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拳击运动员进攻技术动作的表象训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德新 吴瑛 樊庆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4,共4页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拳击队24名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表象训练,在试验前后分别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进行测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将表象训练的内容确定为:...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拳击队24名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表象训练,在试验前后分别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进行测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将表象训练的内容确定为:针对提高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距离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击打准确性的表象训练;以及单拳进攻技术的表象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表象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运动员的时间知觉能力和距离知觉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单拳技术水平和击打准确性提高的效果不明显;心率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表象训练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运动员 表象训练 表象能力 时间知觉 距离知觉 击打准确性 单拳技术
原文传递
从表征和认知过程上看表象与知觉、记忆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筱梅 李海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25,共6页
表象、知觉和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认知系统。由于知觉和记忆提供了表象生成的材料,因而三者共享相似的表征,并激活广泛而相似的脑区。然而在认知加工过程上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知觉相比,表象的编码方式更抽象、更依赖过去经验的参与且... 表象、知觉和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认知系统。由于知觉和记忆提供了表象生成的材料,因而三者共享相似的表征,并激活广泛而相似的脑区。然而在认知加工过程上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知觉相比,表象的编码方式更抽象、更依赖过去经验的参与且处理细节能力更弱;与记忆相比,表象更容易受无关信息的干扰。未来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应关注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表象与知觉、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在三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知觉 记忆 表征 认知过程
下载PDF
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金一波 王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7-889,共3页
表象与知觉的关系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眼动轨迹的相似性是表象与知觉认知过程相关性的重要外显形式。本文结合实证研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系统分析知觉眼动和表象眼动的差异性,深入探讨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有力地支持了... 表象与知觉的关系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眼动轨迹的相似性是表象与知觉认知过程相关性的重要外显形式。本文结合实证研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系统分析知觉眼动和表象眼动的差异性,深入探讨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有力地支持了表象眼动的机能性作用。最后对未来表象眼动的研究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表象 知觉
下载PDF
运动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和庆 林峻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用表象训练的方法,研究其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的影响。通过三项运动时间控制的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很明显;然而在暂时终止实际训练的消退时期的情况则明显地不同... 用表象训练的方法,研究其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的影响。通过三项运动时间控制的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很明显;然而在暂时终止实际训练的消退时期的情况则明显地不同,这说明表象训练对防止已获得的时间判断、控制能力和技术技能消退的作用尤为突出。就此,对表象训练效果作了理论分析,认为表象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改善注意的集中、加强记忆等知觉因素,使得对运动时间的判断和控制能力提高。同时,还对表象训练影响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训练 时间知觉 消退
下载PDF
中国古代意象的发生和表现及其理论构成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利群 《惠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7-33,共7页
