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鸭及其杂交组合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慧芳 陈宽维 +3 位作者 赵永高 朱文奇 王志跃 薛敏开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为探索高邮鸭产蛋性能的有效组合,试验对高邮鸭及其与金定鸭、绍鸭大蛋系、绍鸭高产系正反交的后代进行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比较,通过对7个组合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指标,高... 为探索高邮鸭产蛋性能的有效组合,试验对高邮鸭及其与金定鸭、绍鸭大蛋系、绍鸭高产系正反交的后代进行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比较,通过对7个组合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指标,高邮鸭♂×金定鸭♀为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鸭 杂交组合 产蛋性能 蛋品质
下载PDF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郗登宝 黄枭 +1 位作者 刘伟 黄淑兰 《中国甜菜糖业》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10个甜菜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选择7个与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的性状,以块根中的钾、钠、有害氮的含量及纯度为主要品质性状;以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为主要经济性状,采用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对10个供试材料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估。... 以10个甜菜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选择7个与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的性状,以块根中的钾、钠、有害氮的含量及纯度为主要品质性状;以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为主要经济性状,采用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对10个供试材料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组合D2(HQD2×DL2)、D3(HQD2×HQD3)为高产型杂交组合:D7(334-1×DL1)、D9(401×HRC1)为各项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良组合。采用杂交组合灰色译判方法和常规对比法进行比较,其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说明运用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是提高品种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杂交组合 育种 灰色评判
下载PDF
基于Hadoop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文海 许舒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6,143,共8页
为了解决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大型电子商务系统所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研究了基于Hadoop构建分布式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方案。采用基于MapReduce模型实现的算法具有较高的伸缩性和性能,能高效地进行离线数据分析。为了克服单一推荐技术的不足... 为了解决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大型电子商务系统所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研究了基于Hadoop构建分布式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方案。采用基于MapReduce模型实现的算法具有较高的伸缩性和性能,能高效地进行离线数据分析。为了克服单一推荐技术的不足,设计了融合多种互补性推荐技术的混合推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adoop平台实现的推荐系统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推荐系统 混合推荐 HADOOP 关联规则挖掘 协同过滤
下载PDF
杂交稻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谭震波 况浩池 +3 位作者 阴国大 陈国良 赵甘霖 左永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12-215,共4页
本文运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杂交稻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垩白粒率偏高、面积偏大;七个品质性状h_B^2大小顺序为长宽比>粒长>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出糙率>垩白面积>精... 本文运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杂交稻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垩白粒率偏高、面积偏大;七个品质性状h_B^2大小顺序为长宽比>粒长>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出糙率>垩白面积>精米率;不育系gca对七个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而恢复系gca和sca仅对部分性状产生显著作用;各性状(?)_2~1+(?)_2~2占(?)_G^2的75.19%—97.14%,表明各性状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亲本gi(P_1)+gi(P_2)与杂交稻七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和相关关系,可用其预测杂交稻的表现;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垩白面积产生最大的直接效应,而整精米率、长宽比对其产生最大的直接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稻米品质 遗传 加工
下载PDF
多尺度混合算法在智慧能源需求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斯烟 张程 +2 位作者 钟藩远 张智勇 文维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11期36-39,44,共5页
针对传统算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多尺度混合算法的数据挖掘使用。首先,基于概念分层理论提出数据尺度划分。之后,以多尺度理论研究的重点,对多尺度数据挖掘实质进行分析,基于多尺度数据理论研究提出多尺度混合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此算... 针对传统算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多尺度混合算法的数据挖掘使用。首先,基于概念分层理论提出数据尺度划分。之后,以多尺度理论研究的重点,对多尺度数据挖掘实质进行分析,基于多尺度数据理论研究提出多尺度混合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此算法通过采样理论实现数据集挖掘结果频繁项集的处理,实现多尺度数据间知识的推导。最后,对算法进行实验与分析。通过算法测试表示,此算法的精准度、覆盖度比较高,支持度估计误差低,有效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混合算法 智慧能源 数据挖掘 概念分层 关联规则
下载PDF
论劳动法视角下的混合合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帛霖 《南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21-139,共19页
混合合同本质上是不同合同要素结合的结果,是对合同结构的解释说明。传统的混合合同一体性理论已无法适应当代日益复杂的交易形式,将“经济上的一体性”从“法律上的一体性”中适当分离,构建出“广义的混合合同”体系方可分析各种复杂... 混合合同本质上是不同合同要素结合的结果,是对合同结构的解释说明。传统的混合合同一体性理论已无法适应当代日益复杂的交易形式,将“经济上的一体性”从“法律上的一体性”中适当分离,构建出“广义的混合合同”体系方可分析各种复杂交易关系的合同结构。对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多元化形式同样应当从“广义的混合合同视角”分析其合同结构。由于从属性是劳动法的核心概念,从属性种类与要素的混合是劳动法上合同混合现象的根本原因。基于经济从属性、人格从属性、组织从属性、技术从属性各自对合同定性的影响,劳动法上的混合合同包括“类型融合型合同”“身份混合型合同”“框架型合同”三种类型。在法律适用层面,既有的四种学说均存在一定不足,在劳动法体系内讨论混合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需要兼顾到上述三种类型混合合同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解决各种混合合同类型的具体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合同 合同联立 无名合同 劳动合同 从属性
