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椭圆形洞室围岩冲击岩爆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炀 何满潮 +2 位作者 刘冬桥 凌凯 任富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14-2228,共15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岩爆设备,室内再现真三轴条件下含椭圆形洞室的冲击岩爆现象,实验结合应力采集、录像及声发射等实时测试系统分析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的演化过程、破坏应力特征值、碎屑特征、爆坑特征、速度场特征以及声发射特征。结... 利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岩爆设备,室内再现真三轴条件下含椭圆形洞室的冲击岩爆现象,实验结合应力采集、录像及声发射等实时测试系统分析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的演化过程、破坏应力特征值、碎屑特征、爆坑特征、速度场特征以及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静期,小颗粒弹射,块体剥落以及岩爆;扰动荷载的作用使围岩切向应力值迅速增加超越单轴抗压强度,促使围岩体产生剧烈岩爆现象;岩爆实验碎屑主要以大于5 mm的碎屑为主,碎屑形态主要为薄板状分布,与现场岩爆碎屑分布特征类似;爆坑对称的分布于洞室的左右两侧壁,位置与扰动方向垂直,爆坑形态表现出V字型;速度场在块体剥落和岩爆阶段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特征,在岩爆发生时刻达到峰值;声发射计数率与加载方向个数密切相关,计数率和累计计数在岩爆时刻迅速增加。随着加载方向个数的减少,声发射主频带逐渐变窄,主频带主要分布在100~200 kHz范围,岩爆时刻出现了40~70 kHz低频带的信号,同时也存在高频和超高频信号,证实岩爆破坏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冲击岩爆 椭圆形洞室 岩爆爆坑 岩爆碎屑 速度场 声发射
原文传递
考虑冲击缺陷的钛合金板的疲劳寿命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詹志新 佟阳 +2 位作者 李彬恺 胡伟平 孟庆春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00-2207,共8页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研究了含冲击凹坑缺陷的Ti-1023钛合金板的疲劳损伤问题。通过分析冲击损伤与疲劳损伤的共同作用以及应力场与损伤场的耦合作用,对含冲击凹坑的钛合金板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首先,基于连续介质运动学理论,采用...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研究了含冲击凹坑缺陷的Ti-1023钛合金板的疲劳损伤问题。通过分析冲击损伤与疲劳损伤的共同作用以及应力场与损伤场的耦合作用,对含冲击凹坑的钛合金板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首先,基于连续介质运动学理论,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冲击损伤的模拟,得到冲击凹坑处的残余应力场与塑性应变场。其次,根据塑性损伤方程,计算冲击凹坑局部的初始损伤场,并将其作为后续疲劳计算的初始条件。然后,采用Chaudonneret的多轴疲劳损伤力学模型建立损伤力学—有限元数值解法,以进行损伤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最后,综合考虑残余应力场、塑性初始损伤和疲劳损伤的共同作用,对含冲击凹坑的钛合金板进行了疲劳寿命预估,并进行了相应的疲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所做研究为工程中采用损伤力学方法来预估含冲击损伤的结构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凹坑 残余应力 损伤力学 塑性变形 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动载频率对砂岩冲击岩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冬桥 胡天祥 +3 位作者 王炀 凌凯 韩子杰 何满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0-1324,共15页
冲击岩爆是指岩体开挖卸荷后,巷道结构已经形成且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周围的工程扰动冲击后,在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导致岩石剧烈弹射破坏的现象。利用冲击岩爆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动载频率条件下的冲击岩爆实验研究。通过图像采集系... 冲击岩爆是指岩体开挖卸荷后,巷道结构已经形成且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周围的工程扰动冲击后,在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导致岩石剧烈弹射破坏的现象。利用冲击岩爆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动载频率条件下的冲击岩爆实验研究。通过图像采集系统拍摄试样洞室内部的岩爆全过程图像,获取冲击岩爆不同阶段的破坏特征现象,岩爆孕育破坏过程可划分为平静阶段、颗粒弹射阶段、局部鼓起阶段、碎屑剥落阶段、贯通破坏阶段和岩爆阶段。岩爆的爆坑截面呈V型,随动载频率增大,V型爆坑的破坏更加集中,爆坑呈现“闭合”趋势,即爆坑呈现“窄而深”的特征。动载频率对冲击岩爆破坏的剧烈程度有明显影响:随着动载频率增大,岩爆破坏阶段声发射的活动性增强,释放能量更多,岩爆碎屑破碎程度更高,能量耗散增多,岩爆剧烈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冲击岩爆 动载频率 爆坑 碎屑 声发射
原文传递
The Importance of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of Large-Scale Open Pit Mines—A Case Study of Lumwana Mine
4
作者 Mususu Kosta Mpongo Kaonda Baxter Nsontaulw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10期963-974,共12页
