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春晓 顾艳 +2 位作者 凌波 余红 姚志荣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31-334,共4页
本文报道204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男女比例为1.65:1,约5.88%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皮损,28.43%的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72.06%于5岁以内发病。单发皮损患者占73.53%。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早期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4... 本文报道204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男女比例为1.65:1,约5.88%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皮损,28.43%的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72.06%于5岁以内发病。单发皮损患者占73.53%。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早期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4.51%)、经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47.06%)、移行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6.18%)和混合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n=25,12.25%)。免疫组化的皮损组织结果均为:CD68(+)、CD1a(-)及S-100(-)。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大通牦牛心肌组织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勤文 俞红贤 +5 位作者 李莉 荆海霞 魏青 梁林 王志强 张晶晶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700,3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200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700,3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200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和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海拔3700m牦牛,其心肌纤维直径细于海拔3200m牦牛,表面积密度大于海拔3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700m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均大于海拔3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700m牦牛平均体积和体密度大于海拔3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N A)小于海拔3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VEGF和MVD均较高的特点,心肌肌线粒体平均体积相对较小、NA相对较大,而体密度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牦牛 海拔梯度 心肌 低氧适应 组织学特点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圣梅 薛从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结果。方法 选取福清市第二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肠道内窥镜活检,完成活检后将其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结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展开...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结果。方法 选取福清市第二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肠道内窥镜活检,完成活检后将其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对结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展开研究。结果 术后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结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黏膜下侵犯对比,肠道内窥镜活检率为76.00%,病理诊断率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行病理诊断可获得理想的诊断结果,有助于后续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肠道内窥镜活检无法对黏膜下是否侵犯精准判断,要想将临床诊断准确度显著提升,需与患者的具体状况相结合或联合其他检查手段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明确,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内窥镜活检 病理诊断 准确性 组织学特征 诊断率
下载PDF
预测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贺涛 潘鹏 +3 位作者 王秋野 朱玲玉 李蕾 孙善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复发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临床缓解期UC患者,在结肠镜下所见炎症最重黏膜处进行组织活检,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记录结肠镜检查后1... 目的探讨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复发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临床缓解期UC患者,在结肠镜下所见炎症最重黏膜处进行组织活检,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记录结肠镜检查后1年的临床结局,按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组织学特征,并绘制各因素预测UC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共有51例(55.4%)患者未达到黏膜愈合。随访期间共45例患者复发,47例未复发。未复发组的黏膜愈合率高于复发组(59.6%vs 28.9%,P<0.01)。复发组隐窝结构改变、固有层浆细胞增多、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窝结构改变、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Mayo内镜评分(MES)均是预测U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隐窝结构改变、隐窝结构改变+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隐窝结构改变+MES、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MES、隐窝结构改变+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MES的AUC值均>0.7,四项指标灵敏度分别为66.7%、66.7%、66.7%、55.1%,特异度分别为83.0%、83.0%、83.0%、78.7%。结论临床缓解期UC患者中,内镜疾病活动和组织学活动之间相关性很低,隐窝结构改变及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增多能有效预测临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学特征 Mayo内镜评分 复发
原文传递
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侯粲 杨曙明 +1 位作者 周宇 李爽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902-3904,共3页
