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消除疟疾的持续挑战:输入性疟疾 被引量:118
1
作者 曹俊 刘耀宝 +2 位作者 曹园园 朱国鼎 周水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6,共4页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持续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疫情居高不下。...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持续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疫情居高不下。输入性疟疾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构成严重挑战。本文就我国当前输入性疟疾疫情形势及其防控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输入性疟疾防控的关键环节和措施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输入性疟疾 防控
原文传递
河南省2011年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伟奇 苏云普 +1 位作者 邓艳 张红卫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1.5对河南省2011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上报输入性疟疾145例,其中恶性疟110例(75.9%),间日疟31例...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1.5对河南省2011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上报输入性疟疾145例,其中恶性疟110例(75.9%),间日疟31例(21.4%),三日疟3例(2.1%),卵型疟1例(0.7%)。病例中男女比例为47.3∶1,患者平均年龄为(37.7±9.4)岁,其中非洲回国人员113例(77.9%)。病例外出原因主要为境外劳务输出(82.8%,120/145)。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变化。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患者发病24 h内确诊的仅19例,占13.1%。本省市级医疗及疾控单位报告86例,占63.2%,县级医疗及疾控单位报告40例,占29.4%。经药物治疗后14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应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疟疾筛检和健康教育,提高县级医疗及疾控单位诊治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继发性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河南 疫情分析
下载PDF
输入性疟疾对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止再传播的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51
3
作者 高琪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经过几代疟防工作者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年发病例3000万到0的突破,并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标准。但我国每年仍...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经过几代疟防工作者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年发病例3000万到0的突破,并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标准。但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例境外输入性疟疾,原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依然存在,因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死亡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时有发生,境外输入性疟疾对我国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止输入再传播造成新的威胁。本文就境外输入疟原虫虫株的病原生物学特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需求、境外输入病例在本地传播可能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及时发现输入传染源、规范诊治输入性病例和精准阻断输入再传播三个防止输入再传播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消除疟疾 输入再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46
4
作者 朱国鼎 高琪 曹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21,共4页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成效显著。自2010年我国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后,迅速阻断了本地疟疾传播,2017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本地病例零报告,即将迎接WHO消除...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成效显著。自2010年我国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后,迅速阻断了本地疟疾传播,2017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本地病例零报告,即将迎接WHO消除疟疾认证。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依然非常严重,我国每年仍有2 000多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下阶段我国疟疾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输入性疟疾 再传播 挑战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2006-2011年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凯杰 黄光全 +5 位作者 张华勋 林文 董小蓉 皮琦 裴速建 胡乐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1年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1-07湖北省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同时电话采访2010年以来发现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对2011-05后发现的输入性... 目的分析2006-2011年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1-07湖北省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同时电话采访2010年以来发现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对2011-05后发现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访谈。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6-01-01-2011-07-07本省共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195例,2006-2011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文化程度较高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从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P<0.01);非重症与重症疟疾病例从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文化程度较低者重症疟疾发病率为70.4%,文化程度较高者重症疟疾发病率为8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国发热后是否自己买药吃而不就医、出国前是否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综合医院首诊考虑是否包含疟疾这3个因素对是否产生重症输入性疟疾有影响。结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大医疗机构疟原虫血检工作、提高首诊医生对从非洲或东南亚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是确保输入性疟疾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及消除疟疾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疫情 防控策略 湖北省
原文传递
2016年我国疟疾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涂宏 丰俊 +3 位作者 张丽 张少森 夏志贵 周水森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究2016年我国15例疟疾死亡病例的原因,为减少疟疾病例死亡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国疟疾专报系统中报告的15例疟疾死亡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病案资料,通过临床医疗和疾病控制专家会商,分析病例死亡的可能原因。... 目的探究2016年我国15例疟疾死亡病例的原因,为减少疟疾病例死亡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国疟疾专报系统中报告的15例疟疾死亡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病案资料,通过临床医疗和疾病控制专家会商,分析病例死亡的可能原因。结果 1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为主,均为恶性疟感染,输入来源地均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死亡病例回国至出现发热症状的平均时间差为5.27 d(中位数4 d),初次发热至初次就诊平均时间差为3.07 d(中位数1 d),初次就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差为5.40 d(中位数3 d),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2.00 d(中位数1 d),回国至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15.73 d(中位数13 d)。结论医疗机构诊治能力不足导致的确诊不及时和病例防疟意识较低导致的就医延迟可能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需提高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和加强出国人员疟疾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死亡病例 输入性疟疾
原文传递