下载PDF
栗杂交F_(1)代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江锡兵 章平生 +5 位作者 张东北 吴仁超 吴剑 吴聪连 赖俊声 龚榜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3,共12页
[目的]解析控制栗属农艺性状的自然等位变异并获得与其相关联的SSR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高效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涵盖9个杂交组合的235份栗杂交子代混合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并将3... [目的]解析控制栗属农艺性状的自然等位变异并获得与其相关联的SSR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高效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涵盖9个杂交组合的235份栗杂交子代混合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并将32个高多态性SSR标记与25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统计概率P<0.05时,32对SSR标记组成496个位点中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其中,74个位点的连锁不平衡水平较高,占总标记对的14.92%;而P<0.01时,32个SSR位点间LD总体水平较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当K=4时,Delta K值接近最大。据此,F_(1)代混合群体被划分为4个亚群,且每个亚群中子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遗传分化,平均混合度为0.120。GLM模型中,高达28个SSR标记位点与树高等24个农艺性状呈极显著关联,每个性状可检测到关联的SSR位点数1~22个不等,解释率范围为4.65%~24.02%;MLM模型中,得出26个SSR位点与树高等23个性状呈极显著关联,解释率范围为5.04%~24.02%。综合两种模型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5个SSR标记与树高等3个生长性状关联,14个SSR标记与1年生枝条长度等3个枝条性状关联,26个SSR标记与叶片长度等18个叶片表型及其光合生理性状关联。[结论]ICMA017s等15个SSR标记分别与树高等13个农艺性状高度关联,标记对性状的解释率均在10.00%以上,且存在同一标记与多个性状、同一性状与多个标记高度关联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植物 杂交子代 SSR标记 群体遗传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The geography of introgression in a patchy environment and the thorn in the side of ecological specia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Nicolas BIERNE Pierre-Alexandre GAGNAIRE Patrice DAVID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2-86,共15页
When incompletely isolated taxa coexist in a patchy environment (e.g. mosaic hybrid zones, host-race complexes), patterns of variation may differ between selected traits/genes and neutral markers. While the genetic ... When incompletely isolated taxa coexist in a patchy environment (e.g. mosaic hybrid zones, host-race complexes), patterns of variation may differ between selected traits/genes and neutral markers. Whil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selected traits/loci tends to coincide with habitat variables (producing Genetic-Environment Association or GEA),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t neutral loci unlinked to any selected locus rather depends on geographic connectivity at a large scale (e.g. Isolation- By-Distance or IBD), although these loci often display GEA at a small scale. This discrepancy has been repeatedly taken as evi- dence for parallel primary divergence driven by local adaptation. We argue that this interpretation needs to be addressed more thoroughly by considering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hat speciation was initiated in allopatry and secondary introgression has subsequently erased the signal of past differentiation at neutral loci. We present a model of neutral introgression after secondary contact in a mosaic hybrid zone, which describes how GEAs dissipate with time and how neutral variation self-organizes accord- 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 structures. We show that although neutral loci can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they are often more affected by history and connectivity: the neutral structure retains the initial geographic separation more than it correlates with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colonization and introgression phases, and then converges to a migration-drift balance, the most frequent outcome of which is GEA at a local scale but IBD at a large scale. This is the exact pattern usually attributed to parallel ecological speciation. Introgression is heterogeneous in space and depends on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e.g. it is faster in small patches, which are more impacted by immigr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no directionality in the association and it is possi- ble to observe reversed GEAs between distant regions. We argue that the history of differentiation shou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peciation Local adaptation Mosaic hybrid zon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Genetic-environment associ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过滤的图书推荐系统的设计与效能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邝耿力 《图书情报导刊》 2019年第11期32-37,共6页
为了提升图书推荐服务质量,提出了将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过滤以及关联规则挖掘进行整合后的混合过滤图书推荐系统,并详细阐述了混合过滤荐书系统的设计方案。效能实验显示,该混合过滤荐书系统比单一的协同过滤以及基于内容的过滤在效... 为了提升图书推荐服务质量,提出了将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过滤以及关联规则挖掘进行整合后的混合过滤图书推荐系统,并详细阐述了混合过滤荐书系统的设计方案。效能实验显示,该混合过滤荐书系统比单一的协同过滤以及基于内容的过滤在效能上具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推荐系统 混合过滤 关联规则 效能评估
下载PDF
