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房中术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书功 《中国性科学》 2012年第8期90-92,共3页
中国古代房中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体生命科学的珍品,它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人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是中国古代道家、黄老、道教思想家几千年来代不乏人、相沿不绝地研究出的人类性科学的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应当揭去封建礼教虚伪的面... 中国古代房中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体生命科学的珍品,它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人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是中国古代道家、黄老、道教思想家几千年来代不乏人、相沿不绝地研究出的人类性科学的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应当揭去封建礼教虚伪的面纱,摘除封建礼教给戴的有色眼镜,不再被诲淫、污秽的诟毁所蒙蔽,来认真研究、发掘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中术 道家 黄老 道教 生命质量 延年益寿
下载PDF
论韩非子“因情而治”的内在逻辑及黄老学渊源
2
作者 王宏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 韩非子的“人情”主要指人在处理人己物我关系时表现出的趋利避害的真实情态。其“因情而治”的治道设计有助于君主顺应并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定势,在掌控和控御臣民之“人情”共性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使政治事务和社会生活整齐划一,既可以克服君主德智不足的弊端,又能够实现以简驭繁的高效治理。“因情而治”的内在要求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臣民各处其宜、皆用其能,在臣民各守其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中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君主则在臣民之具体作为中保持“无为”姿态。韩非子“因情而治”治道方略的理论渊源正在黄老那里,韩非子将黄老立足“天—地—人”宏大视野下展开的“因情而治”收缩至君臣关系的维度以佐助强力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黄老道家 人情论 因情而治
下载PDF
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及其得失
3
作者 杨抒漫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周代时势作为其基源,反对将形而上的“道”作为政治理论的直接来源;第二,以黄老之学作为其内核,并将黄老学的起源追溯至上古时期;第三,以悯时救世作为其旨归,认为老子的终极目... 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周代时势作为其基源,反对将形而上的“道”作为政治理论的直接来源;第二,以黄老之学作为其内核,并将黄老学的起源追溯至上古时期;第三,以悯时救世作为其旨归,认为老子的终极目的是使天下雕琢复朴。魏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定位具有得失两面:其“得”在于发掘了《老子》的救世价值,提升了《老子》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影响了众多晚清和民初的国学学者;其“失”在于混同老学和黄老学,且仅以当下治理效验作为评判政治思想的标准,未能兼顾施政者之心志。这在魏源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具有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老子》 政治思想 黄老道家
下载PDF
从“道法自然”到“道生法”——论黄老对道家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老庄有倡导无为而轻视法律的倾向,这就使得"无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落实。黄老将道家的哲理同法家的政治主张结合,形成了以道论法的特征。黄老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提出了"道生法",特别强调立法的重要性,以便更有效地运... 老庄有倡导无为而轻视法律的倾向,这就使得"无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落实。黄老将道家的哲理同法家的政治主张结合,形成了以道论法的特征。黄老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提出了"道生法",特别强调立法的重要性,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于现实政治。黄老对法的强调对老庄是一种发展和重要的补充。这与老庄对法的批判和不信任形成重大区别,而与法治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黄老 道法自然 道生法
下载PDF
论王船山对黄老道家的批评及其思想史意义
5
作者 杨抒漫 齐义虎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在对《史记》中的黄老道家相关记载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王船山对黄老道家的界定包含如下四个要点:以老子、申不害、韩非为代表人物;以《老子》为代表性哲学著作;以清静无为为施政纲领;以权术、阴谋、酷政为派生物。通过批评《老子》中的... 在对《史记》中的黄老道家相关记载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王船山对黄老道家的界定包含如下四个要点:以老子、申不害、韩非为代表人物;以《老子》为代表性哲学著作;以清静无为为施政纲领;以权术、阴谋、酷政为派生物。通过批评《老子》中的“上善若水”和道论,船山分析论证了清静无为和道家形而上学如何导向申韩等人的阴术和酷政。误解和确解并存于船山对《老子》和黄老道家的分析中,因此,船山辟黄老道家的思想史意义主要包含两方面:消极影响为深化了黄老道家的负面形象;积极意义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老道家易被歪曲利用的原因,有助于后人辩证看待其思想,且借辟黄老而纯化天理与人欲之辨,彰明异端与儒门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黄老道家 《老子》 申韩
