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织构化改善摩擦学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玉周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4-67,70,共5页
表面织构技术已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表面织构化可以显著改善接触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从表面织构的减摩机理和应用2个方面对织构化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流体动压效应 二次润滑 数值分析 综述
下载PDF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宇彬 《上海地质》 1993年第2期54-64,共11页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或矿山大降深排水,引起Ⅲ水动力带内天然流场的巨大变化,这种人为因素才是产生大面积塌陷的机理。在均匀状巨厚灰岩水动力剖面上存在四个水动力带,其中Ⅲ与Ⅳ带的水动力特征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双层水位”关系。国内...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或矿山大降深排水,引起Ⅲ水动力带内天然流场的巨大变化,这种人为因素才是产生大面积塌陷的机理。在均匀状巨厚灰岩水动力剖面上存在四个水动力带,其中Ⅲ与Ⅳ带的水动力特征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双层水位”关系。国内已有少数矿山排水疏干放在Ⅳ带,能起到疏干效益,所形成的降落漏斗对Ⅲ带的天然流场不发生太大影响,也就不致引起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作用 塌陷机理 潜蚀 吸蚀
下载PDF
考虑动压与路面粗糙度时轮胎湿牵引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永刚 刘小君 +1 位作者 王伟 刘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619,629,共5页
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轮胎黏性滑水问题模拟为胎面单元与路面之间的动压、挤压膜问题,同时考虑了路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了轮胎胎面单元黏性滑水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以矩形胎面单元为例分析了胎面单元对轮胎黏性滑水性能... 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轮胎黏性滑水问题模拟为胎面单元与路面之间的动压、挤压膜问题,同时考虑了路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了轮胎胎面单元黏性滑水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以矩形胎面单元为例分析了胎面单元对轮胎黏性滑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的薄膜湿牵引性能与滑动速度成反比;在考虑路面粗糙度的情况下,引入了膜厚比作为轮胎的薄膜湿牵引性能衡量标准,得出湿牵引性能与路面粗糙度成正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胎面单元 黏性滑水性能 路面粗糙度 动压效应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肖洋 成浩科 +1 位作者 唐洪武 李志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8,共9页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作用 水流紊动强度 流速 泥沙运动 污染物迁移转化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天伟 吕晓霞 +3 位作者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7-92,101,共7页
【目的】研究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南黄海8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要素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从表层沉积物中有... 【目的】研究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南黄海8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要素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从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沉积物粒度、水动力作用和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对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近岸沉积物粒度较大,对应生源要素的含量较低,在南黄海中部海区的沉积物粒度较细,各生源要素的含量较高。【结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是影响生源要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即粒度越细,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含量越高。同时,有机质来源和水动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控制着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生源要素TP分别与TOC、TN之间相对较弱的相关关系和近岸河口等地生源要素的高值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其含量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要素 沉积物粒度 有机质来源 水动力作用 表层沉积物 南黄海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吉飞 李志伟 赵汗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研究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规律,在加长型环形水槽中进行不同流速、初始磷质量浓度及含沙量条件下泥沙对磷的吸附以及磷在水深方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长型环形水槽内试验段流速的垂向分布满足对数规律。溶解性活性磷... 为了研究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规律,在加长型环形水槽中进行不同流速、初始磷质量浓度及含沙量条件下泥沙对磷的吸附以及磷在水深方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长型环形水槽内试验段流速的垂向分布满足对数规律。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在水深方向非均匀分布,中部水深处磷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流速影响下的吸附规律取决于水相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较低时,流速越大对应的单位泥沙吸附量越小;磷质量浓度较高时,流速越大对应的吸附量就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小,初始磷质量浓度越大,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越大。一阶、二阶动力学方程能够更好地表征淮河泥沙的吸附行为。伴随着泥沙沉降,水体磷质量浓度先增大、后降低,且在沉降0.25 h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作用 悬沙 加长型环形水槽 水流流态 吸附-沉降试验 淮河泥沙吸附行为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启滑机制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唐雅婷 谭杰 +2 位作者 李长冬 李炳辰 周文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8,共12页
