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亲相隐”的再认识——关系向度理论的解释 被引量:18
1
作者 翟学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近十多年来,"亲亲相隐"在中国人文思想界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作者将此论战引入社会学研究,通过对争论各方观点的回顾,认为如果将此议题置于作者自己建立的关系向度理论中,便可以看出,"亲亲相隐"背后所具有的文化... 近十多年来,"亲亲相隐"在中国人文思想界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作者将此论战引入社会学研究,通过对争论各方观点的回顾,认为如果将此议题置于作者自己建立的关系向度理论中,便可以看出,"亲亲相隐"背后所具有的文化预设是"关系"先于"个人"的假定,而儒家所提倡的五伦及其价值则是从其中的"固定关系"出发向"约定关系"与"友爱关系"延展的,却难以达至"松散关系"。由于五伦的运行方向十分确定,造成发生于其间的道德往往具有结构性的嵌入特征。由此可以解释为何孔子会认为人应该"亲亲相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关系向度 人伦 秩序 道德
原文传递
人本管理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广批 张峰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7-50,共4页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 ,正风靡整个管理界。但人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范畴 ,它涉及到人性假设、个体与群体、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契约意识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本文就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怎样有效发挥人本管理的...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 ,正风靡整个管理界。但人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范畴 ,它涉及到人性假设、个体与群体、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契约意识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本文就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怎样有效发挥人本管理的积极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管理 人性假设 群体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对“大德育”概念质疑的质疑 被引量:9
3
作者 罗石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德育概念在中西方均有广义和狭义或“大德育”和“小德育”之分,并非如有些学者认为的德育在中国仅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的“大德育”,在西方仅指道德教育。我国德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 德育概念在中西方均有广义和狭义或“大德育”和“小德育”之分,并非如有些学者认为的德育在中国仅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的“大德育”,在西方仅指道德教育。我国德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问题并非由于德育概念不当,而是德育内容缺少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新的内涵。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德育内涵的充实调整应该以人文教育强化思想教育,以公民教育强化政治教育,以日常道德强化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德育 人文教育 公民教育 日常道德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道德观及其实现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0-72,共3页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仍可借鉴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文章立足于用当代语境给予其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对“仁义礼智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仍可借鉴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文章立足于用当代语境给予其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对“仁义礼智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做了新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礼智信 儒家 道德观
下载PDF
新时代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模式的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飞清 余占奎 +5 位作者 赵嘉宁 李艳菊 唐东昕 严雪梅 刘燕青 刘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倡导健康中国新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物质需求已逐渐转变为思想、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在全球互通互融... 医学人文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倡导健康中国新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物质需求已逐渐转变为思想、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在全球互通互融的大环境中,我国进一步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医务人员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冲向前线,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医者人道主义精神,在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是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这种大无畏精神无疑成为新时代医学生人文道德教育的生动案例和珍贵教材。为此,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人文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学 人文道德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恒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道德 人性 道德 社会进步 生产关系
下载PDF
应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界定护理专业价值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霖 李小寒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9,共5页
目的基于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方法澄清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概念,为相关评价工具的制定及护理教育提供概念框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Sage、Wiley,检索时限为201... 目的基于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方法澄清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概念,为相关评价工具的制定及护理教育提供概念框架。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Sage、Wiley,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类、归纳和总结。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0篇,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探——实用意义、深入——内涵辨析、发展——结构探究3个阶段。其先决条件包括个人背景、专业认知、专业教育、实践环境及伦理道德意识;属性包括人性(尊严、关怀、利他)、德性(责任、平等、正义、诚实)和理性(自主、能动);后果包括感受、信念及行为。结论明确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概念框架,为护理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概念基础,可作为开发相应测量工具和教育框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 概念分析 护理教育 护理伦理 人性 德性 理性
下载PDF
人性与道德的伦理之思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60,共16页
当下中国与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彰显了人性的道德大美与伟大力量。人性中有道德的善与美,讲道德必须讲人性。道德生活实践召唤我们不能再对活生生的人性避而不见,而应当积极汲取人类的全部伦理智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 当下中国与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彰显了人性的道德大美与伟大力量。人性中有道德的善与美,讲道德必须讲人性。道德生活实践召唤我们不能再对活生生的人性避而不见,而应当积极汲取人类的全部伦理智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求人性与道德关系的真理。中国传统伦理肯定人有“好利”“好声色”“趋利避害”的自然本性,重视“理寓于欲中”,又强调“导欲于理”。西方伦理思想不论是感性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认为人性有“自爱自保”“趋乐避苦”“利己心”的一面,又有“同情心”“仁爱心”的一面,人性是一切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的基础。现代心理科学理论揭示了由人本性所规定的饮食男女的心理欲求,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产生的客观心理基础,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心理需求,是人深刻的内在道德动机和道德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人性具有自然本性,又有社会属性,人性通过“需要”和“利益”这两个关键因素对道德具有根本性的决定、影响和驱动作用。道德则通过心理引导和利益调节的方式改善人性。人性决定和制约道德,道德又调节和完善人性。在当前个人与民族利己主义抬头,道德价值观念纷争,人际关系撕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重建合乎人性的道德理念,大力倡导“善良人性”这个可以成为全社会和全人类唯一达成“叠加共识”的伦理道德,重建良好的道德的秩序,构建中国和世界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道德 中国伦理思想 西方伦理思想 现代心理学 历史唯物论 善良人性
下载PDF
制度德性与道德教化:基于幽暗意识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晔 王佳佳 李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9-213,共5页
