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在缩短血液病房输血等候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颖 唐雪 +8 位作者 张立秋 曹冬梅 刘雪艳 朱亚楠 郭萌 张美玲 李芊谦 李晓婷 赵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1801-1804,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模式在缩短血液病房输血等候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将2018年1—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设为改进前,2019年1—6月接受输血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改进后。改进前按照医院规范化流程进行...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模式在缩短血液病房输血等候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将2018年1—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设为改进前,2019年1—6月接受输血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改进后。改进前按照医院规范化流程进行取血输血操作,改进后在医院规范化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寻找出之前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取血输血过程的细节进行了持续改进,并比较改进前后的输血等候时间。结果改进前患者的输血等候时间为(26.95 ± 9.20)min,改进后患者的输血等候时间为(25.59 ± 4.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5,P<0.01);改进后不合格率6.25%(2/32),明显低于改进前的26.53%(2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7,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缩短输血等候时间,能够保证在取血后的30 min内及时输注,以提高病房输血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血液病房 输血等候时间 护理
原文传递
血液病房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217,共4页
目的了解血液病房患者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我院血液病房患者中分离的39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3进行分析。结果397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5.2%,革兰阳性球菌为34.... 目的了解血液病房患者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我院血液病房患者中分离的39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3进行分析。结果397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5.2%,革兰阳性球菌为34.8%;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55%,非发酵菌为44%;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为60.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8%;肠球菌属38.4%;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55.8%,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19.2%;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0.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95.2%。结论通过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和分析了解各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机制,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近5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凡凯 陈中举 +5 位作者 孙汉英 刘文励 张东华 张义成 孙自镛 周剑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708-3710,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5-2009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67株,革兰阴性菌占54.3%,革兰阳性菌占31.5%,真菌占14.2%;标本主要来源为血液占31.9%,痰液占20...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5-2009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67株,革兰阴性菌占54.3%,革兰阳性菌占31.5%,真菌占14.2%;标本主要来源为血液占31.9%,痰液占20.5%和尿液占11.2%,前5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48.9%和79.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73.8%和26.4%。结论血液病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比例上升较快;主要病原菌耐药现象较前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医院 血液病房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监测
原文传递
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的实践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彩利 林欢 +4 位作者 孙春红 樊婷 余艳丽 王宁 周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8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科病房 输血 缺陷 发生率
下载PDF
血液病房医院真菌感染的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封蔚莹 高建红 +3 位作者 钟永根 傅佳萍 罗洪强 刘忠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 目的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0%,其中真菌感染47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61.1%;真菌感染部位以口咽部居首,占59.2%,其次为肺部,占18.2%;以肺部及血液真菌感染治疗费用最高;粒细胞缺乏、长期住院(≥14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d)、原发疾病未缓解是医院真菌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费用高,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液病房输血安全的护理管理及环节控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彩利 孙春红 +1 位作者 樊婷 王宝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原文传递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控制 被引量:9
7
作者 金卫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方法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方法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结论加强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医院感染 管理 控制
原文传递
血液科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宋陆茜 常春康 +5 位作者 蒋燕群 廖琼 贺琪 庄亦辉 王坚强 李晓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科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分离出菌株的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以了解本院血液科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菌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根据NCCL...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科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分离出菌株的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以了解本院血液科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菌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根据NCCLS 2002标准判断结果,并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血液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2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88株(72.6%);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7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6.3%和72.2%,且两者呈多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常见的肠杆菌科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敏感度最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3%和50.0%,2004年至2006年其检出率基本稳定,产ESBLs菌株交叉耐药性高于不产ESBLs株。治疗产ESBLs株感染临床应选用碳青酶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剂及头霉素类抗生素;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非发酵菌属中机会致病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5),其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临床首选复方新诺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8%和6.2%,其后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派拉西林或头孢他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结论: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本研究结果对经验性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耐药性 血液科病房
下载PDF
血液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范芸 常乃柏 +4 位作者 胡云建 艾效曼 徐少全 李江涛 顾惜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55-1458,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年来血液病房的检出细菌以G-杆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G+球菌及真菌近年比例缓慢上升,主要为肠球菌属和念珠菌属;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近年检出较多,大多数G-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仍高度敏感。结论: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G-菌,但G+菌、真菌以及耐药菌株检出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及医院交叉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血液肿瘤病房 医院感染 细菌 抗生素
下载PDF
2006~2009年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凡凯 陈中举 +5 位作者 朱旭慧 李丽 孙汉英 刘文励 孙自镛 周剑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56-559,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6~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将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前3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6~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将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前3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血液科病房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变迁
原文传递
