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9
1
作者 霍松林 霍建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共6页
笔者从接受学角度认真考察了《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与历史上的孔子加以对比,认为《孟子》对孔子进行了“圣化”,《庄子》则进行了“寓言化”,尽管两者中的孔子都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但他们那种不拘泥于历史、主动拿来、为... 笔者从接受学角度认真考察了《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与历史上的孔子加以对比,认为《孟子》对孔子进行了“圣化”,《庄子》则进行了“寓言化”,尽管两者中的孔子都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但他们那种不拘泥于历史、主动拿来、为我所用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在治学方法上对后代亦有较大影响,可谓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庄子》 孔子形象
下载PDF
“孔子”形象的异语书写——论林语堂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孔子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一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对林语堂异语书写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刻画的孔子形象进行探讨,发现该形象从中文到英文的跨文化旅行中发生了变异。林语堂借助翻译的创造性书写策略,重写了儒家圣人形象,描写了生活化、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进入西方视域该... 本文对林语堂异语书写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刻画的孔子形象进行探讨,发现该形象从中文到英文的跨文化旅行中发生了变异。林语堂借助翻译的创造性书写策略,重写了儒家圣人形象,描写了生活化、西方化的孔子形象,在进入西方视域该形象发生变异,呈现“现代人”孔子形象,并受到西方读者极大的欢迎与认可。林语堂对儒家经典人格形象的创作和传播可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异语书写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林语堂
原文传递
《庄子》中不同的孔子形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庆荣 黄发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 救世思想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庄子》内篇孔子形象辨析
4
作者 崔树芝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4,159,共14页
《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之所以是多面的,根源于《庄子》文本的复杂性。由《天下》篇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总体上窥探庄子与孔子的关系。而要探明庄子对孔子的真实态度,必须回到内篇。孔子在内篇出场十次,六次形象是正面的,其余四次学... 《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之所以是多面的,根源于《庄子》文本的复杂性。由《天下》篇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总体上窥探庄子与孔子的关系。而要探明庄子对孔子的真实态度,必须回到内篇。孔子在内篇出场十次,六次形象是正面的,其余四次学界褒贬不一。从文章的完整性、义理的关联性以及文本的相关性等多维角度来看,孔子形象即便在存疑的四处也是正面的。庄子在内篇表彰孔子,并不足以证明“庄子儒门说”,却可以启发庄、孔关系乃至儒、道关系的新思考。对内篇中孔子形象的辨析,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庄学的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篇 庄、孔关系 孔子形象
原文传递
先圣·先师·虞宾:唐代诏敕文中的孔子形象
5
作者 吴凌杰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1-79,190,共10页
孔子的形象在唐王朝前后期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唐前期,孔子多以“先师文圣”的形象出现在各类诏敕中,皇帝亦通过崇奉孔子达到尊儒崇教、推行教化之目的,特别是玄宗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将其抬升到儒家至尊的地位,并在画像上为其披上了象征... 孔子的形象在唐王朝前后期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唐前期,孔子多以“先师文圣”的形象出现在各类诏敕中,皇帝亦通过崇奉孔子达到尊儒崇教、推行教化之目的,特别是玄宗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将其抬升到儒家至尊的地位,并在画像上为其披上了象征皇帝的衮冕之服,使得孔子成为儒家道统的象征,与老子并为三教教首之一。到了唐后期,孔子则多以“虞宾”的形象出现于各种诏敕中,这与动荡的时局密不可分,皇帝为了稳固人心、维护统治,不得不扩大优待的范围,于是具有崇高威望的孔子便进入了视野,褒奖孔子之后,将其与二王三恪并列,这不仅是对汉代将孔子视作“殷商之后”、列为二王三恪的承认,更是希冀借助圣人之后的名望,向天下表明正统所在,维护自身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宾礼 孔子形象 道统 虞宾 先圣 南郊
原文传递
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思想资源——诸子学的兴起与孔子形象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进才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60-73,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生系统,先秦诸子和曾经定于一尊的儒家经典一样,成为中国文化和合共生的创新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蕴含着自我更生与创造性自我转化的可能。晚清诸子学的兴起,开启了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先河,新文化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生系统,先秦诸子和曾经定于一尊的儒家经典一样,成为中国文化和合共生的创新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蕴含着自我更生与创造性自我转化的可能。晚清诸子学的兴起,开启了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先河,新文化运动健将发掘诸子的现代精神,挖掘被压抑的诸子思想资源批判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建构了儒教“吃人”“专制”“复辟”的形象,重构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孔子形象,可谓利用传统反传统。就此而论,五四时期并非全盘反传统主义,实质上是有选择地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非儒批孔 诸子学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子形象的三维透视 被引量:2
7
