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后呃逆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秋河 赵敏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5期3050-3053,3058,共5页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科的常见病。临床急性脑卒中后呃逆的发生率较高,且多表现为顽固性呃逆,患者自觉较为痛苦,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诊疗共识。目前,临床对急性脑卒中后呃逆的治疗多属于...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科的常见病。临床急性脑卒中后呃逆的发生率较高,且多表现为顽固性呃逆,患者自觉较为痛苦,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诊疗共识。目前,临床对急性脑卒中后呃逆的治疗多属于经验性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神经阻滞等,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国内外学者对于急性脑卒中后呃逆的治疗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其治疗手段的探究已受到多学科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呃逆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呃逆从肺论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鲜 肖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39,共2页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从肺论治 宣肺降逆 补肺益气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呃逆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佳奇 韩一平 王辰飞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部分中晚期肿瘤患者在联合化疗时会出现呃逆甚至顽固性呃逆,特别是在以铂类化合物和紫杉醇为基础化疗药物时,总的发生率约为0.39%。其中男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后发现,化疗相关性呃逆的发生主... 部分中晚期肿瘤患者在联合化疗时会出现呃逆甚至顽固性呃逆,特别是在以铂类化合物和紫杉醇为基础化疗药物时,总的发生率约为0.39%。其中男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后发现,化疗相关性呃逆的发生主要与化疗过程中应用地塞米松有关,同时其他化疗药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药物疗法 联合 地塞米松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沉香粉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晶晶 黄鸿娜 毛德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观察沉香粉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TACE)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呃逆患者56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沉香3g,研粉冲服,3次/d;联用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 目的:观察沉香粉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TACE)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呃逆患者56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沉香3g,研粉冲服,3次/d;联用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1,次/d。所有病例按显效、有效和无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28例病人中治疗有效27例(96.4%),对照组28例病人治疗有效20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患者使用沉香粉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粉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呃逆
下载PDF
基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探讨肿瘤相关性呃逆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滢 朱潇雨 李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153-2156,共4页
基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理论,以胃火上逆动膈这一核心病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研究,从肿瘤进展促胃火日盛、肿瘤相关抑郁滋生肝火助胃火、放化疗后肺火胃火相助为虐、久病之后胃中虚火扰动横膈等方面论述肿瘤相关性呃逆的病因... 基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理论,以胃火上逆动膈这一核心病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研究,从肿瘤进展促胃火日盛、肿瘤相关抑郁滋生肝火助胃火、放化疗后肺火胃火相助为虐、久病之后胃中虚火扰动横膈等方面论述肿瘤相关性呃逆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提出从清胃降逆、清肝疏肝、清宣肺胃、滋阴清热等方面进行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肿瘤 火邪 胃火 肝火 肺火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晓霞 郑倩茹 赵凌 《四川中医》 2013年第7期172-174,共3页
通过近10年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相关文献,观察并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结果发现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运用了针灸配穴众多方法中的几种,主要是本经配穴、辨证配穴、按部位配穴为主。各种配穴方法... 通过近10年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相关文献,观察并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结果发现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运用了针灸配穴众多方法中的几种,主要是本经配穴、辨证配穴、按部位配穴为主。各种配穴方法的使用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何者更优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 呃逆 穴位配伍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丽凌 王卫星 郭小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6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6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包括1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药物组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优于药物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05,95%CI(3.17,25.82),P<0.000 01],3个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针刺有短期改善脑卒中后呃逆的趋势,且无不良反应。由于3个纳入研究均为低质量研究且例数有限,观察随访期又小于3个月,因此,目前尚不能对其远期疗效得出肯定结论,现有证据不足以推荐针刺作为脑卒中后呃逆的常规治疗手段。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呃逆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姚黄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34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5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及中脘穴,配合氯丙嗪注射液2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5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及中脘穴,配合氯丙嗪注射液2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 呃逆
下载PDF
