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保护沉淀法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镁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海霞 胡炳元 +2 位作者 王麟生 杨广达 李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366,共4页
The precursor for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using Mg(NO3)2·6H2O as raw material, the hydrolysis product of hexamethylene tetramine as precipitating reagent and water as reaction media, and with the poly... The precursor for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using Mg(NO3)2·6H2O as raw material, the hydrolysis product of hexamethylene tetramine as precipitating reagent and water as reaction media, and with the polymer (PEG) and DMF as protection reagents for particles. Nano-sized magnesia was prepared by calcining the precursor at 873 K after being dehydrated by freeze centrifugation and vacuum drying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e of MgO nanocrystall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G-DTA, FTIR, TEM, XRD and B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belonged to cubic system and the average size was 3.1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229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六次亚甲基四胺 均匀沉淀法 高分子保护
下载PDF
SDBS与HA缓蚀剂复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松青 于立军 +3 位作者 燕友果 张军 任振甲 提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80,共6页
通过静态失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六亚甲基四胺(HA)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协同缓蚀效应,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缓蚀剂膜抑制腐蚀粒子扩散的角度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DBS和HA单独使用时,最高缓蚀效率分别为82.... 通过静态失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六亚甲基四胺(HA)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协同缓蚀效应,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缓蚀剂膜抑制腐蚀粒子扩散的角度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DBS和HA单独使用时,最高缓蚀效率分别为82.82%和79.46%,复配后最高缓蚀效率可达到92.78%;与两种缓蚀剂单独使用时相比,SDBS与HA复配后缓蚀剂膜体系中的自由空间明显下降,削弱了膜内缓蚀剂分子的自扩散能力,腐蚀粒子在缓蚀剂膜携带下的被动迁移也随之减弱;SDBS与HA复配能更有效抑制腐蚀粒子在缓蚀剂膜中的扩散,也就是说复配后的缓蚀剂具有更好的缓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六亚甲基四胺 失重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几种淀粉衍生物用于瓦楞纸表面施胶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华雄 韩卿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5,共3页
制备出几种淀粉衍生物表面施胶液,并对比了施胶后瓦楞纸的环压强度以及耐折度这两项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改性淀粉施胶,成纸环压指数最好,可达2.24N·m2·g-1;利用六次甲基四胺改性淀粉,成纸耐折度最好,可达2... 制备出几种淀粉衍生物表面施胶液,并对比了施胶后瓦楞纸的环压强度以及耐折度这两项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改性淀粉施胶,成纸环压指数最好,可达2.24N·m2·g-1;利用六次甲基四胺改性淀粉,成纸耐折度最好,可达2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衍生物 表面施胶 N-羟甲基丙烯酰胺 六次甲基四胺
原文传递
磷酸二-(2,3-二氯丙基)六次甲胺盐阻燃剂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延茂 鲍治宇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2期12-14,共3页
以环氧氯丙烷、三氯氧磷、六次甲基四胺(HT)为原料,以AlCl3为催化剂,先合成磷酸双(2,3二氯丙基)酯(DP),再合成一种新型含氮、磷和氯的阻燃剂———磷酸二-(2,3-二氯丙基)六次甲基四胺盐(DPHT),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以环氧氯丙烷、三氯氧磷、六次甲基四胺(HT)为原料,以AlCl3为催化剂,先合成磷酸双(2,3二氯丙基)酯(DP),再合成一种新型含氮、磷和氯的阻燃剂———磷酸二-(2,3-二氯丙基)六次甲基四胺盐(DPHT),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中间体DP和最终产物DPHT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体DP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ECH∶nPOC=2∶1,催化剂AlCl3最佳用量约为环氧氯丙烷的2%,反应温度为333~343K,反应时间为1.5~2h;产物DPHT的最适宜合成条件为:nDP∶nHT=1∶2,反应温度为323~333K,反应时间为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氯丙烷 三氯氧磷 六次甲基四胺 阻燃剂 合成
下载PDF
六次甲基四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热色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昌云 周志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六次甲基四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热色性。实验发现固相合成较液相合成具有产率高、合成简便等优点。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探讨了配合物的变色机理,发现热色性是由于加热前后配位场强度的改变所致。
关键词 六次甲基四胺 过渡金属配合物 固相合成 热色性
下载PDF