[目的]为虹鳟肉质评定提供参考。[方法]用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研究不同体重的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结果]体重60~9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达到峰值,为(698.47±9.75)n/mm2;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 [目的]为虹鳟肉质评定提供参考。[方法]用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研究不同体重的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结果]体重60~9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达到峰值,为(698.47±9.75)n/mm2;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44.31±14.23)n/mm2;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10.86±15.45)n/mm2;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78.51±16.38)n/mm2;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21.22±13.27)n/mm2。体重60~9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1.13±1.93)μm;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3.67±1.49)μm,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4.92±2.33)μm,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6.38±0.94)μm,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8.22±1.38)μm。[结论]随着体重的增加,虹鳟的肌纤维密度减小、肌纤维直径增加,但其变化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肌肉纤维 组织学特性
下载PDF
大通牦牛骨骼肌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勤文 李莉 +5 位作者 俞红贤 荆海霞 魏青 牛亮 王志强 张晶晶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78,184,共5页
选取2个海拔高度(3 200、3 700m)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3 200m)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体积质量、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利用... 选取2个海拔高度(3 200、3 700m)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3 200m)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体积质量、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骨骼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显示:(1)2个海拔高度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均细于乐都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通牦牛均大于乐都牦牛,差异显著(P<0.05);(2)2个海拔高度的大通牦牛VEGF和MVD均高于乐都牦牛的VEGF和MVD,差异显著(P<0.05);(3)海拔3 700m的大通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体积质量和面数密度均大于海拔3 200m的大通牦牛和乐都牦牛的平均体积、体积质量和面数密度,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有良好的组织遗传学特性,表现出其育种父本的特征及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骨骼肌组织VEGF表达量大和MVD大的特点。而骨骼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更多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海拔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体积密度和面数密度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牦牛 骨骼肌 低氧适应 组织学特点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游泳习性鱼类骨骼肌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曾祥辉 王焕 +3 位作者 李步苏 李杰锋 柳淑芳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硬骨鱼类的骨骼肌可为其游泳运动提供动力。为认识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骨骼肌肌纤维组织学特征,本研究选取3种具有不同游泳习性的鱼类:鲐(Scomber japonic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采用石蜡切... 硬骨鱼类的骨骼肌可为其游泳运动提供动力。为认识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骨骼肌肌纤维组织学特征,本研究选取3种具有不同游泳习性的鱼类:鲐(Scomber japonic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法,以形状、直径和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其骨骼肌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进行表征,比较3种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征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3种类型鱼类的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横切面均呈不规则形状。营持续式游泳的鲐的快肌纤维呈多角状,慢肌纤维呈多边柱形;营延长式游泳的大黄鱼的快、慢肌纤维呈长椭圆形;营爆发式游泳的褐牙鲆的快、慢肌纤维呈扁椭圆形。形态计量结果显示,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直径均极显著大于其慢肌纤维(P<0.01)。大黄鱼的慢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鲐的1.34倍、褐牙鲆的1.14倍;鲐的快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大黄鱼的1.41倍、褐牙鲆的1.35倍。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小于其慢肌纤维(P<0.01),其中,快肌纤维密度大小排序为褐牙鲆[(274.60±9.07)根/mm^(2)]>大黄鱼[(205.43±12.63)根/mm^(2)]>鲐[(118.92±10.74)根/mm^(2)],慢肌纤维密度大小排序为鲐[(1442.33±28.25)根/mm^(2)]>褐牙鲆[(1073.92±39.40)根/mm^(2)]>大黄鱼[(945.74±19.53)根/mm^(2)]。进一步分析发现,鱼类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与鱼类的游泳习性密切相关。上述对不同游泳习性硬骨鱼类骨骼肌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等组织学特征的描述与差异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硬骨鱼骨骼肌的适应性进化和运动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快、慢肌纤维 组织学特征 游泳习性
下载PDF
喜马拉雅旱獭心肌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琳 秦鸿楠 +3 位作者 周娟 万瑞东 申什菊 张勤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1,140,共6页
