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x基因诱发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周华 刘国珍 +1 位作者 郑芳 谭德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2-288,共7页
目的:在裸鼠体内转入HBx基因的QSG7701细胞株形成移植瘤,并探讨裸鼠成瘤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已成功构建的高表达HBx基因的pCMVX/QSG7701细胞株作为实验组,以pRcCMV2/QSG7701细胞株和QSG7701细胞株为对照组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能... 目的:在裸鼠体内转入HBx基因的QSG7701细胞株形成移植瘤,并探讨裸鼠成瘤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已成功构建的高表达HBx基因的pCMVX/QSG7701细胞株作为实验组,以pRcCMV2/QSG7701细胞株和QSG7701细胞株为对照组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能否成瘤。HE染色研究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以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MVX/QSG7701细胞、pRcCMV2/QSG7701细胞及QSG7701细胞的p53基因和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接种pCMVX/QSG7701细胞株的裸鼠在第2周开始出现移植瘤生长,周围器官和组织未发现转移灶。对照组至接种后第35天无移植瘤生长。HE染色证实移植瘤为肝细胞癌组织。移植瘤和pCMVX/QSG7701细胞中突变型p53和c-MycmRNA的表达量较pRcCMV2/QSG7701细胞和QSG7701细胞明显增高(P<0.01)。结论:HBx基因表达可以直接导致肝细胞癌变;HBx能上调移植瘤和pMVX/QSG7701细胞中突变型p53和c-Myc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导致肝细胞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肝细胞癌 突变型P53基因 C-MYC基因
下载PDF
HBx和HSF1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智 郭鹏 +6 位作者 孙兴 肖艺 徐静 彭涛 赵国良 吴曙粤 黄海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上调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肝癌Hep 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pc DNA3.1载体与HBx基因连接构建pc DNA3.1-HBx过表达质粒,同时构...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上调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肝癌Hep 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pc DNA3.1载体与HBx基因连接构建pc DNA3.1-HBx过表达质粒,同时构建空载体pc DNA3.1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Hep G2细胞,获得Mock/Hep G2细胞(对照组)和HBx/Hep G2细胞(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HSF1和HBx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 DNA3.1的Mock/Hep G2细胞相比,转染过表达载体pc DNA3.1-HBx的HBx/Hep G2细胞中HBx和HS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平板克隆形成[(46.13±1.25%vs 86.43±1.01%)]、侵袭能力[(22.47±2.05)%vs(51.01±1.75)%]和迁移能力[(24.18±0.98)%vs(59.03±0.83)%]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基因可上调肝癌Hep G2细胞HSF1和HBx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导致细胞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生长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通过抑制Caspase-1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3
作者 韦武均 王春芳 +5 位作者 钟丽梅 黄晶晶 唐霏林 黄艳 黄英新 陆艳珍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927-2930,共4页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HepG2细胞中Caspase-1介导的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瞬时转入HepG2细胞,以阴性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NC)为对照。转染后72 h收集细胞,通过RT-PCR检测HBx...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HepG2细胞中Caspase-1介导的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瞬时转入HepG2细胞,以阴性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NC)为对照。转染后72 h收集细胞,通过RT-PCR检测HBx的表达,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HepG2-HBx和HepG2-NC的增殖情况。结果 RT-PCR证实HBx成功转染HepG2细胞株,HepG2-HBx细胞中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pG2-NC组。HepG2-HBx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HepG2-NC组。结论 HBx通过抑制Caspase-1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基因 HEPG2细胞 CASPASE-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c-Src激酶诱导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世忠 赵志远 +4 位作者 袁伟升 陈耿 张玉君 张爱群 董家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乙肝病毒X蛋白(HBx)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癌基因c-Src的作用.方法 通过HBx基因转染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量化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c-Src激酶的活化情况.抑制c-Src活性,通过实... 目的 探讨在乙肝病毒X蛋白(HBx)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癌基因c-Src的作用.方法 通过HBx基因转染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量化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c-Src激酶的活化情况.抑制c-Src活性,通过实时PCR、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评价c-Src活化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结果 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SMMC-7721细胞中c-Src活化显著增加.给予c-Src激酶抑制剂PP2后,细胞由梭形恢复原来的上皮表型,而给予安慰剂PP3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一步证实,抑制c-Src活化能逆转HBx基因转染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使细胞再次发生间叶-上皮样转化,即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显著上调,间叶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HBx蛋白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时,c-Src活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肝癌细胞 c-Src激酶
原文传递
