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_1蛋白检测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国春 何忠华 +3 位作者 成兆军 王雄 刁端勤 胡文蛾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3-4,共2页
目的 观察前S1 蛋白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携带者中的不同变化 ,评估乙肝病人的病情预后。方法 采用前展性队列研究方法 ,选择 84例不同乙肝病毒感染者 ,其中急性乙型肝炎 10例 ,慢性乙型肝炎 44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 3 0例。按间隔 0... 目的 观察前S1 蛋白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携带者中的不同变化 ,评估乙肝病人的病情预后。方法 采用前展性队列研究方法 ,选择 84例不同乙肝病毒感染者 ,其中急性乙型肝炎 10例 ,慢性乙型肝炎 44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 3 0例。按间隔 0、1、3、6月检测随访前S1 蛋白 ,结合肝功能和临床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前S1 蛋白在急慢性肝炎发作期间及恢复期间无统计学差异 ;急性肝炎发作期与恢复期间 ,慢性肝炎发作期与恢复期间 ,急慢性肝炎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间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reS1 与HBV的活动有关 ,与肝炎的病程长短无关 ,Pre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1蛋白 检测 临床观察 研究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下载PDF
血清HBeAg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e抗原血清转换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郝迎迎 夏娟 +5 位作者 刘勇 张俊 黄睿 张云 邓小昭 吴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和96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抗病毒治疗2年后,7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15例患者HBeAg仍为阳性。两组在基线状态下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12周HBV DNA和12周、24周、48周HBeAg滴度的下降率均高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12周达到HBV-DNA阴转的患者在后期仍有36.4%的概率不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12周、24周和48周HBeAg水平小于0.976、1.059和0.369(log10S/CO)以及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45.3%、48周较基线下降大于82.1%,均可预测2年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59,0.962,0.872和0.910(P<0.05),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分别为92.3%,92.3%,100%,92.3%和100%。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HbEAG血清转换 核苷(酸)类似物
原文传递
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筠 仲英娜 +2 位作者 赵素元 庞秀慧 牛海燕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北京 WL XGX- 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备对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共 17次 ,每次置换同型血浆 2 0 0~ 30 0 ml,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北京 WL XGX- 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备对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共 17次 ,每次置换同型血浆 2 0 0~ 30 0 ml,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10 0 %。生化指标、总胆红素 (TBil)、转氨酶 (AL T、AST)。碱性磷酸酶 (AL P)、总胆汁酸 (TBA)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善显著 ,其下降幅度分别为 2 78.6 1±15 9.0 8μmol/ L,10 5 .1± 112 .2 4 μ/ L,71.73± 6 0 .2 5 u/ L,78± 4 7.6 7μmol/ L,5 1.82± 5 9.81μmol/L和 8.12± 2 5秒 (P<0 .0 0 1,0 .0 5 ,0 .0 5 ,0 .0 0 1,0 .0 5及 0。0 0 1)。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上升显著 ,其上升幅度为 15 .4± 10 .1% (P<0 .0 0 1) ,但术后 72小时总胆红素反弹 ,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总成活率为 33% (2 / 6 )。治疗前后蛋白、胆固醇、电解质及血细胞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3% ,其中荨麻疹、低血压最常见。讨论 :血浆置换为重症肝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早期可提高疗效 ,关键在肝细胞坏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并发症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PMBC分泌IFN-γ、IL-6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家秀 徐彬 +1 位作者 刘兴祥 李桂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分泌IFN-γ、IL-6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HBV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PMBC分泌IL-6、IFN-γ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CHB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和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不同HBVDNA载量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应答与IFN-γ、IL-6水平程度有关,IFN-γ和IL-6的含量能较好的反映TH1/TH2的水平,且可以作为CHB疗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Γ 重组
下载PDF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华 杨才生 陈紫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60-261,272,共3页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发病以冬末及春季多见;发病年龄以青、中年(18岁~50岁)占92.2%;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多数症状轻、肝病体征少;血清转氨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炎症轻;绝大多数预岳良好。结论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未定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雁宾 王芳 +7 位作者 徐文祥 李卓 陈新月 刘建京 黄德庄 闫惠平 贺莉香 郝娃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9%。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拉米夫定 联合治疗 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真真 吴淑玲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郝红晓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BVDNA、HBsAg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eg-INA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大致在第8周下降至最低值;血小板8周后仍有缓慢下降,至第48周时下降至最低水平,各指标于停药后均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HBeAg阳性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大致在第36 ~48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36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13.64%对于HBV DNA的转阴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周淋巴细胞降幅大于0.33%对于HBsAg清除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应用Peg-IFNd-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外周血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建设 朱启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及机制,对624名儿童随访了(6.34±1.71)年。结果发现慢性HBV感染89例,其中82.0%始于6月龄前。HBeAg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P&... 为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及机制,对624名儿童随访了(6.34±1.71)年。结果发现慢性HBV感染89例,其中82.0%始于6月龄前。HBeAg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P<0.005;HBIG+疫苗,P<0.05),且在6月龄内出现HBsAg阳性时,慢性化率也高(单用疫苗,P<0.025)。联合使用HBIG和疫苗可进一步减少慢性HBV感染率(单阳性组,P<0.025,双阳性组,P<0.005)及在1月~6月HBsAg阳性婴儿慢性化率(双阳性组,P<0.025)。提示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主要发生于宫内或产程中。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HBIG联合疫苗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e抗原 婴儿
下载PD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lamivu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28
9
