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华少萍 张宏玉 +3 位作者 周红 郑思华 陈蔚 谢春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17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Apgar... 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17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Apgar评分及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母儿结局。结果:足月儿127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两组脐血血红蛋白浓度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及出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两组母儿结局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新生儿贫血和需要光疗者所占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比早断脐(生后10 s)有更少的产后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未显示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以防止过早断脐可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断脐 早断脐 新生儿贫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茵栀黄口服液联用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邓超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目的:评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茵栀黄口服液联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 目的:评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茵栀黄口服液联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苯巴比妥、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均给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蓝光治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治疗3 d和5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采用蓝光治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与茵栀黄口服液联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胆红素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茵栀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早期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雷 周兴杰 +1 位作者 孙爱侠 武伶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评价早期预防性光疗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2004~2005年出生后24h内入院的39例早产儿(干预组),无论有无黄疸都进行预防性光疗,测定血清胆红素并观察其峰值,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出生后24h内入院的41例未进行早期预... 目的:评价早期预防性光疗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2004~2005年出生后24h内入院的39例早产儿(干预组),无论有无黄疸都进行预防性光疗,测定血清胆红素并观察其峰值,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出生后24h内入院的41例未进行早期预防性光疗的早产儿(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血清胆红素峰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和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148.1±50.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62.5)μmol/L(P<0.001)。结论:对生后24h内的早产儿早期进行预防性光疗可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早产 光疗法 早期预防
下载PDF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园园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湘雅萍矿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湘雅萍矿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观察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住院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水平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改善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水平,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影响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樊晓艳 朱兰兰 杨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9期1678-1679,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33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换血指征的新生儿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数值。结果换血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换血前比较,...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33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换血指征的新生儿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数值。结果换血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能迅速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换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
下载PDF
吸收IgG抗-AB抗体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预测ABO-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价值
6
作者 程晨 张怡 +2 位作者 陈怡静 骆群 卓海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3-1908,共6页
目的:分析吸收IgG抗-AB抗体后O型孕妇血浆中IgG抗-A/抗-B抗体效价对ABO-胎儿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发生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北京市血液中心母亲血型为O型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样本235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母亲血... 目的:分析吸收IgG抗-AB抗体后O型孕妇血浆中IgG抗-A/抗-B抗体效价对ABO-胎儿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发生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北京市血液中心母亲血型为O型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样本235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母亲血浆IgG抗-AB抗体吸收前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并统计ABO-HDFN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IgG抗-AB抗体吸收前后IgG抗-A/B抗体效价变化及不同效价下ABO-HDFN的发生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吸收IgG抗-AB抗体后O型孕妇血浆中IgG抗-A/抗-B抗体效价水平对ABO-HDFN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选取的235例母亲血型为O型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样本中,新生儿血型为A型的有127例,其中38例确诊为ABO-HDFN;血型为B型的有108例,其中31例确诊为ABO-HDFN。235例样本吸收IgG抗-AB抗体前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差异显著(P<0.05)。在69例ABO-HDFN确诊病例中,无论是否吸收IgG抗-AB抗体,ABO-HDFN的发生率都会随着IgG抗-A/抗-B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但未吸收IgG抗-AB前,抗-A/抗-B抗体效价均≥1∶512,而吸收后抗-A/抗-B抗体效价则出现明显降低,整体下降了3个滴度,均≤1∶512。ROC曲线分析显示,吸收IgG抗-AB抗体前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均可作为诊断ABO-HDFN的效能指标;但吸收IgG抗-AB抗体前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诊断ABO-HDFN的效能存在一定差异(P<0.05),吸收后的AUC值均大于吸收前,表明吸收IgG抗-AB抗体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诊断ABO-HD-FN的效能优于吸收前(P<0.05)。结论:O型产妇血浆吸收IgG抗-AB抗体后测得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越高,ABO-HDFN发生率越高;且吸收IgG抗-AB抗体后IgG抗-A/抗-B抗体效价诊断ABO-HDFN效能高于吸收前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IgG抗-AB抗体 IgG抗-A/抗-B抗体效价
下载PDF
循经抚触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云凤 赵兰英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 探讨循经抚触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宿迁市妇幼医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 目的 探讨循经抚触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宿迁市妇幼医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经抚触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和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循经抚触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抚触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指标联合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王刚 李维春 张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2328-2331,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指标联合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2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设为研究组,根据黄疸分度将研究组分为轻...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指标联合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2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设为研究组,根据黄疸分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126)、中度组(n=95)及重度组(n=31),并纳入同期年龄、性别配对的70名体检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测定肠道微生态指标,采用重氮盐法检测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各组的肠道微生态指标、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肠道微生态指标、白蛋白、间接胆红素等指标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的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均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双歧杆菌属、乳酸菌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白蛋白显著低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白蛋白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肠道微生态指标联合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比值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肠道微生态指标 血清胆红素总量 白蛋白
下载PDF
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盛利 杨结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进行干预。方法:应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和血清同时对165例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检测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和血清胆红素测定值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进行干预。方法:应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和血清同时对165例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检测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和血清胆红素测定值有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78,P<0.000)。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经皮测试与血清胆红素测定相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创、易接受、利于重复进行及动态监测,可及时预测黄疸的发生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经皮胆红素测定 干预
下载PDF
NBNA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国栋 陈永予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9期100-100,107,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非缺氧性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影响。方法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7月收治的88例足月5-7天龄非缺氧性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用NBNA测定来评价治疗前与对照组及其治疗后的差异。结... 目的为了探讨非缺氧性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影响。方法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7月收治的88例足月5-7天龄非缺氧性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用NBNA测定来评价治疗前与对照组及其治疗后的差异。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对NBNA有影响,尤其在主动肌张力和行为能力。结论NBNA评价是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好的早期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