Mining globally contributes to the growth of many economies of the world.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Zambian mining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largely to the country’s economy. The various developments both in technology... Mining globally contributes to the growth of many economies of the world.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Zambian mining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largely to the country’s economy. The various developments both in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cale at which mining is being done. Challenges in such a setting arise due to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ining, which create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stakeholders in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for large-scale open pit mines,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umwana Mine and its host community, Manyama.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used, and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one-on-one interviews. A combination of convenient and quota sampling was used to engage with host community leaders, professionals and academicians from various fields and institu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participants had agreed that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s important for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but the challenge was that the host community and municipal council representatives were not aware of any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efforts at Lumwana Mine. This was attributed to a lack of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mitigation progress activities by the Lumwana Min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lack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gulations to compel companies to involve stakeholder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of the mine other than just at the pre-mining stage led to a lack of complia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 Open pit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传动系统用TC4钛合金的缺陷容限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 赵勇铭 +3 位作者 赵春玲 叶序彬 许巍 何玉怀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航空材料的缺陷容限性能是航空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直升机传动系统用TC4钛合金作为对象,开展材料冲击和划痕两种预损伤条件下的缺陷容限性能研究。选取缺陷容限设计典型缺陷尺寸参数制备疲劳试样并开展高周疲劳S-N曲线测试,结果... 航空材料的缺陷容限性能是航空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直升机传动系统用TC4钛合金作为对象,开展材料冲击和划痕两种预损伤条件下的缺陷容限性能研究。选取缺陷容限设计典型缺陷尺寸参数制备疲劳试样并开展高周疲劳S-N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缺陷显著降低TC4钛合金的疲劳极限值,在相同缺陷深度条件下,划痕缺陷的缺陷影响系数Kflaw值为2.29,显著高于冲击坑缺陷的Kflaw值1.75。通过对典型试件断口进行分析,获得划痕和冲击坑缺陷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规律。其中划痕缺陷失效以多源特征为主,萌生于划痕缺口根部;而冲击坑缺陷疲劳裂纹萌生特征随疲劳加载应力变化,高应力下呈现多源特征,裂纹萌生于缺口表面,低应力下裂纹萌生于缺口次表面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缺陷容限 划痕 冲击坑 疲劳
下载PDF
气射流破煤连续过程机理与数学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鑫 王公达 +2 位作者 马恒 龚浩然 崔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76-3185,共10页
针对水力化增透措施在松软低渗煤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水封抑制瓦斯解吸和降低煤体渗透率的缺陷,提出高压气射流冲孔破煤增透的技术方法,同时为明确气射流冲孔破煤的特性,基于空气动力学与岩石力学理论,分析了气射流破煤的连续过程机理,... 针对水力化增透措施在松软低渗煤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水封抑制瓦斯解吸和降低煤体渗透率的缺陷,提出高压气射流冲孔破煤增透的技术方法,同时为明确气射流冲孔破煤的特性,基于空气动力学与岩石力学理论,分析了气射流破煤的连续过程机理,推导了连续过程数学模型并建立了破煤能力与破碎坑特征的判识准则。分析认为,高压气体经缩放型喷嘴实现超声速跃迁加速流动;自喷嘴喷出的气流在空气介质的剪切作用下,轴向速度衰减,径向断面扩张;当射流冲击作用于煤体后,产生破碎核和延展裂纹,在拉伸作用下发生失效破坏,形成塑性破碎坑。选取3种不同强度的煤体和1种砂岩进行的气射流破煤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提高喷嘴入口压力和喷嘴直径时,气射流滞止点处压力均不断增大,在低压力入口条件下,气射流可对强度较小的煤体造成冲蚀破坏,当入口压力达到16 MPa时,可实现对砂岩的冲蚀破坏;随着射流压力的提高,冲蚀形成的破碎坑轴向深度和径向长度都不断增大,但轴向深度增加量要远大于径向长度增加量,破碎坑形状由最初的锥形渐变为橄榄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射流 连续过程 超声速流动 射流冲击 破碎坑
下载PDF
冲击坑、划痕对TB6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曾燚 李刘媛 +2 位作者 刘志远 黄子琳 王影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通过在TB6钛合金标准试验件上预制冲击坑、划痕缺陷,获得拉伸及疲劳强度,并与无缺陷标准试验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TB6钛合金冲击坑试验件疲劳强度的平均值为592.0 MPa,其存活率90%,置信度95%的疲劳强度下极限为539.0 MPa,与无缺陷试验... 通过在TB6钛合金标准试验件上预制冲击坑、划痕缺陷,获得拉伸及疲劳强度,并与无缺陷标准试验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TB6钛合金冲击坑试验件疲劳强度的平均值为592.0 MPa,其存活率90%,置信度95%的疲劳强度下极限为539.0 MPa,与无缺陷试验件相比疲劳强度下降了18%。划痕试验件疲劳强度的平均值为368.0 MPa,其存活率90%,置信度95%的疲劳强度的下极限为330.0 MPa,疲劳强度仅为无缺陷试验件的一半。通过对试验件断口进行宏微观组织观察,确定了断裂位置及断裂类型。通过本研究工作,得到了TB6钛合金冲击坑、划痕缺陷高周疲劳性能,可以为TB6钛合金零件损伤容限设计和安全寿命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坑 划痕 钛合金 拉伸 疲劳强度 断口
