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5 位作者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离子注入,低剂量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则抑制作用明显,株高和分蘖数都有相似的效应.本试验各处理剂量对M_1世代花粉和柱头生活力无明显影响,其穗部性状也未发生明显变异.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诱变 离子注入 生物效应
下载PDF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安全位置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星翰 李军 +5 位作者 孟怡彤 汤雨龙 徐佳琳 杨莹 董寅娟 张晓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成人患者,以其颌骨进行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上颌腭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2、14、16、18 mm的软组织标志点作为测量位置,分别测量与牙长轴成30°、45°、60°、90°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之间的近远中向宽度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角度越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的近远中向宽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角度越大,黏膜厚度越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30°、45°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植入微种植支抗钉位置越高,近远中向宽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14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位置越高,黏膜厚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18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结论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以60°方向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 锥形束CT 安全位置 上颌腭侧 上颌第一磨牙腭尖 植入高度 植入角度 黏膜厚度 骨组织厚度 近远中向宽度
下载PDF
Parameter analysis for gat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of ion-implanted 4H silicon carbide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3
作者 王守国 张义门 张玉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510-514,共5页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rmionic emission model of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parameters for the gate Schottky contact of two ion-implanted 4H-SiC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rmionic emission model of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parameters for the gate Schottky contact of two ion-implanted 4H-SiC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sample A and sample B for three and four times multiple ion-implantation channel region respectively) fabricat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ideality factor, the series resistance, the zero-field barrier height, the interface oxide capacitance, the interface state density distribution, the neutral level of interface states and the fixed space charge density.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terface of the ion-implanted Schottky contact are given at 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interface states ion-implantation barrier height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ion-implanted 4H-SiC Schottky barrier diodes
4
作者 王守国 张岩 +1 位作者 张义门 张玉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56-460,共5页
Ion-implantation layers are fabricated by multiple nitrogen ion-implantations (3 times for sample A and 4 times for sample B) into a p-type 4H-SiC epitaxial layer. The implantation depth profiles are calculated by u... Ion-implantation layers are fabricated by multiple nitrogen ion-implantations (3 times for sample A and 4 times for sample B) into a p-type 4H-SiC epitaxial layer. The implantation depth profile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or TRIM.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the I-V and C 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al Ti/4H-SiC Schottky barrier diodes (SBDs) fabricated on these multiple box-like ion-implantation layer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Measurements of the reverse I V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 a low reverse current, which is good enough for many SiC-based devices such as SiC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MESFETs), and SiC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s (SITs). The parameters of the diod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forward I-V and C-V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s of ideality factor n of SBDs for samples A and B are 3.0 and 3.5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s of series resistance Rs are 11.9 and 1.0 kf~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barrier height φB of Ti/4H-SiC are 0.95 and 0.72 eV obtained by the I-V method and 1.14 and 0.93 eV obtained by the C-V method for samples A and B respectively. The activation rates for the implanted nitrogen ions of samples A and B are 2% and 4% respectively extracted from C V test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ion-implantation Schottky barrier diodes barrier height
下载PDF
口腔短种植体长期修复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茴 李健慧 +3 位作者 邸萍 邱立新 林野 罗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目的 评估应用短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的长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共有43例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植入短种植体77枚,回顾其临床资料及X线片,测量冠-种植体比(crown-implant r... 目的 评估应用短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的长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共有43例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植入短种植体77枚,回顾其临床资料及X线片,测量冠-种植体比(crown-implant ratio,C/I).选取其中负重已达到5年以上的15例患者29枚短种植体,测量种植体边缘骨高度,采用Zarb种植体成功标准及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短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存留率.结果 77枚短种植体的平均追踪时间为5.4年(36~99个月),其中固定修复74枚,C/I平均值为(1.08±0.21),活动修复3枚.负重已达5年以上的29枚短种植体中,种植术后即刻、二期术前、负重3年内、负重5年以上种植体近中边缘骨高度分别为(0.59±0.66)、(0.64±0.59)、(-0.05±1.11)、(-0.37±1.29)mm;远中边缘骨高度分别为(0.62±0.77)、(0.60±0.86)、(-0.26±1.12)、(-0.23±1. 59)mm.短种植体5年的存留率和成功率分别为97%和93%.结论 短种植体5年成功率与常规种植体无明显区别,可避免植骨手术、降低风险、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创伤及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冠-种植体比 边缘骨高度
