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肾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对策(附66例报道)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军华 李玉莉 +3 位作者 闵志廉 朱有华 齐隽 王立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6例HAR患者。将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行形态学及荧光抗体染色观察 ;并对HAR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再次手术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HAR早期 ,肾间质...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6例HAR患者。将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行形态学及荧光抗体染色观察 ;并对HAR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再次手术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HAR早期 ,肾间质小血管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红细胞淤滞为主要改变 ,可发现淤滞的红细胞呈串珠状贴附在血管壁上 ;本组 6 6例HAR患者中 ,2 1例于手术中立即切除移植肾 ,44例分别于术后第 1~ 2 0d切肾 ,仅 1例经对症处理后 ,移植肾逐渐萎缩未予摘除。15例HAR患者经严格配型、血浆置换及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ATG)治疗 ,在短期内行再次移植 ,10例获得成功。11例HAR患者 ,6个月~ 2年后再行 2次移植 ,仅 4例获得成功。结论 红细胞可能参加超急性排斥反应 ;HLAⅠ、Ⅱ类抗体高敏状态 ,是导致肾移植后HAR发生的因素 ,因此强调对高敏人群做PRA配型或随机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人α-半乳糖苷酶、α-1,2-岩藻糖转移酶cDNA序列转染克服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延军 任会明 +5 位作者 高新 季守平 杨军 刘泽鹏 李素波 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抗原 .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降低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将人α 半乳糖... 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抗原 .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降低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将人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单独或连接在一起导入猪血管内皮细胞PEDSV .15中 ,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及异种天然抗体对细胞杀伤作用 .结果表明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可以将猪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清除 74 13%,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也可以清除 4 7 75 %的细胞表面异种抗原 ,但二者都不能达到完全清除的目的 .当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双基因在内皮细胞内共表达时 ,则可以基本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抗原的减少也可以相应地减弱内皮细胞对异种天然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 ,尤其是双基因共表达时细胞基本不被杀伤 .结果表明 ,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克服HAR的发生 ,为下一步进行动物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α-1 2-岩藻糖转移酶 cDNA序列转染 异种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抑制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军 杨康 +2 位作者 白云 吴蔚 熊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comp lem ent inh ib iting component,C IC)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按是否给予C IC灌胃处理,将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供心存活时间,在术后早期及供... 目的初步探讨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comp lem ent inh ib iting component,C IC)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按是否给予C IC灌胃处理,将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供心存活时间,在术后早期及供心失活时取两组心脏组织行光镜、电镜病理检查,并在术后固定时间分别抽鼠血行血清学检查,用微量法测定CH50、APH50,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3。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51.00±3.46)m in,与对照组(30.30±3.46)m in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豚鼠至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后,补体的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均被激活。C IC能明显抑制补体活性,延缓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心脏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补体 补体抑制剂 草麻黄
下载PDF
HLA体液致敏对肾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萧露露 张升 +4 位作者 叶欣 肖巧珍 高伟 郑克立 张仕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通过对688例等待肾移植受者的 HLA 体液致敏状态与移植效果的观察,以探讨移植受者高度致敏状态与肾移植效果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等候移植受者中有26.31%群体反应性同种抗体(PRA)阳性,PRA 阳性受者中仅53.7%的患者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 通过对688例等待肾移植受者的 HLA 体液致敏状态与移植效果的观察,以探讨移植受者高度致敏状态与肾移植效果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等候移植受者中有26.31%群体反应性同种抗体(PRA)阳性,PRA 阳性受者中仅53.7%的患者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CDC)阴性;PRA≥30%的受者即使接受 CDC 阴性的供体,仍然100%发生超急排斥,90%丧失移植物。说明PRA 峰值表达受者的致敏水平,直接影响移植肾存活。因此,将 PRA 分析列入配型常规,使移植医师术前就能了解移植受者的致敏状态,对预测和预防严重排斥反应以及改善肾移植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抗体 超急排斥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甙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道虎 汪建平 王磊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了解胰腺移植术后应用雷公藤多甙对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的影响。方法 供体为雄性Wister大鼠 ,受体为雄性SD大鼠。受体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 5 0mg/kg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移植采用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 ,胰岛素回流采用门腔... 目的 了解胰腺移植术后应用雷公藤多甙对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的影响。方法 供体为雄性Wister大鼠 ,受体为雄性SD大鼠。受体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 5 0mg/kg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移植采用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 ,胰岛素回流采用门腔静脉吻合的体循环回流 ,外分泌胰液采用供受体十二指肠间侧侧吻合的肠引流法。血管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胰腺移植术后开始每隔2d测 1次血糖及尿糖 ,术后第 4d测血清胰岛素 ;非空腹血糖连续 2d低于 11.2mmol/L ,尿糖反应阴性的作为移植物功能存活的标准 ;非空腹血糖连续 2d超过 11.2mmol/L ,尿糖反应阳性作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指标。结果 移植胰腺功能存活天数如下 :对照组 (10 .4± 2 .9)d ;雷公藤多甙处理组(2 2 .0± 1.5 )d。结论 胰腺移植术后给予雷公藤多甙灌服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移植 雷公藤多甙 移植物排斥