地塞米松致呃逆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强 陈晓英 李明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212-213,共2页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致呃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地塞米松致呃逆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38例地塞米松致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呃逆多数4~6d左右停止,最长8d停止,病情恢复。结论通过...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致呃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地塞米松致呃逆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38例地塞米松致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呃逆多数4~6d左右停止,最长8d停止,病情恢复。结论通过停止使用地塞米松,给予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4~6d可控制其发作。地塞米松致呃逆,与原发疾病、重复使用、性别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呃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9期82-84,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与饮食、情志、脾胃虚弱等息息相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虚实并存、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气机阻滞为标、脾胃虚弱为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常。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基本病机。&qu...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与饮食、情志、脾胃虚弱等息息相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虚实并存、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气机阻滞为标、脾胃虚弱为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常。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基本病机。"辛以散之,苦以泻之",辛开苦降,"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代表方剂,也是方剂学隶属于和解剂,调和胃肠代表方剂,"疗寒以热、治热以寒",平调寒热、虚实兼顾、辛开苦降、温清并用,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半夏泻心汤 痞满 嘈杂 呃逆 胃脘痛 反胃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疼痛综合征 辛开苦降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针刺治疗呃逆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海飚 罗小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在治疗呃逆中的疗效,为针刺在呃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针刺治疗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547名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8个,Jadad评分2个2分,6个为1分,且所有研...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在治疗呃逆中的疗效,为针刺在呃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针刺治疗呃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547名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8个,Jadad评分2个2分,6个为1分,且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针刺疗法与非针刺疗法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10.45,95%CI[6.28-17.39];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针刺疗法在治疗呃逆存在一定的优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影响了本次评价的效度,中医临床科研的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呃逆 META分析
下载PDF
现代针灸教材呃逆“同功穴”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康 张茂祥 王富春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归纳总结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分析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归纳总结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腧穴,分析呃逆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同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论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呃逆的"同功穴"有5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部位以胸腹、上肢为主。把频次在11~25次的腧穴定为一级谱,有13个穴位;出现频次在2~10次的腧穴定为二级谱,有19个穴位;出现频次为1次的腧穴定为三级谱,有24个穴位。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腧穴有13个穴位,其中在一级谱中有8个,二级谱中有3个,三级谱中有2个,全部包括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呃逆的13个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针灸 教材 同功穴 腧穴配伍
下载PDF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玉静 刘江 +3 位作者 李宛蓉 张浩 刘阳阳 郭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12-61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万方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以及Pubmed,收集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年6月1日。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研究,共计1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常规观察组[RR=1.26,95%CI为(1.21~1.32),P<0.00001];痊愈率优于西药常规观察组[RR=1.51,95%CI为(1.35~1.70),P<0.00001];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RR=0.11,95%CI为0.03~0.34,P=0.0002)。结论: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针刺 治疗 呃逆 顽固性呃逆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从五脏论治呃逆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啸 周晓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651-654,共4页
呃逆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病,一般轻症可不治自愈,而就医者多是频繁呃逆不止,令患者痛苦不堪。目前西医没有治疗呃逆的特效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呃逆上疗效确切,优势显著。呃逆病位在胃,病机责之胃气不和,上逆动膈,与肺、脾、肝、肾、心密切... 呃逆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病,一般轻症可不治自愈,而就医者多是频繁呃逆不止,令患者痛苦不堪。目前西医没有治疗呃逆的特效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呃逆上疗效确切,优势显著。呃逆病位在胃,病机责之胃气不和,上逆动膈,与肺、脾、肝、肾、心密切相关。作者认为临证治疗时除一味的和胃降逆外,应着重分脏论治,辨证后辅以宣肺、健脾、疏肝、补肾、养心之法,方能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五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建瓴汤结合胃复安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文慧 赵俊龙 聂小莲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365-136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肌肉注射胃复安,加用中药建瓴汤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针刺攒竹穴等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8%,对照组有效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肌肉注射胃复安,加用中药建瓴汤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针刺攒竹穴等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8%,对照组有效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复安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器,具有较强的镇吐作用,伍用重镇、降逆止呕的中药建瓴汤、配合针刺攒竹穴抑制膈神经及腹腔迷走神经的兴奋,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互补作用,且见效快,疗效比较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呃逆 建瓴汤 胃复安
下载PDF
