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What has changed in the last 20 years? 被引量:56
1
作者 Pavel Kotlarsky Reuben Haber +1 位作者 Victor Bialik Mark Eidelma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1期886-901,共16页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describes the spectrum of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that involve the growing hip.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critical to provide the best possible functional outcome. Persi...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describes the spectrum of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that involve the growing hip.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critical to provide the best possible functional outcome. Persistence of hip dysplasia into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may result in abnormal gait, decreased strength and increased rate of degenerative hip and knee joint disease. Despite efforts to recognize and treat all cases of DDH soon after birth, diagnosis is delayed in some children, and outcomes deteriorate with increasing delay of presentation. Different screening programs for DDH were implicated. The suspicion is raised based on a physical examination soon after birth. Radi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are us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The role of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such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still undetermined; however, extensive research is underway on this subject. Treatment depends on the age of the patient and the reducibility of the hip joint. At an early age and up to 6 mo, the main treatment is an abduction brace like the Pavlik harness. If this fails, closed reduction and spica casting is usually done. After the age of 18 mo, treatment usually consists of open reduction and hip reconstruction surgery. Various treatment protocols have been proposed.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practice for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DDH, emphasizing updates in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NEWBORN infant children HIP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下载PDF
婴幼儿和儿童哮喘过敏原IgE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5
2
作者 易绘 梁亚勇 +4 位作者 肖奕青 蒋卡丽 温勇晖 王晴 汤建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和儿童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在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05例单纯哮喘婴幼儿和儿童(n=385)及非过敏患儿(n=120),采用德国FOOK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对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婴幼儿和儿童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在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05例单纯哮喘婴幼儿和儿童(n=385)及非过敏患儿(n=120),采用德国FOOK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对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进行检测,分别建立不同性别、年龄的单纯性哮喘组与非过敏对照组,对过敏原与哮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5例婴幼儿和儿童血清Ig E过敏原检测阳性者240例(47. 5%)。婴幼儿和儿童哮喘过敏原分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牛奶、猫/狗毛皮屑、混合草等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螨是发病的危险因素(P<0. 05);不同年龄组婴幼儿和儿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3岁婴幼儿仅屋尘螨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在3~14岁患儿中户尘螨、屋尘螨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在7~14岁患儿中霉菌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户尘螨、屋尘螨是男、女性婴幼儿和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而霉菌、腰果/花生是男性婴幼儿和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婴幼儿和儿童哮喘以户尘螨、屋尘螨、霉菌类过敏原为主,血清过敏原检测对早期评估婴幼儿和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儿童 血清过敏原 哮喘
下载PDF
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升扣 姜桂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7,共7页
动作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个体健康、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都存在着重要联系。儿童早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情况变得十分关键。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回顾了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研究的历... 动作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个体健康、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都存在着重要联系。儿童早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情况变得十分关键。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回顾了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研究的历史,进而分析比较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0—3岁)与学龄前儿童(3—6岁)相关动作测量工具。总结多个动作测量工具的主要特征和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正确运用这些工具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试的重点由动作结果评价转向动作过程评价;2)婴幼儿时期动作测量的对象多为特殊群体,学龄前时期动作测量的对象转向普通儿童;3)目前儿童早期动作发展评价以粗大动作发展测量为主,精细动作测量工具较为少见;4)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量出现了从综合化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测量变得更加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发展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动作能力 测量工具
原文传递
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被引量:30
4
作者 甘晓彬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一些家长看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却忽视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传统的家园合作模式降低家园合作效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构建家园协作框架,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协作中,提升家园共育... 一些家长看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却忽视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传统的家园合作模式降低家园合作效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构建家园协作框架,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协作中,提升家园共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量,切实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园协作 幼儿生活习惯
下载PDF
History of the 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From imaging to generating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被引量:28
5
作者 Maria Gnarra Gerald Behr +7 位作者 Alison Kitajewski June K Wu Sudha A Anupindi Carrie J Shawber Nick Zavras Dimitrios Schizas Chris Salakos Konstantinos P Economopoulo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6年第3期273-280,共8页
We aim to provide an up-to-date summary of 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 and its misnomers and to dialectically present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rare entities of the liver.Eligible peer-reviewed article... We aim to provide an up-to-date summary of 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 and its misnomers and to dialectically present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rare entities of the liver.Eligible peer-reviewed articles on hepatic infantile hemangiomas,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15,were reviewed for this study.IHH is the most common hepatic vascular tumor in children.Once a liver mass is identified in an infant,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ranges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to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including mesenchymal hamartoma,hepatoblastoma,metastatic neuroblastoma,so careful physical examination,imaging studies,and,if indicated,tumor markers and biopsy,are of pivotal importance to ascertain the correct diagnosis.Despite the benign nature of IHHs,some of these lesions may demand medical and/or surgical intervention,especially for multiple and diffuse IHH.Complications can include hepatomegaly,hypothyroidism and cardiac failure.Therefore,a close follow-up is required until complete involution of the lesions.We propose an algorithm to guide the physicians towards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hepatic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HEMANGIOMAS infant children VASCULAR TUMORS
