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纽约时报》对中国青年报道的议程和框架分析——以2018年的报道为例
1
作者 张杰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以2018年《纽约时报》对中国青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涉及该主题新闻报道的数量、体裁、话题、信息源以及话语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归纳。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设置负面主题... 本文以2018年《纽约时报》对中国青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涉及该主题新闻报道的数量、体裁、话题、信息源以及话语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归纳。研究发现,《纽约时报》设置负面主题议程,搭建片面框架,呈现中国青年的消极形象,误导国际舆论。而其静态的消极框架是实现媒体动态议题向公共议题转化的重要条件,二者合力更加突出了议题的显著性和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中国青年形象 框架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一点就到家》中的中国青年形象塑造及英文字幕话语分析
2
作者 熊欣 刘向涛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2-117,122,共7页
电影《一点就到家》是一部青春喜剧片,深受各年龄阶层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上映第一周就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一点就到家》从视觉与听觉等多模态视角为国外观众呈现了当今中国青年的真实精神面貌。文章通过剖析影片英文字幕的多... 电影《一点就到家》是一部青春喜剧片,深受各年龄阶层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上映第一周就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一点就到家》从视觉与听觉等多模态视角为国外观众呈现了当今中国青年的真实精神面貌。文章通过剖析影片英文字幕的多模态话语再现方式,探讨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中如何更加生动灵活地塑造中国青年的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中国青年形象 《一点就到家》 字幕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