中国古代意象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象的发生过程呈现出三个阶段:"意"与"象"分述的孕育期;刘勰"意象"论的萌发期;历代文论家阐发"意象"并使其理论化的发展期。"意象&q... 中国古代意象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象的发生过程呈现出三个阶段:"意"与"象"分述的孕育期;刘勰"意象"论的萌发期;历代文论家阐发"意象"并使其理论化的发展期。"意象"一方面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其理论在"意"与"象"、"形"与"神"、"意"与"境"等二元互动关系中构成,赋予其文论内涵及其审美理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形象 “意”与“象” 神思 意象群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文本数据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分析与综合吸引力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白红瑞 宋正娜 +2 位作者 梁少民 张鹏 张国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旅游门户网站评论文本数据为基础,采用词频-逆文本频率(TF-IDF)算法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挖掘游客意象感知特点,构建融合情感因子、可达性因子、等级因子的旅游地综合吸引力评价模型,分析南京市旅游地吸引力空间分布格局。结... 以旅游门户网站评论文本数据为基础,采用词频-逆文本频率(TF-IDF)算法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挖掘游客意象感知特点,构建融合情感因子、可达性因子、等级因子的旅游地综合吸引力评价模型,分析南京市旅游地吸引力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TF-IDF算法提取的各旅游地关键词揭示出游客的关注要点,体现了游客在意象空间标志物、旅游吸引力、情感共鸣等方面的意象感知;(2)LDA模型聚类析出的七大主题揭示了南京市旅游地的总体意象,表现为景观多元化、结构复杂度高、环境品质好、游览需时长、性价比高等方面;(3)以南京夫子庙、钟山风景区为代表的旅游地成功塑造了鲜明的意象,古都特色既给部分热点旅游地烙上“历史文化”铭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载体的自身特色;(4)综合吸引力评价显示,旅游资源等级较高、集聚效应明显的秦淮区和玄武区构成了南京市旅游中心集聚区域,以新近开发为主的旅游地构成了中间环状分布和边远零散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意象感知 综合吸引力 地理大数据 文本分析 南京市
下载PDF
主客观数据融合的热点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丛昕 丁绍刚 +2 位作者 王小文 王晗 张清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79,共6页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典园林 园亭 景观意象 游客感知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景观意象感知分析
8
作者 陈东 刘杨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350首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流域诗词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探究浙东唐诗之路剡溪诗意景观的整体感知图景。结果表明剡溪诗词的意象感知主要围绕生态、文化、游憩三个维度呈现,具体可描述为“幽居深处,竹影鱼跃”“漫溪寻...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350首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流域诗词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探究浙东唐诗之路剡溪诗意景观的整体感知图景。结果表明剡溪诗词的意象感知主要围绕生态、文化、游憩三个维度呈现,具体可描述为“幽居深处,竹影鱼跃”“漫溪寻梦,舟影江声”“晨曦夜阑,溪村田居”“林中静寺,登高揽胜”。诗人对剡溪流域诗词意象的情感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主要为思念情绪。基于研究结果对其在剡溪沿线乡村诗意景观中的可演绎性进行探究,旨在加强诗词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中的融合与延续,为“诗意栖居”理念的科学认知与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唐诗之路 自然语言处理 诗词文本 乡村景观意象 意象感知
下载PDF
面向中国人生活形态的房车设计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明非 姚叶 《工业设计》 2018年第10期64-65,共2页
本文从中国人驾车旅游的生活形态的角度,分析出适应中国人的房车设计;从中国道路、环境、法规及生活习惯,分析出适应中国的房车设计原则。中国的房车设计必须适应中国人生活形态,相对应的,中国人驾车旅行的生活习惯也要适应房车旅行的... 本文从中国人驾车旅游的生活形态的角度,分析出适应中国人的房车设计;从中国道路、环境、法规及生活习惯,分析出适应中国的房车设计原则。中国的房车设计必须适应中国人生活形态,相对应的,中国人驾车旅行的生活习惯也要适应房车旅行的特点。只有完善这样一个相互适应和交互的系统,才能让房车更好地融入中国人的休闲旅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 生活形态 房车设计 房车生活
下载PDF
基于样本的汉代瓦当造型研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琨 贺雪梅 《工业设计》 201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汉代是我国瓦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汉代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文章主要研究了汉代瓦当的造型特征。首先,系统收集汉代瓦当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汉代瓦当的造型特征;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汉代瓦当的、器型、纹样、构成、规律特... 汉代是我国瓦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汉代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文章主要研究了汉代瓦当的造型特征。首先,系统收集汉代瓦当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汉代瓦当的造型特征;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汉代瓦当的、器型、纹样、构成、规律特点;最后将推演结果应用于现代茶具设计中,创新过程中注重于现代茶具形态语言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特征 因子分析 茶具设计
下载PDF
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公众意象感知——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艳虹 李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面对大运河如今发生的诸多变化,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全面、客观地认知现代社会对于运河遗产的体验与需求,为大运河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提供支撑。【方法】以683篇与扬州运河相... 【目的】面对大运河如今发生的诸多变化,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全面、客观地认知现代社会对于运河遗产的体验与需求,为大运河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提供支撑。【方法】以683篇与扬州运河相关的游记文本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运用LDA主题模型构建文化景观意象感知描述体系,半定量化探究公众对于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结果】研究表明:一级感知维度下,扬州运河的意象感知主要从运河的典型景观、游览运河的行程感受及运河文化景观的区域影响力三方面展开;二级感知维度下,与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商业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内容有关的高频词共同构建了较为丰富的运河感知意象,并体现了古运河串联不同城市资源的能力。【结论】当代社会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运河遗产物质空间的更新与改造,也是对运河景观风貌及社会个体心理体验等社会空间的重构。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运河文化景观在现代城市语境下的社会角色与地方意义,并为相关城市文化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审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运河 意象感知 主题模型 扬州