医院特殊功能用房设计要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彦国 党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91,共6页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一些用房功能十分特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医院几种特殊用途功能用房的设计要点,包括血液病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负压切换手术室、隔离病房。具体内容包括各种特殊用房的功能特点、工艺需求、适用的标准规范、...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一些用房功能十分特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医院几种特殊用途功能用房的设计要点,包括血液病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负压切换手术室、隔离病房。具体内容包括各种特殊用房的功能特点、工艺需求、适用的标准规范、平面布局要点、通风净化设计要点、关键设备的选择等,力求达到安全、舒适、节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特殊功能用房 血液病房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正负压切换手术室 隔离病房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医院血液病房环境真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新 吴晓松 +4 位作者 陈越英 谈智 王嵬 褚宏亮 徐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血液病房环境与诊疗用水中真菌污染状况,分析环境控制措施对医院真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环境标本细菌检测的方法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江苏省8所医院血液病房真菌污染现状和医院真菌感染率进行监测与分析。结... 目的研究医院血液病房环境与诊疗用水中真菌污染状况,分析环境控制措施对医院真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环境标本细菌检测的方法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江苏省8所医院血液病房真菌污染现状和医院真菌感染率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共检测空气标本462份,其中真菌采集阳性数为394份,空气中真菌检出率为85.28%;检测物体表面标本1 316份,其中真菌采集阳性数为1 056份,物体表面真菌检出率为80.24%;52份诊疗用水中未检出真菌。2014年和2015年住院患者真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5%和2.43%。医院血液病房主要采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自然通风措施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等空气消毒措施。结论本次所调查的江苏省8所医院血液病房环境中真菌污染严重,控制措施效果不佳,真菌感染处于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真菌污染 真菌感染 空气消毒措施 监测
原文传递
浅谈血液病房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香 罗彩霞 樊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认真分析护患纠纷发生及不断增多的原因,摸索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方法: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原因加强了年轻护士的培训、实行了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等全员参与的全面防范,并改善了沟通方... 目的:认真分析护患纠纷发生及不断增多的原因,摸索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方法: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原因加强了年轻护士的培训、实行了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等全员参与的全面防范,并改善了沟通方式。结果:护患纠纷被杜绝在萌芽状态。结论:护理服务中应该引入安全的文化意识和法律,改变服务理念和态度,采取相应对策,可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护患纠纷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血液病房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观察
14
作者 陆卫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1期1814-1814,18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预防。方法:选择60例血液病房住院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观察医院感染发病状况、病原体、相关因素及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医院感染下呼吸道为主25例;送检50份检出病原体38株,革兰阴性杆菌26例,...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预防。方法:选择60例血液病房住院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观察医院感染发病状况、病原体、相关因素及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医院感染下呼吸道为主25例;送检50份检出病原体38株,革兰阴性杆菌26例,革兰阳性杆菌15例,真菌9例;位于前三位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实施侵入性操作、进行化疗、预防应用抗生素高于无医院感染组(P<0.05),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死亡高于同期血液科病房(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常见,病原体复杂、影响因素多,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预防
下载PDF
降低血液病房顶部集中送风面积的样板间实验研究——国标《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技术标准》编制组系列探讨问题之三
15
作者 马兆勇 蒋国清 +3 位作者 许钟麟 曹国庆 潘红红 王维平 《暖通空调》 2019年第8期49-51,共3页
在面积9m^2、高2.5m的血液病房样板间中进行了实验。在顶部送风尺寸每边比床边外延0.4m的条件下,室内达到远低于3.5粒/L浓度的5级洁净度要求;床面0.4m以上床头位置风速低于0.1m/s,远低于避免吹风感的0.12m/s要求;可比常规做法节能1/3~2/3。
关键词 血液病房 顶部集中送风 吹风感 高效过滤器 送风面积
下载PDF
血液科2388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冰 邸海侠 +11 位作者 周道斌 赵永强 王书杰 许莹 陈嘉林 段云 焦力 段明辉 张薇 朱铁楠 邹农 沈悌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388例次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感染的关系。结果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和肺脏(16%)、败血症(4%... 目的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388例次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感染的关系。结果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和肺脏(16%)、败血症(4%)、肛周感染(4%)、皮肤软组织(2.9%)。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254例次初治者和96例次复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80.9%和66.7%,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患者(19.0%)。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98.1%,高于粒细胞总数正常的患者(8.8%)。随着住院天数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安置导管、老龄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住院时间≥20d、置管、糖尿病和年龄>60岁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房中血液肿瘤感染发生率高,肺部感染和败血症多见。白血病初治和复发时、粒细胞缺乏、住院时间长、安置导管、老龄及合并糖尿病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感染 易患因素
下载PDF
血液内科病房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绪廷 李庆芳 滕清良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血液内科病房常见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内科病房共分离323株病原菌,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9... 目的了解血液内科病房常见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内科病房共分离323株病原菌,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3株)。采用WHONET5.6软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3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3.1%,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69.8%。3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41.7%,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等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8%。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5%。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自血液和尿液,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主要来自痰液。结论本院血液内科病房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很大,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血流和泌尿道感染,其余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病房 常见菌 耐药性 分布
原文传递
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宁 梁宸源 +2 位作者 郭斌 黄义山 廖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血液内科297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164例,...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血液内科297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164例,发生率为5.51%,其中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尤高,感染率分别达9.66%和8.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构成比为44.51%,尤其在冬春季高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提示医院内感染率随病人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放化疗和抗生素使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液内科是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之一,必须加强监管,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血液内科
原文传递
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春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了解近两年血液病房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GNI+、GPI、YBC,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并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所有送检标本中分... 目的了解近两年血液病房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GNI+、GPI、YBC,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并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所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共3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占59.7%,革兰阳性菌(G+菌)占32.4%,真菌占7.8%;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59.3%,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2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18.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7.8%。结论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流行菌株分布和耐药趋势,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10年病原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凡凯 陈中举 +5 位作者 孙汉英 张东华 张义成 孟力 邓金牛 周剑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致病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8.4%,革兰阳性菌占26.8%,真菌占24.8%。标本主要来源为痰(34.0%),血液(28...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致病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8.4%,革兰阳性菌占26.8%,真菌占24.8%。标本主要来源为痰(34.0%),血液(28.9%)和尿(12.4%)。前3位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株)和大肠埃希菌(14株)。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4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3.1%。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67%和50%,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结论:血液病房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比例上升较快;肠球菌耐药严重。细菌耐药检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