作者 尹砥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0-125,128,共7页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时代的要求和各自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思想,勾勒孔子形象。古代散文家们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描绘了孔子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而孔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人...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时代的要求和各自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思想,勾勒孔子形象。古代散文家们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描绘了孔子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而孔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人们从中获得种种启迪而形成的崇敬心态,则使士大夫文人将孔子形象加以简化、单一、拔高,变成了无与伦比、只可仰视的"圣";由于统治者和野心家的政治需要,御用文人则按既定目标,想方设法将孔子打扮成了"神";而民间文学传奇的讲述方式,无形中又给孔子形象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总之,这些异彩纷呈的孔子形象,既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生动记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形象"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拜的圣 制造的神 孔子形象
下载PDF
《中国丛报》的孔子观及其向美国的传播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43,168,共11页
作为美国传教士主办的在华英文刊物,《中国丛报》解读了被传教士视作巨大障碍的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讲究僵化礼仪,言辞晦涩,排斥上帝,其思想笼罩之下的中国了无生气,缺乏创新激情,与世界脱节。通过捐赠、订阅、图书馆收藏和报刊转载... 作为美国传教士主办的在华英文刊物,《中国丛报》解读了被传教士视作巨大障碍的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讲究僵化礼仪,言辞晦涩,排斥上帝,其思想笼罩之下的中国了无生气,缺乏创新激情,与世界脱节。通过捐赠、订阅、图书馆收藏和报刊转载等途径,《中国丛报》大量传入美国,其孔子观也随之进入美国的社会文化意识,成为早期美国了解孔子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美国传教士在华宣教策略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孔子形象 传播媒介 在美影响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教科书孔子形象话语百年变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瑞瑞 《教育史研究》 2019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百年来中国教育史教科书中孔子形象话语多有变迁。孔子形象话语变迁具有特定的知识传承特性、强烈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教育史教科书编著者拥有的“能力”、具有的“权力”和受到的“... 百年来中国教育史教科书中孔子形象话语多有变迁。孔子形象话语变迁具有特定的知识传承特性、强烈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是教育史教科书编著者拥有的“能力”、具有的“权力”和受到的“压力”这三种力量不断博弈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教科书 话语 孔子 孔子形象
下载PDF
消解与重建的逻辑——论白川静的孔子形象书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士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4期31-36,49,共7页
白川静撰写《孔子传》,在消解与重建中完成了孔子形象的书写。他所消解的是具有虚构性的圣人形象、虚无的绝对权威、孔子与体制之间的虚假关联。他所重建的孔子形象,是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一个伟大的哲人。消解是书写的前提,重建是书写... 白川静撰写《孔子传》,在消解与重建中完成了孔子形象的书写。他所消解的是具有虚构性的圣人形象、虚无的绝对权威、孔子与体制之间的虚假关联。他所重建的孔子形象,是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一个伟大的哲人。消解是书写的前提,重建是书写的完成。白川在其孔子形象的书写中,表达自己对"现代的忧心",寄寓对社会、权威等的思考,并进行自我内心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川静 孔子形象 消解 重建
下载PDF
论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步军 杨文全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19-123,164,共5页
历史上,孔子形象不断被抽象化、符号化,呈现不同的文化形貌。从孔子以"君子"自居,再到现当代政海沉浮,直到新时期回归学术研究,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凸显"教育家"形象,孔子形象褒贬不一,却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文... 历史上,孔子形象不断被抽象化、符号化,呈现不同的文化形貌。从孔子以"君子"自居,再到现当代政海沉浮,直到新时期回归学术研究,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凸显"教育家"形象,孔子形象褒贬不一,却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文化标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孔子形象如同一张名片,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民族文化 意义标签
下载PDF
战国时期孔子形象变异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3,共3页
战国时期的孔子形象,在诸子典籍中一方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方面则是孔子的形象开始产生变形.主要从百家争鸣、诸子横议的文化背景;孔子的巨大影响及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独特地位及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 战国时期的孔子形象,在诸子典籍中一方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方面则是孔子的形象开始产生变形.主要从百家争鸣、诸子横议的文化背景;孔子的巨大影响及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独特地位及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战国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孔子形象 变异 原因
下载PDF
孔子在《墨子》中的形象及地位
13
作者 余树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讨论《墨子》中的孔子形象,不能离开墨者对孔子地位的理解。《墨子》对孔子有着认同,但更多的是批判。被认同的孔子形象体现的是孔子在当时的影响,是客观世界的孔子;受批判的孔子体现墨者对孔子的敌意,是墨家主观世界中的孔子。更深层... 讨论《墨子》中的孔子形象,不能离开墨者对孔子地位的理解。《墨子》对孔子有着认同,但更多的是批判。被认同的孔子形象体现的是孔子在当时的影响,是客观世界的孔子;受批判的孔子体现墨者对孔子的敌意,是墨家主观世界中的孔子。更深层的探讨,要落实到墨者对孔子的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孔子在《墨者》中的形象。墨者将孔子视为权威的竞争者,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不同学派对权威地位的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墨子》 竞争者