5G混合网络中基于TDMA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维维 吴呈瑜 +1 位作者 占敖 陈蓓蓓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响应国家绿色网络的号召,提出了一个在5G混合网络中基于TDMA的联合考虑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的能效优化方案。以基站最大关联用户数为约束条件、最大化系统能效为目标设计用户关联算法,根据已知的用户关联算法利用Dinkelbach算法和凸... 为了响应国家绿色网络的号召,提出了一个在5G混合网络中基于TDMA的联合考虑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的能效优化方案。以基站最大关联用户数为约束条件、最大化系统能效为目标设计用户关联算法,根据已知的用户关联算法利用Dinkelbach算法和凸优化工具箱优化功率控制。通过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的交替迭代优化获得系统最大能效。对提出的交替优化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案具有较好的能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络 能效 用户关联 功率控制
下载PDF
一种基于异构系统发现日志本体关联规则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明 陈波 周明天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构建日志本体之上的访问模式关联规则是语义Web使用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在DL-safe规则的限定下,将日志本体和一阶应用规则相结合,构成异构日志知识库,以提高Web日志系统的知识表示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ILP理论从异构日志知识库... 构建日志本体之上的访问模式关联规则是语义Web使用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在DL-safe规则的限定下,将日志本体和一阶应用规则相结合,构成异构日志知识库,以提高Web日志系统的知识表示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ILP理论从异构日志知识库中挖掘出频繁用户访问模式,并生成访问模式关联规则,以发现用户访问行为之间更丰富的潜在关联知识。该方法提高了语义Web使用挖掘的质量,为改进站点结构提供了更有效的决策知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Web使用挖掘 日志本体 异构系统 关联规则 归纳逻辑编程
下载PDF
基于Dinkelbach算法的优化混合网络用户关联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建华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562-564,共3页
在5G网络中,使用混合网络,引入一些低功率节点,提出基于TDMA系统的联合优化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的能效优化方案,通过优化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来提高网络能效。以系统能效最大化为目标,限制基站最大关联用户数,设计出用户关联算法。利用Din... 在5G网络中,使用混合网络,引入一些低功率节点,提出基于TDMA系统的联合优化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的能效优化方案,通过优化用户关联和功率控制来提高网络能效。以系统能效最大化为目标,限制基站最大关联用户数,设计出用户关联算法。利用Dinkelbach算法优化功率控制,获得系统最大能效,并对提出的交替优化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络 能效优化 用户关联 功率控制 Dinkelbach算法
下载PDF
基于标签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图书组合推荐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默 梁永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90-2393,共4页
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增加致使用户难以获取感兴趣图书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图书组合推荐系统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基于内容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的优点,利用标签系统对图书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 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增加致使用户难以获取感兴趣图书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图书组合推荐系统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基于内容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的优点,利用标签系统对图书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现相似用户,并设计了组合推荐模型各功能模块结构及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推荐模型与算法优于其他图书推荐算法,获得了较高的推荐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推荐 基于内容 协同过滤 标签 关联规则挖掘
下载PDF
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群体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庞利铮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蔡长福 崔虎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10个分类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表型变异在紫斑牡丹中具有代表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枝芽性状和叶片长度是主要的性状变异,表型变异在群体内分布均匀、无明显层次结构,但性状间存在不同层次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该群体是进行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研究的理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关联分析 关联群体 表型 变异
下载PDF
融合多种相关性分析方法的行业电量需求预测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楠 席云华 +1 位作者 朱浩骏 时亚军 《供用电》 2020年第6期66-73,81,共9页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行业电量需求预测模型进行精细化改进。从行业电量增长因素入手,提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行业电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历史用电相关分析数据集,挖掘行业电量增...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行业电量需求预测模型进行精细化改进。从行业电量增长因素入手,提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行业电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历史用电相关分析数据集,挖掘行业电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分别对传统ARIMA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融合多种相关性分析方法的行业电量需求模型。最后利用某地区有色金属行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较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电量 关联规则 主成分分析 改进回归模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杂交种群体的玉米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周帅 董远 +6 位作者 李婷 冯志前 段迎新 杨明羡 徐淑兔 张兴华 薛吉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95-1709,I0001,共16页