原文传递
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在修复上颌后牙缺失伴颌骨骨量不足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庆生 龚正伟 +1 位作者 李小凤 王仁飞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修复剩余牙槽骨高度(RBH)的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45例(85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其中RBH<5 mm患者加用骨挤压并植入骨...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修复剩余牙槽骨高度(RBH)的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45例(85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其中RBH<5 mm患者加用骨挤压并植入骨粉。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检查种植体保留情况,并观察骨改建骨小梁形成及骨吸收情况。结果患者均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均获良好骨结合。A组、B组种植体的留存率分别为100.0%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上颌窦底不同提升高度之间的窦底改建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可有效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对RBH<5 mm的患者有较好的留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牙种植 剩余牙槽骨高度 上颌骨骨量不足
下载PDF
带止动环序列钻辅助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楚德国 宿玉成 +3 位作者 李亚男 张葳葳 吕铁铭 王琳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5-647,共3页
纳入2017年2月至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15个种植位点),术前锥形束CT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10 mm,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RBH为(6.18±1.60)mm [(3.10-8.3... 纳入2017年2月至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15个种植位点),术前锥形束CT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10 mm,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RBH为(6.18±1.60)mm [(3.10-8.34)mm],其中6个位点RBH〈6 mm,9个位点RBH≥6 mm。种植位点对应上颌窦底黏膜厚度(1.21±0.92)mm [(0.50-4.24)mm]。15个种植位点均应用带止动环序列钻逐级备洞磨穿上颌窦底骨皮质后用新型骨凿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术中植入无机牛骨基质及种植体15枚。术后即刻拍摄锥形束CT显示所有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位点区域均形成一外形连续界限清晰的"帐篷状"隆起,上颌窦内均未见异常液平面。上颌窦底提升高度(7.83±1.57)mm [(5.94-11.01)mm]。随访7-1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种植体均存留无松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牙种植 剩余骨高度
原文传递
水稻植株高矮突变系材料的株高性状与产量等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学 刘斌美 +2 位作者 章忠贵 蒋家月 吴跃进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对利用N离子束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89份株高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水稻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长、单株茎秆干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株... 对利用N离子束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89份株高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水稻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长、单株茎秆干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株高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茎秆干重、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株高与其他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株高的变异对于水稻经济产量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离子束注入 Γ射线 株高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CBCT的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效果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牛方 吴宁 +1 位作者 闫玉娟 朱娟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动态监测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对牙槽骨高度、宽度、周围骨密度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2例双尖...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动态监测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对牙槽骨高度、宽度、周围骨密度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2例双尖牙区需拔除并行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即刻种植组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于种植治疗前、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CB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丧失量(H值)、宽度丧失量(W值)、周围骨密度(T值)、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植入6个月后牙槽骨H值、W值分别为(1.62±0.28)mm、(0.36±0.09)mm,高于即刻种植组的(0.79±0.17)mm、(0.14±0.05)mm,T值为(135.27±7.54)HU,低于即刻种植组的(188.35±9.36)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植入6个月后牙龈色质、唇侧牙龈高度、唇侧牙龈曲线、远中龈乳头、中龈乳头及总分分别为(1.13±0.19)分、(1.52±0.31)分、(1.62±0.28)分、(1.28±0.18)分、(1.35±0.14)分、(6.90±1.35)分,低于即刻种植组的(1.79±0.28)分、(1.97±0.38)分、(1.92±0.35)分、(1.81±0.24)分、(1.87±0.18)分、(9.36±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修复后30 d的血清CRP、TNF-α水平分别为(2.12±0.36)mg/L、(5.74±0.58)ng/mL,明显高于即刻种植组修复后30 d的(1.45±0.24)mg/L、(4.22±0.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患者的附着高度、美观度、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6.38±1.45)分、(7.31±1.54)分、(6.72±1.41)分,低于即刻种植组的(8.58±1.72)分、(8.98±1.76)分、(8.85±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3%,略低于位点保存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锥形束CT 双尖牙区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牙槽骨高度 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不同植骨材料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红艳 吴德宏 +3 位作者 秦蓉 兰玉燕 许少媛 马延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应用Bio-Oss骨粉、Bio-Oss骨粉+浓缩生长因子(CGF)、Sticky bone 3种植骨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治因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且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BH)不足需行种植修... 目的观察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应用Bio-Oss骨粉、Bio-Oss骨粉+浓缩生长因子(CGF)、Sticky bone 3种植骨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治因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且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BH)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74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根据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骨材料分为Bio-Oss骨粉组(单纯Bio-Oss骨粉)24例、Bio-Oss骨粉+CGF组(Bio-Oss骨粉与自体CGF混合物)25例、Sticky bone组(Bio-Oss骨粉与自体CGF、自体纤维蛋白混合物)25例,比较3组体质量指数及术后疼痛评分、面部肿胀高度等,种植体植入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种植体植入前、种植体植入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上颌窦底RBH。