六亚甲基四胺对A_3钢在2.0mol/LHCl中缓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青 秦有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47,共3页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A3钢在20mol/LHCl中的腐蚀速率,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对A3钢盐酸体系的缓蚀作用及其在A3钢表面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腐蚀速率受活化极化控制,腐蚀速率和缓蚀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六亚甲基...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A3钢在20mol/LHCl中的腐蚀速率,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对A3钢盐酸体系的缓蚀作用及其在A3钢表面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腐蚀速率受活化极化控制,腐蚀速率和缓蚀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六亚甲基四胺在A3钢表面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清洗 缓蚀剂 六亚甲基四胺 缓蚀率 氯化氢
下载PDF
六亚甲基四胺-过硫酸铵变性淀粉浆液黏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德晨 武海良 +1 位作者 沈艳琴 姚一军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24-26,59,共4页
针对过氧化物干法制备的变性淀粉纺织浆料黏度不稳定的问题,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六亚甲基四胺与过硫酸铵协同作用,研制了一种干法制备黏度稳定的淀粉浆料。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用量与变性淀粉浆液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的关系,对浆膜性能以及... 针对过氧化物干法制备的变性淀粉纺织浆料黏度不稳定的问题,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六亚甲基四胺与过硫酸铵协同作用,研制了一种干法制备黏度稳定的淀粉浆料。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用量与变性淀粉浆液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的关系,对浆膜性能以及对纯棉粗纱粘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亚甲基四胺可以提高APS/淀粉浆液的黏度热稳定性,且浆膜性能良好,对纯棉粗纱的粘附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四胺(C_(6)H_(12)N_(4)) 淀粉浆料 黏度热稳定性 浆膜性能 粘附性能
下载PDF
六亚甲基四胺对硅气凝胶的扩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勇 杨浩 +1 位作者 陈蔚萍 乔聪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用六亚甲基四胺为扩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着重考察了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气凝胶孔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TG-DTA、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骨架...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用六亚甲基四胺为扩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着重考察了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气凝胶孔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TG-DTA、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骨架结构和表面基团、结构形貌和分散性、热稳定性和孔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六亚甲基四胺扩孔后的样品保持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骨架结构以及良好的分散性、热稳定性、孔径较大;同时,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径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水解时间为24h左右时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径不再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常压干燥 溶胶-凝胶法 六亚甲基四胺
下载PDF
六亚甲基四胺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 杜林楠 +4 位作者 吴贤 苏苗苗 关胜琴 孙佳玥 于宏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40-44,共5页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的分子结构及热稳定性。实验发现,在3 000~600 cm^(-1)的频率区间内,六亚甲基四胺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亚甲基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亚甲基C—H变角振动模...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六亚甲基四胺的分子结构及热稳定性。实验发现,在3 000~600 cm^(-1)的频率区间内,六亚甲基四胺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亚甲基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亚甲基C—H变角振动模式(δ_(CH_2))、亚甲基C—H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H_2))、C—N伸缩振动模式(ν_(C—N))和亚甲基C—H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_(CH_2))等。以六亚甲基四胺ν_(C—N)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六亚甲基四胺ν_(C—N)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的研究,进一步考察温度变化对于六亚甲基四胺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四胺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伸缩振动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高纯间苯二甲醛合成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明庆 于克利 杨希志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7年第4期32-33,52,共3页