原文传递
人α-半乳糖苷酶转导克服异种移植HAR的小鼠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延军 程萱 +3 位作者 任会明 高新 杨晓 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2-337,共6页
α 半乳糖苷酶可以特异地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Galα1,3Galantigen) ,此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异种抗原 .将构建好的α半乳糖苷酶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受精... α 半乳糖苷酶可以特异地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Galα1,3Galantigen) ,此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异种抗原 .将构建好的α半乳糖苷酶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受精卵 ,培育出了转基因小鼠 .结果表明 ,转基因小鼠的心、肝、肾、脾、肺组织中均有人α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 ,其表达可以有效减少小鼠器官表面Galα1,3Gal抗原的表达水平 ,可以降低转基因小鼠脾细胞对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人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可用于研制不表达Galα1,3Gal抗原的转基因动物 ,从而可以降低异种器官移植HAR的反应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α-半乳糖苷酶 转导 异器官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3-半乳糖抗原
下载PDF
Transgenic mice designed to express human α-1,2-fucosyltransferase in combination of human DAF and CD59 to avoid xenograft rejec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LIU BingQian1, CHENG ChuanYu1, WU YuDong1, WEI JinXing1, LI GuangSan2 & MA TengXiang3 1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2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Tianjin Institute of Urology,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21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3期199-204,共6页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α-1,2-fucosyltransferase (HT) or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has been proved as an strategy to overcome hypercute rejection in discordant xenogeneic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this study, we...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α-1,2-fucosyltransferase (HT) or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has been proved as an strategy to overcome hypercute rejection in discordant xenogeneic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from poly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the human HT, a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DAF and CD59), can provide more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xenograft rejection. Transgenic mice were produced by co-injection of gene constructs for human HT, DAF and/or CD59. Flow Cytometry (FCM) was used to screen the positive transgenic mice. PBMCs from transgenic mice were incubated with 15% human serum to evaluate natural antibody binding,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Three transgenes were strongly expressed in PBMCs of transgenic mice, and HT expression signifi- cantly reduced expression of the major xenoepitope galactose-α-1,3-galactose (α-Gal). Functional studies with PBMCs showed that co-expression of HT and DAF or CD59 markedly increased their re- sistance to human serum-mediated cytolysis when compared with single transgenic PBMCs. Moreover,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triple transgenes in PBMCs led to the greatest protection against human serum-mediated cytolysis, avoided hyperacute rejection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 cules. Strong co-expression of triple transgenes was completely protected from xenograft hyperacute rejection and partially inhibited acute vascular rejection. The studies suggest that engineering mice to express triple molecules represents an critical step toward prolonging xenograft survival and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xeno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2-fucosyltransferase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galactose-α-1 3-galactose hyperacute rejection acute vascular rejection
原文传递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23例报告
8
作者 史晓峰 窦古枫 +5 位作者 杜青 郭丽平 王振 赵杰 冯钢 莫春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1-837,共7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和2例血糖异常。结论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施ABOi亲体肾移植。但大剂量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在高致敏受者中联合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均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 活体供者 血型抗体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超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蒋邦好 李朝龙 孔令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大鼠 超急性排斥反应 小肠移植 异种移植
下载PDF
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鹏 蔡端 +1 位作者 张群华 芮晓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建立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血管套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2 3例豚鼠至大鼠肝移植。观察存活时间、谷丙转氨酶 (ALT)和移植肝病理变化、荧光染色。结果 :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平均为 135 .10± 46 .12分钟 ... 目的 :建立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血管套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2 3例豚鼠至大鼠肝移植。观察存活时间、谷丙转氨酶 (ALT)和移植肝病理变化、荧光染色。结果 :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平均为 135 .10± 46 .12分钟 ,肝细胞发生弥漫性水样变性 ,IgG和IgM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肝血窦。结论 :豚鼠至大鼠异种移植模型存活时间有限 ,移植肝发生了超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异种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实验替代试验
