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转向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先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民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于近代社会组织,这既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的基本特性,也规定了社会建设为其重心。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和主导,1935年后乡村建设面临歧路之分,并于1937年后终被演变为政府主导的农政,其社会建设主旨遂消解于无形。乡村... 民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于近代社会组织,这既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的基本特性,也规定了社会建设为其重心。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和主导,1935年后乡村建设面临歧路之分,并于1937年后终被演变为政府主导的农政,其社会建设主旨遂消解于无形。乡村建设是一个应运而生的社会运动,它也确乎构成整个国家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根基所在。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国家以及学术的共同动员和参与,乃至如何在合作互动中适度区分社会与国家的界域,以保持其久远的活力和目标之实现,是一个时代性命题。对它的认知和反思,具有超越乡村建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历史转向 社会运动 农政
原文传递
析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论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振定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6,共6页
对于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论,本文从"语言和理解的本体性"、"理解是历史的运动"、"‘融合’与‘开放’的文本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根本观点的时代进步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独特辩证观:语言理解的过... 对于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论,本文从"语言和理解的本体性"、"理解是历史的运动"、"‘融合’与‘开放’的文本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根本观点的时代进步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独特辩证观:语言理解的过程性、历史承继性、主客互补互动和文本意义的永远开放性,并指出其对我们的语言和翻译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理解 历史运动 视域融合 文本意义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二十五年历史回顾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兰·玻尔 张靖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56-86,共31页
前言本人关注的是过去二十五年中圣经学者们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进行研究。有人可能以为,在解放神学第一波浪潮过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批评将从圣经研究之类的学科中消失。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
关键词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JESUS movement LITERARY approaches MARXIST CRITICISM modes of production Paul of TARSUS social sciences
原文传递
世界近现代史视阈下的移民概念与含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梁茂信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114,共21页
移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义并未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体现。有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世界近现代史视阈下,强调语境对解读移民概念的重要性。日常住址、迁移距离、居住时间和生活方式的... 移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义并未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体现。有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世界近现代史视阈下,强调语境对解读移民概念的重要性。日常住址、迁移距离、居住时间和生活方式的质变等要素的解释不能脱离历史语境而一概而论。同时,移民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逻辑关联,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市场经济流动性中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移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不单纯局限于个体移民自身的区位转移,而且在纵向上还是一种代际行为,在横向上还涉及到移民家庭、社区、民族群体及其文化的迁移与离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近现代史 移民 历史语境 社会过程 区位转移 代际关系
原文传递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唯物史观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洪波 宓有睿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1-37,共7页
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史观的理论意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基于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及其成果的历史史实,充分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毛泽东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史观的理论意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基于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及其成果的历史史实,充分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革命实践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理论,突出人民群众是农民运动的主体和创造者,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湖南进行了广泛的农村政治革命实践和经济革命实践,实现了农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巨大变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唯物史观 农民运动 人民群众
下载PDF
作为认识论的“《资本论》的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云涌 王林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73,共8页
《资本论》的认识论就是列宁所言的“《资本论》的逻辑”,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历史科学认识论。《资本论》的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基于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概念(经济范畴)的逻辑去抽象和表达资本主义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其... 《资本论》的认识论就是列宁所言的“《资本论》的逻辑”,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历史科学认识论。《资本论》的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基于唯物主义的立场、运用概念(经济范畴)的逻辑去抽象和表达资本主义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其认识对象是“历史的运动”,其认识内容是“历史的运动”的各种规定(性)。《资本论》的认识论还具有批判反思的维度,使其成为一种实践认识论,并使得政治经济学批判带上了鲜明的存在论批判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的逻辑 实践认识论 历史的运动 历史科学
下载PDF