为了阐明喜马拉雅旱獭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试验以5只成年喜马拉雅旱獭为研究对象,以SD大鼠为对照,采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运用组织学技术研究其心肌肌纤维直径和表面积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为了阐明喜马拉雅旱獭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试验以5只成年喜马拉雅旱獭为研究对象,以SD大鼠为对照,采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运用组织学技术研究其心肌肌纤维直径和表面积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等指标,运用电镜技术测算心肌线粒体的部分结构参数,包括平均体积、面数密度、体积密度等。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心肌肌纤维直径比SD大鼠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喜马拉雅旱獭心肌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的VEGF含量和MVD均高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心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均小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而喜马拉雅旱獭心肌线粒体的体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SD大鼠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与SD大鼠相比,喜马拉雅旱獭的心肌特点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VEGF含量和MVD高的特点,心肌线粒体表现为平均体积小、面数密度和体积密度大的特点,喜马拉雅旱獭心肌对高原具有低氧环境适应的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旱獭 心肌 低氧适应 组织学特点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芳 相龙全 +2 位作者 王海庆 程军 周凤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166-169,1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特点:2例均为...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特点: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7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两者均行麻醉下单纯切除肿物,术后未行其它方式辅助治疗,分别随访37个月和33个月,无复发、转移。病理检查:2例均为单发肿瘤,切面灰白、灰红,囊实性,质硬,与周围组织界尚清;其中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8 cm×2.2 cm×1cm,切面灰红,质细腻。镜下特点:肿瘤瘤细胞呈组织细胞样特点,由较厚的假包膜,周围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Desmin部分(+)、CD68部分(+)、EMA(+)、CD99(+)、SMA部分(+)、MyoD1(-)、CD34(-)、CD31(-)、S⁃100(-)、CyclinD1(+),Ki⁃67阳性率5%~8%。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属于罕见的交界性病变,其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明确诊断。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局部适当进行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是主要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先天性胆道闭锁行与未行葛西术患儿临床病理特点——附58例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新颜 罗文萍 +5 位作者 刘立伟 魏琳 何恩辉 贾继东 孙丽莹 朱志军 《肝脏》 2019年第2期126-129,142,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胆道闭锁行与未行葛西术的肝脏临床、病理特点变化,阐述该病进展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术的58例胆道闭锁患儿总结临床、腹部超声及手术切除病肝病理... 目的比较先天性胆道闭锁行与未行葛西术的肝脏临床、病理特点变化,阐述该病进展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术的58例胆道闭锁患儿总结临床、腹部超声及手术切除病肝病理形态特点。结果胆道闭锁患儿58例,未行葛西术者14例,行葛西术者44例。中位发病年龄未行葛西术组6.5(6.0,8.0)月,葛西术组12.0(8.0,36.0)月。男女比例为1∶1.2。与未行葛西术组患儿比较,葛西术后组患儿总胆红素显著减低[334.90(274.89,506.52)比51.89(17.40,222.13)μmol/L,P<0.01],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显著改善[15.44±8.31比21.24±6.02,P=0.019]。葛西术后急性胆汁淤积病理特征如肝细胞淤胆、毛细胆管胆栓及Kupffer细胞淤胆显著改善;细胆管反应及细胆管胆栓显著减轻;纤维间隔显著变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胆道闭锁行与未行葛西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阐明了两者的主要区别,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道闭锁 葛西术 病理特点 肝移植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组织学特征及ERα、TGF-β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麟 章明放 +3 位作者 王邦茂 白雪 张玉洁 乌日丽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组织学特征,并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各组肝活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对29例I型AIH、18例PBC、15例CHB肝穿标本...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组织学特征,并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各组肝活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对29例I型AIH、18例PBC、15例CHB肝穿标本进行组织学特征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ERα及TGF-β1的表达情况,设8例正常肝组织(非肝病患者尸检来源的肝组织)为对照.结果:各组肝活检组织学特征中羽毛状变性、胆栓、胆管增生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33%vs3.45%,6.67%;44.44%vs6.92%,6.67%;61.11%vs34.48%,13.33%,均P<0.05).TGF-β1在PBC组汇管区的阳性细胞数高于肝小叶(31.80±15.92vs16.00±6.28,P<0.05),各组间汇管区阳性细胞数PBC组高于其他3组(31.80±15.92vs10.00±12.15,13.44±13.51,3.20±3.20,均P<0.01),在正常组肝小叶内阳性细胞数高于汇管区(16.85±3.48vs3.20±3.20,P<0.01).ERα在各组的表达AIH和PBC组高于正常组(94.78±48.36,110.40±36.66vs28.98±24.60,均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组织学特征有所不同,AIH以肝小叶界板的损伤为主要改变,而PBC以胆管上皮损伤为主要特征.ERα及TGF-β1可能介导和促进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组织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雌激素受体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孕激素治疗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后的临床病理形态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少颜 杨艳丽 +3 位作者 熊汉真 李秋莲 陈锐超 江庆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孕激素治疗对不同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影响,为临床更好地管理孕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86例增生不伴有非典型增生(包括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及高...