GYS2与p53抑制HBV相关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新军 李循 +1 位作者 王书恒 李九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糖原合酶2 (GYS2)与p53蛋白抑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展.理论模型考虑乙肝病毒x蛋白(HB_(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G...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糖原合酶2 (GYS2)与p53蛋白抑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展.理论模型考虑乙肝病毒x蛋白(HB_(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GYS2表达,以及GYS2通过调控增强稳态p53(Sp53)表达,进而抑制肝癌(HCC)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GYS2灵敏地调控Sp53表达上调,从而使得未乙酰化的Sp53(FSp53)表达提升,抑制HCC的发生发展.部分Sp53经过p300蛋白乙酰化后与HBx、HDAC1结合形成复合体,通过负反馈抑制GYS2表达.通过考察不同浓度HBx条件下GYS2与FSp53的动力学特性,我们发现,较高浓度的HBx减弱了GYS2表达,进而弱化了下游FSp53的表达水平.另外,p300与部分Sp53结合,也在一程度上调低了FSp53的表达水平,减弱了FSp53对HCC的抑制程度,从而促进了HCC发生发展.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揭示GYS2与p53调控的HCC的抑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乙型肝炎向HCC转变通路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2(GYS2)与p53蛋白 乙肝病毒(HbV) 肝癌(HCC)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NF-κB通路调节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钟细涛 宓余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4,共8页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常见病因,乙肝病毒所表达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模式识别受体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常见病因,乙肝病毒所表达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模式识别受体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c-Met途径能够促进NF-κB活化,并通过活化的NF-κB来调节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等生物学环节。但HBx是否直接通过NF-κB通路来调节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尚未明确。为探究HBx通过NF-κB通路调节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肝癌HepG2细胞并分组,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物及质粒的DMEM处理,空白质粒组转染1.2μg的pcDNA3.1空白质粒,HBx质粒组转染不同浓度的HBx表达质粒pcDNA3.1-HBx,HBx+PDTC组转染1.2μg的HBx表达质粒pcDNA3.1-HBx并用含有50μmol/L PDTC的DMEM进行处理;皮下注射HepG2细胞建立移植瘤小鼠模型,称量移植瘤的质量。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活力、细胞及移植瘤中NF-κB通路分子、迁移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比较,HBx质粒组细胞中NF-κB、HGF、c-Met、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对愈合面积、侵袭数目均明显增多(P<0.05);与HBx质粒组比较,HBx+PDTC组细胞中NF-κB、HGF、c-Met、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对愈合面积、侵袭数目均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质粒组比较,HBx质粒组移植瘤的质量及移植瘤中NF-κB、HGF、c-Me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得出结论,HBx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且该作用与激活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hbx) 肝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黎黎 沈薇 熊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 protein,HB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8例CHB及18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病例标本进行血脂、...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 protein,HB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8例CHB及18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病例标本进行血脂、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及病理组织学指标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x、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α,LX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结果两组病例生化指标、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载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x、LXRα和FAS表达的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HBx、LXRα和FAS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H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中,HBx与LXRα、LXRα与FAS及HBx与FAS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Bx在CHB肝组织中广泛表达,在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HBx可能通过诱导LXRα进而刺激FAS表达上调,参与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ANGPTL4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进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丽 盛朗晴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9-815,共7页
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X protein,HBx)是造成乙肝相关肝癌的重要促癌物质,但HBx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Human 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4,ANGPTL4)在乙肝相关肝癌中表达上调且与HBx呈正相关,提... 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X protein,HBx)是造成乙肝相关肝癌的重要促癌物质,但HBx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Human 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4,ANGPTL4)在乙肝相关肝癌中表达上调且与HBx呈正相关,提示HBx可能通过调控ANGPTL4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为观察ANGPTL4在HBx蛋白促进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本研究培养肝癌HepG2、Huh7、Bel7402细胞株及正常肝细胞株L-02,检测HBx、ANGPTL4的表达;将HepG2细胞分为转染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siRNA的si-NC组、转染HBx siRNA的si-HBx、转染pcDNA3.1质粒及NC siRNA的pcDNA3.1+si-NC组、转染pcDNA3.1质粒及HBx siRNA的pcDNA3.1+si-HBx组、转染过表达ANGPLT4的pcDNA3.1质粒及HBx siRNA的pcDNA3.1-ANGPLT4+si-HBx组、转染ANGPLT4 