历史进步的多元视域及其当代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金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种强势的历史进步观念逐渐构成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硬核"。然而,由历史进步主义观念所驱动的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在促使物质财富大量积聚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日...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种强势的历史进步观念逐渐构成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硬核"。然而,由历史进步主义观念所驱动的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在促使物质财富大量积聚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发展危机,尤其使现代人陷入了意义世界荒漠的生存困境。现实证明,社会的发展在基于物质的直线式的进步之外,还有基于情感价值多向度、回环式变化的另一维,历史的进步是从不同角度展示出来的虚实相间的、不断变动的综合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历史进步 现代化运动 生存困境
下载PDF
技术专家制的历史演进:从政治乌托邦到治理体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兰立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技术专家制是当代西方政治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学界对技术专家制的界定并不一致且主要持批判态度,因而有必要对技术专家制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以全面认识技术专家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总的来说,技术专家制主要经历... 技术专家制是当代西方政治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学界对技术专家制的界定并不一致且主要持批判态度,因而有必要对技术专家制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以全面认识技术专家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总的来说,技术专家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被视为一种完全由科技专家掌握政治权力的政治乌托邦或政治制度;第二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出现,即美国技术专家制运动;第三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指一种主张由科技专家按照科学原理、技术原则来进行运转的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专家制 历史演进 政治乌托邦 社会运动 治理体制
下载PDF
洋务运动破产了吗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3-8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洋务运动的许多成果,但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坚持洋务运动破产的旧说。确立评判历史运动破产的标准是正确评判历史运动破产与否的前提。某一历史运动是否破产应取决于发动这一历史运动的历史人物是否通...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洋务运动的许多成果,但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坚持洋务运动破产的旧说。确立评判历史运动破产的标准是正确评判历史运动破产与否的前提。某一历史运动是否破产应取决于发动这一历史运动的历史人物是否通过这一运动完成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使命。从洋务运动的成就来看,它完成了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使命,所以是一次成功的历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 历史使命 洋务运动 成就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朦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2-28,共7页
作为资本主义抽象秩序的延续,数字资本主义既是当代资本关系具体化的展开,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历史性发展的结果。通过数据的商品化与对数字劳动的隐秘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建构了以数据—流量为核心、以平台—算法为技术载体的资本叙事逻辑,... 作为资本主义抽象秩序的延续,数字资本主义既是当代资本关系具体化的展开,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历史性发展的结果。通过数据的商品化与对数字劳动的隐秘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建构了以数据—流量为核心、以平台—算法为技术载体的资本叙事逻辑,塑造了居于不稳定状态的流众无产阶级,并造成了主体在劳动、交往乃至生命维度的异化与失落。为此,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维度理解数字资本主义下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矛盾性,既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看作重要的手段,去加以利用和转化,体现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通性,同时也要求我们现实地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以此释放全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数字资本主义 价值运动 生命异化
下载PDF
“历史运动”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11
作者 刘昱 卢秀影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实际上是从“人的依赖关系”历史阶段上开始的,承担着两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来没有过的中国特色历史任务的一场历史运动。建立“资本的生产形式”这一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正...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实际上是从“人的依赖关系”历史阶段上开始的,承担着两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来没有过的中国特色历史任务的一场历史运动。建立“资本的生产形式”这一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正在面临的任务,科学地说明这个任务及其历史使命,是完成这个任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只有站在宏观的“历史”场景中,在俯瞰历史的理论制高点上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只有站在与历史过程相一致的运动过程中才能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运动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使命
下载PDF
道路自信的理论逻辑:作为人类社会启蒙的科学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尉迟光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程度。道德说、上帝说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努力,但都深陷历史迷雾。启蒙运动企图祛除封建神权王权专制的蒙蔽建立理性正义王国,但是囿于个体性思想层面的启...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程度。道德说、上帝说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努力,但都深陷历史迷雾。启蒙运动企图祛除封建神权王权专制的蒙蔽建立理性正义王国,但是囿于个体性思想层面的启蒙,建成的王国却成了"一幅讽刺画"。只有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才是真正的启蒙,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并坚信个人的解放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能够最终完成启蒙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作为人类社会启蒙的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逻辑,肩负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迷雾 启蒙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下载PDF
理性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探究民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立场的理性批判深深触及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先验的理念,而是一种历史的运动;民主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也不是纯粹价值理性的体现,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立场的理性批判深深触及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民主不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民主不是一种先验的理念,而是一种历史的运动;民主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也不是纯粹价值理性的体现,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深究马克思主义对理性的批判将会积极地推进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完整把握,同时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民主 现实的实践 历史的运动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探析