湖北省输入性疟疾发病态势及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黄光全 胡乐群 +8 位作者 张华勋 林文 郑力 李凯杰 裴速建 刘井元 董小蓉 袁方玉 孙凌聪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掌握湖北省输人性疟疾发病态势,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1999~2012年全省输人性疟疾网报疫情、个案调查、主动监测资料,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点分布及发病与就诊、防控效果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全省报告输入疟疾457... 目的掌握湖北省输人性疟疾发病态势,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1999~2012年全省输人性疟疾网报疫情、个案调查、主动监测资料,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点分布及发病与就诊、防控效果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全省报告输入疟疾457例,其中恶性疟占60.17%(死亡7例)、间日疟占38.95%、卯形疟占0.44%、三日疟占0.44%。发病年龄17~69岁,男女比为24:1。全年各月都有发病,春节前后发病占40.49%。从非洲输入病例占62.39%、东南亚占27.43%,务工人员输入疟疾占93.36%。输入疟疾发病地分布中武汉市占51.99%、宜昌市占9.29%、恩施州占7.96%。主动监测同行回归人员带虫率为19.96%。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91d,当天就诊率占15.27%,对病人及疫点监测未发现继发病例。结论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健全防控网络和建立医疗救治中心是减少输入性重症疟疾发生的有效措施;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同行回归人员主动监测,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及时处置疫点是遏制继发病例的有效手段;加强务工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健全防护措施是降低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疟疾 流行态势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远东 屈志强 李萍 《医学动物防制》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近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不断增加趋势,非洲、东南亚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对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近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不断增加趋势,非洲、东南亚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对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综述,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现状 输入性疟疾
原文传递
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现状与流行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成运 鲁德领 +3 位作者 周瑞敏 钱丹 刘颖 张红卫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近年疟疾年报表、网络直报数据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比率上升,2009~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 目的了解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近年疟疾年报表、网络直报数据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比率上升,2009~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分别为45、106、146、156和197例,占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78%、11.83%、46.50%、100%和100%;输入性疟疾全年均可发病,没有季节性限制;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男女性别比为45.43:1,平均年龄为37.27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输入性疟疾发病较高的市主要为郑州、洛阳、濮阳等;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等地。2013年对197例输入性疟疾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4d,24h内确诊17例(8.63%),省级医疗机构确诊61例,县级疾控中心确诊60例,经药物治疗后193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河南省输入疟疾形势严峻,各级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输入性疟疾 防治
原文传递
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孔祥礼 赵长磊 +5 位作者 卜秀芹 许艳 张本光 陈锡欣 刘新 王用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87-390,398,共5页
目的了解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对2013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山东省共报告疟... 目的了解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对2013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31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116例,占88.55%;由非洲输入的病例127例,占96.95%。131例病例中男性128例,占97.71%;平均年龄为39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1.83%(81例);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5.65%(86例)。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级市依次为泰安市32例、烟台市19例、威海市17例,3个市占山东籍病例数的53.13%。2013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4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35.88%(47例)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2013年山东省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需通过多部门合作、加强出境人员健康教育、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疫情 境外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特征 山东省
原文传递
武汉市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凯 王重新 +4 位作者 陈野 徐明星 杨燕 周水茂 毛重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疟疾年发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降到0.2/10万以下。结论武汉市实施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动人口 管理措施
原文传递
200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林耀莹 张山鹰 +2 位作者 谢汉国 杨发柱 欧阳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39-639,I0001,共2页
2008年福建省共诊断输入性疟疾病例68例。其中病原学确诊28例(间日疟18例,恶性疟9例,混合感染1例),临床诊断40例;境外输入性疟疾62例,以非洲国家输入为主,占79.03%(49/62);大多数病例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现状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巢式PCR技术在输入性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水茂 王重新 +2 位作者 吴凯 毛重喜 杨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价巢式PCR技术在高疟区回国人员疟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09年自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疟疾现症患者及其他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滤纸血,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疟原虫ssRNA基因,并与血片镜检结果进行比对。结... 目的评价巢式PCR技术在高疟区回国人员疟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09年自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疟疾现症患者及其他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滤纸血,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疟原虫ssRNA基因,并与血片镜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巢式PCR检测53例血检确诊的疟疾现症患者均为阳性,两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其中PCR检出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6例,高于镜检检出的3例。检测疟疾流行区返回的高危人群157人,镜检阳性3例,阳性率1.91%;巢式PCR阳性5例,阳性率为3.18%;其中,镜检阳性、巢式PCR阴性的1例,镜检阴性、巢式PCR阳性的3例,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66.7%,阴性符合率为98.1%,两法检测结果一致的血样占检测血样的97.5%。结论巢式PCR技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巢式PCR 回国人员
下载PDF
非洲输入性恶性疟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忠磊 王玉茹 +1 位作者 付婷霞 毛德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24-325,共2页
目的探索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均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发热、头痛、畏寒、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 目的探索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均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发热、头痛、畏寒、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等表现。应用蒿甲醚联合伯氨喹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治疗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关键。蒿甲醚联合伯氨喹对输入性恶性疟疾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少,作用迅速,复燃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疟疾 临床特点 蒿甲醚 伯氨喹
原文传递