下载PDF
黄老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其治理智慧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师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9,共10页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集中体现了黄老道家思想中的道家成分。在内容上,"无为而治"的思想内容既集中指向治理者的"政",突出了简政放权的原则;也指向了统治者的自我节制,突出了清心寡欲的要求;同时还指向统治者的权术手腕,突出了不被臣下所趁的防奸意识。"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一种治理的智慧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价值。它提醒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者要警惕自己的所谓理性,治理者应自觉地简政无为,淡化宏大的改造社会心理,正确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实现现代复杂社会的稳健有序,保持社会的充盈活力,实现共同体的持久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无为而治 政治思想 治世学说 治理智慧
下载PDF
黄老道家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7,共10页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德”“养生成仙”五类,探究这五类的性质,有助于上溯黄老思想的来源,下探黄老思想的去向。养生思想是黄老道家的底色,贯穿于黄老思想发生、发展乃至转变的所有时期,不能将“道法”融合视为判定黄老道家的唯一标准。在黄老道家中,托名“黄帝”的知识思想系统和老子思想系统是互补关系,不能将黄老学说仅仅视为老子思想的转化。正是通过“黄帝”这个媒介,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则、禁忌系统才得以导入黄老道家,使之具有实操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老子 黄帝 养生 道法
下载PDF
黄老道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初的治国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宁国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政治思想 治国实践
下载PDF
古之道术:黄老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
9
作者 白延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的本原论、人性论、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从老子哲学走向黄老之学的过程中,范蠡对道家哲学的创造性阐释至关重要,黄老生命哲学的阴阳气化论、“因人情”的人性论、刚柔相济的人生观等内容都离不开范蠡哲学的深远影响。黄帝神话传说中已经具备了比较朴素且明晰的生命哲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生命哲学 思想渊源 老子 范蠡
下载PDF
论葛洪的思想、著述及其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逵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100,169,共8页
葛洪生于名门世家,虽青少年时家道中落,仍发愤读儒家经典,以继承家风、做一个正直人士为愿望。然西晋王朝内部争斗不断,仕途险恶,其青年时的入世思想渐去渐淡,不与权豪世俗之人往来,撰《良吏传》、《隐逸传》,希望士人正气不至毁堕不传... 葛洪生于名门世家,虽青少年时家道中落,仍发愤读儒家经典,以继承家风、做一个正直人士为愿望。然西晋王朝内部争斗不断,仕途险恶,其青年时的入世思想渐去渐淡,不与权豪世俗之人往来,撰《良吏传》、《隐逸传》,希望士人正气不至毁堕不传;撰《抱朴子外篇》以正世风;又两次筛选、缩编医书以济贫救急。其慕巢、许而决不出身,所尊崇的儒家思想非思孟一派而是荀况一派,所接受的道家思想非老庄而是黄老。其四十岁以前以儒家为主,后期以道家为主,又转入道教的理论营构与养炼术的探索,思想转变的原因是:时值乱世,单纯的儒家理论已无法使人心理平衡和行为守正。他一生的作为与探索,都表明了他在乱世中对社会道德与公众责任心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内篇》 儒学 荀学 道教 黄老道
原文传递
先秦道家虚、静思想及其演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徽 路鹏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16,共12页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论和政治哲学上的表现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演变。其中,由早期的工夫境界论范畴转而成为一种人君的御臣之术,是虚、静内涵发生的一次重要变化。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先秦道家的流派分化之状,也展现了晚周之际的治术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魂归何处: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中的阴阳、神仙思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辉 陈华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学界一般认为,马王堆汉墓是一个受黄老思想及楚文化共同影响的汉代墓葬。