原文传递
试论《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雪琪 《科教导刊》 2015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出现过许多人物,而其中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是被提及频率最高、也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庄子》三十三篇原文中共有二十一篇提到"孔子"其人,包括少量话题"谈论到孔子&qu...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出现过许多人物,而其中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是被提及频率最高、也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庄子》三十三篇原文中共有二十一篇提到"孔子"其人,包括少量话题"谈论到孔子"和大部分"孔子与他人对话"这两种形式出现。其中内、外、杂篇中分别占有四篇、九篇和八篇。本文阐述了书中塑造孔子人物形象的方式;通过归纳的方法,分类出《庄子》中关于孔子"背道"、"求道"、"悟道"和"传道"这四种人物形象,再分别加以说明,从而得出孔子形象在《庄子》一书中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形象 现代启示
下载PDF
论《礼记》中的孔子形象
15
作者 卢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礼记》一书围绕“礼”的内容,刻画出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作为良师、儒者和智者的形象特点,也彰显了孔子人格精神中所具有的社会关注情怀、仁者爱人之心,以及诚信谦让的品格,对后世儒者形象的塑造,以及当今的人文精神建构,具有重要的... 《礼记》一书围绕“礼”的内容,刻画出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作为良师、儒者和智者的形象特点,也彰显了孔子人格精神中所具有的社会关注情怀、仁者爱人之心,以及诚信谦让的品格,对后世儒者形象的塑造,以及当今的人文精神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孔子形象 良师 儒者 智者 人格魅力
下载PDF
论《韩非子》中异化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丹丹 王玉洁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95-98,112,共4页
韩非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人孔子被异化为:表面符合儒家,实际... 韩非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人孔子被异化为:表面符合儒家,实际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一反儒者形象,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文学形象,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具有政治、文献、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异化 孔子形象
下载PDF
从战国诸子典籍看孔子形象的变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敏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7-81,共5页
两千多年来,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巨大。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文化巨人,其一生却颇多争议,其形象也在历史中不断地演变。战国作为孔子形象变化的最初阶段,再者诸子典籍对孔子的描述也十分丰... 两千多年来,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巨大。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文化巨人,其一生却颇多争议,其形象也在历史中不断地演变。战国作为孔子形象变化的最初阶段,再者诸子典籍对孔子的描述也十分丰富,因此,从战国诸子典籍这一视角可以一窥孔子形象的最初变化,对当时的学派纷争也可以有基本的认识。同时,通观战国诸子典籍,其中既有对《论语》中孔子本然形象的继承,也有针对孔子形象所进行的变异,而后者则是文章讨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诸子典籍 孔子形象
下载PDF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琴 朱倩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4-56,共3页
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 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形象 异化
下载PDF
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著作中的孔子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19
作者 张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6,共6页
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著作中不仅保存了孔子形象最初的真实写照,也保存了孔子形象最早的变异,二者都对后世的孔子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为后世孔子形象的塑造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开尊孔之先河,为后世统治者圣... 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著作中不仅保存了孔子形象最初的真实写照,也保存了孔子形象最早的变异,二者都对后世的孔子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为后世孔子形象的塑造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开尊孔之先河,为后世统治者圣化、神化孔子完成心理准备;而且还表现为为后世变异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早期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先秦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孔子形象 原质性 变异 影响
下载PDF
仁人、传统象征与圣王--“诛杀少正卯”争议中的孔子面向
20
作者 林修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2-50,共9页
从古至今,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在学界颇有争论,文章旨在通过梳理"伪造说--尊孔""实有说--反孔""实有说--尊孔"这三个不同阵营的观点,分析三种观点折射出的"仁人""传统象征&quo... 从古至今,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在学界颇有争论,文章旨在通过梳理"伪造说--尊孔""实有说--反孔""实有说--尊孔"这三个不同阵营的观点,分析三种观点折射出的"仁人""传统象征""圣王"三种孔子形象,从而反思三种孔子面向折射出的传统与现代、内圣与外王的张力,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孔子"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诛杀少正卯” 孔子形象 孔子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