结果3组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比率及体质量指数、术后疼痛评分、面部肿胀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Sticky bone组种植体ISQ值(77.88±0.46、80.34±0.35、82.45±0.31)均高于Bio-Oss+CGF组(76.45±0.25、78.45±0.94、80.11±0.24)、Bio-Oss骨粉组(75.11±0.36、77.22±0.32、79.45±0.37)(P<0.05),Bio-Oss+CGF组均高于Bio-Oss骨粉组(P<0.05);3组种植体植入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种植体ISQ值均依次升高(P<0.05)。种植体植入前3组上颌窦底R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即刻、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及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时Sticky bone组上颌窦底RBH[(13.88±0.45)、(12.75±0.36)、(12.64±0.31)mm]均高于Bio-Oss+CGF组[(13.45±0.25)、(12.41±0.47)、(11.78±0.85)mm]、Bio-Oss骨粉组[(13.17±0.86)、(12.13±0.66)、(11.41±0.14)mm](P<0.05),Bio-Oss+CGF组与Bio-Oss骨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CGF组、Bio-Oss骨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体植入术 植骨材料 Sticky bone 种植体稳定系数 剩余骨高度
原文传递
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向征 田常生 赵运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364-2365,23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治疗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7例RBH为4~6 mm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32颗。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修复,... 目的探讨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治疗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7例RBH为4~6 mm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32颗。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修复,并随访1~3年。结果所有患者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咀嚼功能正常。上颌窦底内提升部分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形成。结论在上颌后牙区RBH不足的情况下,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内提升 不植骨 同期种植体植入 剩余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青亮 刘向岩 +3 位作者 袁丽华 侯琳 王冰 马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患者50例,总共植入103颗种植体,根据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BH)进行分组,A组(RBH≤4 mm)和B组(RBH>... 目的探讨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患者50例,总共植入103颗种植体,根据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BH)进行分组,A组(RBH≤4 mm)和B组(RBH>4 mm)分别有患者19例和31例,观察两组种植体成功率、RBH变化、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健康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7.44%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年RBH分别为(9.41±0.34)mm和(9.50±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年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RBH≤4 mm情况下其临床效果同样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KIT 上颌窦内提升 种植体植入 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13
作者 冯会芳 刘亚东 +3 位作者 王贝贝 赵慧杰 石路漫 魏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恢复不良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组的患者共149例298眼,恢复不良组的患者共61例122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近视年限、体重指数、学业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恢复不良组患者角膜散光度<1.30 D占比(55.74%)、角膜屈光度<45 D占比(59.0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占比(63.93%)、中央平均曲率半径[(7.82±0.27) mm],均低于恢复良好组[83.89%、81.88%、85.91%及(7.90±0.24)mm],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43.27±1.43)D]、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44.84±1.53)D]、拱高[(628.49±67.28)μm]均高于恢复良好组[(42.73±1.42)D、(44.12±1.47)D、(417.56±80.1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均为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6~0.966),敏感度为83.61%,特异度为91.95%(P<0.05)。结论 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等均可影响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力预后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下载PDF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萎缩牙槽嵴病例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呙誉东 鄢雷 +1 位作者 张树新 闫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348-354,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牙槽嵴萎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颌后牙缺失拟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剩余骨高度为2~3 mm)的患者50例。将纳入的5...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牙槽嵴萎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颌后牙缺失拟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剩余骨高度为2~3 mm)的患者50例。将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5例为实验组,其余2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照组使用上颌窦侧壁开窗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9~12个月进行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戴牙12个月后随访,采集手术过程中及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锥形束CT(CBCT)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种植体存留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和穿孔率等计量资料来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50例患者随访率100%,65枚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者脱落,留存率100%。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剩余骨高度分别为(2.94±0.31)和(3.06±0.3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5,P=0.168)。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提升高度分别为(10.90±1.78)和(12.01±1.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8,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9个月提升高度分别为(10.14±1.33)和(11.40±1.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完成后12个月提升高度分别为(10.01±1.22)和(11.18±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01)。术后实验组采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1枚,涉及上颌窦25个,术中未发现上颌窦黏膜穿孔,但有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了术侧鼻腔出血的情况,7 d拆线时出血情况停止,3个月复查时拍CBCT,未见上颌窦内异常液平面。对照组采用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4枚,涉及上颌窦25个,其中3例术中开窗时发生窦黏膜穿孔,通过使用胶原膜进行修补,术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术后统计实验组黏膜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原文传递