下载PDF
Updates on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in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11
作者 Guo-Sheng Wu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6年第3期564-572,共9页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 has increasingl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llograft loss after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ITx). Compell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an mediate and pr...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 has increasingl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llograft loss after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ITx). Compell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an mediate and promote acute and chronic rejection after ITx. However,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BMR after ITx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yet and the mechanisms of antibodymediated graft injury are not well-known.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prevent and treat ABMR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long-term outcomes of intestine recipients. Clearly, ABMR after ITx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hyperacute rejection Chronic rejection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C4D deposition Outcomes
下载PDF
异种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知水 夏穗生 +4 位作者 汪晓阳 朱建国 张红 陈丽君 马绪娴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采用猪-犬肾移植建立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以研究此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分别在移植前、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发生时和排斥肾切除后10~15分钟检测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异种肾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时,血小板聚集显著增高,移植... 采用猪-犬肾移植建立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以研究此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分别在移植前、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发生时和排斥肾切除后10~15分钟检测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异种肾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时,血小板聚集显著增高,移植肾切除后血中的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血小板聚集也恢复原有水平。提示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参与了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而血小板聚集可能是诊断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免疫学 急性排斥 血液流变学 异体移植
原文传递
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动脉化模型与静脉化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鹏 蔡端 +1 位作者 张群华 芮晓晖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22-424,共3页
目的建立豚鼠至大鼠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对动脉化模型和静脉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共进行异种肝移植40次,其中20对为动脉化组,20对为静脉化组。比较两组存活时间、受体血中肝脏酶的变化,移植肝组织学改变和荧光抗体染色。结果... 目的建立豚鼠至大鼠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对动脉化模型和静脉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共进行异种肝移植40次,其中20对为动脉化组,20对为静脉化组。比较两组存活时间、受体血中肝脏酶的变化,移植肝组织学改变和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动脉化组存活时间为(92.95±28.52)min,静脉化组为(135.10±46.12)min。两组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基本相似,肝细胞水样变形、血管和血窦淤血;荧光染色见 IgM 和 IgG 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肝血窦。结论在没有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之前,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静脉化模型比动脉化模型更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非协调性异种移植 动脉化 静脉化
原文传递
中华眼镜蛇毒抑制豚鼠至大鼠异种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泽雄 苏泽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对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观察质量分数为0 1%中华眼镜蛇毒 ( 0 4mg/kg)腹腔注射对豚鼠到大鼠异种移植肾存活时间、病理及血清补体C3的影响。结果 :中华眼镜蛇毒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降低受体...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对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观察质量分数为0 1%中华眼镜蛇毒 ( 0 4mg/kg)腹腔注射对豚鼠到大鼠异种移植肾存活时间、病理及血清补体C3的影响。结果 :中华眼镜蛇毒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降低受体血清C3水平 ,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结论 :补体抑制剂中华眼镜蛇毒能有效抑制豚鼠到大鼠的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中华眼镜蛇毒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超急免疫排斥反应抑制相关寡糖二聚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忆蘋 苏斌 +3 位作者 李庆 李辉 蔡孟深 李中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0-366,共7页
首次报道了 3,6 二氧代辛基 1,8 二 O { 4 O [(3 O α D 吡喃半乳糖基 ) β D 吡喃半乳糖基 ] 2 脱氧 2 乙酰氨基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 (1)的合成 .运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成功地实现了选择性、高收率地合成三... 首次报道了 3,6 二氧代辛基 1,8 二 O { 4 O [(3 O α D 吡喃半乳糖基 ) β D 吡喃半乳糖基 ] 2 脱氧 2 乙酰氨基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 (1)的合成 .运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成功地实现了选择性、高收率地合成三糖PEG二聚物或其单苷化合物 ,并对成苷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免疫排斥反应 二聚物 合成 三氯乙酰亚胺酯法 寡糖 免疫吸附物质 抑制药物 器官移植 异种移植
下载PDF
