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的模型运用与比较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欢芳 李密 宾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42,共6页
文章选取区位熵、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这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以包装产业为研究样本分别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五种统计模型对各省市产业空间集聚测度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且根据地... 文章选取区位熵、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这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以包装产业为研究样本分别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五种统计模型对各省市产业空间集聚测度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且根据地理单元划分,均表现出东部地区产业空间集聚程度高、中部地区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一般,而西部、东北部地区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分散。根据五种测度方法的排序结果,从离散程度、相似度以及综合测度对测度方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EG指数最为有效,行业集中度次之,空间基尼系数相对有效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集聚 区位熵 行业集中度 EG指数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区域分异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33
2
作者 石敏俊 逄瑞 +1 位作者 郑丹 杨晶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文章应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基于地级行政单元数据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核心区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化和技术密集化发展;北部沿海核心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于... 文章应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基于地级行政单元数据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核心区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化和技术密集化发展;北部沿海核心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于东南沿海核心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处于从重化工化向加工化过渡的阶段;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重点开发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文章进一步检验了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转移对各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制造业转入会加剧地区环境污染。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日用消费品产业、农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的转入会显著加剧地区污染物排放,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耐用消费品产业的转入则会减缓本地污染排放的增加,但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分布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环境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产业空间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集聚 要素流动 区域发展差距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碧华 《西部论坛》 2014年第2期84-92,共9页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区域结构 工业空间分布 区域分工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重复建设 产业集中度 工业增长极
下载PDF
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流动 被引量:8
5
作者 何雄浪 郑长德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1-9,共9页
在坚持新经济地理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想:生产要素成本与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削弱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消费品的替代弹性与工业品支出份额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虽然人们预期的变化对经济活动存在影响,但不足以逆转区域的内... 在坚持新经济地理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想:生产要素成本与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削弱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消费品的替代弹性与工业品支出份额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虽然人们预期的变化对经济活动存在影响,但不足以逆转区域的内生均衡。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企业有能力支付更高的生产要素成本,从而土地成本与产业集聚成正向变动的关系。需求环境与供给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成本 规模报酬 产业空间流动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传清 刘宏伟 《中国经济评论(1536-9056)》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集聚 区域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区域产业品牌
下载PDF
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格局、集疏差异及影响机制——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汉初 周侃 卢明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究了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演化、产业集疏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且空间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形态向成熟的产业带演进,产业空间分工表现出同质化特征;...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究了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演化、产业集疏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且空间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形态向成熟的产业带演进,产业空间分工表现出同质化特征;不同类型行业的空间集疏过程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表现为持续扩散趋势;地形和生态可占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空间形态具有基础性作用,地区经济技术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临港区位和交通条件改善不断促进产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为工业空间调整提供了具体方向。研究结论可为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空间格局 产业集疏 影响机制 重点开发区 福建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大型体育赛事的区域多层次触媒——推动宁波北仑城市良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佳峰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第2期39-42,共4页
近7年来,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等的连续触媒,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催生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吸引着大众观看体育赛事、参与体育,继而通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影响... 近7年来,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等的连续触媒,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催生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吸引着大众观看体育赛事、参与体育,继而通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影响社会大众意识,改变社会观念。文章主要于三个层面阐述:①城市文化层面:让宁波拥有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和硬资源,丰富城市文化旅游的内涵。②大众社会层面:娱乐大众、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激励社会大众积极向上,扩大社会就业。③城市经济层面:加速商业活动、吸引投资,催生产业链形成,加快产业空间集聚,进而推动城市产业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区域触媒 城市产业 产业空间集聚 大众
下载PDF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梅 何飞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控配置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新常态下,成都市应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其禀赋推进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服务业集聚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产业空间分异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演化机制的推动
10
作者 吴婷莉 《嘉兴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7-54,共8页
根据空间经济学原理,在分析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城市群空间组织演化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空间分异是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演进的重要因素,并形成了以产业空间分异为内部动力、以制度因素为外在... 根据空间经济学原理,在分析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城市群空间组织演化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空间分异是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演进的重要因素,并形成了以产业空间分异为内部动力、以制度因素为外在动力、以交通设施为基础的动力系统。上述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分异 长三角 城市群 空间组织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数据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彭迪云 周美楠 邓语宣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近年来,国内外各式冲击频繁加剧,各区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因而提高经济系统的抵御、调整和转型能力,即增强经济韧性成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27个主要城... 近年来,国内外各式冲击频繁加剧,各区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因而提高经济系统的抵御、调整和转型能力,即增强经济韧性成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27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测算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心度特征,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关联网络的三大中心度特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空间关联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提升,并且在金融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以及非工业城市中,产业空间关联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进而提出有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韧性水平攀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空间关联网络 经济韧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空间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丽萍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9,共9页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 产业空间集聚 服务业发展 产业链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洪开荣 肖谋琅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4-46,共3页
产业空间集聚的本质是经济行为主体相互选择的结果。从主体策略选择的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诠释,体现了行为主体在空间区位上的策略均衡,也体现了空间经济理论的研究传统。作为经济干预主体的政府,其介入影响着微观经... 产业空间集聚的本质是经济行为主体相互选择的结果。从主体策略选择的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诠释,体现了行为主体在空间区位上的策略均衡,也体现了空间经济理论的研究传统。作为经济干预主体的政府,其介入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策略,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阐述转型发展中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集聚 区位 主体策略选择
下载PDF
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7
14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2 位作者 胡毅 周亮 于正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3-1050,共8页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各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越趋于均衡;③从产业空间联系来看,中心城市与其邻近的外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弱化是造成"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联系 大都市阴影区 长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下的广东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区际分工演变——基于2005―2014年统计数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树辉 《热带地理》 2017年第3期347-355,共9页
运用基尼系数、区位熵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对广东省2005―2014年度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与FDI、内资投资2个指标为代表的产业转移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厘清"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广东省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 运用基尼系数、区位熵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对广东省2005―2014年度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与FDI、内资投资2个指标为代表的产业转移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厘清"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广东省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聚变化和区际分工态势,以及驱动性因素。结果发现:1)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空间集聚程度在降低,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轻纺工业、资源加工工业流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机械、电子类先进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集聚增强;珠三角各城市之间、"对口帮扶"城市之间制造业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趋于深化。2)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下降,受到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共同影响;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增强,与国际产业转移关系密切;轻纺、资源加工工业在粤东西北的集聚发展,多与国内产业转移有关;城市之间专业化分工,存在着产业转移的双重叠加现象。3)产业转移提升了先进制造业在珠三角、轻纺工业和资源加工工业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比较优势,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以轻纺工业和资源加工工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空间集聚 区际分工 广东省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志宏 郝晋珉 +1 位作者 郭力娜 高红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45-2151,共7页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比较分散性;由于土地具有固定性和基础承载属性,土地空间配置的分散性必然导致其它生产要素不能按照最优方式进行配置,进而导致区域产业发展的低效性。鉴于国外发展经验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区域非农经济建设进入大力发展大都市圈与都市带相结合的网状聚集发展阶段。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及黄淮海地区各市非农社会经济建设竞争力和主要交通状况分析,区域非农产业和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横三纵四心"集聚发展模式,其它地区为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态保护集聚发展区。本文构建黄淮海地区农业和非农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经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和缓解当前土地供求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用地 产业 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