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通过NF-κB/IRF-3/IRF-7轴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江万清 张宗芳 陈增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黄芪多糖15、30 mL·kg^(-1)·d^(-1),阳性对照组灌胃甲基泼尼松龙5.4 mL·kg^(-1)·d^(-1),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个月。观察大鼠免疫后的一般状态;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激酶指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骨骼肌损伤严重,存在明显间质病变,较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肌细胞核内移;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病理明显改善,低剂量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核内移明显减轻。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转移酶(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HBDH)水平逐渐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逐渐降低,IL-4水平逐渐降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水平逐渐升高(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骨骼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κB p65,p-NF-κB p65)、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3和IRF-7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 免疫功能 炎性症状 核因子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干扰素调节因子-7轴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江海 李兴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88-989,共2页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14例胃癌患者分作A、B两组各57例,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并分...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14例胃癌患者分作A、B两组各57例,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术后B组T淋巴细胞水平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TNF-α、IL-6水平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显著,价值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炎性症状
下载PDF
研究综合性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彩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9期225-226,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的护理效果,并讨论该护理模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予...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的护理效果,并讨论该护理模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组间炎性指标(hs-CRP、SF、Scr)水平,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s-CRP、SF、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微炎症状态,缓解负面心理,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不同剂量倍生颗粒对慢性肾衰血透微炎症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智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生颗粒对慢性肾衰血透微炎症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血透微炎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按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生颗粒对慢性肾衰血透微炎症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血透微炎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按不同剂量治疗。对比两组的IL-6、hs-CRP、BMI、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IL-6、hs-CRP、BMI分别为(102.54±6.12)pg/L、(10.11±2.82)mg/L、(22.29±1.27)kg/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9.82±7.32)pg/L、(11.31±2.92)mg/L、(20.31±1.38)kg/m^2;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P<0.05)。结论需患者的实际情况,以不同剂量倍生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微炎症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生颗粒 慢性肾衰竭 血透 微炎症状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5
作者 常晓东 薛痕 杨有芹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脑心通组,另外选取20名健康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脑心通组,另外选取20名健康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氧化应激及微炎症指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治疗前血氧化应激水平及微炎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及脑心通治疗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脑心通组治疗后氧化应激及微炎症指标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同时伴有颈动脉内膜增厚,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微炎症状态 颈动脉内膜厚度 脑心通胶囊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肺部中、高分化腺癌1例
6
作者 石明文 陈琪宝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9-99,98,共2页
肺部中高分化腺癌非常多见,典型病例诊断也不难。但该例患者早期很不典型。通过此病例,让我们对早期不典型中高分化腺癌有进一步认识,也提醒我们,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肺部有大片炎症时,治疗后及时的随访非常必要。
关键词 肺部中高分化腺癌 炎症样表现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梦雪 王宏刚 谢睿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评分在炎症性肠病(IBD)疾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问卷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IBDSI评分进行调查分析。对IBDSI评分与IBD疾病活动度...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评分在炎症性肠病(IBD)疾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问卷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IBDSI评分进行调查分析。对IBDSI评分与IBD疾病活动度指标和严重程度指标[所有患者的炎症指标,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UC患者梅奥内镜评分(MES)及UC内窥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02例IBD患者的IBDSI总分(26.56±15.53)分。CD组、UC组的IBDSI总分及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腹部不适分量表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5,P<0.05)。UC组的IBDSI总分与血沉降率呈正相关(r=0.49,P<0.05)。IBDSI总分与CD患者的CDAI、UC患者的MES及UCEIS分别呈正相关(P<0.05)。结论IBDSI评分是患者自我报告的症状评分,与IBD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我国IBD患者的疾病评估,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 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梅奥内镜评分 UC内窥镜下严重程度指数 炎症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