下载PDF
跨界融合视野下的空间认知与视觉意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丙辰 过伟敏 +1 位作者 王艳群 宋丽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4-87,共4页
目的解析空间认知对视觉意象的影响。方法通过实体论、关系论、属性论的特征与视觉意象的映射关系来阐述空间认知与艺术设计的关联。结论实体论强调了物体本身的空间虚实变化。关系论强调了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协调,形成更加丰富的内... 目的解析空间认知对视觉意象的影响。方法通过实体论、关系论、属性论的特征与视觉意象的映射关系来阐述空间认知与艺术设计的关联。结论实体论强调了物体本身的空间虚实变化。关系论强调了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协调,形成更加丰富的内涵。属性论强调了物与人共同影响下的空间个性表现,带来个性化的体验。分析空间的虚实、关系及个性对于视觉意象的影响,可以为设计艺术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意象 方位感知 环境感受 位置变换
下载PDF
旅游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长春新民大街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思倩 《工业设计》 2018年第6期73-74,共2页
在长春成功获批国家历史名城的背景下,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新民大街为例,通过历史背景介绍、综合价值分析,在旅游视角下提出建立东北亚文化旅游示范街区,以伪满时期殖民历史为基点,结合东北旅游特色形成"区景一体",并从三... 在长春成功获批国家历史名城的背景下,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新民大街为例,通过历史背景介绍、综合价值分析,在旅游视角下提出建立东北亚文化旅游示范街区,以伪满时期殖民历史为基点,结合东北旅游特色形成"区景一体",并从三个阶段论述新民大街作为东北亚文化旅游示范街区的线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东北亚文化旅游示范街区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表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国防 王金娥 张庆林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表象是不是除命题表征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表征问题一直是心理学上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的关系上,有些研究发现视觉表象能够激活视觉系统,甚至能够激活较早的视觉皮质(如V1区),而且视知觉的选择性障碍也会导... 表象是不是除命题表征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表征问题一直是心理学上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的关系上,有些研究发现视觉表象能够激活视觉系统,甚至能够激活较早的视觉皮质(如V1区),而且视知觉的选择性障碍也会导致相应的视觉表象障碍,但另外的研究却没有发现视觉表象能够激活较早的视觉皮质,而且发现视觉表象与视知觉存在双重分离。文章最后讨论了视觉表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视觉表象 视知觉 认知神经科学
下载PDF
知觉与表象过程中不同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素涛 李欣晶 +2 位作者 李润泽 王荣 魏淑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探讨情绪性面孔的知觉和表象过程中,不同类型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并关注不同类型表情表象难易的差异。选取NimStim数据库中20位演员的愉快、愤怒和中性表情作为启动刺激,随后呈现同一演员不同表情的图片,或通过颜色提示被试对不同表情... 探讨情绪性面孔的知觉和表象过程中,不同类型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并关注不同类型表情表象难易的差异。选取NimStim数据库中20位演员的愉快、愤怒和中性表情作为启动刺激,随后呈现同一演员不同表情的图片,或通过颜色提示被试对不同表情进行表象,并同时进行表情类型判断。研究发现,情绪性面孔知觉与表象任务中均存在启动效应,之前呈现的线索面孔将会对接下来呈现的相同效价的面孔产生启动效应,对相反效价及中性面孔产生抑制;在平衡不同类型面孔可能存在的启动效应后,正性、负性及中性表情是同样易于表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效应 情绪表象 情绪知觉 面孔表情
下载PDF
“意象美”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训练与培养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祥强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的理念就必须显现出其民族传统特性与现代文明精神相融合的特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国民族传统美学观“意象美”应继承和发扬。在遵循设计素描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抽象美”与传统的“意象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的理念就必须显现出其民族传统特性与现代文明精神相融合的特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国民族传统美学观“意象美”应继承和发扬。在遵循设计素描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抽象美”与传统的“意象美”的应用,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我国古典传统艺术造型的某些因素,应用到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中去,逐步完善充实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形式,开拓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美 素描教学 感知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方法 表现形式 能力 象造型规律
下载PDF
诗歌教学中意境的生成与感悟心理分析
17