实际上,道家阴阳学说与神仙思想对于汉初的葬仪葬制影响也很大。在道家的宇宙生成逻辑中,气聚成精,继生万物。生人若要干预墓主死后命运,力所能及的便是设法聚合... 学界一般认为,马王堆汉墓是一个受黄老思想及楚文化共同影响的汉代墓葬。实际上,道家阴阳学说与神仙思想对于汉初的葬仪葬制影响也很大。在道家的宇宙生成逻辑中,气聚成精,继生万物。生人若要干预墓主死后命运,力所能及的便是设法聚合死者的精气,故而T形帛画中描绘了大量阴阳合气的场景,旨在期冀墓主由此能"出死入生"。同时,该帛画上的璧、龙组合促成了死者从肉体存在到永恒灵魂、由此世到彼世的转化。流行于战国末期至汉初的神仙思想认为,人类在神的指引下修炼成仙,可和神一样超脱时空约束,但又不像神那样完全与尘世俗乐隔绝。从神仙思想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帛画除却"铭旌"与"魂幡"的第三种用途:把灵魂从地府召回之后,正面朝下平铺在内棺盖上的帛画与内棺、轪侯夫人尸体在第三重棺内部会产生某种互动,它指引逝者的灵魂循着灵璧的孔进入神仙世界,而不是引导灵魂上天或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阴阳学说 神仙思想 马王堆汉墓 T形帛画
原文传递
黄老之学与道法家论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富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9,共12页
黄老之学起于齐国稷下学宫。稷下黄老学者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治学托名于黄帝,南派托名于老子,二者治学路径有异,言道则一,合之可称"黄老",亦可称"道家"。老子之学至庄子始显,渐至独占"道家"的名目,黄... 黄老之学起于齐国稷下学宫。稷下黄老学者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治学托名于黄帝,南派托名于老子,二者治学路径有异,言道则一,合之可称"黄老",亦可称"道家"。老子之学至庄子始显,渐至独占"道家"的名目,黄帝之学反而隐没不彰。创始黄老之学的中坚力量是以慎到、田骈为代表的早期道法家,《黄老帛书》可能是这一派后学的作品。黄老之学对荀子、韩非和《吕氏春秋》的学术都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黄老帛书》 道家 道法家
原文传递
论墨家政治思想对《淮南子》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1-67,共7页
尊"禹"是《淮南子》与墨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契合之处,但其具体内涵有同有异,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对待墨家思想的复杂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求治"意识是《淮南子》与墨家思想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淮南子》对墨家的... 尊"禹"是《淮南子》与墨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契合之处,但其具体内涵有同有异,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对待墨家思想的复杂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求治"意识是《淮南子》与墨家思想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淮南子》对墨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有所反思和汲取。"圣王之治"是《淮南子》与墨家相同的政治理想,墨家蕴含"利民"思想的"圣王"观对《淮南子》影响深刻,成为后者"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淮南子》并未完全认同与接受墨家的"圣王"观,而是站在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有所取舍和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墨家 黄老道家 尊禹 求治 圣王 民本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心”“神”关系看先秦黄老道家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曌华 文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78,共6页
《黄帝内经》中有关“心”“神”关系的论述受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心”只是“神”的居所,既不能产生“神”,也不可能主宰和支配“神”;“心”只有保持虚静无为,“神”才能舍“心”,“心”才具备正确的认知功能;如果心受到欲... 《黄帝内经》中有关“心”“神”关系的论述受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心”只是“神”的居所,既不能产生“神”,也不可能主宰和支配“神”;“心”只有保持虚静无为,“神”才能舍“心”,“心”才具备正确的认知功能;如果心受到欲望的干扰,“神”就不能舍“心”,或者离“心”散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黄帝内经 中医学
原文传递
杂家、新道家、黄老道家之辨——兼论先秦道家的发展脉络
16
作者 王海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0-14,共5页
黄老道家是道家的一个派别,产生于战国早中期而盛行于汉初。对于道家的这一学派,目前学界有新道家、杂家等称呼,但这两个概念都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两个概念体现的是某些研究者对黄老道家和整个先秦道家发展脉络的理解的偏差。通过对先... 黄老道家是道家的一个派别,产生于战国早中期而盛行于汉初。对于道家的这一学派,目前学界有新道家、杂家等称呼,但这两个概念都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两个概念体现的是某些研究者对黄老道家和整个先秦道家发展脉络的理解的偏差。通过对先秦道家文献的考察,可以看到,先秦道家的发展脉络并不是先老庄道家而后黄老道家这样单线地发展,黄老道家的产生时间并不晚于老庄道家,先秦道家是一个多线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家 杂家 黄老道家 老庄道家