作者 姚光弼 王宝恩 +2 位作者 崔振宇 姚集鲁 曾民德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mivudine on the loss of serum he patitis B virus (HBV) DNA, HBeAg/antiHBe seroconversion and ALT levels in chron 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its safety profile and tolerance comp...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amivudine on the loss of serum he patitis B virus (HBV) DNA, HBeAg/antiHBe seroconversion and ALT levels in chron 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its safety profile and tolerance compared with place bo.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twenty ni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 on as defined by positive HBsAg, HBeAg and HBV DNA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 into lamivudine and placebo group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two patients recei ved lamivudine 100?mg daily and 107 patients received placebo treatment for 12 weeks. Then, all patients were offered a further 9 month open label lamivudine treatment.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evaluated with clinical, biochemical, hemat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parameters. Results During the 12 week treatment period, 92.2% of lamivudine t reate d patients became HBV DNA negative (below 1.6?pg/ml) compared with only 14.1% o f those receiving placebo (P<0.01). At the end of 12 week, the sust ained negative rate for HBV DNA in the lamivudine treated group was 78.5% compar 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11.1%; P< 0.01). There was a trend to a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to lose HBeAg (8.1%) and d evelop antiHBe (10.2%) than treated with placebo (5.3% and 6.4% respectively), b ut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tients with elevated AL T levels at baseline became normal in 60.3% of the lamivudine treated group comp 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where only 27.5% were normal (P<0.01). L amivudine was well tolerated in a dose of (100?mg daily) and the overall incide 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lacebo. Conclusions Lamivudine (100 mg daily) is very effective in the inhibiti on of HBV replication, indicated by the rapid loss of serum HBV DNA, and often acco mpanied by a decrease of serum ALT levels. Lamivudine is well tolerated withou t severe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vudine · hepatitis b virus · chronic hepatitis b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PBMC凋亡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玲 顾长海 +1 位作者 李欣 颜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18-621,共4页
目的 :了解慢性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现象的存在情况、各免疫细胞的状况、AICD与淋巴细胞状况的关系 ,以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方法 :利用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健康献血员外... 目的 :了解慢性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现象的存在情况、各免疫细胞的状况、AICD与淋巴细胞状况的关系 ,以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方法 :利用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情况 ;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 ( P<0 0 1) ,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总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3 +、CD3 +CD4 +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 ;CD3 +CD8+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单核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与凋亡共存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消耗严重 ,AICD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型化的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激活 诱导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亚群 PbMC
下载PDF
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守义 朱新宇 邢卉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1,共1页
为了观察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使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的作用。我们选择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60 例。治疗组用华蟾素4ml,肌注,日一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不用华蟾素治疗。结果治疗组HBsAg 阳... 为了观察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使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的作用。我们选择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60 例。治疗组用华蟾素4ml,肌注,日一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不用华蟾素治疗。结果治疗组HBsAg 阳性者30 例中转阴1 例,对照组无转阴者。HBeAg 阳性16 例中转阴8 例,占(50 % ) ,与对照组比P< 0-025;PreS2 阳性者23 例中转阴11 例占(47-82 % ) 与对照组比P< 0-025 。结论:华蟾素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注射3 个月约半数患者可使HBeAg PreS2 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HbV携带者 慢型 乙型肝炎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的表达及细胞毒性、免疫抑制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玉兰 黄书明 陈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9期2444-2445,24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8+CD28-(免疫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五聚体(MHCpentamers)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8+CD28-(免疫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五聚体(MHCpentamers)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NC)组]外周血CD28、CD8+CD28+、CD8+CD28-细胞的表达变化,比较他们在CHB分度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 CD8+CD28-在CHB和LC组中明显升高,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CD28+百分比在CHB轻、中、重度中逐渐升高,而CD8+CD28-百分比逐渐下降;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CD8+CD28+、CD8+CD28-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CD28对慢性乙肝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但与肝脏的炎症程度无关;CTL应答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增强,炎症程度越高细胞毒反应越明显,更有利于病毒的清除。T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Ts的抑制作用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降低;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Ts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8 CD8+CD28+ CD8+CD28-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答反应与HBeAg/HBsAg比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菡 周新民 +1 位作者 尹芳 孙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24周时与应答反应相关的多种因素,探讨HBeAg定量与HBsAg定量比值在预测应答反应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采取LDT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9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均进行HBsAg...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24周时与应答反应相关的多种因素,探讨HBeAg定量与HBsAg定量比值在预测应答反应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采取LDT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9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均进行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测定;统计分析基线指标及HBeAg定量与HBsAg定量的比值与治疗24周后病毒学应答反应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各指标与24周不同应答反应预测模型,并分析各指标对应答反应的重要性。