siRNA的si-ANGPLT4组,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490、A430水平及ANGPLT4、Notch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HepG2、Huh7、Bel7402细胞中HBx、ANGPT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02细胞,且HepG2中HBx、ANGPTL4的表达水平最高;si-HBx组A490、A430水平及ANGPLT4、Notch1、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pcDNA3.1-ANGPLT4+si-HBx组HepG2细胞的A490、A430水平及ANGPLT4、Notch1、Bcl-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cDNA3.1+si-HBx组;si-ANGPLT4组A490、A430水平及ANGPLT4、Notch1、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HBx表达水平与si-NC组比较无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敲低HBx通过下调ANGPTL4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ANGPTL4参与HBx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首次阐明了HBx通过ANGPTL4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敲低HBx能够下调ANGPTL4及下游Notch1、bcl-2的表达,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肝癌 乙肝病毒x蛋白 肝癌细胞 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增殖
原文传递
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丛 杨冬 +1 位作者 姜颖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4-710,共7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早期研究表明,HBx在...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基因编码的hbx蛋白(hbx) 肝细胞癌(HCC) 信号转导 DNA复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CREB上调HBx结合蛋白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伟英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80,共8页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具有促进肝癌迁移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本研究对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伤口愈合和Boyden’s chamber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具有促进肝癌迁移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本研究对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伤口愈合和Boyden’s chamber结果表明,HBx可明显促进肝癌Hep G2细胞迁移.在稳定转染HBx的Hep G2(Hep G2-X)细胞中转染HBx结合蛋白(hepatitis B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的RNA干扰片段,可明显抑制HBx的促迁移作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HBXIP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且与HBx表达成正相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Bx显著增强HBXIP的启动子活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HBx的RNA干扰处理Hep G2-X细胞,HBXIP的启动子活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将HBXIP启动子区的c 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CREB)结合位点突变后,HBx上调HBXIP的作用消失.应用CREB的RNA干扰处理肝癌细胞,在启动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HBx对HBXIP的上调作用被显著抑制.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Bx能够通过CREB结合到HBXIP的启动子上,进而发挥激活HBXIP的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是通过CREB上调HBXIP实现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肝细胞癌 c 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miR-122调节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杰 王永辉 +2 位作者 叶璟 吴银霞 虞作春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功能蛋白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在促进肝细胞恶性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HBx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miR-122是具有抑癌特性的一类miR,在乙肝相关肝癌中表达减少。为了研... 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功能蛋白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在促进肝细胞恶性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HBx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miR-122是具有抑癌特性的一类miR,在乙肝相关肝癌中表达减少。为了研究HBx通过微小RNA(microRNA,miR)-122调节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本研究培养肝癌HepG2细胞株并进行分组,NC组转染NC慢病毒载体、HBx组转染HBx慢病毒载体、HBx+NC模拟物组转染HBx慢病毒载体及NC模拟物、HBx+miR-122模拟物组转染HBx慢病毒载体及miR-122模拟物、NC模拟物组转染NC模拟物、miR-122模拟物组:转染miR-122模拟物。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PCR检测miR-122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G1(CyclinG1)、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HBx组细胞的OD值、细胞周期G2/M期比例及细胞中CyclinG1、XIAP、β-catenin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5),细胞周期G0/G1期、S期比例及细胞中miR-122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C组(P<0.05);HBx+miR-122模拟物组细胞的OD值、细胞周期G2/M期比例及细胞中CyclinG1、XIAP、β-catenin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Bx+NC模拟物组(P<0.05),细胞周期G0/G1期、S期比例及细胞中miR-122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Bx+NC模拟物组(P<0.05);miR-122模拟物组CyclinG1、XIAP、β-catenin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性明显低于NC模拟物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HBx能够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及明显加速细胞周期,且该作用部分由miR-122的下调所介导。本研究首次阐明了HBx调节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也初步探明了具有抑癌活性的miR-122在肝癌细胞中可能靶向CyclinG1、XIAP、β-catenin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 微小RNA(miR)-122 增殖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HBx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骏 林磊 王立明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研究文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软件HistCite和CiteSpace对HBx相关文献生成可视化引文编... 