上海市输入性疟疾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蒋旭华 黄玉仙 +3 位作者 凌云 朱爱红 叶善可 黄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 目的评估上海地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疟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法和Fisher’s精确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共收集输入性疟疾病例8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6.4岁,男性82例(94.3%),女性5例(5.7%)。其中中国患者79例(90.8%),南苏丹3例(3.4%),印度2例(2.3%),喀麦隆、尼日利亚、布隆迪各1例(1.1%)。在75例能够明确感染来源地国家的病例中,感染来源地为非洲国家的多达63例(84.0%),其次为亚洲(11例,14.7%)。实验室确诊病例78例(89.7%),临床诊断病例9例(10.3%)。在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感染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最多,为66例(84.6%),感染间日疟原虫(P.vivax)10例(12.8%)。20例(23.0%)患者既往有疟疾史。患者发病至住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 d,30例(34.5%)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内服用抗疟疾药物。符合重症疟疾标准的18例,其中1例为脑型疟,17例总胆红素>43μmol/L,3例血清肌酐>265μ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48 h内服用抗疟药是预测重症疟疾的独立的危险因子(OR=0.05,95%置信区间0.01~0.43,P<0.05)。结论恶性疟原虫是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的主要虫种,非洲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地。发病后及时给予抗疟治疗可降低重症疟疾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重症疟疾 恶性疟原虫
原文传递
近六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及口岸卫生检疫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钱成 王俊杰 +2 位作者 李红 周萍 王永亮 《口岸卫生控制》 2016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研究口岸输入性疟疾控制应对机制。方法聚焦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为研究时段,搜集全国网络疟疾疫情直报数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科研文献,分析中国目前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趋势,研究病例分布以及病例流行规... 目的研究口岸输入性疟疾控制应对机制。方法聚焦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为研究时段,搜集全国网络疟疾疫情直报数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科研文献,分析中国目前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趋势,研究病例分布以及病例流行规律。结果近六年来,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总体病例绝对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输入性疟疾上升态势更为严峻。国内疟疾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国际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类型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和混合疟。输入性疟疾来源分布,第一位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第二位是南美洲和缅甸、越南等与我国边境接壤国家和地区。非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所有口岸均有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输入性疟疾性别分类,男性占95.6%,女性占极少数,性别差异具显著性,但无流行病学意义,与劳务派出部门的职业选择以男性为主有关。疟疾感染者职业分布,劳务输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输入性疟疾感染原因,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输入性疟疾发病症状典型,呈现以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为主要症状,初次感染者以"感冒"自我医治而延误病情,占22.1%。有极少数误诊、延误病情导致死亡个案报道。结论重点研究针对来自非洲疟疾疫区的重点人群的检验检疫,从源头抓起,把输入性疟疾控制到最低程度。一强化政府主导大口岸卫生控制战略,设置专项资金投入;二强化部门职责,深化联防联控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强化依法开展除疟工作,建立可持续性口岸卫生控制长效机制;四加强专项科研攻关,提供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口岸疟疾控制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下载PDF
巩固消除成果,防止再传播——我国消除疟疾后的主要挑战与工作重点 被引量:20
17
作者 尹建海 夏志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2年第5期241-244,299,共5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深化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各地开展消除疟疾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为建设“无疟世界”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输入性疟疾 再传播 主要挑战 工作重点
下载PDF
2010-2015年河南省疟疾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钱丹 刘颖 +3 位作者 杨成运 周瑞敏 李素华 张红卫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报告的疟疾死亡病例,并总结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5年间河南省疟疾死亡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住院病历,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河南省共计14例疟疾病例死亡,均为非洲感染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报告的疟疾死亡病例,并总结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5年间河南省疟疾死亡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住院病历,汇总分析。结果 6年间河南省共计14例疟疾病例死亡,均为非洲感染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青壮年男性,有明确的疟疾流行区生活史,回国后均有发热症状,其中12例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得以确诊,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5 d。14例患者均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而死亡。结论就诊不及时和误诊、误治是造成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加强宣教力度,强化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水平是防止输入性疟疾病例死亡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死亡病例 河南省
原文传递
2012-2015年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雷蕾 夏志贵 +2 位作者 李志宏 龚艳凤 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情况,为指导消除疟疾阶段的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5年江西省报告的疟疾疫情和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 目的通过分析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情况,为指导消除疟疾阶段的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5年江西省报告的疟疾疫情和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的初次就诊(以下简称初诊)单位、实验室检测单位、报告单位、诊断方式、发病到初诊时间、初诊到报告时间和发病到报告时间等,评价消除疟疾阶段疟疾病例管理的质量。结果 2012-2015年江西省共报告207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以实验室诊断为主(96.62%,200/207)。病例初诊单位主要为县级(29.95%,62/207)和地市级医疗机构(25.60%,53/207);病例实验室检测单位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36.27%,73/207)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29%,42/207),不同年份间实验室检测单位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为1 d(0~149 d),初诊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3 d(0~144 d),发病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 d(0~149 d)。结论江西省疟疾病例初诊和实验室检测单位较多集中在市、县级医疗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诊断 报告 江西省
原文传递
一起输入性间日疟继发传播引起点状暴发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段义忠 李胜国 +2 位作者 康显虎 尹授钦 孙晓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调查一起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为输入性疟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起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结果首发病例为在缅甸感染的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其余5例患者为继发传播的二... 目的调查一起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为输入性疟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一起输入性疟疾引起的继发传播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结果首发病例为在缅甸感染的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其余5例患者为继发传播的二代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境外输入性间日疟在当地继发传播引起的点状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继发传播 二代病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