.97%±4.71%)、土壤较湿润(87.20%)、距水源距离较近(66.70%)、距社区距离较近(61.50%)和距人为干扰较近(71.80%)的生境。此外,豹猫偏好生境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境的乔木特征(乔木胸径、乔木高度和乔木郁闭度)、人为干扰(坡位、距社区距离和距干扰距离)、海拔及距水源距离是影响豹猫秋季生境利用的关键因素,反映了该区域豹猫秋季对食物、安全性和水源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太行山东北段 生境利用 红外相机监测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完达山东部欧亚水獭种群数量及出现频次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杨波 周绍春 +2 位作者 张明海 陈红 王启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655-8662,共8页
水獭作为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种和旗舰物种,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完达山东部地区水獭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对该物种的野外保护与管理工作。于2021... 水獭作为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种和旗舰物种,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完达山东部地区水獭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对该物种的野外保护与管理工作。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冬季河流封冻期,采用沿河随机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完达山东部地区8条主河和23条支流内的欧亚水獭(Lutra lutra)种群数量、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探究水獭出现频次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欧亚水獭在完达山东部水獭种群数量为571—661只,水獭种群密度为沿河(0.5559±0.2898)只/km,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2)环境因子对水獭出现频次影响分析表明,河流深度、距农田距离、距居民区距离和距道路距离是影响水獭出现频次的关键因素。水獭出现频次与河流深度(0—40 cm)呈线性正相关,当河流深度达到40—50 cm时,水獭出现频次最高,之后随着河流深度的增加,出现频次降低;水獭出现频次与距农田距离(0—1.5 km)呈非线性正相关,在距农田距离为1.5—2 km范围内,水獭出现频次最高,之后降低;水獭出现频次与距居民区距离呈线性正相关;水獭出现频次与距道路距离呈非线性关系,当距离>7 km时,二者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反之呈现为负相关。因此,水獭选择栖息地偏向于河流深(40—50 cm),远离农田(1.5—2 km)、居民区和道路(>7 km)的水域。研究为完达山东部欧亚水獭物种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建议通过河岸土地覆盖类型的管理、在河岸周围建立森林缓冲区及加强水獭保护宣传力度等措施实现对水獭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维持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水獭 完达山东部 样线法 红外相机监测 广义可加模型(GAM)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花面狸活动节律及占域研究
11
作者 李笑颖 李佳琦 +6 位作者 万雅琼 李言阔 单继红 王振宇 邵瑞清 张超 马钲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9-550,共12页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 为了解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生境选择情况,2017年2月—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面狸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并利用占域模型分析了其生境选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除桃红岭保护区外花面狸的年活动节律均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夏季活动最频繁,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活动最少;但九岭山保护区的花面狸春季活动最频繁.2)花面狸呈现出明显的夜行性,活动高峰期为18:00~6:00,且春季和冬季、夏季和冬季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重叠系数在春季和夏季最高.3)占域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九岭山和齐云山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的主要因素是植被增强型指数(EVI),占域率随EVI的增大而增大;对桃红岭保护区花面狸占域率影响相对较大的是坡度,且占域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花面狸 活动节律 占域模型
下载PDF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12
作者 王亮 裴鹏祖 +2 位作者 任廷锋 田瑞祥 李果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94-100,共7页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猞猁、狼和短耳鸮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中北山羊和中亚兔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石鸡和漠即鸟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物种稀疏曲线显示,兽类在3个月后趋于稳定,鸟类在10个月后趋于稳定,表明调查取样充分。本次初步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鸟兽本底信息,总结讨论了红外相机在鸟兽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地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 物种多样性 物种稀疏曲线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伊春阔叶红松林兽类的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逄世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00-102,159,共4页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伊春阔叶红松林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法开展了该地区兽类分布特征的研究。共布设了相机56台,累计观察了6608个捕获日,获得的照片总数5167张,其中有效照片240张、有效视频资料232份、兽类独立照片66张。共拍摄到3科5...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伊春阔叶红松林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法开展了该地区兽类分布特征的研究。共布设了相机56台,累计观察了6608个捕获日,获得的照片总数5167张,其中有效照片240张、有效视频资料232份、兽类独立照片66张。共拍摄到3科5种兽类,分别为鼬科(Mustelidae)的狗獾(Meles meles)、青鼬(Martes flavigula)、黄鼬(Mustela sibirica),松鼠科(Sciuridae)的松鼠(Sciurus vulgaris),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西伯利亚狍的独立有效照片28张,松鼠10张,青鼬11张,黄鼬12张,狗獾5张。其中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分布特征 红外相机监测法 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