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Rheum)是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医药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蒽酮类、芪类、糖类、鞣质类、黄酮类和苯丁酮苷类等可能是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大黄(Rheum)是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医药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蒽酮类、芪类、糖类、鞣质类、黄酮类和苯丁酮苷类等可能是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大黄中主要化合物及其降血脂作用的机制,主要从实验模型、剂量、作用和机制以及基本结构等对各种活性成分进行系统阐述。大黄中的主要降血脂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分为蒽醌类、芪类、多糖和其他类等4类,这些成分集中在抑制外源性脂类吸收、抑制内源性脂类合成、调控脂质的转运和代谢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上发挥降血脂作用,主要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7α-hydroxylase,CYP7A1)、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protein A1,ABCA1)、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recombinant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iemann-pick type C1 Like 1,NPC1L1)等重要的降血脂作用靶点。本综述将为大黄的降血脂生物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借鉴与方法,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降血脂功能性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已被研究证实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质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对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亦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改...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已被研究证实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质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对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亦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对肠道中脂质的吸收和肝脏内脂质代谢过程,其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以及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这三类核转录因子在这一调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脂质代谢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展望。展开更多
文摘大黄(Rheum)是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医药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蒽酮类、芪类、糖类、鞣质类、黄酮类和苯丁酮苷类等可能是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大黄中主要化合物及其降血脂作用的机制,主要从实验模型、剂量、作用和机制以及基本结构等对各种活性成分进行系统阐述。大黄中的主要降血脂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分为蒽醌类、芪类、多糖和其他类等4类,这些成分集中在抑制外源性脂类吸收、抑制内源性脂类合成、调控脂质的转运和代谢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上发挥降血脂作用,主要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7α-hydroxylase,CYP7A1)、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protein A1,ABCA1)、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recombinant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iemann-pick type C1 Like 1,NPC1L1)等重要的降血脂作用靶点。本综述将为大黄的降血脂生物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借鉴与方法,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降血脂功能性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文摘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已被研究证实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质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对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亦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对肠道中脂质的吸收和肝脏内脂质代谢过程,其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以及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这三类核转录因子在这一调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脂质代谢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