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Prugniaud株感染小鼠后脑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升伟 包怀恩 +1 位作者 葛爽 李小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6-800,共5页
目的观察Prugniaud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包囊的形成。方法弓形虫Prugniaud株10个包囊/只鼠(0.5mL)经腹腔感染40只ICR小鼠,对照组22只小鼠接种同等量的PBS,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于感染第5d、10d、15d、20d、25d... 目的观察Prugniaud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包囊的形成。方法弓形虫Prugniaud株10个包囊/只鼠(0.5mL)经腹腔感染40只ICR小鼠,对照组22只小鼠接种同等量的PBS,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于感染第5d、10d、15d、20d、25d、30d、60d、90d、120d、150d和180d剖杀小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提取脑组织DNA,用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经腹腔感染小鼠从第6d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耸毛、怠惰、抖动、腹泻及死亡等临床症状,死亡率为15%,第20d后症状开始减轻。HE染色镜检在感染第5d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第10d起见明显的神经元变性、卫星现象及噬神经现象,第15d起见神经胶质结节及较小的弓形虫包囊,第20d起珠网膜下腔见炎症细胞浸润,第25d起见血管套现象,第90d时珠网膜下腔见肉芽组织,第120~180d观察到弓形虫包囊、神经胶质结节及珠网膜下腔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共存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感染第10d脑组织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发现弓形虫抗原颗粒,以后随着包囊增多抗原开始逐渐减少。PCR法从感染第10d至180d小鼠脑组织中均检测到弓形虫B1基因特异性片段。结论弓形虫Prugniaud株感染小鼠后速殖子可在几天内侵入脑,但出现包囊的时间可晚至15d,该虫可导致小鼠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和非特异性脑膜脑炎的病理改变。15d以后随包囊形成脑组织病变逐渐减轻,但包囊可存在于脑组织中达18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包囊 病理学改变 免疫组化 B1基因
下载PDF
沙苑子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降脂及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佩婷 周燕丽 +2 位作者 鲁琛 王萍 计莉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4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讨沙苑子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降脂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并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沙苑子总黄酮低(40mg/kg)、中(80 mg/kg)、高剂量组(120 mg/kg),阳性对... 目的:探讨沙苑子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降脂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并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沙苑子总黄酮低(40mg/kg)、中(80 mg/kg)、高剂量组(120 mg/kg),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15 mg/kg);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指数;检测血清TG、TC、SCr、BUN浓度;检测肾脏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测定血清和肾脏TNF-α、IL-6表达的变化;进行肾脏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SCr、BUN、肾脏MDA水平显著上升(P <0. 01或P <0. 05),血清HDL-C和肾脏SOD水平显著下降(P <0. 01或P <0. 05),血清及肾脏TNF-α、IL-6水平显著上升(P <0. 01或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给药后血清TG、TC、SCr、BUN、肾脏MDA水平逐渐下降,高剂量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肾脏SOD水平显著上调(P <0. 01),高剂量组血清及肾脏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P <0. 01或P <0. 05);各给药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均有改善。结论:沙苑子总黄酮具降血脂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总黄酮 糖尿病 肾脏保护 血脂 氧化应激 病理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大鼠
下载PDF
蒙药给旺-9味散对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保肝、抗炎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乌日嘎 闹敏 +2 位作者 赞根 王月洪 孙勤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90-4096,共7页
目的观察蒙药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保肝、抗炎作用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美能15 mg·kg^(-1)剂量组、蒙药给... 目的观察蒙药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保肝、抗炎作用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美能15 mg·kg^(-1)剂量组、蒙药给旺-9低(0.4 g·kg^(-1))、中(0.8 g·kg^(-1))、高(1.6 g·kg^(-1))剂量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10天。采用D-GalN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在造模后48 h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的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肝匀浆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血浆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肝组织右叶做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升高(P<0.01),肝匀浆LPS、IL-4、IL-10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APTT、IN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蒙药给旺-9味高、中、低剂量组大鼠PT、APTT、INR无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肝组织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给旺-9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ALT、T-Bil、D-Bil值显著下降(P<0.05),肝匀浆LPS、IL-4、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肝组织形态学病变显著改善。结论蒙药给旺-9可保护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受损,抗炎并可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对肝脏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旺-9 D-氨基半乳糖(D-GalN) 急性肝衰竭 保肝 抗炎 组织形态学改变
