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 被引量:28
1
作者 侯国金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3,共9页
一方面 ,本文尝试性地发展经典标记论成为“语用标记价值假说” ;另一方面 ,把经典等效翻译论发展为“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文章首先把标记论引入语用层面 ,然后以关联为取向 ,分析了直接 /间接标记价值、礼貌 /不礼貌标记价值、合... 一方面 ,本文尝试性地发展经典标记论成为“语用标记价值假说” ;另一方面 ,把经典等效翻译论发展为“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文章首先把标记论引入语用层面 ,然后以关联为取向 ,分析了直接 /间接标记价值、礼貌 /不礼貌标记价值、合作 /不合作标记价值的特征 ,提出相应的标记模式。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关联 间接 礼貌 合作 等效翻译
原文传递
间接言语的礼貌功能质疑 被引量:18
2
作者 侯国金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间接言语作为重要的语用现象一直受到语用学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高度重视.然而它的范围仅局限于对四种典型句式的非典型使用即实施跨类功能的间接性及其间接指令的礼貌问题.本文第1节对比地考察了各种间接程度的间接言语,第2节以认知为基... 间接言语作为重要的语用现象一直受到语用学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高度重视.然而它的范围仅局限于对四种典型句式的非典型使用即实施跨类功能的间接性及其间接指令的礼貌问题.本文第1节对比地考察了各种间接程度的间接言语,第2节以认知为基础,从语用学角度,对言语的礼貌目的性提出质疑(不是否定),第3节指出间接言语表达式的同样重要的功能是求异,最后讨论了间接言语的表达手段.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间接言语表达式既是重要的礼貌手段,更是有价值的求异手法.间接性直接创造语用的礼貌和鲜活,其实现有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的(尤其是作为修辞格和认知与思维方式的隐喻)和语用层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 礼貌功能 语用学 语言表达手段
下载PDF
我国大规模英语水平考试偏重选择题的倾向亟待纠正(一) 被引量:5
3
作者 孔德惠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年第9期16-20,共5页
我国外语水平测试过多采用选择题的倾向对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客观测试方式的认识尚不全面,尤其没有意识到它对外语教学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和利用它对考试本身的应用价值... 我国外语水平测试过多采用选择题的倾向对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客观测试方式的认识尚不全面,尤其没有意识到它对外语教学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和利用它对考试本身的应用价值。为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本文第一部分回顾了客观测试方法的由来,列举了它的优势和弊端,并指出目前我们对选择题的使用已经达到相当不合理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水平考试 选择题 中国 外语水平测试 素质教育 外语教学 负面影响 客观测试方法 中小学
下载PDF
英语学习者段落承题方式与修辞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东虹 陈燕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4-544,585,共11页
Reid(2000)和Allison&Wu(1999)认为,段落的第一承题句与主题句一样,对于段落一致性和连贯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考察了220个段落的承题方式以及主题句与第一承题句之间的修辞关系。修辞关系的鉴别采用修辞结构理论所提出的概... Reid(2000)和Allison&Wu(1999)认为,段落的第一承题句与主题句一样,对于段落一致性和连贯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考察了220个段落的承题方式以及主题句与第一承题句之间的修辞关系。修辞关系的鉴别采用修辞结构理论所提出的概念,并进行进一步界定。结果发现,直接承题的段落总体上多于间接承题;与自由段落写作相比,学习者在段落续写中英语修辞意识较强;对于段落续写中较容易发挥的普遍话题,间接类的修辞关系则采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题句 修辞关系 直接承题 间接承题
原文传递
言语间接程度的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侯国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6-72,共7页
间接言语作为重要的语用现象一直受到语用学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高度重视。少数语用学著作简述过各自的测定间接性的方法。可用"以'曲折'见'长'"的方法来测定间接言语的间接性。间接性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变... 间接言语作为重要的语用现象一直受到语用学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高度重视。少数语用学著作简述过各自的测定间接性的方法。可用"以'曲折'见'长'"的方法来测定间接言语的间接性。间接性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变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性 推导 关联 曲折 变量
下载PDF
英汉间接语言现象语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桂芝 《福建外语》 2000年第1期11-16,共6页
间接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英汉语言当中 ,主要通过礼貌语言、辞格、间接言语行为及会话含义体现出来 ,并具有普遍性、民族性、歧义性等特点。中西方人在使用间接语言表达方式时存在下列四种基本模式 :1 表达形式相似 ,语用功能基本相同 ;... 间接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英汉语言当中 ,主要通过礼貌语言、辞格、间接言语行为及会话含义体现出来 ,并具有普遍性、民族性、歧义性等特点。中西方人在使用间接语言表达方式时存在下列四种基本模式 :1 表达形式相似 ,语用功能基本相同 ;2 表达形式不同 ,语用功能基本相同 ;3 表达形式相似 ,语用功能不同 ;4 表达形式空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语言现象 语用学 英语 汉语 对比分析 语言表达方式 礼貌语言
全文增补中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大众化发展道路 被引量:7
7
作者 雷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现代版画的产生、性质特征和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现状,说明中国版画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从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因子的中国版画出发;从民族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版画创作之源出发;从纯视觉传播角度寻找中国特色版... 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现代版画的产生、性质特征和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现状,说明中国版画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从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因子的中国版画出发;从民族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版画创作之源出发;从纯视觉传播角度寻找中国特色版画创作之源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大众化 复数性 间接性 设计艺术 现代设计
