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红楼梦》中折扇之描写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征帆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中国折扇起源于北宋时日本、朝鲜的传入。《红楼梦》运用折扇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以写折扇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借此塑造典型的...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中国折扇起源于北宋时日本、朝鲜的传入。《红楼梦》运用折扇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以写折扇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扇 《红楼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龙莹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文学作品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是一种十分特殊而有趣的现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近代狭邪小说的代表之作《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书中韦痴珠与刘秋痕、韩荷生与杜采秋这一沉一升、一穷一... 文学作品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是一种十分特殊而有趣的现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近代狭邪小说的代表之作《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书中韦痴珠与刘秋痕、韩荷生与杜采秋这一沉一升、一穷一达、一悲一喜、一辱一荣的两组人物在出身、性格、才能、环境等方面构成了鲜明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人物形象 互补
原文传递
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万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1-23,共3页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达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境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自己特定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菲茨杰拉德善于描写肖像、心理、场景,运用对比塑造人物。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人物形象 塑造 典型性
下载PDF
作者形象研究——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叙述结构为例
4
作者 王翠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作者形象理论属于文学修辞学的范畴。作者形象可分化为作者本人、叙述人及作品中即故事中的人物视角结构,而在作者形象与叙述者形象之间还有一类形象,即抒情人物形象。作者形象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决定和操纵着整部作品的结构和艺... 作者形象理论属于文学修辞学的范畴。作者形象可分化为作者本人、叙述人及作品中即故事中的人物视角结构,而在作者形象与叙述者形象之间还有一类形象,即抒情人物形象。作者形象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决定和操纵着整部作品的结构和艺术风格,以及读者对作品和作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叙述者形象 抒情人物形象
下载PDF
《坟场之书》对哥特元素的继承与颠覆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倩倩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8-61,共4页
西方哥特小说历史悠久,并逐渐积聚出黑色恐怖的场景、离奇诡异的情节、惊悚怪诞的人物、紧张陌生的叙述方式这四点哥特元素。哥特小说中的人物从外貌到性格常常是丑陋、惊悚、暴戾、黑暗的,而《坟场之书》中的人物形象神秘和微恐怖的色... 西方哥特小说历史悠久,并逐渐积聚出黑色恐怖的场景、离奇诡异的情节、惊悚怪诞的人物、紧张陌生的叙述方式这四点哥特元素。哥特小说中的人物从外貌到性格常常是丑陋、惊悚、暴戾、黑暗的,而《坟场之书》中的人物形象神秘和微恐怖的色彩仅仅是显现在扑朔迷离的外壳中,其内部却释放着温暖与爱的能量。《坟场之书》对哥特元素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和叙述方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场之书》 哥特元素 人物形象 叙述方式
下载PDF
论《尘埃落定》的空寂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峰 王殊懿 +1 位作者 范明娟 韩福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空寂观是《尘埃落定》研究中被人忽视而又是揭示其多重文化内涵和意义的重要视角。阿来以其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土司制度的变迁,作品中透发着对于民族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宗教文化的深层阐释,它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向我... 空寂观是《尘埃落定》研究中被人忽视而又是揭示其多重文化内涵和意义的重要视角。阿来以其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土司制度的变迁,作品中透发着对于民族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宗教文化的深层阐释,它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向我们展示了土司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生存状态背后隐含着的复杂的空寂观念。在权力、存在意义、人物形象以及民族意识空寂思想的统照下,作品中涌动着深沉的悖谬思想,展示了土司时代藏族宗教文化的内质,从中看到阿来对藏族文化的思索以及对空寂观念的独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权力 存在意义 人物形象 民族意识 空寂观
下载PDF
论民俗与民族文学的形象塑造
7
作者 傅钱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民俗是少数民族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以之体现人物的集体性特征,也可以通过人物对民俗的态度而刻画人物个性;民俗具有传承性特征,作家借此塑造的人物可能是原型人物的再现。
关键词 民俗 民族文学 人物形象 集体性格 原型人物
下载PDF
论田汉笔下的“漂泊者”系列人物形象
8
作者 丁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2,共9页
文章总结了田汉在戏剧史中的重要地位,对剧作中漂泊者形象的横向比较和分析,总结出这些形象与时代的紧密关系。笔者认为田汉笔下所创造的系列漂泊者艺术形象,是引导着人们通向时代精神的一扇大门。
