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英 何平 +1 位作者 陆朝福 徐云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稳定的严重障碍。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为连续分布,呈正态曲线,为多基因控制。涉及籼与粳分类的一些性状,如叶毛、稃毛、酚反应、落粒性等的遗传,有的为一对主基因控制,有的为多基因决定。根据程氏形态指数对各个DH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籼型与粳型株系各占14%外,其余为各种偏籼和偏粳类型,形态指数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个亲本均为早、中熟品种,但光温反应有所不同。DH群体对光温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感光也不感温类型,也有对光温反应均较强类型等。各种性状都出现超亲分离,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性状遗传存在大量多基因累加和互补作用。同时对籼/粳杂种不育的原因与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花药培养 水稻 加倍单倍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花时性状在籼粳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作斌 詹瞻 +5 位作者 程效义 高继平 何广生 刘迪 徐海 徐正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6,共7页
以籼稻、粳稻和典型籼粳稻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均呈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之... 以籼稻、粳稻和典型籼粳稻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均呈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始花时与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籼粳交后代中,花时与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籼稻与粳稻的花时性状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与粳稻相比,籼稻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07:01—08:00的平均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盛花时显著负相关,对粳稻影响不显著,14:01—15:00的平均气温与典型粳稻的盛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和终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气温高低仅影响花时的早晚,对开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籼稻对空气湿度较粳稻敏感,07:01—08:00,08:01—09:00,10:01—11:00及07:01—15:00的平均湿度与籼稻的终花时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空气湿度对粳稻花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空气湿度对开花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对花时性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时 籼粳交 亚种特性 环境
原文传递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代余军 陈建国 +1 位作者 周勇 何汉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93-95,共3页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遗传相关分析 灿粳交杂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军 石守筠 +1 位作者 张宏德 王顺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825份株系的成对测交,初步选育出9份对籼、粳稻不育系育性均在60%以上的材料,认为广亲和基因在数量上可能多于恢复基因,恢复基因往往易于导入,而广亲和基因难以获得,所以广亲和系/广亲和系∥釉型恢复系的三交配组测获广亲和恢复... 通过对825份株系的成对测交,初步选育出9份对籼、粳稻不育系育性均在60%以上的材料,认为广亲和基因在数量上可能多于恢复基因,恢复基因往往易于导入,而广亲和基因难以获得,所以广亲和系/广亲和系∥釉型恢复系的三交配组测获广亲和恢复系的机率较高。本文还提出平衡性广亲和恢复系(EWCRL)和不平衡性广亲和恢复系(U WCRL)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广亲和恢复系
下载PDF
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及其感光感温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彦君 石守筠 张宏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不同熟期6个粳稻和6个籼稻品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籼粳杂种F_1,经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与粳稻亲本以及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与籼稻亲本相关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亲本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与... 以不同熟期6个粳稻和6个籼稻品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籼粳杂种F_1,经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与粳稻亲本以及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与籼稻亲本相关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亲本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与其亲本本身生育期长短基本一致;中粳02428和77302-1与中籼IR58的早熟性配合力较好,可作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亲本。研究还表明: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感光感温性主要受感光感温性较强的高亲值亲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生育期 感光感温性 水稻
下载PDF
籼粳交水稻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选明 魏芳勤 +4 位作者 张星 沙志鸿 赵胜利 张秀英 王艳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4-551,共8页
旨在筛选最适出愈培养基,以水稻籼粳交品种的花药为植体,以预处理时间、2,4-D质量浓度、播期、接种密度、叶枕间距为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影响籼粳交后代花药出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最适值进行优化。成苗阶段研究MS培养基... 旨在筛选最适出愈培养基,以水稻籼粳交品种的花药为植体,以预处理时间、2,4-D质量浓度、播期、接种密度、叶枕间距为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影响籼粳交后代花药出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最适值进行优化。成苗阶段研究MS培养基中加入4种不同植物激素、在不同的愈伤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处理条件下对籼粳交材料愈伤组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籼粳交材料后代均在3号M8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预处理时间、叶枕间距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分化成苗阶段,蔗糖是影响成苗阶段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BA,且分别在30g/L、4mg/L时分化率最高。愈伤培养30d转接分化率最高;培养温度为29℃时绿苗率最高。表明,M8+8mg/L 2,4-D+8mg/L NAA+4mg/L KT+2mg/L 6-BA+30g/L蔗糖+6g/L琼脂为最优出愈培养基;预处理时间和叶枕间距是影响出愈率的主效因子,最适宜分化培养基配比为MS+6-BA 4mg/L+蔗糖30g/L+琼脂6g/L;最佳愈伤转接时间为30d;最佳培养温度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花药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下载PDF