原文传递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铝合金冲击局部损伤及后继疲劳寿命 被引量:3
8
作者 倪阳 周储伟 +1 位作者 喻溅鉴 邹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对2A12铝合金冲击局部损伤及后继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冲击过程,获得冲击凹坑局部的残余应力场与塑性应变场;然后根据残余应力状态选取疲劳破坏的危险点,通过Lermaitre塑性损伤模型得到...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对2A12铝合金冲击局部损伤及后继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冲击过程,获得冲击凹坑局部的残余应力场与塑性应变场;然后根据残余应力状态选取疲劳破坏的危险点,通过Lermaitre塑性损伤模型得到危险点的初始损伤;最后根据修正的Chaboche疲劳损伤模型估算疲劳寿命。通过与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表明连续损伤力学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可有效评估金属结构冲击损伤及后继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 冲击凹坑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损伤力学
下载PDF
表面撞击坑对高铁车辆空心车轴运行安全性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忠伟 吴圣川 +1 位作者 康国政 王习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6年第6期63-67,共5页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含表面撞击坑高铁车辆空心车轴进行疲劳断裂安全性分析.考虑车轮与车轴、齿轮与车轴的过盈配合效应,在压装部引入残余压应力,根据车轴实物撞击坑形貌和尺寸建立仿真模型;采用385 km/h高铁车轴实测动应力,经变换获得...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含表面撞击坑高铁车辆空心车轴进行疲劳断裂安全性分析.考虑车轮与车轴、齿轮与车轴的过盈配合效应,在压装部引入残余压应力,根据车轴实物撞击坑形貌和尺寸建立仿真模型;采用385 km/h高铁车轴实测动应力,经变换获得一维七级载荷谱.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深度为300μm的撞击抗,缺陷最深处的应力强度因子约为0.75 MPa·m^(1/2),远小于BS-7910-2005标准规定值,据此认为带有单个深度为300μm撞击坑的空心车轴在正常服役期内不会发生裂纹萌生和扩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速列车检修规程和无损检测周期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心车轴 损伤容限 撞击坑 疲劳裂纹 有限元
下载PDF
铝合金冲击凹坑残余应力显微压痕测定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建群 周储伟 +2 位作者 倪阳 周世友 喻溅鉴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9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金属结构的表面缺陷(如冲击、刮蹭等造成的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其疲劳寿命,缺陷处的局部残余应力测定对缺陷处起裂寿命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2A12铝合金冲击凹坑缺陷的产生和凹坑处的显微压痕试验,以此为依据评... 金属结构的表面缺陷(如冲击、刮蹭等造成的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其疲劳寿命,缺陷处的局部残余应力测定对缺陷处起裂寿命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2A12铝合金冲击凹坑缺陷的产生和凹坑处的显微压痕试验,以此为依据评估了采用Lee模型计算缺陷处残余应力的精度。结果表明:凹坑底部残余应力(接近等轴情况)估算值与有限元模拟的标准值相比误差在6%以内;而凹坑边缘的残余应力(非等轴情况)估算值与有限元模拟的标准值之间的误差接近25%,通过对非等轴Lee模型进行修正,可将凹坑边缘残余应力的估算误差缩小到8%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冲击凹坑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显微压痕法
下载PDF
直升机铝合金结构冲击凹坑缺陷深度统计及对应的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阳 周储伟 +1 位作者 喻溅鉴 邹静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946,共6页
直升机金属动部件的表面缺陷是其重要的疲劳破坏源。首先收集并统计分析了直升机铝合金关键动部件表面冲击凹坑缺陷的深度数据,结果发现其深度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并以90%的缺陷尺寸覆盖率为依据确定了冲击凹坑缺陷的标准尺寸。采用有限... 直升机金属动部件的表面缺陷是其重要的疲劳破坏源。首先收集并统计分析了直升机铝合金关键动部件表面冲击凹坑缺陷的深度数据,结果发现其深度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并以90%的缺陷尺寸覆盖率为依据确定了冲击凹坑缺陷的标准尺寸。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对一种航空常用铝合金材料(2A12)的冲击凹坑形成和疲劳起裂寿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合理的冲击凹坑缺陷疲劳寿命分析必须考虑缺陷局部的残余应力和塑性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统计 疲劳寿命 冲击凹坑 有限元方法 连续损伤力学
下载PDF