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数量多、灾害频发、危害大,是滑坡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于滑坡启滑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滑坡的准确预报还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以含软弱夹层的中倾角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理想的单层滑带... 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数量多、灾害频发、危害大,是滑坡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于滑坡启滑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滑坡的准确预报还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以含软弱夹层的中倾角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理想的单层滑带滑坡物理模型,开展了一系列动水作用下的滑坡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需经历初始变形、缓慢变形、加速变形和失稳破坏4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演化特征与滑面粗糙度和倾角密切相关。滑面倾角越大或粗糙度越小,滑坡体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所需的时间则越短;相应地,坡体加速变形阶段越不明显,滑坡破坏的突发性越强。滑带内的渗流冲蚀作用会使滑带土中的骨料流失,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引发坡体滑动。与此同时,上覆坡体的压剪作用以及变形演化过程亦将反过来影响冲蚀强度。基于滑带土黏聚力随水力梯度和冲蚀时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渗流驱动下滑带土黏聚力演化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滑带土黏聚力的退化过程。滑面粗糙度的存在不仅显著影响了滑带的冲蚀劣化规律,还改变了滑带不同区域的破坏模式。此外,通过考虑滑面粗糙度对滑带不同区域破坏模式的影响,开展了动水多效应关联分析,建立了滑坡地质体力学分析模型,实现了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动态稳定性的有效评估。本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模型试验 动水作用 强度劣化 启滑机制
下载PDF
游离磨料线锯切片流体动压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葛培琪 桑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游离磨料线锯切割技术是目前单晶硅切片的主要加工方法。建立了游离磨料线锯切片过程中流体动压效应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游离磨料线锯切片的流体动压力分布和膜厚。结果表明,当磨粒尺寸较小时,锯丝与晶体... 游离磨料线锯切割技术是目前单晶硅切片的主要加工方法。建立了游离磨料线锯切片过程中流体动压效应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游离磨料线锯切片的流体动压力分布和膜厚。结果表明,当磨粒尺寸较小时,锯丝与晶体间的膜厚大于磨粒尺寸,磨粒悬浮在研磨液中,因此研磨液中磨粒与晶体的碰撞将是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磨料线锯 单晶硅切片 流体动压效应
下载PDF
高烈度区深水斜拉桥动水效应及抗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冰 李永庆 +1 位作者 宋松林 安艳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位于高烈度区的深水斜拉桥在地震下不仅会受到强震的作用,还会受到附近水体的作用,结构抗震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抗震体系非常重要。以云南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动水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在此基... 位于高烈度区的深水斜拉桥在地震下不仅会受到强震的作用,还会受到附近水体的作用,结构抗震要求高,选择合理的抗震体系非常重要。以云南格巧高速双河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动水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斜拉桥的纵、横向抗震体系展开研究并给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动水作用会增大索塔塔底内力和结构整体位移响应,且对剪力的影响最大;动水对结构各响应的放大作用随地震强度增加呈现出增减不一的变化趋势,抗震设计时应分别考虑各级地震下的动水效应;索塔、辅助墩和桥台处均设置黏滞阻尼器等阻尼约束的纵向协同抗震体系能够最有效减小墩、塔底纵向内力及结构纵向位移,建议作为斜拉桥纵向抗震体系;斜拉桥横向推荐采用索塔处设置固定约束、墩台处设置钢阻尼器等弹塑性约束的组合约束体系,该体系能同时降低墩、塔底横向内力,并有效控制结构整体横向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深水斜拉桥 动水作用 地震响应 抗震体系
下载PDF
地震剖面上丘形反射解释的认识
10
作者 王守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55-256,共2页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丘形反射解释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构造作用形成的基底差异升降或海底滑塌的条带状延伸丘状体;水动力成因的丘状体,深水水道或冲沟内部轴向延伸的丘状体;沿陆坡侵蚀而成的等深流残丘和等深流水道、碳酸盐岩台地...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丘形反射解释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构造作用形成的基底差异升降或海底滑塌的条带状延伸丘状体;水动力成因的丘状体,深水水道或冲沟内部轴向延伸的丘状体;沿陆坡侵蚀而成的等深流残丘和等深流水道、碳酸盐岩台地周缘斜坡的漂积体;沉积物活化引起的丘状体,由液化砂岩、塑性泥岩、盐岩上侵而成;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丘状体四个方面。基于此,对地震剖面上丘形反射解释的难点和误区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形反射 构造作用 水动力作用 沉积物活化 滑塌体 等深流
下载PDF
单晶硅自由磨料线锯切片过程中的流体动压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桑波 葛培琪 +1 位作者 候志坚 高玉飞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1-83,共3页
