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环境对青少年同性恋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田艳春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14,共2页
我国从古到今对同性恋态度一直比较温和,同性恋现象还进入成语和文学作品,自宋朝以来的封建禁欲主义(异性之间),相对扩大了同性恋产生的机会,我国新刑法(1997)也将鸡奸罪名取消。因而,限制异性交往,纵容同性交往,使中国有适宜产生同性... 我国从古到今对同性恋态度一直比较温和,同性恋现象还进入成语和文学作品,自宋朝以来的封建禁欲主义(异性之间),相对扩大了同性恋产生的机会,我国新刑法(1997)也将鸡奸罪名取消。因而,限制异性交往,纵容同性交往,使中国有适宜产生同性恋的社会基础,而青少年又是最容易产生同性恋心理的群体。而又由于同性恋者很难拥有自己满意的生活,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共同积极关注并予以正确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 生活环境 青少年 同性恋心理 中国 外国 历史 现状
下载PDF
男同性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精液质量分析
2
作者 王典 谢庆东 +2 位作者 于晓军 康祥锦 黄天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男同性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的精液质量特点。方法:对27例HIV-1男同性恋感染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率、活力、畸形率及其膜功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本组25.9%的精液量异常,18.5%精子密度异常,55.6%精子活率异常... 目的:分析男同性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的精液质量特点。方法:对27例HIV-1男同性恋感染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率、活力、畸形率及其膜功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本组25.9%的精液量异常,18.5%精子密度异常,55.6%精子活率异常,92.6%精子活力异常。精子畸形率范围43.0%~94.0%,平均(70.4±13.7)%。精子低渗肿胀率28.8%~86.2%,10例异常。结论: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普遍精液质量显著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男同性恋 精液质量
下载PDF
中国部分城市2004年1389例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104
3
作者 张北川 曾毅 +5 位作者 许华 李秀芳 周生建 李辉 廖留妹 张晓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高危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大城市1389例MSM采用定向抽样法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尿液HIV-1抗体检测。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MSM平...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高危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大城市1389例MSM采用定向抽样法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尿液HIV-1抗体检测。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MSM平均年龄为27.62岁。首次性交年龄平均19.18岁。寻找同性性伴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3.07%),同性爱者活动场所(35.29%)。近6个月平均同性性伴数为5.69人,平均陌生性伴为4.37人,平均肛交同性性伴为4.33人。曾参与群交者占11.61%。尿液HIV-1抗体初筛检测13例阳性。有肛交史者近6个月内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32.46%,最近一次肛交用过安全套者占76.37%。近6个月曾与女性性交从不用安全套者占47.18%。结论MSM普遍存在易感染HIV的多种高危行为,需加大对该人群的AIDS干预力度,并创造有助于MSM的AIDS控制的支持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接触者 男同性爱者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认同而不“出柜”——同性恋者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晴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2-153,共12页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即那些对自己的性身份有着良好认同的同性恋者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尤其是不愿向父母"出柜"。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和...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即那些对自己的性身份有着良好认同的同性恋者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尤其是不愿向父母"出柜"。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和孝道,很多同性恋者生活在真实的异性婚姻里。同性恋者不"出柜"得以可能有两种替代性的选择,一种是步入异性婚姻,另一种则是结成形式婚姻,这两种婚姻形式事实上仍是躲在"橱柜"里的手段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认同 出柜 形式婚姻
下载PDF
中国九城市2046例男同性爱者与艾滋病相关状况调查概况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北川 李秀芳 +8 位作者 储全胜 汪宁 汪兆国 周生建 童传良 张敬东 管文辉 崔兆麟 王夏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8期6-10,共5页
目的:通过对男同性爱者一般心理—行为状况等的了解,为制定对该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对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9城市2046例男同性爱者同步开展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 目的:通过对男同性爱者一般心理—行为状况等的了解,为制定对该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对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9城市2046例男同性爱者同步开展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1%(曾)因同性爱性取向感到很痛苦。55.6%认为性取向暴露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加害者首先来自家庭,其次是"单位"和一般人。因性取向或有关活动,15.2%遭受过异性爱者伤害,29.8%遭受过其他男同性爱者伤害。20.3%有过强烈自杀念头,9.4%有过自杀行为。68.7%希望国家立法承认同性婚姻。未在婚者中,30.6%确定未来独身,79.7%希望(过)与同性的固定专一性伴生活,44.1%希望生育,31.2%与女性性交过。在婚者结婚的最重要原因:53.8%是为满足父母愿望,13.4%是为证明自己"正常",56.7%认为社会宽容自己就不会结婚,仅有11.2%把性取向告知过配偶。结论:需要积极通过反歧视宣传和立法手段等加强对性取向少数人群的权益尊重与保障,进而促进艾滋病防控等工作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爱者 生存状况 艾滋病 公共政策
下载PDF