Y两优900在将乐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严衍旺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1期59-61,共3页
Y两优900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R900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大穗结实率高、适应性好,后期转色好等特性。2015年引进在将乐县作烟后稻试种,总结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 Y两优900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R900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大穗结实率高、适应性好,后期转色好等特性。2015年引进在将乐县作烟后稻试种,总结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籼粳交 Y两优900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交粒重及加工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筱婉 陈建国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3-700,共8页
用4个广亲和粳型品种和5个籼型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同一环境下的亲本及F_1植株上的籽粒群体(F_2),对其稻谷千粒重、糙米千粒重、出糙率、总精米率以及整精米率等粒重和加工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按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 用4个广亲和粳型品种和5个籼型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同一环境下的亲本及F_1植株上的籽粒群体(F_2),对其稻谷千粒重、糙米千粒重、出糙率、总精米率以及整精米率等粒重和加工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按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及加工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籼粳交籽粒的粒重及各加工品质性状同时受到胚乳直接基因效应、母体基因效应以及微弱的细胞质效应的影响,但其主要受制于母体加性效应,并且存在一定的胚乳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不同亲本品种对于粒重及加工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粒重 加工品质 遗传效应
原文传递
浅谈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东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2期73-74,共2页
简要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历史进程,指出了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结合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经典理论内容与实践,分析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籼粳稻杂交、光敏核不育和广亲和基因等途径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籼粳稻杂交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籼粳成分鉴定及聚类分析
10
作者 姚国新 邹礼平 +2 位作者 段俊枝 李春生 卢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分析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情况,利用籼粳分化InDel标记鉴定了Bph68s与少蘖粳(SNJ)籼粳交的94个花培DH系的籼粳指数。结果表明,DH系的籼粳指数呈正态分布,籼粳中间型材料占66.67%,偏籼、籼稻、偏粳、粳稻材料分别占12.50%、2.... 为分析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情况,利用籼粳分化InDel标记鉴定了Bph68s与少蘖粳(SNJ)籼粳交的94个花培DH系的籼粳指数。结果表明,DH系的籼粳指数呈正态分布,籼粳中间型材料占66.67%,偏籼、籼稻、偏粳、粳稻材料分别占12.50%、2.11%、14.58%、4.22%,典籼和典粳材料未出现。同时挑选48个SSR标记对94个DH系进行聚类。Bph68s与SNJ的籼粳交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丰富,产生了多个基因重组单株,多样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花培 籼粳成分鉴定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琼脂糖凝胶电泳多态性SSR标记筛选与评价
11
作者 姚国新 卢磊 +1 位作者 但志武 黄文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利用琼脂糖凝胶为电泳介质,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模板,从756对SSR标记中筛选能够分辨多态性的标记用于籼粳亚种遗传研究。共筛选到176对SSR标记,其在籼粳亚种中的多态性能够肉眼分辨,平均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0.2cM,并挑选部分SSR标记评... 利用琼脂糖凝胶为电泳介质,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模板,从756对SSR标记中筛选能够分辨多态性的标记用于籼粳亚种遗传研究。共筛选到176对SSR标记,其在籼粳亚种中的多态性能够肉眼分辨,平均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0.2cM,并挑选部分SSR标记评价籼粳交群体遗传背景,带型分辨的效果良好。该套标记将使SSR标记的应用更加广泛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SSR标记 琼脂糖
下载PDF
籼稻褐稻虱抗源在籼粳杂交后代中的抗性表现与利用
12
作者 阳体冰 徐锁顺 谷福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0-16,共7页