原文传递
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敬敬 陈小云 《医疗装备》 2021年第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2例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2例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光疗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2),其中日龄5~10 d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最为显著;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5~10 d时,光疗干预可更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于疾病好转,而性别差异对光疗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总胆红素
下载PDF
不同光疗方式对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7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2008年,我科收治的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2例,随机分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间歇光疗组照6h中间休6h,2次/d,共48例;持续... 目的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2008年,我科收治的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2例,随机分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间歇光疗组照6h中间休6h,2次/d,共48例;持续光疗组54例,持续光疗组24h光疗。每天测定微量胆红素值,直至降至205.6μmol/L以下,其结果两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及降至〈205.6μmol/L,所需天数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间歇光疗可以代替持续光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方式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厚江 马兰 王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83-584,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探讨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联合能量合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苯巴比妥、光...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探讨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联合能量合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苯巴比妥、光照治疗,治疗组加用妈咪爱及能量合剂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18±1.41)天,短于对照组(5.76±3.78)天(P<0.05);治疗组住院(8.50±1.52)天,短于对照组(10.35±2.73)天(P<0.01)。结论:妈咪爱联合能量合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加快黄疸消退,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妈咪爱 能量合剂
下载PDF
某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药事干预
14
作者 陈艳华 叶建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某院药剂科通过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地使用进行药事干预,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某院新生儿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患者抗菌... 目的某院药剂科通过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地使用进行药事干预,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某院新生儿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6.9%、76.4%,干预前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3.6%、56.8%,干预前后新生儿溶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100%、52.1%。结论通过药剂科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药事干预,新生儿科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地使用趋向合理,这种干预方法能很好地引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抗菌药物使用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水平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杨惠琴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171-172,200,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的测定水平。方法对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接受光疗的新生儿,在每次光疗前、光疗结束时、光疗结束后12 h测定其常规部位(前额正中)和遮盖部位(前额眉心)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并比较两... 目的比较研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的测定水平。方法对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接受光疗的新生儿,在每次光疗前、光疗结束时、光疗结束后12 h测定其常规部位(前额正中)和遮盖部位(前额眉心)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并比较两部位不同时间点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光疗前和光疗后12 h常规部位和遮盖部位经皮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光疗结束时遮盖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常规部位(P<0.05)。结论采用经皮胆红素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光疗效果时,应同时检测暴露部位和遮盖部位的胆红素值加以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 经皮胆红素测定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G-6-PD缺陷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6
作者 施国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12期74-74,73,共2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因G-6-PD缺陷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降幅及...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因G-6-PD缺陷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降幅及光疗时间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G-6-PD缺陷性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G-6-PD缺陷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多维乳酸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贻骥 吴仕孝 +2 位作者 邓彦 梁颖文 余道澄 《儿科药学》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HB)血清胆红素的机理和疗效.方法46例UCHB患儿被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多维乳酸菌散(妈咪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氮偶合比色法测血清胆红素.结果 治疗72小时,观察组...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HB)血清胆红素的机理和疗效.方法46例UCHB患儿被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多维乳酸菌散(妈咪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氮偶合比色法测血清胆红素.结果 治疗72小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日均胆红素下降均值分别是44.06±7.22μmol/L和36.35±7.19μml/L(p<0.001).结论 妈咪爱对降低新生儿UCHB有效,符合当前干预新生儿UCHB主张采用较换血更安全的疗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多维乳酸菌散
下载PDF
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晓云 仇午娴 童晓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A组行常规干预;B组给予抚触干预;C组给予经络穴位按摩干预;D组...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A组行常规干预;B组给予抚触干预;C组给予经络穴位按摩干预;D组行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比较四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重症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D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A、B、C组(P<0.05);D组重症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A、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短于A、B、C组(P<0.05);D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A、B、C组(P<0.05)。结论经络穴位按摩结合抚触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促进胎便转黄和黄疸消退,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经络穴位按摩 抚触干预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9
作者 孟浦 赵萍 +1 位作者 周东风 夏传雄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Objective: To find a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correcting hyperbilirubinemia timely and effectively to prevent bilirubin induced cerebral damage in the newborn. Methods: The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 Objective: To find a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correcting hyperbilirubinemia timely and effectively to prevent bilirubin induced cerebral damage in the newborn. Methods: The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utyribacterial preparation (BBP) and Simo Decoction (SMD, 四磨饮) taken orally, and the effec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ly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B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Results: The mean daily decreasing rate of bilirubin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51.11±25.03 μmol/L,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s A (39.36±22.44 μmol/L) and B (43.24±24.18 μmol/L), respectively ( P <0.01 and P <0.05). The bilirubin decreasing value 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speed of bilirubin decreasing (to 102.6 μmol/L)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 P <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and SMD could rapidly reduce the blood bilirubin level in the newborn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nd shorten the therapeutic course markedl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lone or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BBP o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Butyribacterium Simo Decoction
原文传递
高胆红素血症313例患儿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烨 江晓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5期590-593,共4页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及溶血三项试验,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患儿性别、标本采集时间及母亲孕产史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1...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及溶血三项试验,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患儿性别、标本采集时间及母亲孕产史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有161例为ABO-HDN(99.38%),1例为Rh-HDN(0.62%)。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的有64例,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6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5例,只有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29例。2母亲为O型,A型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患儿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DN阳性率与送检时间密切相关,日龄越大检出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2A型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患儿。3疑为HDN的患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提高HDN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