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翠蕾 娄飞 +1 位作者 张建东 周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734-1737,1814,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督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组另给予补肾强督方治疗,督灸组给予隔姜蒜督灸治疗,联...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督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组另给予补肾强督方治疗,督灸组给予隔姜蒜督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以及炎性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ASDAI和BASFI评分及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复方组和督灸组各指标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而复方组与督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补肾强督方和隔姜蒜督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炎性指标,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强督方 隔姜蒜督灸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功能 炎性指标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及其致病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星海 王育珊 王江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其产生的毒力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分析Hp感染对炎症反应以及吡脂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58例ACS患者和3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Hp—IgG,用Western—blo...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其产生的毒力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分析Hp感染对炎症反应以及吡脂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58例ACS患者和3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Hp—IgG,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分析血中炎症反应标志物及血脂水平,比较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与非Hp感染者之间的差异。结果①ACS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7.8%和44.3%,P〈0.05),去除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Hp感染仍增加患ACS的危险性(OR=1.48,95%CI 1.09—2.00)。②Ⅰ型Hp感染增加患ACS的危险性(OR=2.02,95%CI 1.43—2.87),而中间型和Ⅱ型Hp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ACS的危险性。③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炎症反应物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P〈0.05)。④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C、TG、LDL和Lp(a)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者,HDL低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ACS的独立危险因素,Ⅰ型Hp感染可能更增加患ACS的危险性。Hp感染可能通过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并影响脂质代谢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细胞毒素基因相关蛋白 炎症反应标志物 血脂
下载PDF
Nitric oxide medi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athogenesis and protective role of nanoconjugated vancomycin 被引量:4
3
作者 Subhankari Prasad Chakraborty Santanu Kar Mahapatra +3 位作者 Sumanta Kumar Sahu Sourav Chattopadhyay Panchanan Pramanik Somenath Roy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02-109,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ruit seeds,plants residuals and appendicitis. Methods:Among cases that underwent appendectomy,the appendicitis cases having fruit seeds and undigested plant residuals i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ruit seeds,plants residuals and appendicitis. Methods:Among cases that underwent appendectomy,the appendicitis cases having fruit seeds and undigested plant residuals in their etiology were examined retrospectively.Also,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age,sex,and paramete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used. Results:Fruit seed was found in one case(0.05%) with presence of pus in appendix lumen, undigested plant residuals in 7 cases(0.35%).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re were appendix inflammation in 2 of the plant residuals cases,while there were obstruction and lymphoid hyperplasia in the appendix lumen of 5 cases.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Conclusions:The ratio of acute appendicitis caused by plants is minimal among all appendectomised patients, but avoidence of eating undigested fruit seeds and chewing plants well may help to prevent appendic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Lymphocyte Nanoconjugated VANCOMYCIN Antioxidant enzymes TNF-α IL-10 Infection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TIVE effect BACTEREMIA Oxidative stress Nitric oxide inflammatory parameter PATHOGENESIS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优质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丽 周丽 +2 位作者 焦义芬 何梅香 韩叶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8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优质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2组,纳入对照组的41例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优质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2组,纳入对照组的41例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纳入观察组的39例患儿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的咳嗽、发热、气促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后2周,2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后2周,2组的T淋巴细胞CD4^(+)、CD4^(+)/CD8^(+)均较入院时升高,CD8^(+)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优质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产生积极影响,且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更好地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 穴位贴敷 优质护理 临床症状 炎症指标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负压引流放置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加伟 陈光兴 +3 位作者 何锐 古凌川 孙茂淋 杨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负压引流放置方式对患者术后失血量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9年5月在本科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囊内组患者65例,将引流...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负压引流放置方式对患者术后失血量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9年5月在本科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囊内组患者65例,将引流管置于关节囊内;囊外组患者135例,紧密缝合关节囊并将引流管置于关节囊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失血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无局部感染、血肿形成和输血病例。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囊内组患者术后1 d总失血量、术后3 d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显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囊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内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囊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内组患者术后1 d Hb水平低于囊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内组患者术后3 d HB水平仍低于囊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RP和ESR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囊内组与囊外组CRP和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囊内组CRP和ESR显著低于囊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紧密缝合关节囊并将引流管置于关节囊外,相对于常规的关节囊内引流,术后总失血量明显少,但隐性失血量增加,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 负压吸引 关节内放置 关节外放置 失血 炎性指标