下载PDF
言语的“假面”:搭讪行为与“面子”
8
作者 黄兵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以语言学的视角,从“面子”角度观察和解释人际交往中的“搭讪”行为。根据“搭讪”的目的和情境,将“搭讪”分为“想跟人接近的搭讪”(搭讪1)、“尴尬局面的敷衍”(搭讪2)、“不想真正交际的敷衍”(搭讪3),并结合实际语料分别观察其特... 以语言学的视角,从“面子”角度观察和解释人际交往中的“搭讪”行为。根据“搭讪”的目的和情境,将“搭讪”分为“想跟人接近的搭讪”(搭讪1)、“尴尬局面的敷衍”(搭讪2)、“不想真正交际的敷衍”(搭讪3),并结合实际语料分别观察其特征和性质。经过初步探索,我们认为搭讪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负情境性”和“间接性”,搭讪的目的是想跟人接近或把某种情形敷衍过去,搭讪行为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面子维护。搭讪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言语交际方式,它使人类言语交际更加灵活多样,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形,取得更佳的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讪 面子 负情境性 间接性
下载PDF
浅析日汉语自称词的表达类型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卫东 白晓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1,26,共6页
自称词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上位范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考察了汉日两种语言中自称词的类型及其指称机制,并通过对比揭示了两种语言在自称词用法上的异同。
关键词 自称词 人称代词 间接性 视点转换
下载PDF
“调教”的语义演化和“NP_(受)调教”的构式化——兼论当代汉语构式演化的“异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红燕 陈昌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调教”语义范畴的三度扩展,为“NP_(受)调教”的指称构式化准备了语义基础。当代汉语直接语境激活、重组“调教”“调校”“NP_(受)VP”等多个候选结构,生成“NP_(受)调教”构式。认知精细操作、交互主观性凸显、交互激活模式确保了“... “调教”语义范畴的三度扩展,为“NP_(受)调教”的指称构式化准备了语义基础。当代汉语直接语境激活、重组“调教”“调校”“NP_(受)VP”等多个候选结构,生成“NP_(受)调教”构式。认知精细操作、交互主观性凸显、交互激活模式确保了“NP_(受)调教”语义和形式的“最小偏离”,产生了适切性判断。“调教”的语义演化、“NP_(受)调教”的构式演化,从一个侧面证明当代汉语构式具有较强的“异态”取向,“间接性”互动交际是当代汉语构式演化“异态”取向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精细操作 交互激活模式 间接性 统计优先
下载PDF
生态关怀和文化相与:小说《白鹿原》的“间性”叙事
11
作者 王爱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04-310,324,共8页
小说《白鹿原》隐现着“间性”叙事的文化策略,具体表现为以“婚姻家庭”(性力、情爱和品行)、“日常境遇”(白狼、鏊子和刺刷)和“历史文化”(食色、儒道和神异)作为叙事复合“主体”,以其之间的“相与”关系来呈现自然、社会和人际的... 小说《白鹿原》隐现着“间性”叙事的文化策略,具体表现为以“婚姻家庭”(性力、情爱和品行)、“日常境遇”(白狼、鏊子和刺刷)和“历史文化”(食色、儒道和神异)作为叙事复合“主体”,以其之间的“相与”关系来呈现自然、社会和人际的“生态”,即个体族群总是在自然、人际和历史的“间性”关系中得以存在发展,亏缺或独尊任何一元皆会失去生态平衡,“主体”也将陷入命运之困或悲剧之境。小说以文学审美和文化隐喻指涉了自然关怀和人文精神,其潜在的“间性”叙事策略和文本意蕴对于生存认知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 文化相与 生态关怀 《白鹿原》 陈忠实
下载PDF
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会平 傅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似乎有一定的共性,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间接性、“一言多行”与“一行多言”、语意范畴、理解机制、原因与功能等。隐喻有着与间接言语行为完全不同的特征,使得隐喻不同于间接言语行为,并成... 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似乎有一定的共性,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间接性、“一言多行”与“一行多言”、语意范畴、理解机制、原因与功能等。隐喻有着与间接言语行为完全不同的特征,使得隐喻不同于间接言语行为,并成为一种独特的言语行为类型————隐喻化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间接言语行为 间接性
下载PDF
论九叶派诗歌的戏剧化追求
13
作者 蒋登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7-23,共7页
戏剧化追求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之一,也对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歌的戏剧化主要体现在以具体物象代替思想情感、追求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诗篇结构的营建,由此形成现代诗歌的暗示性、间接性。
关键词 九叶诗派 戏剧化 暗示性 间接性
下载PDF
论气象与文艺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4,共6页
气象与文艺关系有某种间接性,气象会通过人的中介影响到文艺活动,在历史维度上经历了原始时代的神灵信仰、古代时期的言志抒情和现代社会的极端叙事三个阶段,在横向上也有逻辑和文化的层次划分。
关键词 气象 文艺 间接性 历史维度 逻辑层次
下载PDF
从语用角度看委婉语的间接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小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从语用的角度研究委婉语,以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委婉语的间接性语用功能,从而说明了委婉语间接性的语用功能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委婉语 间接性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下载PDF
中西学者生命和材料科学英文学术语篇间接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长竑 黎斌 胡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以英语本族语学者在英国的Nature杂志上所刊发的生命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我国学者在相应学科所撰写的英文会议论文为语料(以等距抽样方式,共随机抽样53万多字),对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间接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1... 本文以英语本族语学者在英国的Nature杂志上所刊发的生命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我国学者在相应学科所撰写的英文会议论文为语料(以等距抽样方式,共随机抽样53万多字),对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间接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17个观测项、158个操作化指标对间接表达方式进行了操作化处理。对操作化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除类别量词、被动语态、程度修饰语和遁言化行事动词4个观测项外,我国学者对其余13个观测项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本族语学者,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学者的英文会议学术语篇与英语本族语学者的学术语篇相比在表达方式上并不更间接和迂回。本文认为对国际学术社团流行的行文惯例和通用表述掌握不到位,是造成我国学者与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学术语篇 间接表达 对比修辞 语料库语言学
