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分类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构建胸片鉴别新生儿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模型,探讨多种临床及影像因素对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经过临床及影像证实的...目的应用分类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构建胸片鉴别新生儿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模型,探讨多种临床及影像因素对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经过临床及影像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3例、湿肺病48例。分别提取和上述两种疾病有关的6个临床指标和7个影像学指标作为CART预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变量。用CART建立两者鉴别诊断的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方法计算该模型的诊断可靠性。同时比较高年资医师与CAR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建立的CART诊断模型共有九条诊断路径,能够比较可靠区分新生儿肺透明病及湿肺病;模型揭示对区分两者最具价值的X线征象是:支气管气像、孕周、毛玻璃样改变和水平裂的出现。另外,统计分析显示,CART模型和高年资医师对两种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分别是中度一致(湿肺病,Kappa值为0.553)和较高度一致(肺透明膜病,Kappa值为0.628)。结论分类决策树算法可以应用于新生儿的肺透明病及湿肺病的鉴别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双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治疗组29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予双管鼻塞式CPAP呼吸支持并配合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20mg.kg-1,每8 h 1次)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机械通...目的探讨双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治疗组29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予双管鼻塞式CPAP呼吸支持并配合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20mg.kg-1,每8 h 1次)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后6 h、12 h及24 h 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氧疗、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空氧混合器和湿化的双管鼻塞式小儿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肺部感染发病率低、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文摘目的应用分类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构建胸片鉴别新生儿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模型,探讨多种临床及影像因素对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经过临床及影像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3例、湿肺病48例。分别提取和上述两种疾病有关的6个临床指标和7个影像学指标作为CART预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病的变量。用CART建立两者鉴别诊断的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方法计算该模型的诊断可靠性。同时比较高年资医师与CAR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建立的CART诊断模型共有九条诊断路径,能够比较可靠区分新生儿肺透明病及湿肺病;模型揭示对区分两者最具价值的X线征象是:支气管气像、孕周、毛玻璃样改变和水平裂的出现。另外,统计分析显示,CART模型和高年资医师对两种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分别是中度一致(湿肺病,Kappa值为0.553)和较高度一致(肺透明膜病,Kappa值为0.628)。结论分类决策树算法可以应用于新生儿的肺透明病及湿肺病的鉴别诊断。
文摘目的探讨双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治疗组29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予双管鼻塞式CPAP呼吸支持并配合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20mg.kg-1,每8 h 1次)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后6 h、12 h及24 h 2组患儿的血气变化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氧疗、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空氧混合器和湿化的双管鼻塞式小儿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肺部感染发病率低、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