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灿飞 陶文丹 +1 位作者 刘鸣 王德任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570-57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手工检索以及向药厂索要相关资料,全面收集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0年1...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手工检索以及向药厂索要相关资料,全面收集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0年10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2433例患者,其中2个为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试验,22个为非安慰剂对照试验。2个试验(459例)报告了随访3个月的死亡或依赖情况,尤瑞克林组死亡或依赖率较对照组下降[RR=0.69,95%CI(0.55,0.86)]。20个试验(2117例)报告了治疗结束时(7~21天)的改善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尤瑞克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6,95%CI(1.44,1.70),P<0.00001]。共15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一过性血压下降是主要不良反应(1.5%~5.1%);3个研究报告7例非致死性脑出血,尤瑞克林组6例(1.2%),对照组1例(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2,95%CI(0.34,9.61),P=0.48]。2个研究报告了治疗期内发生3例死亡,尤瑞克林组2例(0.4%),对照组1例(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95%CI(0.09,3.92),P=0.60]。无研究报告生存质量。结论现有临床研究提示,注射用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远期功能结局的趋势,但少数患者用药期间有一过性血压下降。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以上结论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改良与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敖金江 胡静 李冬松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改良与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 目的:观察并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改良与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的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肿面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升高,而NIHSS评分和水肿面积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缺全血低切黏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清除体内自由基,对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能力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栗昭生 那丽莎 +1 位作者 程显枝 曲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43/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祌经功能,提高血清VEGF水平,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Remodeling of motor cortex fun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following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after 6 months 被引量:10
4
作者 Xuezhu Song Lixin Han Yan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867-873,共7页
A total of 2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in 48 hours after acute subcor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Xuesaitong or Xuesaitong plus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for 14 days. Neurological deficits, activity of daily li... A total of 2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in 48 hours after acute subcor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Xuesaitong or Xuesaitong plus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for 14 days. Neurological deficit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evaluations of distal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s at the 6-month follow-up showed that patients treated with Xuesaitong plus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recovered better than with Xuesaitong alone. In addition, functional MRI revealed that activation sites were primarily at the ipsilesional side of injury in all patients.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induced hyperactivation of the ipsilesional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premotor cortex,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contralesional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Results showed that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improved symptoms of neurological deficiency by enhancing remodeling of long-term cortical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nfarc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motor function remodeling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伶俐 刘振华 +2 位作者 谢惠芳 宋学萍 魏继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7-890,共4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HUK处理组,后两组又按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再灌注6h、12h、24h、...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HUK处理组,后两组又按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再灌注6h、12h、24h、72h、168h共5个亚组f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HUK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UK处理组按浓度17.5×10^-3PNAU/mL,1.0mL/kg,于再灌注后3h尾静脉注射给药,1次/d。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即有细胞凋亡.于24h达到高峰,至168h仍可见凋亡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于再灌注24h达高峰,至168h仍有较多表达。除168h时间点外,其余各时间点HUK处理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量、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6~72h)时能抑制细胞凋亡,推测与其减少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hs-CRP和PCT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嵘 王翀 吴家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银杏达莫+氯吡咯雷+拜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银杏达莫+氯吡咯雷+拜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共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的水平进行检测,计算脑梗死体积变化,并比较美国国立研究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治疗14 d后,2组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梗死灶体积下降和NIHSS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PCT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有效地降低血清hs-CRP和PCT的表达,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志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合理选...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合理选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人尿激肽原酶0.15PNA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8例,无效1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7.06±3.64)分]显著优于治疗前[(15.03±5.77)分]和对照组治疗后[(9.85±4.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4±5.6)分]显著优于治疗前[(38.7±6.3)分]和对照组治疗后[(43.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hs-CRP水平[(2.13±0.30)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6.73±0.78)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3.73±0.43)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人尿激肽原酶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能力,降低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静脉溶栓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序贯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潘生英 何悦 +3 位作者 于明 刘丹丹 杨溢 庄志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5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序贯治疗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溶栓指征的ACI患者155例分为三组:A组52例,静脉溶栓和人尿激肽原酶序贯治疗;B组42例,静脉溶栓治疗;C组61例,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1d...