14
作者 吴小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外交活动——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部分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但此次改订新约运动存在很大的...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外交活动——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部分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但此次改订新约运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及不彻底性,还不能达到人民所期望的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回顾 南京国民政府 改订新约运动 评价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的源初表达
15
作者 刘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9-62,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思想,并在其后的诸多著作中多有论述。马克思首先对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指出唯心史观是对人类历史的曲解。同时马克思挖掘出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交往世界化是世...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思想,并在其后的诸多著作中多有论述。马克思首先对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指出唯心史观是对人类历史的曲解。同时马克思挖掘出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交往世界化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与人类解放的现实运动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 现实运动
下载PDF
历史与城市形态(英文)
16
作者 Bill Hillier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10-18,共9页
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个性的背后,有一种跨越历史的结构模式,这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最重要之处。我们在城市社会演变的研究中,找到了比想象中强得多的形态连续性。是故,对这些连续性和演变的研究与理解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城市... 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个性的背后,有一种跨越历史的结构模式,这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最重要之处。我们在城市社会演变的研究中,找到了比想象中强得多的形态连续性。是故,对这些连续性和演变的研究与理解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城市的过去,为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空间句法提供了一种利用城市的过去创造城市未来的途径。本文通过对苏州和北京的两个案例的分析,展现了空间句法是如何应用在历史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当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苏州 北京 历史 活动 自组织 消极因素 本地化模
下载PDF
1949-1976:当代新诗思想史视阈中的邵燕祥
17
作者 霍俊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运动中的思想史和灵魂史,而邵燕祥作为当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精神改造历程和诗歌写作都相当具有代表性地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邵燕祥在晚年所撰写的带有历史档案性质的个人回... 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运动中的思想史和灵魂史,而邵燕祥作为当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精神改造历程和诗歌写作都相当具有代表性地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邵燕祥在晚年所撰写的带有历史档案性质的个人回忆录,从新诗思想史的视阈揭示出知识分子尴尬的灵魂和历史诡谲的烟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新诗史叙述 精神改造 历史反思 政治运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体系建构的逻辑脉络及当代启示
18
作者 李应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0,共7页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包含终极理想、社会价值、社会运动三重意蕴,实质构成共产主义信仰内在统一的三层结构。共产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通过消解三次"信仰危机"、化解社...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包含终极理想、社会价值、社会运动三重意蕴,实质构成共产主义信仰内在统一的三层结构。共产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通过消解三次"信仰危机"、化解社会建制和意义系统"双重危机"实现的,呈现从理想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趋向。继续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新时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需要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现实,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客观实践中实现超验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仰 唯物主义历史观 终极理想 社会运动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内涵
19
作者 罗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1-95,共5页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品格。“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 ,这是在系统地研究当前国内外形势特点和研究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础上 ,...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品格。“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 ,这是在系统地研究当前国内外形势特点和研究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础上 ,完整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得出的基本结论。“三个代表”思想从理论品格和内涵上又一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三个代表" 理论品格 历史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发展 生产力 文化
下载PDF
群众运动的历史逻辑和运行机制——基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审视
20
作者 王陶 赵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从宏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的运行机制上研究群众运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从历史逻辑上看,群众运动是"革命的遗产",经过权威理论的论证后进一步巩固了合法性,这与认识和定位上的混淆、党的角色转型和工...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从宏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的运行机制上研究群众运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从历史逻辑上看,群众运动是"革命的遗产",经过权威理论的论证后进一步巩固了合法性,这与认识和定位上的混淆、党的角色转型和工作方法转变不够自觉、党的领导与群众运动的关系扭曲、体制的一元化和高度集中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运行机制上看,群众运动本质上的意识形态化、取向上的否定性、动员体系的高度覆盖、参与者的归类和标签化、方向上的单向性、运行上的突变性、效果上的高效率、后果上的异化性,等等,都标示着群众运动的内在机制与外在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治理、法治与群众路线的框架内对其进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逻辑 运行机制 群众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