以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研究文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软件HistCite和CiteSpace对HBx相关文献生成可视化引文编年图及热点知识图谱,探讨HBx研究热点和前沿,揭示其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外源性HBx在昆明小鼠体内促进肝前体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茜 王婷 +1 位作者 程俊雄 黄佳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构建靶向作用于小鼠肝前体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肝前体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每周2次给予昆明小鼠2 m L/L四氯化碳灌胃,4周后行经门静脉注射稳定表达HBx的肝前体细胞和稳定表达空载体的肝前体... 目的构建靶向作用于小鼠肝前体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肝前体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每周2次给予昆明小鼠2 m L/L四氯化碳灌胃,4周后行经门静脉注射稳定表达HBx的肝前体细胞和稳定表达空载体的肝前体细胞同时切除部分肝脏。术后继续每周2次进行灌胃,并分别于术后3、5、7、14、21、28 d,处死小鼠取肝脏标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HBx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外源性细胞的存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细胞角蛋白18(CK18)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CK18蛋白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肝脏组织明显有外源性细胞存活.随注射时间延长,肝组织HBx的含量增加,表达区域增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过表达HBx能够使小鼠肝组织中E-cadherin、CK18水平降低,而N-cadherin、vimentin的水平增加。结论动物模型证实HBx在肝前体细胞EMT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蛋白 肝前体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肝损伤
下载PDF
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立武 李丹 +2 位作者 胡火珍 李小玉 邓候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 .方法 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 pcDNA3 X ;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 pcDNA3 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 7BL/ 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 ,于第一次注射后 6周 ,与... 目的 探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 .方法 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 pcDNA3 X ;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 pcDNA3 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 7BL/ 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 ,于第一次注射后 6周 ,与雌鼠交配 ,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仔鼠基因组中的外源DNA和肝组织中表达的 pX蛋白 .结果 共产仔鼠 16只 ,其中 1只为阳性仔鼠 ,阳性率为 6 .2 5 %.结论 初步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基因 转基因小鼠 精原干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利红 芦永良 +2 位作者 李红丽 冯涛 黄佳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71-775,779,共6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embryonic liver stemcell,ELSC)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Mcl1、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载体系统将...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x)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embryonic liver stemcell,ELSC)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Mcl1、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载体系统将HBx基因转入小鼠胚胎肝干细胞ELSC14.5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Bx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改变;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抗凋亡因子Bcl2、Mcl1和促凋亡因子Bax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Ad-GFP-HBx能有效感染ELSC14.5细胞,HBx基因和蛋白均能特异性表达;感染的ELSC14.5细胞核呈现固缩,且边缘化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Bcl2和Mcl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高,而Bax的表达降低。结论 HBx可通过调节Bcl2家族中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的比例失衡,来抑制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小鼠胚胎肝干细胞 细胞凋亡 肝癌
原文传递
ASPP2抑制HBx引起细胞自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洁琳 时景仁 +1 位作者 石英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255-1257,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ASPP2对HBx引起的细胞自噬的改变。方法运用Hbx转染Hep G 2细胞,ASPP2过表达与对照情况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内源性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和P6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LC3荧光颗粒表达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自噬相... 目的观察ASPP2对HBx引起的细胞自噬的改变。方法运用Hbx转染Hep G 2细胞,ASPP2过表达与对照情况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内源性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和P6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LC3荧光颗粒表达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m RNA转录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技术显示转染HBx质粒比转染空载组的LC3Ⅱ量增多,但是在加入ASPP2腺病毒组比空载组的LC3Ⅱ表达量减少。免疫荧光显示转染HBx质粒比转染空载组的LC3荧光颗粒多,但是在共转染ASPP2质粒组比空载组的LC3荧光颗粒减少。RT-PCR方法显示转染HBX质粒比转染空载组的表达增多,但是在加入ASPP2腺病毒组比空载组表达量减少。结论ASPP2可以抑制HBx引起的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自噬
下载PDF
miR-340-5p及PDCD4在过表达乙肝病毒X蛋白的足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17
作者 丁广智 徐佳 +1 位作者 刘畅 吴国志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9-426,共8页