关键词 田汉 人物形象 漂泊者
原文传递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读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
9
作者 何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在迟子建作品中是非常特别的一部。小说完成第一章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半年后迟子建伴着泪水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一条狗为叙述主人公,讲述了“狗眼”里的世态人生。通过已近迟暮的“我... 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在迟子建作品中是非常特别的一部。小说完成第一章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半年后迟子建伴着泪水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一条狗为叙述主人公,讲述了“狗眼”里的世态人生。通过已近迟暮的“我”的回忆,再现了特殊年代前后十余年金顶镇及周边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巨大变迁。迟子建作品一贯以温情主义著称,即使作品中有着恶的一面的人,迟子建也总会替他们找出作恶的缘由,而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中,有些人物明显不同于迟子建大部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挚爱之人的去世无疑对迟子建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对她之后系列作品的研究,起点应该是《越过云层的晴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越过云层的晴朗》 创作背景 写作视角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从“引诱的俘掠品”到“来自人民的姑娘”——析1959年傅东华重译《珍妮姑娘》中珍妮形象重塑的意识形态影响
10
作者 陆颖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163-170,共8页
1959年傅东华重译《珍妮姑娘》,以人民性超越其1935年初译本的革命性,在'兴无贬资'的人物形象重塑中,将初译中身怀贪欲、自取堕落的珍妮,塑造成来自人民、纯洁崇高却惨遭屈辱的形象。从'救国'到'建国',左翼传... 1959年傅东华重译《珍妮姑娘》,以人民性超越其1935年初译本的革命性,在'兴无贬资'的人物形象重塑中,将初译中身怀贪欲、自取堕落的珍妮,塑造成来自人民、纯洁崇高却惨遭屈辱的形象。从'救国'到'建国',左翼传统虽一脉相承,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成为主导意识形态后,通过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挟强势,改变译者意识形态取向,操纵重译,激发原作意识形态潜势,将珍妮作为'绝对主体'的例证提供给重新设定的读者,在其插入重译叙事者视角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传唤其为主体,实现国族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姑娘》 重译 傅东华 人物形象 意识形态 人民性 阿尔都塞
原文传递
《封锁》:两重空间中的人物镜像
11
作者 缑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封锁》描写了在封锁时期的电车上,吕宗桢和吴翠远的主体意识瞬间觉醒时发生的美妙爱情故事。在封锁的瞬间和封闭的车厢空间中,他们由"好人"变成了"真人",释放了被压抑和被束缚的生命活力,但在永恒开放的时空中,... 《封锁》描写了在封锁时期的电车上,吕宗桢和吴翠远的主体意识瞬间觉醒时发生的美妙爱情故事。在封锁的瞬间和封闭的车厢空间中,他们由"好人"变成了"真人",释放了被压抑和被束缚的生命活力,但在永恒开放的时空中,这短暂的瞬间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最终在封锁结束之后破灭。《封锁》展示了现代人在文明社会中个体的异化和精神困顿,探寻了小人物生存的无奈和境遇,揭示了人性深处幽暗的本质,试图寻找现代人在多重"围城"中突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锁》 两重空间 人物镜像 好人与真人
下载PDF
《古炉》人物论
12
作者 李星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7-52,57,共7页
本文将贾平凹《古炉》中的人物分为三组:具有神性的人、恶魔式的人以及为各种欲望所控制的人。作者从这三组人物人手对《古炉》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了《古炉》重精神、重情感、重气韵、抽象而丰富的人物意象,诠释了《古炉... 本文将贾平凹《古炉》中的人物分为三组:具有神性的人、恶魔式的人以及为各种欲望所控制的人。作者从这三组人物人手对《古炉》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了《古炉》重精神、重情感、重气韵、抽象而丰富的人物意象,诠释了《古炉》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人物形象 天使 魔鬼
下载PDF
基于意象观的汉字艺术视觉表现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广武 《设计》 2015年第7期146-147,共2页
本文指出意象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汉字是意象审美观最典型的物化形态。通过对意象汉字视觉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汉字视觉艺术是中华民族意象文化的沉淀和精髓,是一种独具视觉识别特征的民族符号,以汉字为元素进行的现代视觉设计,能够体... 本文指出意象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汉字是意象审美观最典型的物化形态。通过对意象汉字视觉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汉字视觉艺术是中华民族意象文化的沉淀和精髓,是一种独具视觉识别特征的民族符号,以汉字为元素进行的现代视觉设计,能够体现出汉字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汉字 书法 视觉设计
下载PDF
地质雷达方法在水坝渗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4
作者 薛建 王者江 +4 位作者 曾昭发 田钢 董彦明 李连杰 宋克民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95,共4页
水坝渗漏的成因较为复杂 ,通过物探方法检测可为分析研究坝体渗漏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供依据。渗漏部位因介质含水量的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为地质雷达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渗漏现象使雷达波幅频特性发生变化 ,对雷达图... 水坝渗漏的成因较为复杂 ,通过物探方法检测可为分析研究坝体渗漏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供依据。渗漏部位因介质含水量的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为地质雷达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渗漏现象使雷达波幅频特性发生变化 ,对雷达图像的分析可以确定渗漏的部位和埋深。实践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坝渗漏检测 地质雷达 介质含水量 电性异常 雷达图像 埋深
