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洛西林钠联合四联双歧杆菌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与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尚朋娟 杨芳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联合四联双歧杆菌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美...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联合四联双歧杆菌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美洛西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7、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肠道菌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62.96%)(P<0.05)。观察组腹痛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7、DAO、D-乳酸水平及肠球菌数量均显著下降,乳杆菌数量和B/E值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联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可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四联双歧杆菌 小儿感染性腹泻 炎性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蔡学宁 冯素诗 +5 位作者 宋多灵 廖传胜 杨基龙 吴静 邓辉 麦雪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小檗碱组(采用盐酸小檗碱单...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小檗碱组(采用盐酸小檗碱单独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单独治疗)和联合组(采用盐酸小檗碱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测定结果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盐酸小檗碱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 00%(49/50)、84. 00%(42/50)和86. 00%(43/50),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盐酸小檗碱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肠道菌群测定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盐酸小檗碱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均有一定疗效,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感染性腹泻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效果及对血清IL-6、IL-8、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孟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效果及对血清IL-6、IL-8、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蒙脱...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效果及对血清IL-6、IL-8、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蒙脱石散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行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L-6、IL-8、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止泻时间、出院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后IL-6、IL-8、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表现,而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 头孢噻肟钠 小儿感染性腹泻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言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4-5,共2页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发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组疾病。疾病特征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卫生习惯不良、饮食污染等原因造成,其中80%病原体是病毒,20%是细菌。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治疗...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发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组疾病。疾病特征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卫生习惯不良、饮食污染等原因造成,其中80%病原体是病毒,20%是细菌。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易造成营养不良、佝偻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临床护理医学已经就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工作内容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疾病有关内容以及优质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小儿感染性腹泻 腹泻病
下载PDF
婴儿感染性腹泻后肠道菌群合成代谢产物变化及临床治疗指导效能
5
作者 关江伟 陈艳红 +1 位作者 黄丽丽 陈倩儿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5期17-19,22,共4页
目的探究婴儿感染性腹泻后肠道菌群合成代谢产物变化及临床治疗指导效能。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婴儿感染性腹泻者5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的健康婴儿52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均对两组婴儿机体内的肠道菌... 目的探究婴儿感染性腹泻后肠道菌群合成代谢产物变化及临床治疗指导效能。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婴儿感染性腹泻者5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的健康婴儿52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均对两组婴儿机体内的肠道菌群合成代谢产物变化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9、7.089、4.059,P<0.05),且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元治疗后1个月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短链脂肪酸浓度(49.1±20.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5.0±25.0)mmol/L,细菌多糖(20.9±1.5)mg/L、血清淀粉蛋白A浓度(19.5±1.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1.7)mg/L、(6.6±1.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4、32.761、65.777,P<0.05)。结论感染性腹泻婴儿机体内的肠道菌群处于紊乱状态,其经过益生元治疗后肠道菌群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对其肠道菌群的合成代谢产物浓度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之后需要实施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感染性腹泻 肠道菌群合成代谢产物 临床治疗指导效能 短链脂肪酸 细菌多糖 血清淀粉蛋白A
下载PDF
思连康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罗云娇 杜丽江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6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患儿给予... 目的:分析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思连康与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指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症状改善时间、腹泻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免疫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腹泻患儿思连康与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腹泻 思连康 头孢噻肟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天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3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施护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99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患儿采用的护理模式;比照组(49... 目的探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施护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99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患儿采用的护理模式;比照组(49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展开临床护理;实验组(5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展开临床护理;对比每组患儿护理效果、健康宣教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结果实验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8.00%)高于比照组(75.51%)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3,P<0.05);实验组健康宣教时长为(5.66±1.27)d;住院时长为(12.45±3.36)d;比照组健康宣教时长为(6.71±1.53)d;住院时长为(24.52±3.29)d,最终发现,实验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健康宣教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18.055,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后,对于护理效果提升,健康宣教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的缩短,效果明显,最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康复状态的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IL-6、IL-17表达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升荣 李晓东 田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进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6、IL-17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n=50)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进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6、IL-17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n=50)和观察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n=50),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总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停止腹泻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要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相关时间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优(P〈O.05)。结论SJL肺感染性腹泻进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疗法,可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血清IL-6 血清IL-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