下载PDF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蓓 汪宁 +8 位作者 金辉 顾红英 宋晓波 武庆斌 丁慧 沈蕙 高倩 吴盛辉 Paul E.Kilgore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37-740,共4页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 (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 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during and post-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China 被引量:23
7
作者 CHEN ChunMing HE Wu WANG YuYing DENG LiNa JIA FengMe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1-328,共8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in China during and after the crisis.Methods Data from 1990 to 2010 were sourced from the National Food and Nutritio...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in China during and after the crisis.Methods Data from 1990 to 2010 were sourced from the National Food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Approximately 16 000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using a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method from 40 surveillance sites.Anthropometric and hemoglobin measurements for children under 5 were conducted.Nutritional status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Results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and stunting in children under 5 had a downward trend.Underweight prevalence was close to normal (less than 5%),with prevalence of stunting 12.6% in 2009 and 12.1% in 2010 in rural areas.Prevalence of stunting in infants under 6 months and 6‐12 months old in poorer rural areas increased from 5.7%‐9.1% and 6.7%‐12.5%,respectively,in 2008‐2009.This trend also continued post‐crisis in 2010.Prevalence of stunting in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mothers was 20%‐30% higher than in children the same age in general and poorer rural areas.Prevalence of anemia in children did not change in rural areas,but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all age groups increased in poorer rural areas,especially in children under 24 months old.Level reached 30%‐40% in 2009,and fluctuated in 2010.Conclus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under 5 was comparatively stable during and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attributable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olicy response.The nutritional status in poorer rural areas fluctuated in response to the economic crisis and,thus,relevant action and intervention must be taken immediately to help the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 in poorer rural areas.A proper national nutritional strategy for children under 2 years old,including nutrition supplementation for pregnant women and in‐home fortification for complementary feeding,should be init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Crisis STUNTING UNDERWEIGHT ANEMIA children infant Surveillance
下载PDF
上海市儿科医疗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春辉 崔文彬 +1 位作者 骆莎 陈方 《中国卫生资源》 2012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综合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上海市儿科医疗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国儿科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索与展望。
关键词 儿科 医疗事业 上海市
下载PDF
Burde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children 被引量:15
9
作者 Bernhard Resc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2年第3期8-12,共5页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the most frequent and important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t is a seasonal virus, with peak rates of infection occurring annually in the c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the most frequent and important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t is a seasonal virus, with peak rates of infection occurring annually in the cold season in temperate climates, and in the rainy season, as temperatures fall, in tropical climates. High risk groups for severe RSV disease include infants below six mo of age, premature infants with or without chronic lung disease, infants with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fants with immunodeficiency or cystic fibrosis, and infants with neuromu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rates associated with RSV infection are generally low in previous healthy infants(below 1%), bu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children with underlying chronic conditions and comorbidities. Following early RSV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ome patients experience recurrent episodes of wheezing mimicking early childhood asthma with persistence of lung function abnormalities until adolescence. There is currently no RSV vaccine available, but promising candidate vaccines are in development. Palivizumab, a monoclonal RSV antibody that is the only tool for immunoprophylaxis in high-riskinfants, lowers the burden of RSV infection in certain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 Epidemiology infant PALIVIZUMAB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isk factors Vaccine
下载PDF
中国人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人心电图QRS波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振武 王成 +5 位作者 李茗香 曹闽京 林萍 李敏能 毛定安 邓长柏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建立中国人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心电图QRS波标准。方法 :4 3 2 2例自出生至 85岁不同年龄和性别健康人 14导联心电图QRS波 ,分 11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QRS波振幅及心电轴均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QRS波振幅随年龄的增减... 目的 :建立中国人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心电图QRS波标准。方法 :4 3 2 2例自出生至 85岁不同年龄和性别健康人 14导联心电图QRS波 ,分 11个年龄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QRS波振幅及心电轴均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QRS波振幅随年龄的增减女性出现早于男性。新生儿阶段 ,QRS波振幅女婴 >男婴 ,青春期及中年人男性 >女性 ,婴幼儿及老年人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本资料与欧美人心电图比较 ,QRS波振幅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的中国人正常心电图QRS标准可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 心电图 新生儿 青少年 中年人 老年人
下载PDF