翻瓣GBR在薄骨壁表型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诗琪 苏镇亚 莫安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8期556-563,共8页
目的探讨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同期翻瓣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34例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患者,根据即... 目的探讨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同期翻瓣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34例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患者,根据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是否同期行翻瓣GBR分为两组,统计比较两组病例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及变化量、种植体唇侧软组织高度变化量、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12月时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种植并发症。术后12月时,翻瓣GBR组唇侧骨壁平均厚度超过2 mm,唇侧骨嵴的平均高度为1.39 mm,而不翻瓣组唇侧骨壁平均厚度不足2 mm,唇侧骨嵴的平均高度为1.03 mm,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翻瓣GBR组唇侧骨吸收量在各测量位点均较不翻瓣组更大(P<0.05)。两组间唇侧龈缘位置最高点以及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变化量在术后6月及12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瓣GBR组与不翻瓣组患者在术后12月的PES评分分别为(10.29±2.34)分和(10.12±1.78)分(P=0.807),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5±1.27)分和(8.76±1.25)分(P=0.78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薄骨壁表型的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同期翻瓣行GBR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有利于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前牙获得更为充足的唇侧骨厚度,但美学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即刻修复 引导骨再生术 薄骨壁表型 翻瓣 不翻瓣 美学区 上前牙区 红色美学 龈乳头高度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谦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BR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种植成功率、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PES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可提高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PES评分、WES评分,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术 牙槽嵴扩张术 骨劈开术 上颌前牙狭窄 牙槽嵴种植 种植成功率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两种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带生 陈俊兰 +1 位作者 彭伟 吴纪楠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0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上颌窦提升方式。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30例采用上颌窦外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上颌窦提升方式。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30例采用上颌窦外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满意度、种植体的稳定系数(ISQ值)及种植保存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种植体稳定性及保存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均良好,但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同期种植 种植体稳定系数 剩余牙槽嵴高度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昌华 翟炜东 +1 位作者 关达容 陆艳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11期507-509,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患者14侧上颌窦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完整剥离窦黏膜12侧,在开窗口覆盖和不盖生物膜各6侧。术后当天,1、3、6、12个月摄X线全景片,观察植骨及种植体周围情况。结果上... 目的观察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患者14侧上颌窦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完整剥离窦黏膜12侧,在开窗口覆盖和不盖生物膜各6侧。术后当天,1、3、6、12个月摄X线全景片,观察植骨及种植体周围情况。结果上颌窦窦底骨高度为1~6mm时,植入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良好。开窗口覆盖与不盖生物膜的12侧,种植体均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上颌窦窦底骨高度对种植成功有影响,未发现开窗口术后盖膜与否对术后种植体成功修复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种植修复 窦底骨高度
下载PDF
ICL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拱高变化与前房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段琼 张倩 +1 位作者 马波 蒋慧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6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拱高变化与前房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5例高度近视患者(190眼),均接受ICL植入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拱高及前房形态参...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拱高变化与前房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5例高度近视患者(190眼),均接受ICL植入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拱高及前房形态参数,Pearson检验分析拱高变化量与患者术前前房形态参数的相关性,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CL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患者logMAR视力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拱高呈明显下降趋势;术后1周、1、3、6个月,患者的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放度数(ACA)及3、9点位巩膜突角度(SS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距离750(AOD750)、小梁虹膜面积500(TISA500)、小梁虹膜面积750(TISA750)均低于术前(P<0.05)。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拱高变化量与ACD呈明显正相关(P<0.05)。ICL直径、术前白到白距离(WTW)、术前ACD、术前垂直睫状沟到沟(STS)均为患者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前房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其拱高变化与ICL直径、术前WTW、ACD、STS均存在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拱高 前房形态
下载PDF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分析
20
作者 齐国武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0例(118只眼),均采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拱高测量数据大小划分为3组,拱高<250μm即低拱高...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0例(118只眼),均采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拱高测量数据大小划分为3组,拱高<250μm即低拱高组(22眼),拱高在250~750μm间则为中等拱高组(86眼),拱高>750μm则为高拱高组(10眼),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术后异常拱高原因。结果低拱高组ACV(167.5±26.7)mm3<中等拱高组(189.3±28.3)mm3<高拱高组(213.7±29.5)mm3,低拱高组ACD(3.01±0.24)mm<中等拱高组(3.20±0.26)mm<高拱高组(3.43±0.2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拱高组WTW、AL均大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与ACD、AL及WTW有关,以ACD影响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异常拱高 中央前房深度 眼轴长度 角膜水平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