人补体调节蛋白DAF、MCP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共表达及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莉 赵舟宙 +2 位作者 刘辉 蒋达和 李文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利用双启动子构建含人补体调节蛋白DAF和MCP cDNA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载体pcDNA3-DAFMCP-DP,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NIH3T3细胞,用G418筛选获得NIH3T3 pcDNA3-DAFMCP-DP转化细胞。PCR实验结果显示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DAF和MCP整合在转化的异... 利用双启动子构建含人补体调节蛋白DAF和MCP cDNA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载体pcDNA3-DAFMCP-DP,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NIH3T3细胞,用G418筛选获得NIH3T3 pcDNA3-DAFMCP-DP转化细胞。PCR实验结果显示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DAF和MCP整合在转化的异源细胞的染色体上。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实验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人补体调节蛋白分子DAF和MCP在细胞系中皆获得同步表达。检测连续传代30次的NIH3T3 pcDNA3-DAFMCP-DP结果表明人DAF和MCP基因仍稳定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并未随着传代而丢失,为稳定的转双基因细胞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表明,pcDNA3-DAFMCP-DP转染细胞系由于DAF和MCP的共表达获得较DAF或MCP单一表达时更强的保护能力,能更好地抑制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的发生,保护宿主细胞免受人补体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DAF和MCP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实现了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高效转移和高水平共表达,为获得表达多种人补体调节蛋白的理想供体提供了有效策略。而且共表达的DAF和MCP具有协同效应,能更有效地阻止补体激活造成的细胞损伤,在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补体调节蛋白 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共表达 协同作用 超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尿毒症受者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建林 张更 +6 位作者 窦科峰 秦卫军 于磊 杨晓剑 陶开山 岳树强 马帅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研究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尿毒症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对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Ⅰ类31%,Ⅱ类63%)的高致敏二次肾移植受者实施来源于同一供者的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进行治疗... 目的 研究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尿毒症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对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Ⅰ类31%,Ⅱ类63%)的高致敏二次肾移植受者实施来源于同一供者的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进行治疗.在肾移植术前,将源于同一供者的部分肝脏植入受者脾窝.观测移植后是否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监测移植肾功能并检测术前、移植肝恢复灌注后、术后各个时间点受者体内抗体水平.结果 手术历时505 min,出血700 ml.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肝血流开放后3h所有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转为阴性.术后第6天血肌酐降至141 μmol/L,同时群体反应性抗体升至80%,术后第7天发生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经过连续血浆置换、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得以逆转.随访12个月,血肌酐为131 μmol/L.结论 利用来自同一供者肝脏的保护作用,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可以有效解决尿毒症患者在高致敏状态下不能进行肾移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敏 肾移植 联合移植 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多靶点联合用药抑制小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戚峰 朱理玮 +2 位作者 何向辉 邱宇杰 王鹏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应用控制小鼠对大鼠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Heron颈部套袖法建立小鼠对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分为4组:1组,仅行异种移植不给药;2组,联合应用补体抑制剂中华眼镜蛇蛇...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应用控制小鼠对大鼠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Heron颈部套袖法建立小鼠对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分为4组:1组,仅行异种移植不给药;2组,联合应用补体抑制剂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CCV)、环磷酰胺(CTX)、FK506;3组,将2组中CCV剂量加倍,其它药物用量不变;4组,在2组用药组合基础上再加用前列腺素E1(PGE1)。观察移植供心存活时间,并检测受体大鼠血清补体总活性(CH50)改变、移植供心病理改变。结果:异种移植术后各组小鼠供心平均存活时间:1组为(2.25±0.52)d,2组为(4.25±1.25)d,3组为(3.75±0.65)d,4组为(6.92±2.46)d。2、3、4组补体活性明显降低。移植供心HE病理显示1组为典型超急性排斥反应改变,4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在小鼠对大鼠的协调性异种移植中,CCV+CTX+FK506+PGE1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异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异种 心脏 超急性排斥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异种器官移植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冰清 麦刚 +3 位作者 陈拥华 向光明 龚军 郑振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总结异种器官移植的新进展。方法分析近年来异种器官移植进展的文献报道。结果随着免疫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免疫排斥反应的诸多问题仍在探寻之中。结论异种移植为解决器官衰竭患者... 目的总结异种器官移植的新进展。方法分析近年来异种器官移植进展的文献报道。结果随着免疫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免疫排斥反应的诸多问题仍在探寻之中。结论异种移植为解决器官衰竭患者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如何更有效地抑制排斥反应及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转基因猪 异种耐受
原文传递
猪血管内皮细胞与人血清反应早期PGI_2和TXA_2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矫文捷 陈玉平 +3 位作者 李文 区颂雷 石镜 张志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猪与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共同反应 ,建立猪与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体外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前列环素 (PGI2 )和血栓素A2 ... 目的 探讨在猪与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共同反应 ,建立猪与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体外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前列环素 (PGI2 )和血栓素A2 (TXA2 )的稳定代谢产物 (PGF1α和TXB2 )含量 ,将其作为评定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的标志。结果 各组血清与猪血管内皮细胞反应 0 .5h后 ,正常人血清组PGF1α/TXB2 比值显著低于M199对照组 (P <0 .0 0 1) ;灭活人血清组、C1q缺乏组、猪血清组与M199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随着时间的延长 ,正常人血清组PGF1α/TXB2 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 (P <0 .0 1) ;而M 199组和其它三组的比值基本保持稳定 (P >0 .0 5 )。结论 在猪与人异种移植后 ,内皮细胞激活造成PGI2 、TXA2 及其比值的变化 ,促进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移植物排斥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