结果:基线HBeAg定量、基线HBeAg定量/HBsAg定量比值、基线HBV-DNA定量水平与治疗24周应答反应有显著相关性(P<0.05);基线时不同性别、年龄、肝功能水平、HBsAg定量与治疗24周应答反应无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eAg定量/HBsAg定量比值进入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应答反应。基线HBeAg/HBsAg比值≥0.2预测LDT治疗24周应答不佳(部分病毒学应答和原发性无应答)的CHB患者灵敏度为62%,特异度为34%。结论: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eAg定量/HBsAg定量比值≥0.2是预测24周应答不佳的最强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药物疗法 核苷酸类/治疗应用 @HbeAg定量/HbsAg定量 持续病毒学应答 预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HBV基因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光成 冯霞 +1 位作者 闫惠平 张国元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HBV基因型、HBV-DNA载量、生化指标、年龄、性别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96例CHB患者中67例(34.2%)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96例CHB患者中基因B型41例,C型134例,B+C型21例,其自身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2例(29.3%)、46例(34.3%)、9例(42.9%),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HBV-DNA、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慢性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低滴度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不同HBV基因型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巨煜华 李发旺 陈旭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将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组,恩替卡韦组58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治疗组62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联合...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将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组,恩替卡韦组58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治疗组62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联合贞芪扶正颗粒(5g/次,BID),两组疗程均为48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24、48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两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提高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贞芪扶正颗粒 联合治疗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慢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9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张守文 姚云秀 李霁虹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3,共2页
目的:评估慢肝汤对慢乙肝轻度、中度和肝炎后肝硬化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慢乙肝轻度,33例慢乙肝中度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稳定期患者口服慢肝汤,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比较检查结果(症状、体征和血清ALT、AST、SB、HBsAg、HbeAg及抗... 目的:评估慢肝汤对慢乙肝轻度、中度和肝炎后肝硬化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慢乙肝轻度,33例慢乙肝中度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稳定期患者口服慢肝汤,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比较检查结果(症状、体征和血清ALT、AST、SB、HBsAg、HbeAg及抗-HBc等)。结果:慢性轻度总有效率为85.7%,慢性中度和肝硬化稳定期总有效率均为66.7%。结论:慢肝汤为一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肝汤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疗法 肝组织损伤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冠军 王合群 张金良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4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将4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治疗组,阿德福韦酯组2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纽22例,阿德福韦酯(10mg/d...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将4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治疗组,阿德福韦酯组2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纽22例,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胸腺五肽(1mg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24周后单服阿德福韦酯,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24、48周时,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两组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提高HBeAg的阴转率和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胸腺五肽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IL-2、sIL-2R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金龙 吕萍 +1 位作者 匡云山 郑水根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5期193-195,共3页
为评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对39例急性肝炎(AH),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受试对象和健康献血员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2和s... 为评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对39例急性肝炎(AH),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受试对象和健康献血员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2和sIL-2R,结果显示AH和CH-B,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分别为7.2±4.0ng/ml和7.3±5.2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IL-2R水平分别为417.5±165.1u/ml和402.8±136.1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我们认为血清IL-2和sIL-2R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免疫功能和临床经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消症软肝胶囊治疗肝炎肝纤维化120例疗效观察
19
作者 彭静涛 匡颖文 +2 位作者 李世林 殷明华 王家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以鳖甲煎丸作为对照组,观察自制中成药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消症软肝胶囊,对照组服用鳖甲煎丸,随访24周。治... 目的以鳖甲煎丸作为对照组,观察自制中成药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消症软肝胶囊,对照组服用鳖甲煎丸,随访24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肝功能,肝纤指标,B超,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判定疗效。结果①治疗24周和随访24周时,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②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种类及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鳖甲煎丸,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消症软肝胶囊 治疗 肝炎 乙肝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及阴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
作者 苏海飞 张武 +3 位作者 李雄 龚诗 陈悦文 周锡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HBeAg阴性及阳性CHB患者-临床及病毒学特点。方法对209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和HBVDIqA进行分析。结果209例CHB患者中男143例,女66例。HBeAg阴性患者121例,占57.9%(121/209),平均年龄(42.9±10.7)岁,病... 目的分析HBeAg阴性及阳性CHB患者-临床及病毒学特点。方法对209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和HBVDIqA进行分析。结果209例CHB患者中男143例,女66例。HBeAg阴性患者121例,占57.9%(121/209),平均年龄(42.9±10.7)岁,病程(16.7±8.2)年。HBeAg阳性患者88例,占42.1%(88/209),平均年龄(37.1±11.3)岁,病程(12.2±8.3)年。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及病程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1和-5.42,P值均〈0.01)。HBeAg阴性及阳性患者ALT分别为(37.6±32.8)o/L和(82.2土10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1),两组患者的ALT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40.20,P〈0.01)。HBVDNA大于105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46例,占38.0%(46/121),HBeAg阳性组83例,占94.3%(83/88),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X^2=180.32,P〈0.01)。结论应重视对HBV DNA低复制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