【目的】通过分析陕A群和陕B群选育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评估自交系的配合力,并开展以产量和配合力为目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关联位点,为陕A群和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分析陕A群和陕B群选育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评估自交系的配合力,并开展以产量和配合力为目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关联位点,为陕A群和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NCⅡ遗传设计,以陕A群和陕B群选育的85份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包含246份F1的杂交种群体,在3个环境下进行产量测试,并评估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利用6H90K芯片进行亲本基因型检测,获得63 879个高质量SNP标记,并进行群体遗传特征分析,在杂交种群体推测出高质量SNP标记55 951个,采用加性模型和非加性模型对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基于B73参考基因组对显著关联SNPs内的基因进行挖掘和功能注释。【结果】3个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符合正态分布且变异广泛,产量广义遗传力为59.04%,环境效应显著;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性,杂交种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r=0.95)大于与一般配合力的相关性(r=0.62);陕A群与陕B群遗传特征具有一定差异,陕A群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7、5和9个SNP与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显著相关(-log10(P)>3.86),其中4个SNP为杂交种产量和特殊配合力共定位,最终锚定了17个关联SNP。对不同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发现,4个GCA关联SNP受加性效应控制,F1产量BLUE关联位点可分为4种表现形式,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杂合基因型为最优等位基因型或次优等位基因型。通过功能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和籽粒建成中特异表达,例如GRMZM2G165828、GRMZM2G057557均与玉米籽粒发育相关。【结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杂交种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利用微动信息矩阵的弹道目标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靖卿 冯存前 +1 位作者 贺思三 赵双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满足反导作战的现实需求及解决强噪声环境下弹道目标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宽/窄带混合体制雷达的弹道目标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分析了宽/窄带信号对应的微动特征,运用Viterbi算法分离并提取出各散射中心的微动曲线。在此... 为满足反导作战的现实需求及解决强噪声环境下弹道目标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宽/窄带混合体制雷达的弹道目标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分析了宽/窄带信号对应的微动特征,运用Viterbi算法分离并提取出各散射中心的微动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宽/窄带微动特征的相关性,结合改进自相关法和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构建并解算出目标最强散射中心对应的微动信息矩阵。最后利用散射中心关联和一致性匹配融合方法,构建多元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目标的微动特征和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0 d B时,该算法估计得到的目标微动特征和结构参数的均方根误差的量级均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信息矩阵 混合体制雷达 关联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混合关联规则及其挖掘算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鹏程 袁兆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5-898,共4页
在项目集中引入了负项目,据此定义了关联规则的一种泛化模型——混合关联规则,分析了它的价值,引入了它的挖掘问题的形式描述,并定义了挖掘中的几个关键算法.
关键词 数据库 数据挖掘算法 混合关联规则 泛化模型
下载PDF
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慧琴 王俊洁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156,共5页
在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流具有扰动性,对关联数据的挖掘的误差较大.针对散乱点云自适应压缩挖掘算法的抗干扰性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流相空间重构和关联规则特征提取的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流挖掘算法.首先构建混合云环境下大数据信... 在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流具有扰动性,对关联数据的挖掘的误差较大.针对散乱点云自适应压缩挖掘算法的抗干扰性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流相空间重构和关联规则特征提取的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流挖掘算法.首先构建混合云环境下大数据信息流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结构分析,然后对混合云环境下数据信息流进行高维相空间重构,在重构的相空间中进行关联规则特征提取,以提取的特征作为信息素引导数据定位挖掘,实现数据挖掘算法改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混合云环境下数据挖掘的特征提取聚敛性较好,数据挖掘的准确概率较高,抗干扰性能较强,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云环境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特征提取 相空间重构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婷 董远 +6 位作者 张君 冯志前 王亚鹏 郝引川 张兴华 薛吉全 徐淑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85-2499,I0001-I0003,共18页
【目的】玉米穗部性状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解析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的位点,为功能基因克隆和高产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 【目的】玉米穗部性状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解析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的位点,为功能基因克隆和高产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5份来源于陕A群和陕B群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和4份国内骨干作为亲本,以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442份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构建关联群体,调查2个环境中群体材料的穗长、穗粗、穗行数等8个穗部性状;利用tGBS技术检测亲本基因型,推测出F1杂交种的19461个高质量SNP,结合杂交种表型和基因型开展基于加性、显性及上位性模型的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玉米穗发育相关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的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群体的8个穗部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表型变异为3.78%—45.25%。方差分析表明,8个穗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效应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0.001),广义遗传力为54.15%—68.89%。同时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分别检测到16个和3个显著SNP,上位性模型检测到79个上位性位点。3种模型检测的显著位点累积解释各性状38.21%—60.69%的表型变异,其中,加性模型检测到的显著SNP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00—41.26%,上位性模型检测到的位点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5.18%—45.36%。基于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显著SNP的效应分析发现多数位点呈现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仅2个为超显性。进一步分析发现,7个单SNP和5个上位性位点能够解释5%以上的表型变异。根据SNP的位置以及基因的表达信息预测了17个候选基因。【结论】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主要受加性、上位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影响较小;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SNP主要表现为加性和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穗部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效应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