婴幼儿智能发育社区干预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风玲 高俊英 +2 位作者 马丽霞 张学贞 张莲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如何使婴幼儿早期智力潜能开发社会化,分析社区干预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推广全脑开发 技术;制定干预措施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干预组抽取8~16月小儿247例,对照组抽取8~18月 小儿100... 目的:研究如何使婴幼儿早期智力潜能开发社会化,分析社区干预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推广全脑开发 技术;制定干预措施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干预组抽取8~16月小儿247例,对照组抽取8~18月 小儿100例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测验两组小儿的精神发育指数(MDI)。结果:自1999年3月~2000年5月从新生儿开始接受干预人数达5 275例,社区覆盖率达 100. 00%。抽样调查结果,干预组MDI均值比对照组高13.02,系统干预 组小儿的MDI高于不系统干预者。结论:婴幼儿智能发育社区干预可提高儿童整体的智力水平,坚持全脑开发、建立干 预措施及网络并由母亲亲自训练孩子是成功的关键。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玩具的选择影响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智能发育 社区干预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父母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翁婷婷 严双琴 +3 位作者 王琼瑶 陶玲玲 曹慧 黄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描述分娩后父母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探讨父母产后抑郁情绪与婴儿气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对象为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天体检的产妇及婴儿,产妇及其配偶在42天... 目的描述分娩后父母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探讨父母产后抑郁情绪与婴儿气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对象为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天体检的产妇及婴儿,产妇及其配偶在42天体检时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将评分≥10分界定为有抑郁情绪;对其随访至婴儿6~9月龄时,由主要抚养人完成《Carey婴儿气质问卷》,评估婴儿气质类型。结果产后42天父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较高,其中母亲抑郁发生率为25.5%,父亲抑郁发生率为10.5%;父母抑郁组间婴儿气质维度中趋避性、适应度、心境、持久性及反应阈的均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8、3.03、9.43、13.05、5.57,均P<0.05)。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父母均有抑郁和仅母亲有抑郁均是婴儿抚育困难型气质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92(95%CI:1.38~11.12)和3.99(95%CI:2.11~7.54)。结论父母抑郁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实现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应在产后同时关注父母双方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婴儿 儿童 气质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上海市区6~24月婴幼儿贫血发生的长期纵向观察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宁 盛晓阳 +4 位作者 刘申 郑文韬 魏幼君 陈学英 杨玉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结果】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结果】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血红蛋白 婴儿 儿童
原文传递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苗恒 侯宪如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二期IOL的植入时机。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患儿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于出生1年内接受双眼白内障摘出术及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行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后于2岁之后接受双眼同期二期IOL植入术。IOL植入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双眼扩瞳验光并记录BVCA(LogMAR),比较二期IOL植入前后单眼BCVA的差异、分布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接受白内障摘出术的平均年龄为(3.26±2.07)个月,二期IOL植入时平均年龄为(4.79±1.38)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4.28±1.33)年。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患儿单眼BCVA(LogMAR)为0.790±0.422,术后3个月为0.57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P〈0.001)。二期IOL植入术后单眼BCVA≥0.5的眼数明显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1,P〈0.001)。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间单眼BCVA呈正相关(R2=0.232,F=17.037,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实施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系统性治疗,有利于BCVA的改善和弱视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依从性差和效果欠佳的患儿应及时行二期IOL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摘出术 白内障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疗法 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视力预后 婴儿 儿童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关注婴幼儿期抗生素使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建华 胡润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与组成,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我国儿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非常普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抗生素 哮喘 儿童
下载PDF
基于益智的婴幼儿装色彩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莹 吴志明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通过试验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婴幼儿对色彩的喜好,研究了色彩对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童装色彩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婴幼儿 童装 色彩设计 智力发展
下载PDF
婴幼儿及儿童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红霞 袁雪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婴幼儿及儿童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抗生素使用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年龄、性别、住院使用抗生素种类、疗程、营养状态、免疫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利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婴幼儿及儿童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抗生素使用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年龄、性别、住院使用抗生素种类、疗程、营养状态、免疫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儿的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患儿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抗生素联用及使用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抗生素联用、抗生素使用时间≥1周、患儿年龄<1岁、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是婴幼儿及儿童发生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幼儿及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较小、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种类过多、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等均会引起腹泻,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幼儿 儿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幼儿视力研究与评估需要更多努力与合作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晓清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至3岁,即婴幼儿时期。这一时期视觉发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形成弱视。尽早开展这一时期视力研究及视力筛查,发现视力缺陷并及时治疗将大大减少弱视的发生。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系统,缺... 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至3岁,即婴幼儿时期。这一时期视觉发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形成弱视。尽早开展这一时期视力研究及视力筛查,发现视力缺陷并及时治疗将大大减少弱视的发生。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系统,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方法及规范支持。为此,我们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探索筛查方法,规范转诊机制,为婴幼儿视力筛查的普遍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儿童 视力筛查 视觉发育 关键期
原文传递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文婷 张美华 赖永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期63-65,12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新诊断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新诊断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基线期与治疗后两组GMFM和CDR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期,观察组GMFM和C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和CD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和CDRS评分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能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脑瘫 婴儿 幼儿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勇刚 李洪波 +5 位作者 王刚 吴春 潘征夏 杨杰先 徐红珍 谭利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72例。其中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113例,低氧血症62例,其他危重情况5例...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72例。其中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113例,低氧血症62例,其他危重情况5例。行根治手术149例,姑息手术23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5例,死亡率为8.7%(15/17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h~31d(平均3.1±4.9d),ICU停留时间2~31d(平均5.8±2.5d)。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肺不张12例,肺部感染35例,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胸腔积液5例。随访2~73个月,晚期死亡2例,存活患儿心功能Ⅰ~Ⅱ级。结论: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是必要和可行的。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