下载PDF
皱纹盘鲍“裂壳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霞 王斌 +2 位作者 刘淑范 刘明清 王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降低,生长缓慢,逐渐死亡。并观察了外套膜、足、鳃、肝脏、嗉囔等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裂壳病 球状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珠海桂山岛米氏裸甲藻赤潮对鱼鳃损伤的病理学组织观察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朝晖 尹伊伟 +2 位作者 齐雨藻 谢隆初 江天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3-137,T002,共6页
关键词 米氏裸甲藻 赤潮 病理组织学 珠江口 鱼鳃 海水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下载PDF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1 位作者 周诗其 熊道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组织病理变化 雏鸭
下载PDF
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3 位作者 连浩淼 卢彤岩 刘红柏 尹家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40,共7页
杀鲑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革兰阴性短杆菌,可导致鲑鳟鱼类发生疖疮病或溃疡病。患病鱼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体侧或尾部形成特征性脓肿,严重时脓肿部位溃烂形成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脂肪组织出现点状出血[1]。已有研究表明,杀鲑气... 杀鲑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革兰阴性短杆菌,可导致鲑鳟鱼类发生疖疮病或溃疡病。患病鱼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体侧或尾部形成特征性脓肿,严重时脓肿部位溃烂形成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脂肪组织出现点状出血[1]。已有研究表明,杀鲑气单胞菌包括多个亚种如无色亚种(Achromogenes)、杀鲑亚种(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Masoucida)、史氏亚种(Smith)和溶果胶亚种(Pectinolytica)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疖疮病 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 16S r RNA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丹 李庆羚 +7 位作者 马强 刘娜娜 杨佳辉 曾永蕾 何玲 谭辉 贾学昭 王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卡托普利组...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卡托普利组、艾灸+卡托普利组(简称艾卡组),每组12只。采用隔日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的方法复制CHF模型。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卡托普利组用卡托普利混悬液(5mg/mL,25mL/kg)灌胃;艾卡组先灌服卡托普利混悬液,再行艾灸;均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体征;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NP)与N末端前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横纹不清,细胞肿胀、空泡等情况,其LVMI和RVMI显著增高(P<0.01),血清BNP、NT-pro BNP含量明显升高(P<0.01),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Bcl-2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LVMI及RVMI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BNP含量显著下降(P<0.01),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和艾卡组血清NT-pro BNP含量下降(P<0.05,P<0.01)。与艾卡组比较,艾灸组与卡托普利组Bax及Fas、FasL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Bax、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心衰 心肌细胞凋亡 病理改变 心功能
原文传递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天文 李春英 黄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9-281,共3页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临床表现 病理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良性肿瘤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继平 王志彬 +3 位作者 林爱华 李蜀光 文凤妮 姚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正常组;2周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正常组;2周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出现脊髓组织出血、组织疏松、水肿,细胞胞浆外渗、变性,呈空泡状,神经元细胞核游离、固缩等严重损伤现象;补阳还五汤组和金纳多组上述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以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细胞核分布排列趋于完整尤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脊髓组织修复趋势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模型组。Tarlov评分比较,在0~3周内,补阳还五汤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后3 d,模型组大鼠评分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SCI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的组织结构损伤,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脊髓损伤 脊髓组织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热应激对雏鸡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洪英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5-88,共4页
