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铟(Ⅲ)与桑色素共存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应用 Ⅱ.桑色素及其与铟(Ⅲ)共存时电极反应过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月霞 阎美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6-390,共5页
桑色素(H_5L),铟(Ⅲ)在盐酸-氯化钾(pH2.2~2.6)溶液中,分别以 H_4L^-及In(H_2O)_4Cl(_2^+)形态存在,但未形成缔合物,在电极表面,H_4L^-吸附诱导 In(H_2O)_4Cl(_2^+)与之形成缔合物,使 In(Ⅲ)还原电流增敏,文中提出了桑色素及其与铟(Ⅲ... 桑色素(H_5L),铟(Ⅲ)在盐酸-氯化钾(pH2.2~2.6)溶液中,分别以 H_4L^-及In(H_2O)_4Cl(_2^+)形态存在,但未形成缔合物,在电极表面,H_4L^-吸附诱导 In(H_2O)_4Cl(_2^+)与之形成缔合物,使 In(Ⅲ)还原电流增敏,文中提出了桑色素及其与铟(Ⅲ)共存时(pH2.4)各自的电极反应机理,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电极反应 缔合物
下载PDF
铟(Ⅲ)与桑色素共存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应用 Ⅰ.微量铟的示波极谱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月霞 阎美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4-467,共4页
钢(Ⅲ)在含桑色素的 pH2.4 HCl 或 HC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于-0.67V(vs.SCE)处产生一极灵敏、有吸附特性的示波极谱电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辅助试剂的加入,使方法检出限可达0.8ng/ml(一次导数)和0.2ng/ml(二次导数)In(Ⅲ)... 钢(Ⅲ)在含桑色素的 pH2.4 HCl 或 HC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于-0.67V(vs.SCE)处产生一极灵敏、有吸附特性的示波极谱电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辅助试剂的加入,使方法检出限可达0.8ng/ml(一次导数)和0.2ng/ml(二次导数)In(Ⅲ),选择性也得到提高。用于复杂合金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测定 示波极谱法
下载PDF
CL-P204萃淋树脂吸萃铟(Ⅲ)的离子交换动力学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军深 何争光 +1 位作者 贾淑华 蔡伟民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为确定CL P2 0 4萃淋树脂 (内含二 ( 2 乙基己基 )磷酸萃取剂 )在硫酸介质内吸萃铟 (Ⅲ )过程中In3+ H+ 的离子交换动力学 ,以有限浴法考察了影响In3+ H+ 进行离子交换的三个因素 :温度、树脂的粒度和铟 (Ⅲ )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 ... 为确定CL P2 0 4萃淋树脂 (内含二 ( 2 乙基己基 )磷酸萃取剂 )在硫酸介质内吸萃铟 (Ⅲ )过程中In3+ H+ 的离子交换动力学 ,以有限浴法考察了影响In3+ H+ 进行离子交换的三个因素 :温度、树脂的粒度和铟 (Ⅲ )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其交换速度随温度的升高、铟 (Ⅲ )离子浓度的增大和树脂粒度的减小而增大。根据Body理论模型可推知 :粒内扩散是CL P2 0 4萃淋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萃铟 (Ⅲ )过程中In3+ H+ 交换的主控步骤。求得了In3+ H+ 离子交换过程中铟 (Ⅲ )离子在树脂上扩散的有效扩散常数、表观扩散活化能和活化熵 ,分别为 1 5 7× 10 - 1 0 m2 ·s- 1 ,11 9kJ·mol- 1 ,-84 1J·(mol·K) -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离子交换 CL-P204萃淋树脂
下载PDF
铟(Ⅲ)-8-羟基喹啉-核酸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郭良洽 林坚 陈国南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1.4 0 μg/ m L、0 .2 0— 1.6 0 μg/ m L、0 .10— 1.4 0 μg/ m L、0 .2 0— 1.2 0 μg/ m L,检出限 (3σ/ K)分别为 0 .0 0 4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测定实际样品 ,回收率为90 .9%— 10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 8-羟基喹啉 核酸 荧光探针 荧光光谱 铟()-8-羟基喹啉-核酸荧光体系
下载PDF
Sorption behavior of iminodiacetic acid resin for indium 被引量:4
5
作者 XIONG Chunhua YAO Caipi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In(Ⅲ) was quantitatively adsorbed by iminodiacetic acid resin (IDAAR) in the medium of pH = 4.52. The statically saturated sorption capacity of IDAAR is 235.5 mg·g^-1. 1.0 mol·L^-1 HCl can be used as an... In(Ⅲ) was quantitatively adsorbed by iminodiacetic acid resin (IDAAR) in the medium of pH = 4.52. The statically saturated sorption capacity of IDAAR is 235.5 mg·g^-1. 1.0 mol·L^-1 HCl can be used as an eluant. The elution efficiency is 97.9%. The resin can be regenerated and reused without apparent decrease of sorption capacity. The sorption rate constant is k298 = 1.94 × 10-5 s^-1. The apparent 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IDAAR for In(Ⅲ) is 20.1 kJ·mol^-1.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IDAAR for In(HI) obeys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The enthalpy change is AH= 17.2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inodiacetic acid resin indium 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enthalpy change
下载PDF
吸附络合物体系的示波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娟 朱俊杰 +2 位作者 张丽 郑建斌 高鸿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In(Ⅲ)在pH457HAcNaAc0.1%VC0.06%HCuP溶液中,用示波计时电位法可获得良好示波图,其切口电位为E=090(Vs.SCE),切口高度与In(Ⅲ)浓度在800×10-7~14... In(Ⅲ)在pH457HAcNaAc0.1%VC0.06%HCuP溶液中,用示波计时电位法可获得良好示波图,其切口电位为E=090(Vs.SCE),切口高度与In(Ⅲ)浓度在800×10-7~14×10-5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可达50×10-7mol/L吸附络合物组成为In(Ⅲ):铜铁试剂(HCup)=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络合物 示波分析 铜铁试剂