通过对间苯二甲醛现有生产工艺的研究,对传统的间二甲苯氯化、氧化水解工艺进行了改进,总收率达到50.2%,比原有工艺提高11%,产品纯度在99.6%以上,并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 间苯二甲醛 合成 乌洛托品
下载PDF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高浓度硝酸体系中微量草酸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何喜红 +2 位作者 袁洁琼 赵晶 李辉波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建立了测定电解破坏高浓度HNO_3体系中微量草酸根的分光光度法。在pH 5.6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草酸根与Fe(Ⅲ)络合,使Fe(Ⅲ)与磺基水杨酸根离子络合形成的橙红色络合物浓度减小,其最大褪色波长在443 nm。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 建立了测定电解破坏高浓度HNO_3体系中微量草酸根的分光光度法。在pH 5.6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草酸根与Fe(Ⅲ)络合,使Fe(Ⅲ)与磺基水杨酸根离子络合形成的橙红色络合物浓度减小,其最大褪色波长在443 nm。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NO_3^-浓度等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根浓度在5×10^(-5)~1×10^(-3)mol/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628ρ+0.0098,相关系数R2=0.999。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103%之间,检出限为1.4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n=6)为0.03%~0.06%,满足草酸根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褪色分光光度法 三价铁离子 磺基水杨酸
原文传递
2,4-二羟基苯乙酮缩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的合成及其在稀土矿样中铽的痕量荧光分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天林 覃文武 刘伟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7,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配体2,4-二羟基苯乙酮缩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该配体与铽(Ⅲ)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磷酸钠或六次甲基四胺的存在下可增强18或26倍。有机溶剂CH_3CN,DMF,丙酮,THF,DMSO,CH_3OH,C_2H_5OH的添加可使其荧光强度进一步增... 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配体2,4-二羟基苯乙酮缩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该配体与铽(Ⅲ)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磷酸钠或六次甲基四胺的存在下可增强18或26倍。有机溶剂CH_3CN,DMF,丙酮,THF,DMSO,CH_3OH,C_2H_5OH的添加可使其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加3~19倍。其中,用CH_3CN作溶剂时荧光增加倍数最大,Tb-HL-HMTM体系荧光最强。pH=6.0时,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55和545nm。在理想情况下,荧光强度与Tb^(3+)离子浓度成正比。对于HL-Na_3PO_4-CH_3CN体系,线性范围2.3×10^(-10)~5.8×10^(-5) mol/L,检测限2.0×10^(-10) mol/L,对于HL-HMTM-CH_3CN体系,线性范围9.8x10_(-11)~7.2×10^(-5) mol/L,检测限9.0×10^(-11) mol/L。基于此对Tb_(3+)进行定量测定,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干扰小。同时对荧光增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Ⅲ)测定 2 4-二羟基苯乙酮缩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 荧光增强 六次甲基四胺
下载PDF
六亚甲基四胺辅助微波水热法合成γ-MnS微晶球及其光学性能
13
作者 辛宇 黄剑锋 +2 位作者 曹丽云 刘佳 吴建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79-1785,共7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分别以氯化锰和硫代乙酰胺为锰源和硫源,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添加剂合成了γ-MnS微晶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HMTA加入量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5mmol HMTA,产... 采用微波水热法,分别以氯化锰和硫代乙酰胺为锰源和硫源,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添加剂合成了γ-MnS微晶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HMTA加入量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5mmol HMTA,产物由六方柱变为六方片状,并自组装成球状微晶,随着HMTA加入量的增大,自组装的球体表面逐渐光滑,粒径逐渐减小到2μm,且粒径较为均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六方片自组装的γ-MnS微晶球在300~400 nm处出现了较强的紫外吸收峰,随着HMTA加入量的增加,该吸收峰强度变强,且出现了明显的红移,在光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γ-硫化锰微晶球 六亚甲基四胺
原文传递
〔(CH_2)_6N_4H〕_2〔RE(NO_3)_5(H_2O)_2〕(RE=Nd,Ce)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14
作者 周少敏 吴集贵 王凤英 《零陵学院学报》 1997年第S1期18-22,共5页
采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标题的晶体结构,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sub>1</sub>/c,晶体参数:Nd〔Ce〕:a=23.6353(6)〔23.6353(6)〕(?),b=9.6483(6)〔9.6917(6)〕(?),c=13.5515(6)〔13.5861(6)〕(?),β=11... 采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标题的晶体结构,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sub>1</sub>/c,晶体参数:Nd〔Ce〕:a=23.6353(6)〔23.6353(6)〕(?),b=9.6483(6)〔9.6917(6)〕(?),c=13.5515(6)〔13.5861(6)〕(?),β=112.348(7)〔112.316(8)〕°,v=121.1873(3)〔121.3361(3)〕(?)<sup>3</sup>,z=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的合成 六次甲基四胺 晶体结构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检测大米及豆制品中六亚甲基四胺