原文传递
为政以德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基于《论语》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诗和 徐玖平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了培养能够治理社会的君子而恢复社会秩序,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它包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方面的内容。好的管理应该是凭籍管理者的德行的感召与示范,并辅之以制度规范的约束,使得被管理者有明确的荣... 为了培养能够治理社会的君子而恢复社会秩序,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它包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方面的内容。好的管理应该是凭籍管理者的德行的感召与示范,并辅之以制度规范的约束,使得被管理者有明确的荣辱观与是非观。该模式具有重视管理软实力、体现了迂回思维的妙趣与智慧、具有超功利性等特征。为政以德管理模式的这些内涵与特征对当今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管理模式 管理软实力 迂回性 超功利性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Forms of Indirectness in Daily Communications
18
作者 叶红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3期261-262,共2页
The indirect use of language is a common,widespread phenomenon in daily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with an aim to keep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ough indirectness manifests itself in many ways,this paper... The indirect use of language is a common,widespread phenomenon in daily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with an aim to keep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ough indirectness manifests itself in many ways,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four different forms of indirectness in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s with typical examples foun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politeness,indirect speech acts,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figures of spee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ness POLITENESS indirect SPEECH ACTS conve
下载PDF
Indirectness and Politeness in English Requests
19
作者 周伟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1X期269-270,共2页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may have long observed learners' grammatically correct, yet situationally inappropriate verbal communication. To make sure they conduct speech acts appropriately, language learners shoul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may have long observed learners' grammatically correct, yet situationally inappropriate verbal communication. To make sure they conduct speech acts appropriately, language learners should possess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to raise learners' pragmatic awareness through making requests in English.By exploring the verbal indirectness and politeness of requests, the paper aims to facilitate learners' ability to make socially appropriate utter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ness POLITENESS SPEECH ACTS REQUESTS Engli
下载PDF
Robinson's Indirect Ways to Support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20
作者 ZHU Si-qin 《海外英语》 2014年第8X期234-235,共2页
On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Robinson indirectly supported it in his pap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Cognitive Abili ties,Aptitude Complexes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digs out... On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Robinson indirectly supported it in his pap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Cognitive Abili ties,Aptitude Complexes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digs out that time-boundedness and different lengths of time are important issues in his frame work,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ime for language acquisi tion.In conclusion,Robinson’s framework is convincing,with the premise of admit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 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indirectness time-bou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