艾灸治疗肿瘤呃逆32例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成书 南新记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肿瘤呃逆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住院32例肿瘤伴发呃逆患者采用艾灸穴位治疗。结果:经所选穴位艾灸治疗1~2个疗程疗程治疗,32例中治愈27例,好转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88%。结论:艾灸穴位治疗肿瘤伴发呃逆,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肿瘤呃逆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住院32例肿瘤伴发呃逆患者采用艾灸穴位治疗。结果:经所选穴位艾灸治疗1~2个疗程疗程治疗,32例中治愈27例,好转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88%。结论:艾灸穴位治疗肿瘤伴发呃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呃逆 观察与护理
下载PDF
指压攒竹穴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20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党媛媛 李皓帆 +1 位作者 王留晏 肖红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指压攒竹穴,同时配合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单纯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3d后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指压攒竹穴,同时配合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单纯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3d后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结论]指压攒竹穴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恶性肿瘤 顽固性呃逆 指压 攒竹穴 足三里 穴位注射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Risk Factors for Cancer Chemotherapy-Induced Hiccups (CIH) 被引量:3
18
作者 Ryuichiro Hosoya Ippei Tanaka +5 位作者 Reiko Ishii-Nozawa Takeshi Amino Tomoyuki Kamata Seiichi Hino Hajime Kagaya Yoshihiro Uesaw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8年第8期331-343,共13页
Background: Hiccups are common somatic side effects of medication. Our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hiccups identified chemotherapy as a factor related to hiccup risk.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 Background: Hiccups are common somatic side effects of medication. Our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hiccups identified chemotherapy as a factor related to hiccup risk.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isk factors for hiccup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 Methods: We included all patients who received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were hospitalized at the Musashino Red Cross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14 and December 2014. We investigated patient demographic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clinical factor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hiccups (CIH). We conduct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CIH group and the non-CIH and determined risk factors of CIH. Results: Hiccups were identified in 48 of 292 patient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6.4%.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le gender, pain, and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related to CIH. It also showed that cisplatin, pemetrexed, gemcitabine, etoposide, dexamethasone, and metoclopramide were related to CIH.A correlation which was found with doses of cisplatin, pemetrexed, gemcitabine, and etoposide. Multivariable analysis identified male gender (OR, 72.69;95% CI, 6.95 - 757.64), nausea and vomiting (OR, 52.01;95% CI, 3.93 - 447.13), dexamethasone (OR, 4.55;95% CI, 1.12 - 16.91), cisplatin (OR, 3.84;95% CI, 1.52 - 9.70), and etoposide (OR, 3.72;95% CI, 1.14 - 12.11)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iccup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one to repor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ale gender, having nausea, and the drugs dexamethasone, cisplatin, and etoposide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CIH. These results may assist in elucidation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guide therapy to reduce hiccup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ccups CHEMOTHERAPY ADVERSE Effects Cancer Risk FACTORS
下载PDF
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云华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呃逆住院患者63例在首次出现呃逆症状后即施胃复安穴位注射,并服镇肝熄风汤,7d为1疗程即评定疗效。每日呃逆0次为痊愈,≤5次为有效,>5次无效。结果:治愈38例,... 目的: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呃逆住院患者63例在首次出现呃逆症状后即施胃复安穴位注射,并服镇肝熄风汤,7d为1疗程即评定疗效。每日呃逆0次为痊愈,≤5次为有效,>5次无效。结果:治愈38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治愈率60.3%,有效率88.9%。结论: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膈肌痉挛 胃复安 穴位注射 镇肝熄风汤
下载PDF
中风后呃逆治疗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素飞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呃逆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呈顽固性,多发生于脑出血、大面积梗死或者是脑干梗死,尤其是延髓梗死等疾病,提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中风后呃逆多持续时间长,很难自行缓解,即便短暂缓解但却容易反复发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饮食、睡... 呃逆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呈顽固性,多发生于脑出血、大面积梗死或者是脑干梗死,尤其是延髓梗死等疾病,提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中风后呃逆多持续时间长,很难自行缓解,即便短暂缓解但却容易反复发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饮食、睡眠,有时会伴发消化道出血,甚至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抑郁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呃逆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上中风后呃逆的治疗多以西医治疗为主,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多、疗效差等缺点,而中医中药治疗优点较多,比如疗效稳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笔者以临床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跟师学习,从中药、穴位按压等方面对其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简要阐述了中风后呃逆的各种疗法的应用、机理及疗效,以期能够更加完善中风后呃逆中医治疗的基础理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从而更科学系统地指导临床治疗,为今后临床治疗中风后呃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呃逆 中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