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一)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北川 李秀芳 +2 位作者 胡铁中 刘殿昌 曹宁校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中国男同性爱者(gay)的调查,分析gay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某些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AIDS)高危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影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深层次因素。方法 从男男性接触者自我... 目的 通过对中国男同性爱者(gay)的调查,分析gay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某些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AIDS)高危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影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深层次因素。方法 从男男性接触者自我填写的问卷中筛选出性引力完全来自同性的240例gay的相关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国gay的性活跃程度不亚于工业化国家情况,但普遍存在易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儿童早期认为当女孩更好和不喜欢刀枪类玩具是成年后被动肛交的预示因子。首次性交年龄<16岁者性伴更多,区易遭受伤害。成年后不喜欢自身性别和同性性关系中自认为女性角色者,较多被动肛交,其心理与儿童早期跨性心理-行为有明确的关系,曾被当做女孩抚养者却无此特点。有被迫性交经历和有药物滥用者是高危行为最多的两个gay亚群。曾与女性性交者累计性伴数更多且较多参与群交。恋童、恋老者更多地有偶遇性伴。对gay的伤害与其自杀念头/行为相关。结论 中国gay中存在HIV高水平流行的前景。Gay中的若干小亚群在HIV传播中起到不同的特殊作用。部分gay的高危行为在童年期就有明确的预示因子存在,或者与其对自身的认识、特殊的经历和心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者 儿童 经历 心理 艾滋病 高危行为
下载PDF
自尊在同性恋者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宋潮 董舒阳 +1 位作者 徐鑫 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同性恋者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498名同性恋者进行调查,探讨同性恋者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社会支持与同性恋者的孤... 目的:探讨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同性恋者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498名同性恋者进行调查,探讨同性恋者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并检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社会支持与同性恋者的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同性恋者的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自尊及同性恋者的孤独感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者 社会支持 自尊 孤独感
原文传递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小蓓 张秋媚 +1 位作者 陈岳标 詹海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6-458,共3页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方法: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测和实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1010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内在结构进行探讨。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由三个因子组成,...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方法: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测和实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1010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内在结构进行探讨。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由三个因子组成,提取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7%、10.3%和6.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8%,分别命名为认知赞同、情感认可和行为接纳,因子负荷介于0.501-0.851之间。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NFI为0.979,NNFI为0.981,CFI为0.985,RM-SEA为0.07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10,重测信度为0.8390,P<0.001。结论:所编制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心理测量学研究 大学生 态度
下载PDF
论同性婚姻合法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4,109,共5页
随着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对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对同性恋者婚姻家庭权利予以法律保障的全球化立法运动此起彼伏。同性恋者追求永久结合的诉求具有正当性,应当予以立法保护。鉴于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毕竟存在着很多不同,应当区别对待... 随着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对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对同性恋者婚姻家庭权利予以法律保障的全球化立法运动此起彼伏。同性恋者追求永久结合的诉求具有正当性,应当予以立法保护。鉴于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毕竟存在着很多不同,应当区别对待。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立法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同性恋者的结合宜采"同性伴侣"的立法模式,其成立要件、效力、同性伴侣财产制度也有别于婚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同性婚姻 立法
下载PDF
各国(地区)同性恋立法与司法概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国生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同性恋由来已久,但不同的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态度却不同。20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发现,它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压制的一个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它。许多国家因此开始对同性恋有了立法。在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同性恋的司法判决。从各国的法律... 同性恋由来已久,但不同的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态度却不同。20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发现,它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压制的一个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它。许多国家因此开始对同性恋有了立法。在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同性恋的司法判决。从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判决,足见对同性恋的保护越来越多,赋予的权益也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权利 立法 司法