籼稻褐稻虱抗源与不同籼、粳稻杂交,后代的抗性反应明显不同。ASD7携带的bph2及Baba-wee携带的bph4两个隐性基因,在与南京11杂交时呈显性表达,杂种F_2代分离为3R:1S。籼稻抗源与粳稻杂交,抗虱性普遍增强,杂种后代呈双基因分离,这种增强... 籼稻褐稻虱抗源与不同籼、粳稻杂交,后代的抗性反应明显不同。ASD7携带的bph2及Baba-wee携带的bph4两个隐性基因,在与南京11杂交时呈显性表达,杂种F_2代分离为3R:1S。籼稻抗源与粳稻杂交,抗虱性普遍增强,杂种后代呈双基因分离,这种增强作用在与广亲和或有籼稻血缘粳稻杂交时表现明显。转育的粳稻抗源与盐粳2号、南京11、02428杂交,杂种后代的遗传方式与原籼稻同基因抗源基本一致,说明籼稻抗褐稻虱基因导入粳稻后的基因表达具有稳定性,可以在后代中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抗褐稻虱 基因 遗传 粳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恢复系茎秆抗倒性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许旭明 张受刚 +2 位作者 韦新宇 柯蓓 梁康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通过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籼粳亚种有利基因的方法,自育成的不同籼粳分化类型的12个恢复系,与8个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配合力(NCⅡ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6个茎秆抗倒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所考察的6个... 通过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籼粳亚种有利基因的方法,自育成的不同籼粳分化类型的12个恢复系,与8个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配合力(NCⅡ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6个茎秆抗倒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所考察的6个茎秆抗倒性状的遗传受亲本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倒伏指数、抗折力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弯曲力矩、茎椭圆截面积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亲本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后代茎壁截面积的作用相似。恢复系的遗传效应对杂交组合茎秆抗倒性起主要作用。抗折力和弯曲力矩性状除了受亲本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也起重要作用。K17A、广抗13A和II-32A三个不育系表现降低籼粳杂种株高超亲和提高抗倒性的遗传效应;明恢509、明恢512、明恢502和明恢398四个恢复系在降低倒伏指数方面较其他恢复系具有明显优势,且株高一般配合力为负效应,在提高茎秆抗倒性为目标的育种实践中有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 茎秆抗倒性状 配合力 籼粳分化类型 基因加性效应
下载PDF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灿 周继华 +1 位作者 曹黎明 袁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交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籼粳杂种后代支链淀粉结构及其与稻米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6 位作者 王方 欧阳林娟 贺晓鹏 傅军如 陈小荣 刘琚珥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9-1225,共7页
为了探讨利用优质粳稻改良灿稻品质的可行性,以食味品质极佳的粳稻品种越光为母本、食味品质差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籼粳杂种后代的支链淀粉结构变异特征及其与稻米胶稠度、起始成糊温度... 为了探讨利用优质粳稻改良灿稻品质的可行性,以食味品质极佳的粳稻品种越光为母本、食味品质差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籼粳杂种后代的支链淀粉结构变异特征及其与稻米胶稠度、起始成糊温度和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所有性状呈现连续分布,且双向超亲分离明显,双亲平均值除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低于低亲值外,其余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6≤DP≤11)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中链(12≤DP≤24)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存在极少量短链分配率较高而中链分配率较低的灿型株系,说明利用优质粳稻与籼稻杂交,其后代的籼粳特性对稻米支链淀粉结构有较显著影响,但通过加强后代选择,也可以选到支链淀粉结构象粳型的优良株系。在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链分配率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支链淀粉链长与胶稠度和RVA谱其他特征值的相关性表现因种植地点不同而有差异。研究结果为灿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后代 支链淀粉结构 稻米糊化特性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宏 周少川 +5 位作者 黄道强 赖穗春 王志东 周德贵 王重荣 方小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育种策略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育种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宏 周少川 +6 位作者 黄道强 卢德城 赖穗春 王志东 周德贵 王重荣 李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17,共4页
明确了水稻籼粳交育种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内涵,评述了水稻籼粳交相关的科学术语、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分析了籼粳交杂种不育基因座位研究结果对籼粳交育种的指导作用,简述了广东的籼粳交育种现状,提出了以大群体筛选籼粳交后代的... 明确了水稻籼粳交育种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内涵,评述了水稻籼粳交相关的科学术语、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分析了籼粳交杂种不育基因座位研究结果对籼粳交育种的指导作用,简述了广东的籼粳交育种现状,提出了以大群体筛选籼粳交后代的育种方法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杂种优势 育种
下载PDF
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Ⅱ.籼(粳)型不育系与粳(籼)型恢复系和粳型广亲和系三交F_1的育性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才林 汤述翥 +2 位作者 张兆兰 邹江石 汤玉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3-198,共6页
对籼(或粳)型不育系(A)与粳(或籼)型恢复系(R)和粳型广亲和系(WCV)配制的三交F1进行育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在三交组合籼A//粳R/粳WCV或籼A//粳WCV/粳R、粳A//籼R/粳WCV或粳A//粳WCV/籼... 对籼(或粳)型不育系(A)与粳(或籼)型恢复系(R)和粳型广亲和系(WCV)配制的三交F1进行育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在三交组合籼A//粳R/粳WCV或籼A//粳WCV/粳R、粳A//籼R/粳WCV或粳A//粳WCV/籼R以及籼A/粳WCV//粳R或粳A/粳WCV//籼R的后代中,均可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结实株。表明这类植株已同时结合了广亲和基因和恢复基因,并有效地克服了籼粳交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这意味着将广亲和基因导入恢复系,育成广亲和的粳型(或籼型)恢复系,再与籼型(或粳型)不育系配组;或将广亲和基因导入不育系,育成广亲和的籼型(或粳型)不育系,再与粳型(或籼型)恢复系配组,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途径是可行的。在配组方式上,除籼A/粳R的方式以外,为有利于解决杂种的生育期超亲和米质等问题,粳A/籼R的配组方式也值得重视。文中还对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法 杂种优势 广亲和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