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学习环境重构:技术后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睿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6-25,共10页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学习环境变革与创新的期待日益强烈。课堂学习环境是学习者最基本的"学习场"。传统以实体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导致课堂学习环境研究遮蔽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学习环境变革与创新的期待日益强烈。课堂学习环境是学习者最基本的"学习场"。传统以实体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导致课堂学习环境研究遮蔽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技术植根性及其对学习者活动经验的规限性,决定了"技术与学习者关系"是课堂学习环境研究中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技术后现象学主张关系本体,"从人与技术的关系切入"、"凸显变更-多重稳定"、"强调技术化身体"和"关注技术为中介的实践",建构起"人-技术-世界"三者融合统一的关系图景,为"互联网+"时代课堂学习环境的重构提供了新颖的方法论基础。循着技术后现象学独特的理论框架,"互联网+"时代课堂学习环境重构趋向三条推进路径:创设身体"在场"的具身参与环境,创设灵活多变的适应性环境以及创设以知识人造物为中介的创造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后现象学 学习环境 人-技术-世界 理论框架 重构途径
下载PDF
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多重关系解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慧岳 夏凡 陈万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387,共5页
在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呈现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关系、合成关系和替代关系等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中的人、技术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单因素决定论都会打破人—技术—世界... 在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呈现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关系、合成关系和替代关系等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中的人、技术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单因素决定论都会打破人—技术—世界关系的结构平衡,并导致人与技术的双重异化。在多重关系中的技术的意向性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进入世界的指向性。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主旨就是要求从人与技术关系回到人与世界关系,其进路是通过调适技术的意向性来重建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人与世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人—技术—世界 多重关系:意向性
下载PDF
从“暴力”到“胜力”--后现象学视域下军事技术的本质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奕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7,共9页
将军事技术视为“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的定义方式忽视了对在研技术的划归,易于引发“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含混。借助后现象学“人—技术—世界”框架,可以发现军事技术源于民用生产技术使用情境的变更,在占据生存条件的过程中... 将军事技术视为“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的定义方式忽视了对在研技术的划归,易于引发“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含混。借助后现象学“人—技术—世界”框架,可以发现军事技术源于民用生产技术使用情境的变更,在占据生存条件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军事技术调节着人们的战争感知,在诠释战争的同时也遮蔽着对战争的判断。近代自然科学与资本主义现代性扩张的结合,使军事技术走上了能量杀伤的“暴力”道路,战略威慑武器则使其因失去使用情境而成为国家博弈的“他者”与“背景”。在暴力的退隐中,可以发现军事技术有别于作为“存在的传递”的民用技术,其结构性本质是对“存在的占据”,是实现政治目标的“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象学 军事技术 人—技术—世界
下载PDF
包容性设计视角下“人-技术-世界”间障碍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佳蓉 张彬 董华 《设计》 2020年第15期71-73,共3页
尽管有包容性设计的理想,人工世界依然充满了多种障碍。本文旨在以包容性设计的视角,探讨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透析人-技术-世界间的障碍问题。基于“人与技术”的文献分析结果,将“人-技-世界”的分析框架与产品包容度评估分析框架进行比... 尽管有包容性设计的理想,人工世界依然充满了多种障碍。本文旨在以包容性设计的视角,探讨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透析人-技术-世界间的障碍问题。基于“人与技术”的文献分析结果,将“人-技-世界”的分析框架与产品包容度评估分析框架进行比较。比较得出:障碍的产生不仅存在于人与技术之间,也存在于技术与世界之间,即障碍的产生是动态的,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由此构建出“能力-目标(期望)”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设计师可操作的“障碍要素梳理法”。本研究借助包容性设计理论勾勒出身体与技术在设计维度上的新内涵,基于“一次障碍”和“二次障碍”构建出的障碍要素梳理法,可帮助设计师厘清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障碍,提供了包容性设计的一种新型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技术 障碍 包容性设计 人-技术-世界
下载PDF
现象学视角的增强现实技术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坤如 刘丹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增强现实的技术在人与世界之间增加了一个层面。从现象学视野出发,增强现实的技术丰富了感觉材料、增强了人的意识体验。感知分析是意向性问题的基础,意向性问题又贯穿人、技术与世界关系问题的研究。胡塞尔的分析忽略了物理世界,伊德... 增强现实的技术在人与世界之间增加了一个层面。从现象学视野出发,增强现实的技术丰富了感觉材料、增强了人的意识体验。感知分析是意向性问题的基础,意向性问题又贯穿人、技术与世界关系问题的研究。胡塞尔的分析忽略了物理世界,伊德的分析忽略了人对技术的原初感知体验。因此,结合胡塞尔的感知分析和伊德的"人-技术-世界"的结构,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人、技术与世界关系改变及技术意向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感知 感觉材料 人-技术-世界 技术意向性
原文传递
荷兰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慧岳 黄柏恒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36,共6页
荷兰技术哲学研究从"经验转向"后形成"特文特模式"。对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后现象学分析是以一种新方式来思考主客体关系,为技术的道德意义、技术的文化角色等现实问题提供哲学分析框架。通过文化转向形成技术哲... 荷兰技术哲学研究从"经验转向"后形成"特文特模式"。对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后现象学分析是以一种新方式来思考主客体关系,为技术的道德意义、技术的文化角色等现实问题提供哲学分析框架。通过文化转向形成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并采用和回归经验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技术哲学 特文特模式 后现象学 人—技术—世界关系 经验转向 文化转向
原文传递
生态性生存:“人—技术—世界”生态关系与技术调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慧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7,共7页
生态性生存既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人类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人、技术与世界是人类生态性生存的三个维度,构建人—技术—世界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实现人类生态性生存的前提。这种生态关系可通过技术人工物的技术调解来建立。在人工物... 生态性生存既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人类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人、技术与世界是人类生态性生存的三个维度,构建人—技术—世界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实现人类生态性生存的前提。这种生态关系可通过技术人工物的技术调解来建立。在人工物的设计阶段,通过价值导向形成设计规范的生态蕴含,塑造技术人工物的生态功能。在人工物的使用阶段,通过规范导向形成技术人工物的生态约束,确保了技术对世界的无害化作用。最终,技术人工物实现对生态人、生态化的客体世界和人与世界生态关系的三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性生存 人-技术-世界关系 生态意向性 技术调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