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序贯治疗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溶栓指征的ACI患者155例分为三组:A组52例,静脉溶栓和人尿激肽原酶序贯治疗;B组42例,静脉溶栓治疗;C组61例,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1d。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下降、Barthel指数提高(P<0.05);A组改善大于B、C组(P<0.01)。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三组患侧ACA、M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A组治疗后患侧各动脉血流速度较B、C组快(P<0.05)。结论与单用静脉溶栓或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比较,静脉溶栓和人尿激肽原酶序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人尿激肽原酶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建华 何悦 +5 位作者 于明 杨溢 韩薇 徐宇浩 夏海平 刘娜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在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患者90d内出现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 HR-NICE患者30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双抗治疗(A组,156例)和双抗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在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患者90d内出现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 HR-NICE患者30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双抗治疗(A组,156例)和双抗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B组,149例),观察其90d内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和次要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B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7.4%vs.16.0%)(P<0.05),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仿(3.4%vs.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和Fib均无明显变化(P>0.05)。149例高血压患者在应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期间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与单纯双抗治疗比较,双抗血小板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能有效地降低HR-NICE患者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缓激肽受体B1和B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洲 向栩莹 +4 位作者 晏桂林 陆观凤 杨燕泽 钟玉馨 张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53-65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尤瑞克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缺血-再灌注(I/R)SD大鼠缓激肽受体B1(B1R)、缓激肽受体B2(B2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后Zea Longa线栓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MCAO模型,缺血2 h时拔栓模拟缺血-再灌注,将制备成功的2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尤瑞克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缺血-再灌注(I/R)SD大鼠缓激肽受体B1(B1R)、缓激肽受体B2(B2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后Zea Longa线栓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MCAO模型,缺血2 h时拔栓模拟缺血-再灌注,将制备成功的25只SD大鼠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I/R+等渗盐水组)、尤瑞克林低剂量治疗组(I/R+LDP组)、尤瑞克林中等剂量治疗组(I/R+MDP组)、尤瑞克林高剂量治疗组(I/R+HDP组),每组5只,术后30 min首次给予尤瑞克林(I/R+LDP组:3.50×10-3 PNAU/kg;I/R+MDP组:8.75×10-3 PNAU/kg;I/R+HDP组:17.50×10-3 PNAU/kg)或等渗盐水尾静脉注射,连续注射7 d、每日定时注射1次,7 d后取材,运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梗死灶边缘区域B1R、B2R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测定梗死边界区域微血管密度。结果(1)B1R mRNA表达: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B1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0.34±0.05)、(0.35±0.04)、(0.47±0.03)比(0.23±0.05),均P<0.05];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B1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2)B2R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I/R+等渗盐水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0.33±0.01)比(0.23±0.02),P<0.05]。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分别为(0.49±0.02)、(0.52±0.04)、(0.71±0.03),均P<0.05];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3)微血管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I/R+等渗盐水组的微血管计数明显增多[(169±6)比(74±12),P<0.01];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的微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多[分别为(240±9)、(252±9)、(349±17),均P<0.01];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微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尤瑞克林上调MCAO大鼠B1R、B2R表达,发挥促血管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缺血-再灌注 缓激肽受体B1 缓激肽受体B2
下载PDF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艳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14、3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14、30、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7、14、30、90 d,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的TOAST分型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超刚 李振东 +1 位作者 甄君 王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0期401-403,共3页
目的分型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14天,结合TOAST分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 目的分型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14天,结合TOAST分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除心源性外,治疗组中其他TOAST分型脑梗死及轻中度脑梗死的NIHSS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安全改善多数类型急性脑梗死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尤瑞克林 治疗 分型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东勇 蒋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0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发病时间<4.5 h,观察组40例采...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发病时间<4.5 h,观察组4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耀伍 张宏义 +1 位作者 尹春丽 贾叶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人尿激肽原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尿激肽原酶组、LY294002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 目的探讨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人尿激肽原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尿激肽原酶组、LY294002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和人尿激肽原酶组于再灌注后3 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或人尿激肽原酶1.0 mL/kg;LY294002组在脑缺血前应用立体定向注射仪于侧脑室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10 nmol,于再灌注后3 h经尾静脉注射人尿激肽原酶1.0 mL/kg。