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孕激素治疗对不同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影响,为临床更好地管理孕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86例增生不伴有非典型增生(包括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在我院经孕激素正规治疗刮宫至少两次以上病例,其中刮宫次数最多者达11次,时间2个月到5年。两个高年资病理医师双盲法显微镜下观察激素治疗前后病理改变。结果:简单型增生50名,基本转归为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18名,治疗约半年后转为正常子宫内膜;但其中2例有复发或恶化。非典型增生不伴/伴癌变18例,孕激素治疗后刮宫,10例镜下显示好转或完全缓解。好转病例显示组织结构依然复杂,但腺体间质比例降低,间质蜕膜样变或者玻璃样变;高倍镜下腺上皮细胞核变温和,核膜光滑,核仁不明显,核浆比例降低,胞浆丰富,伴嗜酸性变、鳞状细胞化生或粘液化生。该类病例继续治疗后,转化为正常周期宫内膜。但有4例(22.2%)在1-2年后复查,又出现非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另有2个病例,治疗3个月后刮宫,镜下依然为非典型增生改变,证明孕激素治疗无效。结论:1)简单型增生过孕激素治疗效果好,3-6个月后刮宫,基本恢复正常周期。2)对非典型增生及癌变患者,因容易复发和恶化,按2014NCCN诊疗规范治疗坚持用药并定期复查非常有必要。3)非典型增生伴/不伴癌变病例,细胞学好转先于组织学。4)对治疗无效者,需要根据患者生育要求及时手术治疗。5)根据孕激素治疗效果评价,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区分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依然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病理形态
下载PDF
钙化上皮瘤的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印剑 王长松 +3 位作者 范乃军 乔亮 蒙念龙 原旭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提高对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病理科2005年至2011年期间36例诊断为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88.89%(32/36)钙化上皮瘤患者年龄〈2...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提高对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病理科2005年至2011年期间36例诊断为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88.89%(32/36)钙化上皮瘤患者年龄〈29岁,病变全部位于头颈部及上臂;77.78%(28/36例)的患者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组织病理观察,其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排列为主。结论钙化上皮瘤好发于青少年,其临床误诊率较高,手术彻底切除可预防复发,此病变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对颈部、上臂、头面部皮肤单个结节,应考虑钙化上皮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组织学特征 病理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芳 李康华 +3 位作者 章灿 李宇晟 高曙光 卢邦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对照,实验侧行后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对照侧只暴露后交叉韧带而不切断,造模后第8,16,24,40周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对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8,16,24周两组内侧副韧带胶原分布、排列无明显差别;40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稀疏。②天狼猩红染色结果:8,16,24周实验组内侧副韧带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40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内侧副韧带的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4,40周时实验组比值显著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兔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短期内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特性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断裂 内侧副韧带 胶原纤维 组织学特征 韧带修复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大通牦牛心肌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勤文 俞红贤 +4 位作者 李莉 荆海霞 魏青 王志强 张晶晶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7-500,513,共5页
选取两个海拔高度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心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比较心肌线粒体的平均体积(V)、体积密度(VV)和面数密度(NA)等结构参数;利用免疫组织... 选取两个海拔高度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心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比较心肌线粒体的平均体积(V)、体积密度(VV)和面数密度(NA)等结构参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通牦牛心肌肌纤维直径均细于乐都地区牦牛心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均高于乐都地区牦牛,且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大通牦牛的VEGF和MVD均高于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3)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的V和VV均大于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的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面数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的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组织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大的遗传学特点。而心肌线粒体的低氧适应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心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面数密度和体密度增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牦牛 心肌 低氧适应 组织学特点
原文传递
红斑狼疮脱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艳婷 章星琪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85-490,共6页
脱发是红斑狼疮(L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分为瘢痕性脱发与非瘢痕性脱发两大类,前者为盘状红斑狼疮(DLE)脱发,后者可分为狼疮发、斑状脱发、弥漫性脱发。不同类型的LE脱发在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上各... 脱发是红斑狼疮(L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分为瘢痕性脱发与非瘢痕性脱发两大类,前者为盘状红斑狼疮(DLE)脱发,后者可分为狼疮发、斑状脱发、弥漫性脱发。不同类型的LE脱发在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上各有特点。红斑狼疮非瘢痕性脱发患者的常见皮肤镜表现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毛干直径差异明显及色素减退、头皮色素沉着、白点征、褐色毛周征等。LE患者的非瘢痕性斑状脱发在临床和皮肤镜表现有异于斑秃。LE脱发的治疗要及时和适宜,尤其是早期DLE脱发患者治疗后毛发可部分再生,非瘢痕性脱发患者可基本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脱发 皮肤镜表现 组织病理学 治疗