15
作者 李秀波 阮长青 +1 位作者 张东杰 张丽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检测样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新方法。试验方法:样品经石油醚除脂,采用30 g/L乙酸溶液提取,在70℃下转化30 min,转化液与2,4-二硝基苯肼乙醇饱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衍生,分别在356 nm(甲醛-2,4-二硝基苯腙检测波长)和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检测样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新方法。试验方法:样品经石油醚除脂,采用30 g/L乙酸溶液提取,在70℃下转化30 min,转化液与2,4-二硝基苯肼乙醇饱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衍生,分别在356 nm(甲醛-2,4-二硝基苯腙检测波长)和262 nm(甲苯的检测波长)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六亚甲基四胺回收率为87.8%~89.4%, RSD为3.79%,检出限为0.159μg/kg。上述方法省去了传统的萃取或旋转蒸发提取六亚甲基四胺的步骤,降低了六亚甲基四胺的损失,使检测数据更真实有效,满足食品检测方法评价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四胺 高效液相色谱 甲醛 2 4-二硝基苯肼
下载PDF
六次甲基四胺合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6
作者 霸书红 邹彤 +4 位作者 贾凯华 石蓝 王桂萍 程秀莲 孙康波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84-87,共4页
以硝酸锶与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利用液相合成法制备六次甲基四胺和锶的配合物。基于正交试验探讨合成反应最佳条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热重-差热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化学分析测试Sr^(2+)、NO_3^-和C_6H_(12)N_... 以硝酸锶与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利用液相合成法制备六次甲基四胺和锶的配合物。基于正交试验探讨合成反应最佳条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热重-差热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化学分析测试Sr^(2+)、NO_3^-和C_6H_(12)N_4的含量。结果表明:硝酸锶与六次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2,在85℃的水浴中加热,搅拌速度为180r/min,反应60min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不低于63%。六次甲基四胺合锶配合物在79.25~220.39℃出现三个吸热峰,失重率为-55.7%,此阶段主要是配合物的解离和六次甲基四胺的蒸发过程;在510.6~658.6℃之间的吸热峰为硝酸锶的热分解过程,失重率为-22.9%,残渣量为21.4%,主要为氧化锶。产物成分化学分析的结果是Sr^(2+)17.3%、NO_3^-25.5%、C_6H_(12)N_457.3%。并推测出该配合物产物分子式可能为[Sr(C_6H_(12)N_4)_2](NO_3)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甲基四胺 硝酸锶 合成反应 配合物
下载PDF
还原法制备ZnS纳米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玉 杨少东 +3 位作者 程波 夏伦鹏 尹新民 柴多里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9,共4页
以硫酸锌为硫源和锌源,六次甲基四胺为还原剂,通过气-固相还原法合成ZnS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相面心立方晶型的ZnS。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并对... 以硫酸锌为硫源和锌源,六次甲基四胺为还原剂,通过气-固相还原法合成ZnS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相面心立方晶型的ZnS。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纳米晶 还原法 六次甲基四胺
下载PDF
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瑞侠 汪新 +2 位作者 陈平 严永新 陆光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在0.02mol/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pH5.5),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mol/L范围内呈... 在0.02mol/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pH5.5),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5~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7mol/L。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铜(Ⅱ)与6-BA的组成比为1:1;电子转移数n=2;α=0.58;反应速率常数Ks=1.81/s。方法用于绿豆、大米和玉米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氨基嘌呤 络合吸附波 六次甲基四胺
下载PDF
有机模板固相合成磷酸铝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吉寿 颜莉 +1 位作者 杜黎波 忻新泉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用六次甲基四胺为模板 ,在 1 5 0℃ ,2小时固相合成磷酸铝 ,并用化学分析 ,ICP分析 ,XRD和IR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模板 固相合成 六次甲基四胺 磷酸铝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定废水中铝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王革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99-100,共2页
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电感耦合等方法测定废水中的铝,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优化测量条件,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废水 分光光度法 六次甲基四胺 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ICP-AES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