下载PDF
浸渍树脂自盐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袁延旭 刘军深 王海燕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以HZ-818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脂(P507)为萃取剂,采用湿法浸渍技术制备了P507浸渍树脂,并对该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附铟(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盐酸体系中P507浸渍树脂吸附铟(Ⅲ)时,最佳pH=1;吸附... 以HZ-818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脂(P507)为萃取剂,采用湿法浸渍技术制备了P507浸渍树脂,并对该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附铟(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盐酸体系中P507浸渍树脂吸附铟(Ⅲ)时,最佳pH=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为30.6 mg/g;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浸渍树脂 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脂(P507) 铟()
下载PDF
混合胶束对铟(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玉兴 张建华 +2 位作者 郝金女 温美娟 王文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3-625,共3页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荧光酮 显色反应 混合胶束
下载PDF
包覆型溶剂浸渍树脂吸附铟(Ⅲ)和铁(Ⅲ)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翠萍 刘军深 刘清清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338,共6页
以叔胺离子交换树脂(D301)为载体,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萃取剂,聚乙烯醇(PVA)为包膜材料制备了包覆型溶剂浸渍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在硫酸体系中吸附铟(Ⅲ)和铁(Ⅲ)的性能.静态实验表明:树脂对铟(Ⅲ)、铁(Ⅲ)的最佳吸附... 以叔胺离子交换树脂(D301)为载体,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萃取剂,聚乙烯醇(PVA)为包膜材料制备了包覆型溶剂浸渍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在硫酸体系中吸附铟(Ⅲ)和铁(Ⅲ)的性能.静态实验表明:树脂对铟(Ⅲ)、铁(Ⅲ)的最佳吸附p H值分别为1.5,1.3;298 K下对铟(Ⅲ)和铁(Ⅲ)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6 h,10 h;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模型,升温有利于吸附;在铟(Ⅲ)和铁(Ⅲ)混合体系中,对铟(Ⅲ)和铁(Ⅲ)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7.33 mg/g,7.63 mg/g.动态实验表明:经过10次吸附—洗脱—吸附循环,树脂对铟(Ⅲ)的吸附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渍树脂 包覆型溶剂浸渍树脂 吸附 铟() 铁()
下载PDF
P507/D301浸渍树脂吸附铟(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学珍 魏士龙 +1 位作者 曹鹏 刘军深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为载体、酸性磷酸酯P507为萃取剂制备了P507/D301浸渍树脂.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浸渍树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 H值、萃取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饱和法和等摩尔系列法考察了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为载体、酸性磷酸酯P507为萃取剂制备了P507/D301浸渍树脂.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浸渍树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 H值、萃取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饱和法和等摩尔系列法考察了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所得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最佳pH值为2.0;298 K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为14 h,1 mol·L^(-1)的HCl能够有效的洗脱吸附后浸渍树脂中的铟(Ⅲ).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过程是阳离子交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01载体 P507萃取剂 吸附 铟()
下载PDF
利用N-正辛基苯胺萃取色谱法从含铝(Ⅲ)混合物中分离铝(Ⅲ)(英文)
11
作者 Sachin R PHULE Haribhau R AHER Shashikant R KUCHEKAR Sung-H HAN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1-937,共7页
A sel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of aluminium(Ⅲ) and its separation from several metal ions with a chromatographic column containing N-n-octylaniline ( a liquid anion exchanger)... A selectiv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of aluminium(Ⅲ) and its separation from several metal ions with a chromatographic column containing N-n-octylaniline ( a liquid anion exchanger) coated on silanized silica gel as a stationary phase. The aluminium(Ⅲ) was quantitatively extracted with the 0. 065 mol / L N-n-octylaniline in 0. 013 to 0. 05 mol / L sodium succinate at a flow rate of 1. 0 mL / min. The extracted metal ion has been recovered by eluting with 25. 0 mL of 0. 05 mol / L hydrochloric acid and estimat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with aurintricarboxylic acid. The effects of the acid concentration,the reagent concentration,the flow rate and the eluting ag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log-log plots of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 K d ( Al(Ⅲ) ) ) versus N-n-octylaniline concentration in 0. 