幽暗意识即人性中存在与始俱来、无法消解的阴暗面,这种意识为认识人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世界古老文化传统中几乎都蕴含这种意识,并以不同程度和方式凸显了幽暗意识。基于此,我们要借助制度德性来克服幽暗意识,实现... 幽暗意识即人性中存在与始俱来、无法消解的阴暗面,这种意识为认识人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世界古老文化传统中几乎都蕴含这种意识,并以不同程度和方式凸显了幽暗意识。基于此,我们要借助制度德性来克服幽暗意识,实现低调道德,并以此为基点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寻求超越,达至高调道德,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个体道德发展,追求终极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暗意识 人性 制度德性 道德教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之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精神 ,这笔财富不仅有功于中国的过去 。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理想人格 道德 礼乐文化 中国 传统文化 儒家
下载PDF
论人性的基本倾向与反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义凡 王威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建立这种制度体系,还需要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关于腐败成因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深入探讨人性及...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建立这种制度体系,还需要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关于腐败成因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深入探讨人性及其与腐败的内在关系等问题。对人性的判断是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决定着不同的治国思路和制度设计取向。历史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证明:自私自利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倾向,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基础;掌握公共权力且缺乏有效的客观监督制约是腐败赖以发生的外在条件,所以就反腐败而言,法律制度比道德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人性 人的本质 制度体系 道德
下载PDF
论儒学的人文理性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永 刘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儒学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儒学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文 理性 道德
下载PDF
诱惑侦查的人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师索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诱惑侦查是一种高效的侦查措施,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争议,究其原因是我国还缺少对诱惑侦查的人性研究。在诱惑侦查中也存在人性的"善"与"恶",对人性的拷问恰恰是诱惑侦查所急需解决的基础性伦理问题,是在法无明文... 诱惑侦查是一种高效的侦查措施,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争议,究其原因是我国还缺少对诱惑侦查的人性研究。在诱惑侦查中也存在人性的"善"与"恶",对人性的拷问恰恰是诱惑侦查所急需解决的基础性伦理问题,是在法无明文规定下正确指导诱惑侦查的基础。对诱惑侦查所必然具有的人性风险的规制必须采取道德控制先行原则,制定优良的道德控制体系实现对其人性风险的规制,并且对诱惑侦查的立法也要实现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惑侦查 人性弱点 人性风险 道德控制 立法
下载PDF
“阶级”视域中的人性言说——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岩 常玉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人性 阶级 道德
下载PDF
体育的人性视域与伦理向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金波 张乃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儒家人性论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的“善”的本体与“诚”的现实相合一的“仁”的境界,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现实中做到“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这在学理上不仅为解释时下体育本体和现实相分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儒家人性论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的“善”的本体与“诚”的现实相合一的“仁”的境界,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现实中做到“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这在学理上不仅为解释时下体育本体和现实相分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也为实现“人性体育”本体与“道德体育”现实相合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性论 人性体育 道德体育 本体
下载PDF
儒家文化认同与自然人性的冲突——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格悖缪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艳慧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同时,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人物的自然人性又无时不在发生着...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同时,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人物的自然人性又无时不在发生着冲突。而人物因为在历史动荡的夹缝中无法保持完美而不得不破坏其自身的完善性,从而形成一种悖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嘉轩 《白鹿原》 自然人性 主要人物 认同 长篇小说 寻找 儒家文化 过程 人格
下载PDF
人性、道德与“至善”——李泽厚“共同人性”论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宽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49-156,共8页
人性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论域。李泽厚从历史视角出发把人性理解为“内在自然人化”中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人性作意志、观念与情感三分,从人类总体视角对“至善”加以创造性诠释,并使之成为人性的最高范导原理,从而建立... 人性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论域。李泽厚从历史视角出发把人性理解为“内在自然人化”中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人性作意志、观念与情感三分,从人类总体视角对“至善”加以创造性诠释,并使之成为人性的最高范导原理,从而建立起作为其重要伦理命题的“共同人性”论。在此基础上,“共同人性”从与伦理问题相关的“自然人化”延伸出与美学问题相关的“人自然化”,这种转向既指向人性的健全,也关乎哲学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共同人性” 道德 “至善” “自然人化” “人自然化”
下载PDF
从儒家“仁爱”思想视角浅析武德与医德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泽方 漆才杰 宋同顺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第25期111-112,共2页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产生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层面。中华传统武德和医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武德中的"扶危济贫,除暴安...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产生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层面。中华传统武德和医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武德中的"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等和医德中的"不分贵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等都是儒家"仁爱"思想的表现。当前,加强武德和医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及行医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爱 武德 医德
下载PDF
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义堂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9期82-85,共4页
德育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加强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品德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化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具有阶级性、继承性和实践性。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德育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加强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品德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化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具有阶级性、继承性和实践性。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要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遗产,要学会作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诚实守信,倡导社会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品德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在人性中追问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清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3-95,99,共4页
人有三重性,即人的物性、理性和神性,它们代表了人的三种不同的生命欲求和存在力量。在此等力量的作用下,人生承载着肉体与灵魂、必然与自由两大矛盾的对抗。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来自于人的理性协调人生矛盾、叩问生命自由的需要。
关键词 人性 物性 神性 理性 科学 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