原文传递
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歧视知觉的中介效应与出柜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严文 叶宝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和应激—易感模型,调查了493名中国同性恋者,探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歧视知觉及出柜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同性恋者自杀;(2)歧视知觉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同性... 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和应激—易感模型,调查了493名中国同性恋者,探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歧视知觉及出柜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同性恋者自杀;(2)歧视知觉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出柜在歧视知觉与同性恋者自杀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影响不显著;对于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有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拒绝教养方式 歧视知觉 出柜 自杀 同性恋者
下载PDF
珠三角的“自梳女”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春生 《西江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67-70,共4页
“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 ,兴起于明代 ,盛行于清代 ,是当时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一种畸形的反抗。其形式有三 :义结金兰、独身终老和不落家。这与珠三角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丝织业迅速发展有关。它与西方的同性恋不同 ... “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 ,兴起于明代 ,盛行于清代 ,是当时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一种畸形的反抗。其形式有三 :义结金兰、独身终老和不落家。这与珠三角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丝织业迅速发展有关。它与西方的同性恋不同 ,但与现代妇女的非婚现象却有点相似。今日珠三角女工大批云集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自梳女" 婚嫁习俗 封建婚姻制度 现代非婚现象
下载PDF
论“同妻”群体的生存困境与权利保障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健 王龙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1-86,共6页
当人们开始关注同性恋者的权利时,另一个与同性恋者紧密相关的群体也开始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妻"(男同性恋的妻子)。同妻不仅面临着配偶权和健康权被损害的现实,而且还面临着立法空白和司法救济的缺失。保障同妻的权利... 当人们开始关注同性恋者的权利时,另一个与同性恋者紧密相关的群体也开始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妻"(男同性恋的妻子)。同妻不仅面临着配偶权和健康权被损害的现实,而且还面临着立法空白和司法救济的缺失。保障同妻的权利,首先应该是完善立法和司法救济;其次是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对这一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当然,解决同妻问题最为根本的措施在于推动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宽容,尊重同性恋者的婚姻自主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同妻"的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妻 同性恋者 婚姻 权利保护
下载PDF
天津市MSM人群艾滋病知晓情况的网络调查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6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天津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记名的网络调查方法在天津市网络论坛上收集4 026份MSM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天津市MSM人群关于艾滋... 目的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天津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记名的网络调查方法在天津市网络论坛上收集4 026份MSM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天津市MSM人群关于艾滋病的总体知晓率为95.03%,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是我国目前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人群"这一问题的知晓率最低,为85.5%;不同年龄、与异性婚姻状况、不同民族受访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文化程度、性取向受访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天津市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晓总体较高,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力度。天津市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外省市,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同性恋群体的知晓率比异性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 知晓率 影响因素 同性恋
原文传递
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与抑郁的关系:自我概念清晰度的中介及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放 邬俊芳 +4 位作者 麦晓浩 宁凯 陈坤钰 巢琳 郑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79,共5页
目的:考察自我概念清晰度在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与抑郁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方法:使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与抑郁量表对433名同性恋者进行测量。结果:首先,自我概念清晰度可在同性恋者的内化同性恋嫌恶... 目的:考察自我概念清晰度在同性恋者内化同性恋嫌恶与抑郁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方法:使用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与抑郁量表对433名同性恋者进行测量。结果:首先,自我概念清晰度可在同性恋者的内化同性恋嫌恶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次,自我概念清晰度可在同性恋者的内化同性恋嫌恶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对于低自我概念清晰度个体,当内化同性恋嫌恶增加时,抑郁水平也相应增加;而对于高自我概念清晰度个体,当内化同性恋嫌恶增加时,抑郁水平基本不变。结论:同性恋者的内化同性恋嫌恶可通过影响自我概念清晰度间接影响抑郁水平,而自我概念清晰度也可缓冲内化同性恋嫌恶对抑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者 内化同性恋嫌恶 自我概念清晰度 抑郁
