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计算技术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36
1
作者 赵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8-272,282,共6页
边缘计算作为继云计算之后新的计算范式,将计算下沉到靠近用户和数据源的网络边缘,提供数据缓存和处理功能,具有低延迟、安全性高、位置感知等特点。文中从边缘缓存的内容分发网络开始,综述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历史,从内容分发网络到云计... 边缘计算作为继云计算之后新的计算范式,将计算下沉到靠近用户和数据源的网络边缘,提供数据缓存和处理功能,具有低延迟、安全性高、位置感知等特点。文中从边缘缓存的内容分发网络开始,综述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历史,从内容分发网络到云计算、雾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演变过程,从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角度梳理了相关成果。接着对目前流行的3种边缘计算架构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边缘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车联网、工业生产、智慧城市。最后,基于海战场的军事应用背景,提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指挥信息系统架构设想,探讨了边缘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发展历史 架构 军事应用
下载PDF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晓春 《新建筑》 1999年第6期24-28,共5页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 ,从建筑学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 ,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乡土建筑 形式创作 城市形态 建筑人类学
下载PDF
在革新与现代主义之间:夏昌世与德国(英文) 被引量:15
3
作者 Eduard Kgel 杨力研 《南方建筑》 2010年第2期16-29,共14页
夏昌世,中国第一代建筑师,1920年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留学。1932年,他在图宾根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重返祖国。1940年代后期,他在广州成为教授,1973年与妻子一同重返德国,并在那里生活直至1996年逝世。他的设计方法不仅受到那个时代欧洲现... 夏昌世,中国第一代建筑师,1920年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留学。1932年,他在图宾根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重返祖国。1940年代后期,他在广州成为教授,1973年与妻子一同重返德国,并在那里生活直至1996年逝世。他的设计方法不仅受到那个时代欧洲现代主义运动氛围的熏陶,还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景观与建筑艺术历史的研究。他是引领岭南区域形成岭南学派建筑的主导力量之一。同时,作为一建筑学教授,他在广州培养了新一代青年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德国 建筑史 热带建筑 新建筑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 区域现代性 勒·柯布西耶哥特式建筑 岭南风格 中国传统 流放
下载PDF
彰显建筑的历史风采——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的保护性改造 被引量:7
4
作者 左琰 《时代建筑》 2001年第4期38-4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改建的背景、目的和方式,回顾和分析了改建过程中对礼堂旧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整修所面临的功能和技术难点,探讨了旧建筑改造中新老结合的突破与尝试。
关键词 一.二九礼堂 历史建筑 建筑环境 同济大学
下载PDF
Structures of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10
5
作者 CAI Dongsheng LUO Yuhui +4 位作者 YAO Changhua HE Jiankun HU Shengbiao LU Huafu WANG Liang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deals with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in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 that covers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tudy mainly involves the effects of preexi...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deals with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in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 that covers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tudy mainly involves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basement faults on the basin 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 geometry and kinetics, the modelling of the tectonic-thermal history, the polycyclic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the natural seismic tomographic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basin in the paper and point out that the basin in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 is an extensional pull-apart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 structure rifting cycle thermal history seismic tomographic imag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rchitecture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虚拟现实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悦 鲍泓 马楠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0-43,54,共5页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古建筑的浏览漫游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三维制作技术在文物古迹方面的主要应用之一。Virtual Reality-Platform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三维虚拟现实平台软件,在介绍基于VRP实现古建筑三维模型虚拟现实步骤的同时,结合...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古建筑的浏览漫游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三维制作技术在文物古迹方面的主要应用之一。Virtual Reality-Platform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三维虚拟现实平台软件,在介绍基于VRP实现古建筑三维模型虚拟现实步骤的同时,结合大觉寺的虚拟现实系统,重点探讨了中国古建筑虚拟现实系统实现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和虚拟现实实现的需求对这两个过程提出了较为实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漫游 三维模型 数据采集和处理 古建筑