10 0羽雏鸡笼养于 2 0℃ ,相对湿度为 75 %的环境中 ,然后将试验组鸡 (5 0羽 )转移至 40℃ ,相对湿度为 90 %的环境中 ,观察热应激对雏鸡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应激 2h内 ,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 10 0羽雏鸡笼养于 2 0℃ ,相对湿度为 75 %的环境中 ,然后将试验组鸡 (5 0羽 )转移至 40℃ ,相对湿度为 90 %的环境中 ,观察热应激对雏鸡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应激 2h内 ,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NK细胞活性则显著升高 (P <0 0 5 )。耐过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在 6~ 8h后基本恢复正常 ,NK细胞活性也接近正常水平。对应激鸡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动态观察发现 ,应激持续 6~ 8h后 ,均出现出血、萎缩、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NK细胞 T淋巴细胞转化率
下载PDF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初步病理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小野 邹世洁 +2 位作者 王震 王少军 藤静如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2-34,F003,共4页
针对慢性虚证病理改变具有内在性、其模型较难复制的现状,初步观察了病理生理对比性较强的两种证型——大鼠长期(26周)脾虚造模和热证造模的多脏器组织病理。结果表明,长期脾虚造模的病理变化以慢性炎症及各脏器退行性病变为主,... 针对慢性虚证病理改变具有内在性、其模型较难复制的现状,初步观察了病理生理对比性较强的两种证型——大鼠长期(26周)脾虚造模和热证造模的多脏器组织病理。结果表明,长期脾虚造模的病理变化以慢性炎症及各脏器退行性病变为主,这是较短期的造模所不及的;长期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与脾虚组有类似趋势,但组织病理上有显著不同,各脏器损伤不严重,免疫功能受损也轻。由此说明,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是在增龄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但各有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热证 慢性证候 动物模型 中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志刚 可小丽 +4 位作者 卢迈新 高风英 曹建萌 朱华平 王淼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目的】2013年5月广东番禺某养殖场罗非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体色发黑、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溃烂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胆囊肿大、肝呈黄色、脾脏呈暗红色。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 【目的】2013年5月广东番禺某养殖场罗非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体色发黑、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溃烂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胆囊肿大、肝呈黄色、脾脏呈暗红色。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织中分离获得可疑菌株1株,编号PYS1。采用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理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菌株种类。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性,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其敏感药物。【结果】结果表明PYS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与其他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洛克和头孢唑啉等)敏感。人工回归感染结果显示PYS1菌株可使尼罗罗非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症状,其对尼罗罗非鱼半致死量为1.425×108CFU/尾,石蜡切片显示其对感染鱼的肠、肝、脾、肾和心脏等组织均可造成损伤。【结论】证明类志贺邻单胞菌为上述养殖场尼罗罗非鱼发病的病原,且为首次报道该菌对尼罗罗非鱼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致病性 组织病理变化
原文传递
人溃疡性结肠炎与大鼠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鲁香凤 张书信 +3 位作者 傅丽元 戴欣 孙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与人UC大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5%DSS)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肠外观及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我... 目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与人UC大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5%DSS)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肠外观及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我院9例人UC做对照。结果 DSS模型与人UC共同病变为大肠黏膜隐窝炎、隐窝脓肿、结构紊乱及萎缩、糜烂及溃疡等;不同之处为:DSS模型早期病变始于固有膜下1/3隐窝萎缩消失,逐渐发展至全层隐窝消失,间质以巨噬细胞为主,未见浆细胞,然后表面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糜烂溃疡形成,多个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偶见机化,腺体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低;而人UC早期病变始于表面上皮及上1/3隐窝急性炎,隐窝破坏萎缩与隐窝脓肿明显相关,均伴慢性肠炎基础病变及腺体不典型增生,偶见血栓伴/不伴机化。结论二者的共同点为大肠黏膜隐窝干细胞损伤,不同点为DSS首先损伤隐窝干细胞,炎症是继发,而人UC则相反,如采用该模型研究药物疗效及其机制需辨证分析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病理学变化 葡聚糖硫酸钠 病理机制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奂 张仙红 +1 位作者 张未仲 张亚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48h后可见虫体内有部分菌丝体。侵入虫体内的菌丝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菌丝首先在入侵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和肌肉,随菌丝在虫体内的增殖,中肠、丝腺等相继被侵染。受侵的各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体壁分离、脂肪体变形、溶解,肌纤维排列松散,中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出现许多空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玫烟色拟青霉 组织病变
下载PDF
添加高铜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及病理学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施彬 陈代文 +1 位作者 彭西 苏振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22-227,共6页