下载PDF
不锈钢焊缝缺陷的超声相控阵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振华 谢长鸿 +1 位作者 郭文光 卢超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对预制了夹杂和气孔缺陷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进行检测,分析了缺陷的相控阵图像与A扫描信号特征。试验采用的是超声相控阵扇型扫查方式,同时用深度定标方法对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对缺陷的位置及尺寸进行测量并获得... 采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对预制了夹杂和气孔缺陷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进行检测,分析了缺陷的相控阵图像与A扫描信号特征。试验采用的是超声相控阵扇型扫查方式,同时用深度定标方法对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对缺陷的位置及尺寸进行测量并获得了能够判断缺陷类型的图像特征和A信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相控阵方法不但适用于不锈钢焊缝的检测,且具备更大的检测范围及更丰富的检测信息;通过检测图像特征及相关的A信号特征能够对这2类缺陷的位置及类型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 不锈钢焊缝 缺陷 图像特征
下载PDF
近10年国内《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蕾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学界有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以苔丝为主要对象,其中男性形象备受冷落。通过梳理国内近10年(2005—2016)有关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有了新的变化,在倡导注重文本细读的同时... 学界有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以苔丝为主要对象,其中男性形象备受冷落。通过梳理国内近10年(2005—2016)有关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学界对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有了新的变化,在倡导注重文本细读的同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广泛运用,苔丝的"新女性"形象受到质疑,亚雷不再被简单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恶魔,克莱性格得到了多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对照艺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小厉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4-77,共4页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对照原则 人物形象 主题
下载PDF
试析姚雪垠战时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创作——以《差半车麦秸》和《牛全德与红萝卜》为例
18
作者 雷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姚雪垠在抗战时期为宣传抗战思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困境之后创作出《差半车麦秸》与《牛全德与红萝卜》两部具有思想启迪意义的作品。他将文艺大众化的思想用朴素平凡的大众形象、用具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和人物精... 姚雪垠在抗战时期为宣传抗战思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困境之后创作出《差半车麦秸》与《牛全德与红萝卜》两部具有思想启迪意义的作品。他将文艺大众化的思想用朴素平凡的大众形象、用具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和人物精神变化充分地体现出来,塑造出多个思想升华转变的人物,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积极参与革命抗战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文艺大众化 人物形象 地方方言
下载PDF
河南乡土叙事中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品格
19
作者 张东旭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在"乡土"叙事时出现了新质素:小说中不仅出现了能代表中原老一代农民形象的"老庄稼筋"形象,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的"乡村能人",这些人身上的"韧性"品... "新时期"以来的河南小说在"乡土"叙事时出现了新质素:小说中不仅出现了能代表中原老一代农民形象的"老庄稼筋"形象,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的"乡村能人",这些人身上的"韧性"品质是中原农民性格组成的核心成分,又是他们成就事业、完善人生最突出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人物形象 精神品格
下载PDF
石漠化土地分级指征及其遥感影像特征分析——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金华 李森 +2 位作者 李辉霞 罗红波 王明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5-770,共6页
建立准确的石漠化土地分级指征及其卫星遥感影像特征是提高石漠化土地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和关键。以生态基准面概念为理论依据,在综合性、主导性、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选取基岩、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指标,建立了粤北山区石漠化土地分... 建立准确的石漠化土地分级指征及其卫星遥感影像特征是提高石漠化土地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和关键。以生态基准面概念为理论依据,在综合性、主导性、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选取基岩、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指标,建立了粤北山区石漠化土地分级指征,并提出了各级石漠化土地的解译标志。结果表明:选取的分级指征及解译标志能够有效地揭示粤北石漠化土地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地分级 景观指征 遥感影像特征 粤北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