再灌注24 h后,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灶体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磷酸化(p)-Akt、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尿激肽原酶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低,梗死灶体积明显减小,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尿激肽原酶组比较,LY29400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高,梗死灶体积明显增加,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可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用药时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RESK研究亚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俊 姚明 +11 位作者 王丽华 于明 李润辉 赵丽宏 王佳春 汪银洲 汪昕 宋海庆 罗本燕 王佳伟 黄一宁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不同用药时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RESK研究的亚组分析。从2015年8月到2020年6月共纳入65个中心的9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尤瑞克林用药时间长短分为短时用药组(用药8 d,n=185)和长时...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不同用药时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RESK研究的亚组分析。从2015年8月到2020年6月共纳入65个中心的9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尤瑞克林用药时间长短分为短时用药组(用药8 d,n=185)和长时用药组(用药15 d和21 d,n=805)。分析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分、0~1分和0~2分的患者比例,22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90 d Barthel指数≥95分患者比例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时用药组和长时用药组90 d mRS评分0~2分的患者比例[74.1%(137/185)比75.0%(604/805);OR=1.047,95%CI 0.676~1.620,P=0.838]和22 d 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4.60±2.00)分比(4.26±2.80)分;OR=-0.390,95%CI-1.125~0.344,P=0.2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 d mRS评分0~1分的患者比例[48.1%(89/185)比59.1%(476/805);OR=0.674,95%CI 0.463~0.983,P=0.041]和90 d Barthel指数≥95分患者比例[43.6%(79/181)比55.1%(442/802);OR=0.614,95%CI 0.420~0.897,P=0.012],在短时用药组均显著低于长时用药组。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瑞克林连续用药8 d即可改善患者近期(22 d NIHSS评分)和远期疗效(90 d mRS评分0~2分),且安全耐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尤瑞克林用药时长可显著提高患者远期无残疾率(90 d mRS评分0~1分)和生活质量(90 d Barthel指数),且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尤瑞克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用药时长
原文传递
人尿激肽原酶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远 《中国药物评价》 201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新发缺血性卒中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静滴人尿激肽原酶前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能降低患者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概率,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PWI、MRA和TCD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古子文 周子英 赖秀醒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超声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来院诊治,愿意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不愿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超声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来院诊治,愿意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不愿自费使用HUK的AIS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UK。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行Barthel指数评定其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PWI示病灶侧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流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MRA示治疗后观察组有22例存在血管狭窄远少于对照组35例;TCD示观察组治疗后有32例改善,远多于对照组19例;治疗后观察组NIHSS、Barthel及IP体积改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HUK应用于AIS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影像、超声等检查结果,恢复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人尿激肽原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磊 杨金升 +3 位作者 张明磊 王彦平 司江华 曲传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时相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UK干预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时相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UK干预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术后,模型组、HUK干预组于缺血2h后再灌注6h、24h、48h、72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时相各组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大鼠I/R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各个时间点均可见到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HUK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组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Caspase-3、AIF和TUNEL的表达高峰均在I/R后24h。HUK组各时间点Caspase-3、AIF和TUNEL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HUK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UK抑制Caspase-3、AIF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细胞凋亡 CASPASE-3 AIF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激肽原酶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CGRP、RAMP1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坤鹏 丁小灵 +1 位作者 王取南 夏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研究激肽原酶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I组)、激肽原酶低剂量组(3.75×10-3PNA单位/(k... 目的研究激肽原酶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I组)、激肽原酶低剂量组(3.75×10-3PNA单位/(kg·d),I+Kal1组)、激肽原酶高剂量组(17.25×10-3PNA单位/(kg·d),I+Kal2组)。经尾静脉注射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堵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术后24 h红四氮唑法测量脑梗死体积,使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CGRP蛋白在海马组织内的表达及RAMP1和VEGF蛋白在皮层组织内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I组大鼠脑组织CGRP、RAMP1及VEGF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1);与I组相比,激肽原酶高、低剂量能明显促进脑缺血大鼠脑组织CGRP、RAMP1及VEGF蛋白的表达(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结论激肽原酶促进缺血脑组织内CGRP、RAMP1蛋白的表达,CGRP、RAMP1的表达可能与脑梗死后血管新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肽原酶 缺血性脑卒中 大鼠
下载PDF
HUK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吴变歌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14,17,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人尿激肽原酶(HUK)联合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就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4例,按暗箱摸球法法分为HUK组(n=42)和HUK+rt-PA组(n=42),两组均参照指... 目的研究使用人尿激肽原酶(HUK)联合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就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4例,按暗箱摸球法法分为HUK组(n=42)和HUK+rt-PA组(n=42),两组均参照指南给予基础治疗,HUK组在此之上加用HUK治疗,HUK+rt-PA组在HUK组的基础上再加用rt-PA溶栓治疗,观察并分析HUK组和HUK+rt-PA组的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观测HUK组和HUK+rt-PA组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统计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HUK+rt-P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UK组(P<0.05);在治疗后,HUK组和HUK+rt-PA组NIHSS评分、CSS评分出现显著降低,且后者低于前者,HUK组和HUK+rt-PA组ADL评分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出现显著升高,且后者高于前者(P<0.05);HUK组和HUK+rt-P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HUK联合rt-PA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复旧,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改观,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