选用60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mgCu趣饲粮的添加水平,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mg... 选用60头杂交猪(杜×长×约)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组织铜残留量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mgCu趣饲粮的添加水平,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mg/kg的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中铜的残留量,试验猪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极显著的增加,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肝脏铜含量(y1,mg/kg)和肾脏中铜的含量(Y2,mg/kg)与饲粮铜添加水平(x,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3963—0.2920x+0.0022x0(R^2=0.814,P=0.036);t2=8.7583—0.0043x+0.0002x0(R^2=0.975,P=0.02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为了保证肝脏或肾脏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0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127.76或90.27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器官铜浓度之间相关关系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心脏。添加100--400mg/kg的铜,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铜残留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体质特点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伟 《光明中医》 2015年第4期750-752,75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表,调查14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观察胃镜下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不典型增生程度、肠化程度及HP感染情况后做统计学...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表,调查14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观察胃镜下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不典型增生程度、肠化程度及HP感染情况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虚性体质(51.1%)高于实性体质(39.7%)和平和体质(9.2%),三组差异性显著(P<0.01)。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及肠化程度与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有相关性(P<0.05)。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似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虚性体质居多。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体质 病理改变
下载PDF
甘草甜素和齐墩果酸对镉中毒肾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秀英 王翔朴 +1 位作者 曾庆善 王夷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 观察甘草甜素 (GL)和齐墩果酸 (OA)对大鼠亚慢性镉中毒性肾损害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光镜、电镜下观察CdCl2 组、CdCl2 +GL组、CdCl2 +OA组大鼠肾组织内肾小球、肾近曲小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光镜下 ,CdCl2 +GL组、CdCl2 +O... 目的 观察甘草甜素 (GL)和齐墩果酸 (OA)对大鼠亚慢性镉中毒性肾损害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光镜、电镜下观察CdCl2 组、CdCl2 +GL组、CdCl2 +OA组大鼠肾组织内肾小球、肾近曲小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光镜下 ,CdCl2 +GL组、CdCl2 +OA组大鼠肾小球充血、肿胀、纤维化、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的程度较CdCl2 组明显减轻 ,范围有所缩小。超微结构观察示药物共处理组肾小球内组分、肾近曲小管细胞内线粒体等亚细胞组分的病变显著轻于CdCl2 组。结论 GL、OA对大鼠亚慢性Cd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齐墩果酸 镉中毒性肾损害 组织病理改变
下载PDF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富桂 张文生 +2 位作者 赵德明 尹明贺 刘元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为制造疾病模型便于防治鸡肾型传支。将1日龄健康雏鸡70只分为A、B、C 3组(试验组、对照组和感染组),试验组人工接种IBV肾型毒株,感染组晚1 d放入试验组内混养,常规饲养管理,每日4次观察接毒后的临床症状,同时定期剖检病鸡和病死鸡,取... 为制造疾病模型便于防治鸡肾型传支。将1日龄健康雏鸡70只分为A、B、C 3组(试验组、对照组和感染组),试验组人工接种IBV肾型毒株,感染组晚1 d放入试验组内混养,常规饲养管理,每日4次观察接毒后的临床症状,同时定期剖检病鸡和病死鸡,取多脏器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中、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按严重程度标+^++++后记录并标明曲线。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肾脏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从第2天开始出现病变,并持续到第20天;其次是肺脏,病变出现在第5~16天;肝脏和肺脏的病变时间相同只是程度轻一些;心脏的病变出现在第6~13天。1 d后,感染组也出现相似的病理变化,说明此病的传染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型传支 组织病理学变化 病变曲线
下载PDF
斑秃患者189例的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蔡泽明 赵莹 +5 位作者 杨建 西兰 张斌 巩毓刚 陈闻纳 章星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189例斑秃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并对其中84例行皮损处边缘活检,以分析病理改变对疗效的...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189例斑秃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并对其中84例行皮损处边缘活检,以分析病理改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斑秃类型、脱发面积、发病年龄及病理改变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浅层毛囊细胞破坏影响疗效,家族史、甲损害、IgE水平、炎症分期、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影响疗效。普全秃、发病年龄早(≤20岁)、病程长(>12月)和脱发面积大(>60%)、病理未伴有毛囊上皮细胞破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疗效差。结论病程短、脱发面积小、斑片型、病理伴毛囊破坏及嗜酸细胞浸润可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反之疗效差者,可选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