原文传递
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符茂东 马骏 +1 位作者 申锋 张秀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无手术指征的44例pMMR型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等外周血炎性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炎性参数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以ROC曲线得出的最佳截断值分组,评估炎性参数对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MMR型m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LR、PLR、PIV和SII对pMMR型mCR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SII优于NLR、PLR及PIV。与NLR≥3.36组、PLR≥223.54组和SII≥769.29组患者相比,NLR<3.36组、PLR<223.54组和SII<769.29组患者免疫治疗后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更高(P<0.01),NLR<3.36组及SII<769.29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更长(P<0.05),NLR<3.36组、PLR<223.54组及SII<769.29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NLR及SII是影响免疫治疗后PFS的危险因素,肝转移、骨转移、NLR、PLR及SII是影响免疫治疗后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SII≥769.29是pMMR型m CRC患者免疫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外周血炎性参数NLR、PLR、PIV和SII对pMMR型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以SII最优;SII≥769.29可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完整 免疫治疗 外周血炎性参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与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桂玲 于洋 +1 位作者 张纾难 史利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17-3020,共4页
目的:通过收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壅肺型患者痰的颜色、痰量情况,探求其痰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常见炎性标志物及痰涂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AP痰热壅肺型患者135例,采集其痰的颜色、痰量... 目的:通过收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壅肺型患者痰的颜色、痰量情况,探求其痰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常见炎性标志物及痰涂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AP痰热壅肺型患者135例,采集其痰的颜色、痰量,检测外周血WBC及分类、PCT、CRP、ESR、D-dimer、Pre-Alb及痰涂片。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痰量、痰色及痰涂片与炎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咳痰量的多少与CRP、PCT有关(P<0.05),且与发热程度有关(P<0.05),但痰的颜色与各炎性指标及痰涂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咳痰量的多少与发热程度、CRP、PCT有关,且无痰或少量咯痰时,发热程度及CRP、PCT水平更高,说明无痰或少量咯痰时体内邪气可能更盛。但痰黄与炎性标志物及痰涂片之间未见相关性,通过痰的颜色不能完全预测炎症性质,也不能判断哪种类型的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型 炎性标志物 相关性研究 发热程度
原文传递
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远敏 肖云山 +2 位作者 郭孝君 黄诗婷 张雪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71-975,共5页
目的基于孕妇临床特征和外周血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探寻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孕周为28~36+6周... 目的基于孕妇临床特征和外周血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探寻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孕周为28~36+6周的PPROM孕妇204例,其中合并HCA者91例(研究组)、未合并HCA者113例(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孕产次、早产史、文化程度、生活区域、体温、破膜孕周、破膜时间)、入院时血常规参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CRP)及妊娠结局等,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其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概率公式:P=1/[1+exp(-6.086-0.077×CRP-0.214×NLR+0.227×破膜孕周)]。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概率截断值为0.3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和47.8%、55.38%和73.97%,准确率为6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2.734,df=8,P=0.950)。结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有助于对PPROM合并HCA进行早期诊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 炎症指标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体能锻炼和营养干预对衰弱期和衰弱前期老年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卞剑云 朱洁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体能锻炼和营养干预对衰弱期和衰弱前期老年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 目的探讨体能锻炼和营养干预对衰弱期和衰弱前期老年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12周的体能锻炼和营养干预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TNF-α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IL-6(2.62±1.78)pg/ml,CRP(0.38±0.19)mg/d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能锻炼和营养干预能够延迟衰弱期和衰弱前期老年患者部分炎症因子,如IL-6和CRP的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弱 体能锻炼 营养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曾冰 张莉 黄志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采取单纯性自体血回输的对照组及采取自体血小板... 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采取单纯性自体血回输的对照组及采取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的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麻醉诱导后(T1)、自体血回输后(T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284.22±1.58)ml,总住院费用为(14.28±1.02)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70±1.60)ml和(17.65±1.05)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过程中,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取得的血液保护效果及炎症指标改善效果更佳、社会/经济效益更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 动脉瘤 夹层 自体血小板分离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炎症指标
下载PDF
息痛散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鹏 李娟娥 +3 位作者 李静 衣蕾 姜小帆 吉海旺 《陕西中医》 2016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息痛散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通过关节局部注射尿酸钠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息痛散高、中、低剂量组(18g/kg/d、36g/kg/d、72g/kg/d),... 目的:观察息痛散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通过关节局部注射尿酸钠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息痛散高、中、低剂量组(18g/kg/d、36g/kg/d、72g/kg/d),并灌胃治疗5d,观察各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步态学评分,并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lβ(IL-l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息痛散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足跖肿胀度,改善大鼠步态学评分,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息痛散高剂量组与别嘌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息痛散对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足跖肿胀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中医药疗法 炎症因子实验 动物 大鼠 @息痛散
下载PDF
炎性反应参数评估壶腹癌预后生存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瑞秋 张志磊 +1 位作者 贾聿明 彭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07-1312,共6页
壶腹癌作为一种罕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对于其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其预后生存明显较好,但部分壶腹癌患者预后疗效仍不尽人意。研究证实全身炎性反应与肿瘤预后疗效密切相关,并且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进展和预后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壶腹癌作为一种罕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对于其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其预后生存明显较好,但部分壶腹癌患者预后疗效仍不尽人意。研究证实全身炎性反应与肿瘤预后疗效密切相关,并且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进展和预后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炎性反应参数及相关预测模型成为预测壶腹癌预后生存的热点,并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就炎性反应参数与壶腹癌预后相关性及未来可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参数 壶腹癌 预测价值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红车轴草提取物对脂多糖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13