下载PDF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松茯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5-60,共6页
哈尔滨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沿着历史的脉络,根据城市发展和建筑活动的基本特征,分四个时期论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建筑史 近代建筑
下载PDF
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贡献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棣 黄沁雅 黄福丹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77,共8页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机构的合作密切相关。研究试图对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这段历史赋予新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西南 学术史 中国建筑史
原文传递
论中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方丰太 《福建建材》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园林,各种不同的园林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而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试从造园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中法古典园...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园林,各种不同的园林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而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试从造园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中法古典园林在审美的价值观、造园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对中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的研究,揭示东西方园林在审美情趣和文化上的差异,为我国园林建设的今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园林史 美学角度 艺术风格 园林建筑
下载PDF
伸向地景与天空 被引量:7
10
作者 城市笔记人 李虎 黄文菁 《建筑师》 2015年第1期25-42,共18页
新近落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是一个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巨构综合体。它将传统中学布局中起着仪式化作用的公建全部做了下埋或是覆土,而将教学、办公、休闲和生活空间连成一体,漂浮在地景之上,并将屋顶开拓成为可种植的田地。作为万... 新近落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是一个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巨构综合体。它将传统中学布局中起着仪式化作用的公建全部做了下埋或是覆土,而将教学、办公、休闲和生活空间连成一体,漂浮在地景之上,并将屋顶开拓成为可种植的田地。作为万科集团代建并全力打造的城市建筑,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确改写了人们对于中学教学模式的既有印象,带出诸多关于中学设计的新话题。本文所记录的是2014年9月18号笔者与该项目的主创建筑师李虎以及黄文菁的访谈内容。两位建筑师详细回顾了该建筑从竞赛到施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史 OPEN建筑事务所 李虎 黄文菁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的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建非 《广东园林》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是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系统理论基础课程。面向当前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特征的需求,重点讨论在较少学时中对中外园林发展的基本脉络、传统的存续与转化、地域特征的表达与跨地域的比较等核心问题的教... 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是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系统理论基础课程。面向当前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特征的需求,重点讨论在较少学时中对中外园林发展的基本脉络、传统的存续与转化、地域特征的表达与跨地域的比较等核心问题的教学组织方法和经验,并对教学现存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教学计划、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园林史 风景园林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五山十刹图与江南禅寺建筑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十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7-41,共5页
论述了五山十刹图的历史源流及其在建筑史研究上的意义和价值,并具体分析了其形式。
关键词 建筑史 五山十刹图 寺院建筑 佛教寺院史 中国
下载PDF
Evolution of Islamic geometric patterns 被引量:3
13
作者 Yahya Abdullahi Mohamed Rashid Bin Emb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3年第2期243-251,共9页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suitability of applying Islamic geometrical patterns (IGPs) to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erms of time scale accuracy and style matching. To this end, a detailed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suitability of applying Islamic geometrical patterns (IGPs) to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terms of time scale accuracy and style matching. To this end, a detailed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100 surviving buildings in the Muslim architectural world. The patterns are analyzed and chronologically organized to determine the earliest surviving examples of these adorable ornaments. The origins and radical artistic movement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IGPs are identifie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regional impact, this study depicts the evolution of IGPs, from the early stages to the late 18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geometrical patterns Islamic art Islamic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Islamicarchitecture history ofarchitecture