基于流体动压理论,研究了单晶硅自由磨料线锯切片过程中的流体动压效应。通过自柔顺系数来体现锯丝各节点受径向力作用下所产生位移的差异,并以此建立了油膜厚度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二维Reynolds方程,得到了流体动压力及膜厚的分... 基于流体动压理论,研究了单晶硅自由磨料线锯切片过程中的流体动压效应。通过自柔顺系数来体现锯丝各节点受径向力作用下所产生位移的差异,并以此建立了油膜厚度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二维Reynolds方程,得到了流体动压力及膜厚的分布曲线。分析讨论了工况参数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表明最小油膜厚度随着走丝速度及研磨液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锯丝转角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自由磨料线锯 自柔顺系数 流体动压效应
下载PDF
微织构对V型滑动导轨副摩擦磨损特性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马岢欣 邓建新 +3 位作者 包一琛 王军燕 田润洲 王明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V型滑动导轨副具有低成本、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导向性等优点,至今仍应用于很多机械设备中,但同时也存在着摩擦系数大、易磨损和低速稳定性差等缺点。为提高V型滑动导轨副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分别在导轨的接触面上设计并... V型滑动导轨副具有低成本、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导向性等优点,至今仍应用于很多机械设备中,但同时也存在着摩擦系数大、易磨损和低速稳定性差等缺点。为提高V型滑动导轨副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分别在导轨的接触面上设计并制备直线和椭圆微织构。通过不同仿真软件对激光制备出的微织构是否产生流体动压效应进行验证,分析微织构对导轨接触面的接触应力的影响。利用自制往复滑动导轨试验平台在混合润滑条件下测试了不同类型织构化导轨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织构化导轨副均可以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且椭圆微织构可以产生更大的流体动压效应。此外,椭圆微织构仅位于下导轨表面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其接触应力。因此,当椭圆微织构位于下导轨表面时减摩效果最好,具有最低的平均摩擦系数,与无织构导轨副相比下降了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滑动导轨副 微织构 流体动压效应 接触应力
下载PDF
基于水力联系分析的现代岩溶影响层深度确定方法
13
作者 陈启军 张小平 曹振中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1期52-56,84,共6页
为准确、有效确定现代岩溶影响层深度,基于河谷三期演化分层模型,在坝基钻孔内由上至下进行分层岩溶水力联系密切程度研究,通过压水段、观测段水压力曲线的相关性,确定现代岩溶影响层深度。以红水河支流某水电站坝基岩体分层压水试验为... 为准确、有效确定现代岩溶影响层深度,基于河谷三期演化分层模型,在坝基钻孔内由上至下进行分层岩溶水力联系密切程度研究,通过压水段、观测段水压力曲线的相关性,确定现代岩溶影响层深度。以红水河支流某水电站坝基岩体分层压水试验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判定的岩溶类型与钻孔揭露的岩溶发育程度相符,所提出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坝基防渗处理深度提供设计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现代岩溶影响层 坝基渗漏 水动力作用 河谷三期分层模型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巷道灾害治理技术
14
作者 麻俊军 《山西煤炭》 2011年第6期61-62,共2页
长期动水条件作用下巷道会发生局部渗水、漏水以及顶、底板发生破坏,严重影响巷道服务年限,并造成重大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环境下巷道破坏的特点与机理,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对比,提出了注浆结合锚杆支护对巷道进行综合治理,增强巷道整体稳定... 长期动水条件作用下巷道会发生局部渗水、漏水以及顶、底板发生破坏,严重影响巷道服务年限,并造成重大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环境下巷道破坏的特点与机理,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对比,提出了注浆结合锚杆支护对巷道进行综合治理,增强巷道整体稳定性与防渗性,从而延长巷道服务年限,对相关工程的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作用 围岩 注浆 锚杆
下载PDF
三峡工程库区岩溶岸坡岩体劣化及其灾变效应 被引量:27
15
作者 黄波林 殷跃平 +2 位作者 李滨 秦臻 张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1,共11页
三峡工程库区175 m试验性蓄水10多年后,峡谷区岩溶岸坡水位变动带岩体劣化强烈,新生或加速形成了大量地质灾害,引起研究人员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微细观到宏观、由点到面,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岩溶岸坡岩体劣化及... 三峡工程库区175 m试验性蓄水10多年后,峡谷区岩溶岸坡水位变动带岩体劣化强烈,新生或加速形成了大量地质灾害,引起研究人员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微细观到宏观、由点到面,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岩溶岸坡岩体劣化及其灾变效应。野外调查显示,溶蚀岩体劣化集中发育于三峡、大宁河等干支流峡谷区域,其中以巫峡共约10 km长的岸坡最为典型。溶蚀岩体劣化机制包括以机械搬运为主的物理机制、以溶蚀/溶解为主的化学机制和以应力腐蚀断裂为主的力学机制。岩体劣化导致溶蚀岩体结构降级,岸坡局部持续形变。岩体劣化、岩溶水动力作用、岸坡形变相互促进,推动了岸坡灾变的发生。大量案例表明,岩溶岸坡岩体劣化引起灾变效应早期,破坏浅表层、岸坡不断后退。岩体劣化影响下岩溶岸坡破坏模式包括崩塌、滑移和倾倒3种主要类型。库水位长期变动导致的溶蚀岩体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陡岸坡灾变威胁,可能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带入新的发育阶段。本研究将为三峡库区岩溶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与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溶蚀岩体 岩体劣化 岩溶水动力作用 灾变效应
下载PDF
磨削加工时磨削液的流体动压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葛培琪 刘镇昌 隋庆华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分析了平面砂轮磨削时磨削液的流体动压效应,并考虑砂轮渗透度的影响,推得了有限定线接触条件下磨削液三维流动的Reynolds方程。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出了砂轮磨削区内磨削液动压力的分布曲线和液膜举起...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分析了平面砂轮磨削时磨削液的流体动压效应,并考虑砂轮渗透度的影响,推得了有限定线接触条件下磨削液三维流动的Reynolds方程。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出了砂轮磨削区内磨削液动压力的分布曲线和液膜举起力。然后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砂轮渗透度、砂轮与工件间的相对速度及相对间隙对液膜举起力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液 渗透度 流体动压效应 磨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