飞片参数与玻璃撞击损伤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强 刘浩锐 +2 位作者 白羽 杨桂民 王志浩 《上海航天》 2016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为考察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光学材料的影响,将光学材料撞击损伤与具体撞击碎片相对应,采用激光驱动飞片技术进行空间碎片地面模拟。设计了能形成速度可控的具体撞击碎片的激光驱动飞片装置,针对空间碎片不同速度和形态,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和... 为考察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光学材料的影响,将光学材料撞击损伤与具体撞击碎片相对应,采用激光驱动飞片技术进行空间碎片地面模拟。设计了能形成速度可控的具体撞击碎片的激光驱动飞片装置,针对空间碎片不同速度和形态,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和光束直径获得具有不同速度和长径比的飞片。研究了石英玻璃撞击损伤特征与飞片速度、长径比等参数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飞片速度的增加,撞击坑的损伤面积和坑深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飞片长径比的减小,主要撞击损伤特征逐渐由侵彻成坑转变为溅射污染。通过碎片群平均参数改进为具体碎片参数,提高了地面模拟的有效性,利于高通量空间碎片环境中材料服役行为评价的研究,对空间碎片地面模拟技术和撞击损伤效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地面模拟技术 光学材料 激光驱动飞片 撞击损伤 侵彻成坑 溅射污染 飞片速度 飞片长径比
下载PDF
含冲击凹坑缺陷的ZM6材料疲劳试验与寿命预估方法研究
13
作者 李坚 杨素淞 +2 位作者 杨显昆 万振华 胡伟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0-1076,共7页
制备了ZM6镁合金材料的光滑试样、缺口试样以及含冲击凹坑缺陷的试验件,并对这些试验件进行了疲劳试验测试,获得了含冲击缺陷时不同应力水平下试验件的疲劳寿命。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在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 制备了ZM6镁合金材料的光滑试样、缺口试样以及含冲击凹坑缺陷的试验件,并对这些试验件进行了疲劳试验测试,获得了含冲击缺陷时不同应力水平下试验件的疲劳寿命。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在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轴疲劳的损伤演化模型,用于描述凹坑局部材料的疲劳损伤。采用Abaqus软件对凹坑缺陷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凹坑缺陷的几何形状和局部的残余应力应变场。通过Abaqus子程序Usdfld将材料本构和损伤演化进行耦合,从而实现含凹坑缺陷结构件疲劳寿命的计算。结果显示,预测的中值寿命结果与试验中值寿命结果一致,误差在两倍误差带内,符合工程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M6 冲击凹坑 疲劳寿命 连续损伤力学 残余应力
下载PDF
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渐进损伤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良 涂宜鸣 +3 位作者 崔浩 周松 贾耀雄 边钰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8-614,共7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冲击渐进损伤模型,对国产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和损伤形貌的关系研究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特性.结果表明...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冲击渐进损伤模型,对国产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和损伤形貌的关系研究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在模拟仿真过程中,复合材料冲击时的应力分布像花生状的椭圆形,同时基体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大于纤维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在试验中随着冲击能量增大,凹坑深度在35 J左右出现拐点,拐点之前凹坑深度增加缓慢,冲击表面主要是无损伤和几乎不可见的冲击损伤,内部损伤形貌近似圆形;拐点后凹坑深度急剧增加,试样内部损伤形貌逐渐趋于椭圆形,并沿45°铺层方向呈锥形扩展;在65 J时达到穿透性损伤.模拟得到的凹坑深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分析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受低速冲击后的损伤演化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ABAQUS数值模拟 低速冲击 凹坑深度 损伤形貌
下载PDF
宝日希勒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峰 张周爱 陈树召 《中国煤炭》 2021年第9期16-25,共10页
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开发的双重需求,以宝日希勒矿区为例开展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确定了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对周边草原生态的影响方式和范围。研究分析了30余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的演化特征,认... 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开发的双重需求,以宝日希勒矿区为例开展了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确定了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对周边草原生态的影响方式和范围。研究分析了30余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的演化特征,认为水分是草原植被退化的首要限制因子,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过度放牧、城镇化、矿产开发、农业生产等因素也直接和间接地造成草原植被退化与逆向演替。根据宝日希勒矿区的特点,基于草原区生态本底与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建立了草原区景观生态健康CVORE评价模型与景观干扰识别方法,发现放牧对区域景观生态健康的影响比煤炭开采更为显著,露天煤矿对草原区景观生态健康程度的影响距离为1~2 km;获取了煤炭开采对典型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认为煤炭开发对地表生态变化的影响强度大但范围有限,对植被指数、植物优势物种等指示生态因子的最大影响范围为2 km,且植被密度、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其中矿区植被密度空间变异受资源开发利用、放牧等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受地形、成土母质等结构性要素影响较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湿度的影响距离为1 km,且表层土壤中细菌总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短时间干扰仅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影响 生态要素 草原退化 宝日希勒矿区 露天煤矿