原文传递
口述史方法在风土建筑研究中的作用--以访谈重庆江津陈宅后人陈洪佑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攀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2-17,共6页
风土建筑史研究注重文献和实物的二重证据,对于一些保存状况堪忧、民间文献欠缺的风土宅院,口述史方法在研究建造背景、再现建筑场景和复原建筑形式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访谈重庆江津陈宅的后人陈洪佑为例,就以上三方面作用展开... 风土建筑史研究注重文献和实物的二重证据,对于一些保存状况堪忧、民间文献欠缺的风土宅院,口述史方法在研究建造背景、再现建筑场景和复原建筑形式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访谈重庆江津陈宅的后人陈洪佑为例,就以上三方面作用展开:首先,结合口述信息和地方志材料,梳理陈宅的修建过程和建造背景;其次,结合平面布局和关于各空间功能仪式的口述内容,分析其空间形制特征;最后,结合口述史和周边风土建筑特征对陈宅进行修复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风土建筑 江津陈宅 陈洪佑 人类学 巴蜀 空间形制 建筑复原
下载PDF
建筑史中的空间概念史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庆顺 胡恒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建筑史中空间概念的历史就是对空间知识的认识活动以及空间知识自身认识活动的历史。文章以谱系分析的方法,通过追索建筑史中典型的空间概念,论述了空间概念的形成、发展和衍变,并明确了认知空间概念的哲学方法。
关键词 建筑史 知识 空间 空间概念
下载PDF
唐《营缮令》第宅禁限条文辨析与释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十庆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0年第1期142-163,共22页
《营缮令》是唐代关于土木营缮的法律制度,是认识唐代营缮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而言,《营缮令》为唐代及东亚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研究线索。本文试图以建筑史的视角,对唐《营缮令》作进一步释读和分析,并希... 《营缮令》是唐代关于土木营缮的法律制度,是认识唐代营缮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而言,《营缮令》为唐代及东亚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研究线索。本文试图以建筑史的视角,对唐《营缮令》作进一步释读和分析,并希望为《营缮令》的复原研究,提供补充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缮令 第宅制度 建筑史
原文传递
被遗忘的艺术史与困境中的建筑史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师》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从欧美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艺术史学出发,对中国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建筑史学,中国建筑史研究,艺术史与建筑史的发展历史,建筑史学科及其与之相邻的美术史、历史建筑保护等的学科历史,现状,及各自所处的尴尬的境地,对中国建筑史学既... 本文从欧美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艺术史学出发,对中国大学教育与研究中的建筑史学,中国建筑史研究,艺术史与建筑史的发展历史,建筑史学科及其与之相邻的美术史、历史建筑保护等的学科历史,现状,及各自所处的尴尬的境地,对中国建筑史学既有的成就与学科发展中的困境与误区,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史学 艺术史 中国建筑史研究 历史保护 学科困境
下载PDF
基于Python网络爬虫技术的国内古树公园现状研究
18
作者 夏甜甜 郭敏 《园林》 2024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建设古树公园是一项重要的古树保护措施,在平衡古树保护和人民利益的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技术,系统调查国内古树公园现状,对国内古树公园的现状包括地理分布、建设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近5年中国古树公园... 建设古树公园是一项重要的古树保护措施,在平衡古树保护和人民利益的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技术,系统调查国内古树公园现状,对国内古树公园的现状包括地理分布、建设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近5年中国古树公园数量显著增加,古树公园建设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等古树资源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地区,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较高,整体分布不均,其中大部分位于乡镇。古树公园中的古树树种基本符合中国物种分布规律,北方地区的古树种类较为稀少,主要包括国槐、银杏和侧柏等树种;而南方地区的古树种类则相对丰富,其中香樟、银杏和榕树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古树公园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专业的设计理念和规划、开发主体单一等问题,针对古树公园现有问题提出对策,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网络爬虫 古树公园 历史文化 风景园林 古树保护 建设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历史教学:认知逻辑、技术架构与理性审视
19
作者 刘海龙 赵国权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有着天然的现实可能:重构历史教学的系统形态、拓宽历史教学的全新场域、创生历史教学的学习情境。其技术架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平台功能层、内容场景层和数据服务层。数字基础设施层为元宇宙与历史教学... 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有着天然的现实可能:重构历史教学的系统形态、拓宽历史教学的全新场域、创生历史教学的学习情境。其技术架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平台功能层、内容场景层和数据服务层。数字基础设施层为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提供所必需的数字基础支撑技术;平台功能层为历史教学场景构建、3D形式交互等各类具有共性服务功能的孪生应用,提供敏捷开发和运行的规范化服务;内容场景层通过再现和重生历史现场、历史情境、历史人物等,为师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教学场域;数据服务层基于对海量的师生教学活动数据的动态分析,为优化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服务。为保障元宇宙与历史教学融合应用的良性发展,需理性思考融合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与风险:重视数据安全,建立保护机制;厘清虚实边界,规避沉迷风险;正视技术赋能,回归教育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历史教学 认知逻辑 技术架构 理性审视
下载PDF
中国建筑史教育理念初探——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一 被引量:4
20
作者 玄峰 《华中建筑》 2006年第6期132-134,共3页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人文 国学 民族 建筑史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