作者 何玉琴 杨小燕 +1 位作者 林标声 邱龙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3,共5页
为研究红车轴草提取物(RCE)对脂多糖(LPS)应激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0头健康、平均体重为(6.86±0.14)kg的(21±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 为研究红车轴草提取物(RCE)对脂多糖(LPS)应激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0头健康、平均体重为(6.86±0.14)kg的(21±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5个处理组仔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非应激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LPS(LPS组)、基础日粮+LPS+0.05%RCE(0.05%RCE组)、基础日粮+LPS+0.10%RCE(0.10%RCE组)、基础日粮+LPS+0.20%RCE(0.20%RCE组).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7、14天,LPS组和0.05%、0.10%、0.20%RCE组仔猪每千克体重注射80μg 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试验第1-7天(即LPS应激前),与空白对照组、LPS组相比,0.10%RCE组仔猪的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0.05%和0.20%RCE组的日增重和料重比与空白对照组、LP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7-21天(即注射LPS两次之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而0.05%、0.10%和0.20%RCE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第7、14天注射LPS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仔猪血清中的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0.05%RCE组的IgG、IL-6和TNF-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10%和0.20%RCE组的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以添加0.10%RCE缓解仔猪应激效果最为明显,与LPS组相比,IgG含量提高38.65%(P<0.05),IL-6含量降低32.81%(P<0.05),TNF-α含量降低24.68%(P<0.05).可见,日粮中添加RCE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PS刺激导致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以添加0.10%RCE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车轴草提取物 脂多糖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炎性介质
下载PDF
鱼油对脂多糖刺激仔猪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志锋 刘玉兰 +3 位作者 洪宇 朱惠玲 侯永清 丁斌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5-178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油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选用32头(28±3)日龄、体重为(8.91±0.7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栏)2头猪,公母各1头。试验采用2×2因...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油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选用32头(28±3)日龄、体重为(8.91±0.7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栏)2头猪,公母各1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鱼油或5%玉米油);2)免疫应激(注射LPS或生理盐水),试验期19 d。试验第19天,每个饲粮组1/2的猪注射150μg/kg BW的LPS,另1/2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LPS 4 h后屠宰仔猪,取小肠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LPS刺激导致空肠、回肠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鱼油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2)LPS刺激导致空肠黏膜麦芽糖酶、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鱼油显著提高了空肠蔗糖酶活性(P<0.05),同时鱼油对回肠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与LPS刺激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即对生理盐水组,鱼油显著提高了回肠乳糖酶活性(P<0.05)。3)LPS刺激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P<0.05),鱼油显著降低了空肠中TNF-α含量(P<0.05),对空肠中PGE2含量有抑制趋势(P<0.10)。4)LPS刺激导致空肠和回肠黏膜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0.05),而鱼油则有效降低了回肠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提示:鱼油缓解了LPS导致仔猪的肠道损伤,鱼油可能通过影响肠道中NF-κB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炎性介质的分泌,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免疫应激 仔猪 炎性介质 NF-κB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文镇 王宏浩 +1 位作者 向田 刘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90-497,共8页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LNR)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I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炎性参数与术后淋巴结比率(LNR)在胃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I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LNR截断值将108例胃癌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分析这些炎性参数对胃癌化疗患者总生存期(OS)的预后价值。以独立预后指标绘制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的存活率。结果NLR在胃癌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LR组、高SII组、高LNR组、N3分期、TNM(Ⅲ~Ⅳ)分期、神经侵犯、癌胚抗原(CEA)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NR、PLR及SII三者组合(AUC=0.875)在胃癌预后方面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或两两联合。结论NLR、LNR、PLR及SII升高与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减少相关;LNR、PLR及SII可作为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可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比率 外周血炎性参数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鱼油对仔猪生产性能、炎性介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宇 刘玉兰 +3 位作者 吴志锋 朱惠玲 侯永清 丁斌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7-942,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鱼油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炎性介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影响。选用32头(28±3)日龄、体重(8.91±0.7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1公1母。采用双因子设... 本试验研究了鱼油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炎性介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影响。选用32头(28±3)日龄、体重(8.91±0.7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1公1母。采用双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鱼油或5%玉米油);2)免疫应激[注射脂多糖(LPS)或生理盐水]。试验期19 d。在试验第19天,每个饲粮组中1/2的猪注射150μg/kg BW的LPS,另1/2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在注射前(0 h)、注射后2和4 h,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结果表明:1)鱼油对仔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在注射后2 h,LPS刺激显著提高了TNF-α、PGE2、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P<0.01)。鱼油对TNF-α、PGE2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与LPS刺激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即鱼油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TNF-α、PGE2和皮质醇含量的上升(P<0.05),而对注射生理盐水的猪则不存在这种效应。鱼油显著降低了ACTH的含量(P<0.01)。在4 h,LPS刺激显著提高了TNF-α、PGE2和皮质醇的含量(P<0.05)。鱼油对TNF-α含量的影响与LPS刺激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即鱼油降低了LPS刺激的猪血浆中TNF-α的含量(P<0.05),而对注射生理盐水的猪则不存在这种效应。鱼油降低了PGE2(P<0.01)和ACTH(P<0.05)含量,而对皮质醇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注射后2和4 h,LPS刺激与鱼油对CRH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鱼油缓解了免疫应激引起的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仔猪 免疫应激 炎性介质 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