下载PDF
软土基坑群工程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健 胡耘 王惠生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坑群工程的分坑方式与开挖流程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叠加效应较为复杂,采用规范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难以进行分析。以上海软土地区某基坑群工程为背景,建立多种概念模型,总结不同分坑方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分析相邻基坑不同... 基坑群工程的分坑方式与开挖流程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叠加效应较为复杂,采用规范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难以进行分析。以上海软土地区某基坑群工程为背景,建立多种概念模型,总结不同分坑方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分析相邻基坑不同开挖顺序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叠加效应,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基坑群工程的总体分区与工况设计。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群工程按设计分区和工况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尤其对运营地铁等敏感保护对象影响较小。分析结果与设计对策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群工程 环境影响 分区方式 叠加效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影响评估及生态修复治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中国井矿盐》 CAS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某露天矿山为大型开采矿山,由于长期开采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本文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影响评估 生态修复治理 露天矿山
下载PDF
相邻多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沉降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伟超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文中以某产业园区基坑项目A和项目B为例,探讨了相邻多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沉降的影响。数据监测点发现,相邻基坑开挖阶段,沉降与基坑距离产生关联。在空间维度方面,不同监测点的沉降曲线呈现多样趋势,且存在叠加效应。A基坑采用混凝土灌... 文中以某产业园区基坑项目A和项目B为例,探讨了相邻多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沉降的影响。数据监测点发现,相邻基坑开挖阶段,沉降与基坑距离产生关联。在空间维度方面,不同监测点的沉降曲线呈现多样趋势,且存在叠加效应。A基坑采用混凝土灌注桩体系,整体稳定性高于B基坑,其竖向位移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相邻多基坑共同影响导致沉降,交界处的阳角沉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多基坑 沉降影响 建筑沉降 坑顶竖向位移
下载PDF
大型基坑坑外降水对邻近隧道的变形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灿 陈俊生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12,共6页
以典型工程实例为背景,考虑土层与衬砌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邻近隧道的影响,且着重对既有地铁隧道位移受坑外水位下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固耦合作用,基坑开挖对临近隧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有地铁四号... 以典型工程实例为背景,考虑土层与衬砌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邻近隧道的影响,且着重对既有地铁隧道位移受坑外水位下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固耦合作用,基坑开挖对临近隧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有地铁四号线最大水平与竖向位移分别为-1.26 mm与-0.63 mm,均出现在靠近基坑一侧,但影响程度较小,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坑外水位下降2 m对既有隧道变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较坑外水位下降0 m隧道水平位移增加了34.3%,竖向位移增加了近3倍。地铁隧道位移受坑外水位下降影响显著,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随着坑外水位下降深度的增加而增长,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运营地铁 影响分析 基坑降水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软土超深基坑开挖对紧邻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南文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7期298-303,M0025,共7页
海市北横通道筛网厂盾构工作井及相邻暗埋段基坑位于典型软土地层,基坑深达32.5 m,坑边6.7 m处存在一栋五层商业建筑物,基坑开挖及回筑过程须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以该基坑为例,针对建筑物健康状况、保护要求、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采取... 海市北横通道筛网厂盾构工作井及相邻暗埋段基坑位于典型软土地层,基坑深达32.5 m,坑边6.7 m处存在一栋五层商业建筑物,基坑开挖及回筑过程须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以该基坑为例,针对建筑物健康状况、保护要求、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基坑开挖对紧邻建筑物影响。介绍了基坑设计方案,同时对照基坑监测结果,验证方案有效性,研究了超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及紧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包括坑内外土体加固、增设临时钢支撑等在内的增加坑边建构筑物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建筑保护 环境影响 基坑变形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