乙肝病毒X蛋白(HBx)引起足细胞损伤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miR‐340‐5p是受到HBx调控的miR,能够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4(PDCD4)基因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过表达HBx的足细胞中miR‐... 乙肝病毒X蛋白(HBx)引起足细胞损伤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miR‐340‐5p是受到HBx调控的miR,能够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4(PDCD4)基因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过表达HBx的足细胞中miR‐340‐5p及PDCD4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意义。培养小鼠足细胞系MPC5后转染HBx质粒、miR‐340‐5p、si‐PDCD4,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OD490、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0‐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0‐5p靶向PDCD4基因3’UT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Bx组细胞中miR‐340‐5p的表达、OD490水平降低,PDCD4的表达、凋亡率增加;与HBx组比较,HBx+miR‐340‐5p组细胞中miR‐340‐5p的表达、OD490水平增加,PDCD4的表达、凋亡率降低,HBx+si‐PDCD4组细胞中OD490水平增加,PDCD4的表达、凋亡率降低,miR‐340‐5p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DCD4基因3’UTR中有miR‐340‐5p的结合位点,miR‐340‐5p降低PDCD4基因野生型3’UTR的荧光活力、不影响PDCD4基因突变型3’UTR的荧光活力。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HBx的足细胞中miR‐340‐5p表达减少,进而可能通过增加PDCD4的表达引起足细胞损伤。本研究创新点为探究了HBx引起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国内首次发现miR‐340‐5p靶向PDCD4在HBx引起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为今后研究HBV‐GN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 乙肝病毒x蛋白(hbx) 足细胞 miR-340-5p PDCD4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X蛋白对肝前体细胞中β-连环素表达及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利红 芦永良 +3 位作者 李红丽 吴迪 冯涛 黄佳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肝前体(Hepatic progenitor,HP)14-19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及定位的影响,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GFP-HBx和Ad-GFP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肝前体(Hepatic progenitor,HP)14-19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及定位的影响,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GFP-HBx和Ad-GFP感染HP 14-19细胞,RT-RCR法检测HBx基因mRNA的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Bx、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total-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t-GSK3β)、磷酸化GSK3β(Phospho-GSK3β,p-GSK3β)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catenin的分布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Ad-GFP-HBx和Ad-GFP均能高效感染HP 14-19细胞,感染效率均可达到90%;在重组腺病毒Ad-GFP-HBx感染的HP 14-19细胞中可检测到HBx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与Ad-GFP感染组相比,Ad-GFP-HBx感染组t-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β-caten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表达明显增高(P<0.05),并在胞质中大量积聚,且有向胞核转位的趋势。结论 HBx可通过促进HP 14-19细胞中GSK3β磷酸化,抑制β-catenin的降解,从而导致β-catenin在胞质中大量积聚并向核内转移。HBx对肝前体细胞中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导致肝前体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Β-连环素 肝前体细胞 肝癌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小发夹RNA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仁仙 范宝峰 +3 位作者 刘晓梅 甘宜敏 史震 郑葵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37-339,358,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观察其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作用,为应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构建靶向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脂... 目的构建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观察其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作用,为应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构建靶向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脂质体转染法将HBX表达载体pcDNA3.1-HBX与pSilencer3.1-shHBX共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后以RT-PCR检测HBX基因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pSilencer3.1-shHBX与设计一致。该质粒使HBX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47.1%,使HBx蛋白表达量降低58.9%,而阴性对照质粒无此作用。结论成功构建靶向HBX 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该质粒可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小发夹RNA HEPG2
原文传递
HBx诱发肝脏糖原代谢的昼夜节律性异常
20
作者 赵新军 李循 +1 位作者 王书恒 李九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在本文中,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诱发肝脏糖原代谢的昼夜节律性改变.理论模型考虑:HB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并抑制GYS2表达;CLOCK基... 在本文中,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诱发肝脏糖原代谢的昼夜节律性改变.理论模型考虑:HBx、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与乙酰化的p53(p53_(AC))结合形成复合体,并抑制GYS2表达;CLOCK基因通过调控昼夜节律mRNA(Circadian mRNA)和频率蛋白(FRQ)的表达合成,调节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的昼夜节律性.研究发现,在较低HBx浓度条件下,磷酸化的GYS2(pGYS2)和去磷酸化的GYS2(dGYS2)随时间演化,呈现了周期性的振荡特性.GYS2通过磷酸化作用抑制其活性,通过去磷酸化,GYS2被激活,这种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保持了肝脏糖原代谢的昼夜节律性.在较高HBx浓度条件下,dGYS2随时间演变的周期振荡节律性被改变,并且振荡幅度降低.由此表明,较高浓度的HBx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GYS2去磷酸化的活性,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会被HBx破坏.另外,HBx与HDAC1、p53_(AC)形成复合体协同抑制GYS2,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糖原代谢昼夜节律性的改变,导致肝脏内糖原代谢紊乱,进而促使肝癌(HCC)的发生发展.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揭示了HBx诱发肝脏糖原代谢紊乱,进而导致HCC的发生发展的一种致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HBV向HCC转变通路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hbx) 糖原代谢 昼夜节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