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忠 郑智昕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1,共8页
21世纪初诞生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新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分支,以异质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作为微观基础,解释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理论模型诞生之前的经验研究、理论模型的诞生... 21世纪初诞生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新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分支,以异质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作为微观基础,解释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理论模型诞生之前的经验研究、理论模型的诞生、理论模型的拓展与经验研究的检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文章涵盖了该领域2008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文献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模型
原文传递
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丽丽 《未来与发展》 2018年第2期35-40,34,共7页
通过选取2000—2012年我国制造业27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探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制造业出口存在"自选择"效应,制... 通过选取2000—2012年我国制造业27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探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制造业出口存在"自选择"效应,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出口强度的扩大,这符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预期;对制造业而言,人均资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研发投入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但通过提高当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间接扩大出口的机制效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GMM模型
下载PDF
基于贸易中介视角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再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怡 王玉 曹利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企业不存在明显的悖论问题,并且直接出口企业的出口率也与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要想使中国企业摆脱生产率悖论问题,主要应对直接出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中介 异质性贸易理论 生产率悖论 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下载PDF
多元视角“生产率悖论”研究述评
4
作者 王建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43-47,共5页
Melitz(2003)构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得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在那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用各国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当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时,发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内销企业生产率还低,这与... Melitz(2003)构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得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在那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用各国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当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时,发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内销企业生产率还低,这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结论相违背,学者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做出了解释,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的一些主流观点并加以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视角 生产率悖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出口退税、企业生产率与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研究
5
作者 王建福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2期59-61,共3页
Melitz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是由企业的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相互作用而内生决定的。拟从出口退税视角出发,研究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退税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进入国际市场的沉没成本,降低... Melitz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是由企业的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相互作用而内生决定的。拟从出口退税视角出发,研究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率和沉没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退税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进入国际市场的沉没成本,降低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使出口企业丧失提高生产率的动力,最后导致出口企业总体平均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企业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8,共11页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出口 生产率悖论 新新贸易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之谜——基于成本加成率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玲 孙腾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81-88,共8页
中国出口企业具有不同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特殊性质。在De Loecker(2012)分析框架基础之上,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运用GMM2S、2SLS和LIML方法计算不同类型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从成本加成率角度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异质性... 中国出口企业具有不同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特殊性质。在De Loecker(2012)分析框架基础之上,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运用GMM2S、2SLS和LIML方法计算不同类型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从成本加成率角度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总体上大于非出口企业;综合考虑企业进出口状态时,进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最大,只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最小,这也意味着进出口企业生产率最高,只出口企业生产率最低。不同进出口状态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存在巨大差异,这很可能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成本加成率 “生产率悖论” 进口与出口
下载PDF
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量化贸易模型:理论和应用
8
作者 佟家栋 王芊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共17页
本文在Melitz发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Chaney对其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多部门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生产异质性的量化贸易模型。本文构建的模型可与贸易数据结合,对国际贸易领域特别是和贸易政策相关的问题进行反事实模拟分析。在建模方法... 本文在Melitz发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Chaney对其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多部门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生产异质性的量化贸易模型。本文构建的模型可与贸易数据结合,对国际贸易领域特别是和贸易政策相关的问题进行反事实模拟分析。在建模方法上,本文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这使得建模过程脉络清晰,构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适用于多种问题的量化分析。利用比较静态研究方法,我们对用于数值模拟的一般均衡方程组进行了简化,消除了难以识别和估计的外生变量,这使应用模型开展反事实研究的难度大为降低。本文通过一些例子展示了模型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对自由贸易、全球一致性加税、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和中国对美国实行反制性关税等情形的反事实模拟。通过对模型的应用,我们得到了一些有启示性的量化结果,这些结果符合常识,和预期基本一致,显示了本文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量化模型 反事实分析 贸易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