下载PDF
《淮南子》论“谏”及其思想内蕴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8,共6页
"谏议"是专制君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秦汉时期的《淮南子》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思和认识。《淮南子》认为谏议对统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政治上能矫正君失,和辑君臣,促进王朝稳定发展。《淮南子》反对刚愎自用,拒谏妄为,主张... "谏议"是专制君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秦汉时期的《淮南子》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思和认识。《淮南子》认为谏议对统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政治上能矫正君失,和辑君臣,促进王朝稳定发展。《淮南子》反对刚愎自用,拒谏妄为,主张统治者应理性求谏、善于听谏和积极纳谏,对自身政治行为有所约束和调控,构建良性的君臣关系,实现"圣王"之治。《淮南子》论"谏",在政治哲学上,受到黄老道家的决定性影响,而在政治权术上,道、法思想则有所相通;与道、法相比,儒家的思想影响略显逊色。《淮南子》论"谏"不仅在秦汉道家中最为深入,而且也成为西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谏议思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黄老道家 谏议 法家 儒家
下载PDF
论《淮南子》林业思想及其生态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作为秦汉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论著之一,《淮南子》蕴含丰富的林业思想。《淮南子》林业思想以重林、用林、植林、护林与赏林为基本内涵,从中凸显自然性、政治性与人文性的理论特点。《淮南子》林业思想的生态意蕴极为深厚,在黄老道家的... 作为秦汉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论著之一,《淮南子》蕴含丰富的林业思想。《淮南子》林业思想以重林、用林、植林、护林与赏林为基本内涵,从中凸显自然性、政治性与人文性的理论特点。《淮南子》林业思想的生态意蕴极为深厚,在黄老道家的历史影响下,体现出强烈的自然意识、整体意识与和谐意识,这在秦汉林业思想史上堪为卓识。就实质而言,《淮南子》林业思想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有机融合,其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核心理念,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和谐、世界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林业思想 黄老道家 自然 生态 和谐
下载PDF
论齐物说及相应治道思想在先秦道家中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5,112,共12页
在晚周流行的齐物诸说中,道家之说最为系统与深刻,在治道上的影响也尤其深远。道家的齐物观发轫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它首先意味着一种以均平、公正之心观物与应物的基本立场。基于此立场,先秦道家皆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以万物自化... 在晚周流行的齐物诸说中,道家之说最为系统与深刻,在治道上的影响也尤其深远。道家的齐物观发轫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它首先意味着一种以均平、公正之心观物与应物的基本立场。基于此立场,先秦道家皆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以万物自化为至治理想。不过,先秦道家对于齐物内涵的理解及其治道之说也存在着耐人寻味的演变:在老子,他本着“齐物”之心充分肯定了万物的自我成就能力;在庄子,他在顺承老子思想的同时,进而将至治之成描述为“藏天下于天下”,且谓此“藏”是“公天下”的表现;至黄老道家,尽管他们仍不乏包容万物之心和与众共治的理想,但在列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势下,学者对于齐物的理解也逐渐趋于功利化和法家化,以至产生了“齐万不同”的专制之论。齐物内涵和相应治道观念的这种演变,既与道家思想自身演绎的逻辑性有关,也是它对天下趋于一统之势回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齐物 治道
原文传递
窦太后——汉初无为政治的幕后坚守者与推动者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绍东 池星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太平盛世,历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在以往探讨促成"文景之治"的因素中,对当时推行无为政治的有力支持者窦太后的作用却关注不够。实际上,正是由于窦太后的幕后推动... 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太平盛世,历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在以往探讨促成"文景之治"的因素中,对当时推行无为政治的有力支持者窦太后的作用却关注不够。实际上,正是由于窦太后的幕后推动和强力支持,才保证了黄老学说几十年来一直作为汉初政治的指导思想,也保证了坚持行无为之政的人才占据重要政治地位。平民家庭的出身,政治生涯的历练与波折,吕后、薄太后的影响,抗击病魔、修身养性的感悟,都促使窦太后坚定不移地崇尚黄老思想,坚持无为而治,从而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太后 汉初 黄老学说 无为而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