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永亮 许圣弘 +1 位作者 杨任民 王晓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6-47,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名Wilson氏病,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肝脏损害及锥体外系为主的脑损害为特征。本研究于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对住院的62例HL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并与...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名Wilson氏病,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肝脏损害及锥体外系为主的脑损害为特征。本研究于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对住院的62例HL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中药肝豆汤对遗传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铜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康永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3期49-50,共2页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机制。方法 在以 HLD患者的肝脏制备的肝细胞模型中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观察加入前后细胞模型中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 24h后细胞内铜含量明...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机制。方法 在以 HLD患者的肝脏制备的肝细胞模型中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观察加入前后细胞模型中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 24h后细胞内铜含量明显减少,锌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肝豆汤具有显著的细胞内排铜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内锌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汤 含肝豆汤兔血清 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模型 细胞内铜锌含量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明兴 洪铭范 桀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27-428,42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对58例住院HLD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并与43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HLD患者的焦虑、敌对性、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阳性项目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对58例住院HLD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并与43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HLD患者的焦虑、敌对性、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阳性项目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HLD患者(脑型)躯体化、焦虑、敌对性、恐怖因子均分高于肝损害为主的HLD患者(肝型,P<0.05)。结论HLD患者有许多心理症状,尤其是脑型HLD患者;在药物驱铜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状况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状况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慈玉 周晓舟 +3 位作者 张明兴 潘秀玲 黄勤兰 刘宇飞 《现代医院》 2011年第7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进行干预后再次进行相应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显著...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进行干预后再次进行相应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显著性改善,躯体化(p<0.01);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阳性项目差异更为明显(p<0.001)。结论心理护理、人文关怀能提高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HLD患者的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曹亮 刘康永 赵蕾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15,共2页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疗效 ,采用中西药治疗 11例HLD患者 ,疗程 4周。结果 :3例显效 ,7例好转 ,1例无效 ,有效率达 90 9% ;治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 ,与临床疗效相一致。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LD有效 ,能促进HLD尿铜...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疗效 ,采用中西药治疗 11例HLD患者 ,疗程 4周。结果 :3例显效 ,7例好转 ,1例无效 ,有效率达 90 9% ;治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 ,与临床疗效相一致。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LD有效 ,能促进HLD尿铜的排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观察 毒副反应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伏邪致病动态分层辨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阮雅楠 杨文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9-1002,共4页
伏邪理论是中医最为经典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常被用于外感病的论治。近年来,伏邪理论成为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已经探讨了肝豆状核变性这种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伏邪理论高度契合。但是疾病病机的演变对于... 伏邪理论是中医最为经典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常被用于外感病的论治。近年来,伏邪理论成为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研究热点。先前的研究已经探讨了肝豆状核变性这种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伏邪理论高度契合。但是疾病病机的演变对于人体是动态变化的,邪气潜伏于人体也是不断变化的。静态的分析不足以探讨本病在人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文章通过研究邪伏于人体后在体内的发展变化,旨在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病机演化过程,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禀赋之邪 代谢之邪 膜原 铜毒 痰瘀之邪 三级伏邪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亚鹏 张旺 +2 位作者 刘心洁 吴欢 周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条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中药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的方法。样品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分离,以甲醇-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5μL。研究通过UHPLC分析比较大黄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色谱峰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鉴定大黄提取物中配位活性成分,计算大黄提取物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其色谱峰面积变化率来评价大黄中活性成分与Cu^(2+)的络合能力。结果显示,大黄提取物与Cu^(2+)在pH为9的体系中配位反应12 h达到平衡;鉴定出大黄提取物中20种主要成分,根据Cu^(2+)配位率筛选出8种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化合物,其中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番泻苷B、l-O-没食子酰基-2-O-肉桂酰基-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6″-O-乙酰)-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Cu^(2+)配位率依次为62.50%、29.94%、70.58%、32.77%、34.61%、26.07%、28.73%和31.78%。该方法的建立可用于筛选与Cu^(2+)具有络合能力的中药活性成分,同时可为其他中药与金属离子络合能力的评估和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配位反应 铜离子 大黄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兴 洪铭范 +2 位作者 桀骜 陈慈玉 丁莲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6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azer肝功能评分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住院HLD患者进行测查;比较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0~14分...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azer肝功能评分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住院HLD患者进行测查;比较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0~14分)和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15~28分)的Scl-90结果;比较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0~6分)和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7~12分)的Scl-90结果。结果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8.5%,远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34.3%,P〈0.05);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HLD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P〈0.05或P〈0.01)。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0%,远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39.3%,P〈0.05);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P〈0.01或P〈0.05)。结论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能是影响HLD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有待今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hld 神经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 心理状况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酶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后勤 胡纪源 +4 位作者 吴君霞 薛明月 刘庆云 马心锋 张杰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RBP水平,采用连续监...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RBP水平,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尿NA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及西医临床分型HLD组尿mALB、RBP和NAG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各中医证型及西医临床分型组组间mALB、RBP及NAG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尿常规尿蛋白定性阴性HLD中阳性率分别为RBP94.74%、mALB78.07%和NAG35.09%。其中mALB与NAG呈正相关(r=0.26,P<0.01),mAL B与RBP水平呈正相关(r=0.232,P<0.01),NAG与RBP水平呈正相关(r=0.180,P<0.01)。结论:尿mALB、RBP和NAG检测对HLD早期肾损害具有诊断价值,其中RBP阳性率最高达94.74%。HLD各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分型间尿mALB、RBP和NAG水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肝豆状核变性 早期肾损害
下载PDF
16例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分析
10
作者 赵晶媛 李强 张冬红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具分裂样症状表现及锥体外系反应 ,极易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及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相混 ,本文通过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全面认识。... 目的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具分裂样症状表现及锥体外系反应 ,极易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及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相混 ,本文通过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全面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 1 0年住院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  3 8例患者中 ,1 6例患者入院均被误诊或疑为精神分裂症 ,后经临床表现、治疗观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结论 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患者 ,若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精神科医生应开拓思路 ,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外系反应 肝豆状核变性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抗精神病药物
下载PDF
对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眼角膜K-F环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经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定量分级,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通过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观察患者角膜后的铜质沉着情况,将其分级,并与体征和客观检查相对照。结果:全组病例均检出阳性K-F环,双眼角膜K-F环呈...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定量分级,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通过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观察患者角膜后的铜质沉着情况,将其分级,并与体征和客观检查相对照。结果:全组病例均检出阳性K-F环,双眼角膜K-F环呈明显的一致性。结论:K-F环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K-F环的分级情况与本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K-F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