005 and 0. 007 mol / L sodium succinate gave the slopes of 0. 5 and 0. 7 respectively and showed the probable composition of the extracted species was 1∶ 1 ( metal to amine ratio ) and the nature of extracted species was [RR' NH + 2 Al succinate 2 ] org. . The extraction of aluminium(Ⅲ)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ions to ascertain the tolerance limit of individual ions. Aluminium(Ⅲ)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multicomponent mixtures,pharmaceutical samples and synthetic mixtures corresponding to alloys. A scheme for mutual separation of aluminium(Ⅲ) ,indium(Ⅲ) ,gallium(Ⅲ) and thallium(Ⅲ)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suitable masking agents. The method is fast,accurate and prec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mutual separations aluminium() indium() gallium() thallium() multicomponent mixtures
下载PDF
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的制备及吸附铟(Ⅲ)的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亮 刘军深 +1 位作者 刘清清 徐翠萍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5-830,共6页
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酯(P507)为萃取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非极性吸附树脂(HZ818)为载体,聚丙烯酸(PAA)为包覆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包覆后树脂上的萃取剂未... 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酯(P507)为萃取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非极性吸附树脂(HZ818)为载体,聚丙烯酸(PAA)为包覆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包覆后树脂上的萃取剂未受影响,热重分析(TGA)表明制备的包覆型浸渍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别以静态和动态实验法考察包覆型浸渍树脂在盐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性能。静态实验表明,该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对铟(Ⅲ)的最佳吸附pH为0.8,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饱和吸附量在288,298,308 K时分别为29.4,32.7,35.3 mg·g^(-1)。等温吸附实验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包覆型浸渍树脂的吸附过程,此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动态实验表明,与未包覆的P507浸渍树脂相比,包覆树脂的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树脂 吸附 包覆
原文传递
在CTMAB存在下3,4-二羟基偶氮苯-4′-磺酸钠与铟(Ⅲ)显色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军娜 张龙军 邵青峙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02-505,共4页
在 CTMAB存在下 ,In( )与 3,4 -二羟基偶氮苯 - 4′-磺酸钠 (DAS)形成 1∶ 4的络合物 ,在 518nm波长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4× 10 4 L· mol-1· cm-1,In( )含量在 0— 30 μg/ 2 5m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萃取分离干... 在 CTMAB存在下 ,In( )与 3,4 -二羟基偶氮苯 - 4′-磺酸钠 (DAS)形成 1∶ 4的络合物 ,在 518nm波长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4× 10 4 L· mol-1· cm-1,In( )含量在 0— 30 μg/ 2 5m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萃取分离干扰离子后 ,用于铝粉中微量铟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Ⅱ) 3 4-二羟基偶氮苯-4′-磺酸钠 分光光度法 CTMAB 显色反应 铝粉 微量分析
下载PDF
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的合成及与铟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秀兰 孟凡金 鲁琴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合成了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该显色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显色剂与铟(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该显色剂与铟(Ⅲ)形成稳定的橙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 合成了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该显色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显色剂与铟(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该显色剂与铟(Ⅲ)形成稳定的橙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1×10^4L·mol^-1·cm,铟的质量浓度在0~4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安替吡啉偶氮)-间苯二酚 合成 铟() 显色反应 光度分析
下载PDF
硝化改性浸渍树脂吸萃铟(Ⅲ)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梅 刘军深 +2 位作者 崔振忠 高学珍 孙晓梅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2年第1期54-59,共6页