下载PD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17
作者 Stephanie Wong Andrew Ruszkiewicz +1 位作者 Richard H Holloway Nam Q Nguy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CAS 2018年第3期63-72,共10页
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EoE)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ORD)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hronic oesophagitis and dysphagia associated with oesophageal mucosal eosinophilia.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 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EoE)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ORD)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hronic oesophagitis and dysphagia associated with oesophageal mucosal eosinophilia.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two is imperative but challenging due to overlapping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A diagnosis of EoE requires clinical, histological and endoscopic correlation whereas a diagnosis of GORD is mainly clinical without the need for other investigations. Both entities may exhibit oesophageal eosinophilia at a similar level making a histolog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difficult. Although the term proton-pump inhibitor responsive oesophageal eosinophilia has recently been retracted from the guidelin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E and GORD still exists. This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as they may coexist, either interacting bidirectionally or are unrelated.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differences and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ditions, with specific focus on histology, immun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onship PATHOGENESIS 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 histological features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下载PDF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绍安 邱玉艳 《航空航天医药》 2008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9例。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治疗4周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重症UC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9.3%),好转65例(54... 目的: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9例。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治疗4周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重症UC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9.3%),好转65例(54.6%),无效18例(15.1%),总有效率84.9%。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差异。结论: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肠外静脉高营养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重症 结肠镜检查 病理特征 肠外高营养
下载PDF
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临床与病理分析
19
作者 胡翠 李巍 +4 位作者 鲁慧 顾洋 钱莹莹 伍博 钱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归纳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32例患儿皮损多表现为头面部、躯干、四肢黄色或黄褐色丘疹、结节,... 目的:归纳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32例患儿皮损多表现为头面部、躯干、四肢黄色或黄褐色丘疹、结节,也可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有1例伴皮肤外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早期(占12.50%),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浸润,散在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成熟期(占78.12%),可见典型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Touton巨细胞;消退期(占9.38%),可见梭形细胞,少许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为CD68(+)、CD1a(-)、Langerin(-)及S-100(-)。结论:临床上根据典型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一般可诊断幼年黄色肉芽肿,但临床上有必要行病理检查以帮助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黄色肉芽肿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学特征与其FISH检测中酶消化时间的相关研究
20
作者 褚明亮 胡建军 +1 位作者 侯净 张著学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18-3823,共6页
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中酶的消化时间似乎受到组织学特征的影响,但具体的相关规律尚不清楚,也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的乳腺癌FISH检测标... 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中酶的消化时间似乎受到组织学特征的影响,但具体的相关规律尚不清楚,也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的乳腺癌FISH检测标本。每例标本都应用胃蛋白酶进行15、30、50 min消化,然后根据其消化程度评估出最佳消化时间。所有标本的组织学特征均按照1997年舟山乳腺病理学会议的共识进行再分类。发现如下规律:伴髓样特征类型的癌,最佳消化时间较短(15 min);而具有硬癌特征类型的癌,最佳消化时间较长(50 min);伴有其余特征类型的癌,包括一般型腺癌、单纯癌和小叶癌,最佳消化时间居中(30 min)。因此,在进行FISH检测中,组织学特征可以作为确定酶消化时间的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乳腺癌 组织学特征 酶消化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