原文传递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丽军 郑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了解同性恋角色区分及对伴侣角色要求的现状与特点,同时考察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了来自全国111个城市的220名男同性恋和217名女同性恋,对象从"纯0/P"(单一的女性角色)到"纯1/T"(单一... 目的:了解同性恋角色区分及对伴侣角色要求的现状与特点,同时考察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了来自全国111个城市的220名男同性恋和217名女同性恋,对象从"纯0/P"(单一的女性角色)到"纯1/T"(单一的男性角色)5个分类中评定了自己的角色和对伴侣的角色要求,并测量了Bem性别角色量表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结果:同性恋角色可以分为被动型、两可型和主动型3类,其中男同性恋被动型(34.7%)多于主动型(27.4%),女同性恋正好相反(21.2%,58.1%)。在性别角色类型上,被动型中女性化明显多于男性化(男同性恋女性化和男性化分别为31.6%、6.6%;女同性恋分别为28.3%、8.7%),主动型中男性化明显多于女性化(男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为25.0%、13.3%;女同性恋分别为27.8%、11.9%)。在对伴侣角色要求上,男女同性恋有角色偏向者对伴侣要求分别为:互补型占65.2%和70.2%,均可型占34.8%和29.8%。结论:同性恋的角色可以划分为被动型、两可型和主动型3类;角色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个体的男性化、女性化特质;有角色偏向的同性恋对伴侣的角色要求大部分为互补型,少部分对角色没有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角色区分 性别角色 伴侣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中国有过同性恋的非罪化吗?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晓飞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5,共15页
1997年新刑法把流氓罪分解为几个罪名,这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的非罪化"。非罪化和"无受害人犯罪"是有紧密联系的。新刑法修订过程中关于非罪化争论的单向度理解,把非犯罪化主要理解为轻微违警罪的"非罪化"... 1997年新刑法把流氓罪分解为几个罪名,这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的非罪化"。非罪化和"无受害人犯罪"是有紧密联系的。新刑法修订过程中关于非罪化争论的单向度理解,把非犯罪化主要理解为轻微违警罪的"非罪化"是大大忽视了"非罪化"更广泛的内涵。立法者并没有为同性恋正名的意图,同性恋权利的支持者却愿意那么去解读。同性恋社群中把流氓罪的消失看成是一个事件,是因为这个罪里边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了身体的"感同身受"才有了对于刑法修改的过度诠释,才需要这样一个事件来为身体的后遗症进行治疗。"非罪化"的说法不过体现为同性恋者为了逃避流氓污名,对一些西方的象征性符号进行挪用,运用强势话语来论证同性恋权利的正当性。这是一种话语策略,这种策略可能遮蔽了中国对于同性性行为的"罪"和"非罪"并不敏感的事实,但是对于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讲,也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罪化 谱系学 同性恋
原文传递
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放 王一博 +1 位作者 邢锦涛 郑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8-1184,共7页
通过网络抽样法对405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探讨内化同性恋嫌恶和应对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网络抽样法对405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探讨内化同性恋嫌恶和应对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年轻男同性恋者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2)内化同性恋嫌恶、应对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应对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自我概念清晰性 生命意义感 内化同性恋嫌恶 应对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公众对同性恋者的包容度分析——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汤哲 陈嘉仪 邓莹钰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151-154,共4页
近年来,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日益提高,由同性恋现象引发的多重社会效应日益显现。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收入、信息来源、学历、养老态度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相关数据,对公... 近年来,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日益提高,由同性恋现象引发的多重社会效应日益显现。本文选取性别、年龄、收入、信息来源、学历、养老态度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相关数据,对公众之于同性恋的包容度进行具体评估。研究发现:(1)女性群体比男性群体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更大;(2)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越小;(3)随着收入和学历的增长,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会更加理解与包容;(4)在网络上对同性恋问题有更多接触和了解,也会增进公众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包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同性恋 包容度
下载PDF
后现代地理语境下同性恋社会空间与社交网络——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健 赵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15-1832,共18页
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作为实证研究地区,探讨后现代地理语境下同性恋社会空间与社交网络的发展特点。北京同性恋场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场所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而人也对场所产生反作用,群体活... 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作为实证研究地区,探讨后现代地理语境下同性恋社会空间与社交网络的发展特点。北京同性恋场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场所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而人也对场所产生反作用,群体活动使物理空间具备性别特征,并转变为充满主观感觉的"地方"。同性恋社交网络表现出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并与同性恋者的"日常生活"空间相脱离。社交空间的破碎化、参与者的不稳定性和政府管制的影响都促成了同性恋社交网络的不稳定性。后现代地理中打破语言中心主义、提倡多元化和权力关系反转等原理可用来诠释同性恋的社交空间,另外,同性恋空间的研究从亚文化或少数群体文化的层面诠释了社会—空间辩证法。本文还对西方文献中"同性恋聚居区"和"同性恋的城市本质"论断进行了中国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社会空间 社交网络 “社会—空间”辩证法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