用不同体积比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对载体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Z818)进行硝化改性,以仲辛基苯氧基乙酸(CA-12)为萃取剂,采用干法浸渍技术制备出了硝化改性CA-12浸渍树脂.以静态和动态方法研究了硝化改性浸渍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 用不同体积比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对载体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Z818)进行硝化改性,以仲辛基苯氧基乙酸(CA-12)为萃取剂,采用干法浸渍技术制备出了硝化改性CA-12浸渍树脂.以静态和动态方法研究了硝化改性浸渍树脂在盐酸体系中吸附、脱附铟(Ⅲ)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浓硝酸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5,硝化改性树脂吸铟性能最好;当溶液pH=3、温度为25℃时,硝化改性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37.6 mg/g;硝化改性树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与未改性的CA-12浸渍树脂相比,其吸附时间明显缩短,树脂的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萃 浸渍树脂 硝化 仲辛基苯氧基乙酸(CA-12) 铟()
下载PDF
丁基罗丹明B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仁德 焦凤菊 王怀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3-86,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荧光法测定痕量铟(Ⅲ)的新方法,丁基罗丹明B与InBr_4^-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萃取物,本法比较灵敏,快速,简捷,选择性好,应用于样品中痕量铟的测定,结果满意,文中对于干扰离子作了研究。
关键词 测定 荧光光度法 丁基罗丹明B
下载PDF
铟(Ⅲ)-向红菲啉络合物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文瑾 郭满栋 冯邦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3-75,共3页
运用1 5次微分伏安法 ,常规溶出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铟(Ⅲ) -向红菲啉络合物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讨论了络合物的形成机理及条件 ,建立了测试痕量铟的新方法 ,运用该法对样品中痕量铟进行了测试 ,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向红菲罗啉 吸附伏安法 测定 配合物
下载PDF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In(Ⅲ),Ga(Ⅲ) and Zn(Ⅱ) using a novel extractant with phenylphosphinic acid 被引量:1
18
作者 Yuji Sasaki Naoki Matsuo +1 位作者 Tatsuya Oshima Yoshinari Bab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32-236,共5页
A new extractant, [N,N-di(2-ethylhexyl)aminolmethylphenylphosphinic acid (DEAPP), was synthesized to de- velop the mutu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of In(Ⅲ), Ga(Ⅲ) and Zn(Ⅱ). The extraction selectivity for I... A new extractant, [N,N-di(2-ethylhexyl)aminolmethylphenylphosphinic acid (DEAPP), was synthesized to de- velop the mutu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of In(Ⅲ), Ga(Ⅲ) and Zn(Ⅱ). The extraction selectivity for In(Ⅲ), Ga(Ⅲ) and Zn(Ⅱ) with DEAP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phosphorus acid extractants such as D2EHPA and PC-88A. The extraction selectivity for metal ions in 1 mob L 1 aqueous ammonium nitrate solution with DEAPP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In(Ⅲ) 〉 Ga(Ⅲ) 〉 Zn(Ⅱ). These selective extraction behaviors indicate that the amino moiety of DEAP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utual separation of ln(Ⅲ), Ga(Ⅲ) and Zn(ll). The extraction equilibria of In(Ⅲ), Ga(Ⅲ) and Zn(Ⅱ) with DEAPP ( = HR) were expressed by the following reactions: In3+ + 2(HR)2 InR3(HR) + 3H+, Ga3+ + 1.5(HR)2 + N- = GaR2(HR)(NO3) + 2H+, and Zn2+ 4- 2(HR)2 ZnR2 (HR) 2 determined 4- 2H+. The extrac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In(Ⅲ), Ga(Ⅲ) and Zn(Ⅱ) with DEAPP were to be Kex, M = 1.7 × 104 [dm3.mol 1], 4.17 [(dm3.mol-1)s], and 1.55 × 10 2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Phosphinic acid indium Gallium( Zinc(Ⅱ) Mutual separation Extraction equilibrium
下载PDF
氧化活性碳纤维吸附In(Ⅲ),Fe(Ⅲ)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亮 刘军深 +1 位作者 刘清清 徐翠萍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38-243,共6页
以HNO3为氧化剂,对活性碳纤维(ACF)表面进行改性,得到氧化活性碳纤维(OACF).以静态和动态实验法考察OACF在酸性体系中吸附分离In(Ⅲ),Fe(Ⅲ)的性能.OACF在溶液中对In(Ⅲ),Fe(Ⅲ)的吸附量随p H的增加而增加,氧化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能力... 以HNO3为氧化剂,对活性碳纤维(ACF)表面进行改性,得到氧化活性碳纤维(OACF).以静态和动态实验法考察OACF在酸性体系中吸附分离In(Ⅲ),Fe(Ⅲ)的性能.OACF在溶液中对In(Ⅲ),Fe(Ⅲ)的吸附量随p H的增加而增加,氧化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能力较氧化前明显增大,15 min即可完全达到吸附平衡.Langmuir吸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纤维的吸附过程.动态吸附分离实验表明,OACF对In(Ⅲ),Fe(Ⅲ)均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并能对其进行初步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分离 活性碳纤维 氧化 In()
下载PDF
铟(Ⅲ)-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配合物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川南 周长利 +3 位作者 寿崇琦 于海芹 贺龙强 张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11,共4页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1。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 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配合物 电化学行为 反应机理 痕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