作者 陈勇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诗歌意境的感悟是诗歌教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关涉到学习主体认知的深层心理。按照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解释,诗歌意境是作品所提供的富有暗示力的心理场,意境生成是多意象的化合,而诗歌的意境感悟实质就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 诗歌意境的感悟是诗歌教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关涉到学习主体认知的深层心理。按照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解释,诗歌意境是作品所提供的富有暗示力的心理场,意境生成是多意象的化合,而诗歌的意境感悟实质就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式(即语感图式)进行过滤筛选、补充完善等方面的内隐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境生成 意象化合 心理场 感悟心理
下载PDF
浅析库利“意象”论对歌唱学习的影响
18
作者 曾美英 《肇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7-79,共3页
歌唱学习者成长的道路问题是一个认知能力的把握问题,这种认知能力把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定位。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合理把握自我知觉与群体评价的和谐关系,全面参照现实形象与角色形象,保持同一性,度衡自尊性,是自我意象在当前的歌... 歌唱学习者成长的道路问题是一个认知能力的把握问题,这种认知能力把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定位。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合理把握自我知觉与群体评价的和谐关系,全面参照现实形象与角色形象,保持同一性,度衡自尊性,是自我意象在当前的歌唱学习大潮中所衍生的重要要求,更是歌唱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学习 意象论 知觉 评价 同一性 自尊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可解释性城市感知模型研究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智谦 吕建军 +3 位作者 姚尧 张嘉琪 寇世浩 关庆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45-2057,共13页
理解城市环境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对城市合理规划及布局具有重要的人文参考价值。城市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以往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感知研究难以全面精细地分析环... 理解城市环境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对城市合理规划及布局具有重要的人文参考价值。城市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以往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感知研究难以全面精细地分析环境关键要素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将街景图像分割为城市地物类型,耦合感知打分数据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6类城市感知模型;然后基于沙普利值方法分解在随机森林模型中各类城市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并识别城市环境关键要素;最后结合分解结果,探究在非线性模型中沙普利值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结果表明:沙普利值方法能够有效考虑环境异质性,精确地定量表示在不同场景中各类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城市高楼、天空、绿地空间是对人类感知影响最大的3类地物,且地物的体积和分布与其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有关,图像占比大、分布连续的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比图像占比小、分布离散的地物对人类感知的影响大;受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主要地物类型对各类感知的影响程度和形式有显著不同;高楼与人类感知为非线性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形式;绿地空间与积极感知呈非线性关系,与消极感知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基于可解释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城市环境关键要素对人类感知的影响特点,探究了城市感知模型中的可解释性问题,能够为城市感知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街景图像 城市感知 全卷积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沙普利值 可解释机器学习 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遥感的岛礁影像多类目标智能化提取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志军 张舒豪 肖进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背景复杂、目标尺度不一、观测方向各异、纹理不清晰等特点,主流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卫星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改进了RetinaNet,使其适用于卫星遥感影像。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特征融合方式,融合ResNet5...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背景复杂、目标尺度不一、观测方向各异、纹理不清晰等特点,主流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卫星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改进了RetinaNet,使其适用于卫星遥感影像。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特征融合方式,融合ResNet50输出的特征图,使得融合后的特征图同时具有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纹理细节信息。为了减弱遥感影像复杂背景对目标特征的影响,设计了特征感知模块,在减弱噪声对特征图影响的同时增强有用特征。挑选DOTA数据集中船只、飞机和存储罐图像进行训练和测试。改进的算法与RetinaNet相比,飞机、船只和存储罐的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4.1%、2.5%、2.4%。基于高分二号卫星(GF-2)真实影像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用于卫星遥感岛礁影像的多类目标智能化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遥感影像 目标检测 特征融合 特征感知模块 DOTA数据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